相比火星,金星為何更難探測-蘇聯金星探測歷史

2021-01-20 會思考的宇宙塵埃

金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行星之一,金星地表高達46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海平面下1000米的壓強,大氣層內還有很強的氣流。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探索金星,建立了一個金星計劃來探測金星,一共發射了1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見證了人類與探測金星的歷史。

金星4號-最早登陸的探測器

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了金星4號金星探測器,金星四號考慮了一些極端的條件,金星四號直徑1米,重383公斤,包裹著耐高溫高壓的外殼,但是,金星四號的設計的壓強極限是25個大氣壓,而金星的大氣壓是90個。

當金星4號的著陸艙準備在金星降落的時候,在距離金星表面25公裡的地方失聯,顯然,是被金星的高氣壓壓扁了。金星四號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也調查到了金星大氣的主要組成是二氧化碳。

金星7號-第一個在金星著陸的探測器

1970年,蘇聯發射了金星7號,終於在金星上安全著陸,金星7號之所以能在金星著陸,歸功於它特殊的設計,可以承受180個大氣壓和540度的高溫。

金星7號在降落的時候,降落傘壞掉了,但是由於金星7號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減震的設計,之後依然工作了23分鐘,在著23分鐘內,金星7號仍然發揮了許多微弱的信號,你如:測得了地表的溫度是475度,壓力是92個大氣壓,風速是每秒2.5米。

這是一項重大成就,不僅是金星探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人類第一次從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傳遞信息到地球上。

金星9號-金星照片

金星9號拍攝照片

1975年,蘇聯發射了金星9號,它包括一臺軌道環繞器和一臺著陸器,軌道環繞器不僅可以檢測金星大氣層,還承擔著為著陸器中繼傳遞信息的作用。金星9號成功在金星表面著陸,金星9號上有專門的冷卻系統,使得金星9號在著陸之後可以成功運作53分鐘。

金星9號探測了雲層的高度,厚度;雲層的主要成分,溫度、氣壓、光照。最重要的是傳回了金星的黑白影像,本來是360度的相機,然而,相機內部的一些零件損壞,只拍攝了180度的畫面。照片顯示了金星的地貌:表面命運明顯灰層,滿是三四十釐米高的不易侵蝕的巖石。

金星9號成為了人類第一臺環繞金星,並從金星傳回科學探測數據的探測器。

金星13號、14號-第一張彩色照片

金星14號全景照片

1981年,蘇聯發射了金星13號和14號,一共拍攝了8張彩色全景照片,這是第一次取得的太陽系中的另一顆行星的彩色照片。

金星9號和10號是相距很短的時間內發射的,可能也考慮了概率性,兩顆探測器成功的概率肯定比一顆成功率高,不浪費發射的窗口期。有了之前的先例,金星13號和14號也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射。

金星13號工作的時間最長,但是也只工作了127分鐘,拍攝的一些彩色全景圖片已經看到金星地表的細節,細節精確到4到5毫米。

這次探測也揭開了金星的神秘面紗,對金星大氣有了更多的分析,發現了惰性氣體氖的同位素和氙,並測定了氬、氖、氪、氙等四種惰性氣體同位素的比例,這對探測金星的演化和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拍攝的照片來看,表面的物體看起來都是橙黃色的,這是因為金星厚重的大氣將太陽光譜中的藍色光吸收了,金星表面地形平坦,覆蓋著大約1米厚的浮土。而且對巖漿金星分析,還發現了巖漿中的水分,這改變了傳統金星缺水的學說。

韋加1號和2號-最後的絕唱

1984年,蘇聯發射了兩顆韋加號探測器,這兩顆探測器向金星表面投放了一個科學包,對金星土壤和雲層金星了探測,發回了許多寶貴資料。

完成任務後,利用金星引力變軌,飛向了哈雷彗星金星考察。

小編說

美蘇爭霸,間接地推動了金星探測的發展,從無到有,人類逐漸地了解了金星,從對金星的幻想到探測到失望的過程。

然而,隨著冷戰的結束,對金星的探索也陷入了低潮,蘇聯解體後,再沒有如此頻繁的探測金星,也因為金星環境的殘酷,很少再向金星登陸。

但這不會阻斷對金星的探索,由於金星和地球的相似性,對金星的研究有助於對地球更好地了解。

相關焦點

  • 人類為什麼突然放棄了更近的金星?都跑去探測火星?
    並且目前在火星表面上依舊運行著兩個探測器,2011年NASA發射「好奇號」和2018年發射的「洞察號」,並且在火星軌道上還存在6個軌道飛行器。這些探測器無間斷地為我們人類從火星上正在傳回大量地探測數據。但我們很少有聽到過金星的任何消息,也很少聽到過人類未來的金星探測計劃!如題所說金星離我們最近,為何人類會集體放棄金星,都趕著往火星上跑呢?
  • 「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明明金星更近,為何科學家都去探測火星?
    科學家們認為金星曾經位在「適居帶」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太陽的光度隨著年齡而增加,適居帶的邊界也向外移動。相比地球,金星是炎熱的。甚至可以說,它太熱了——而且它可以很快摧毀一個沒有保護的太空飛行器。國際火星探測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目前共實施了44次活動,美國21次,蘇聯/俄羅斯19
  • 金星發現生命存在可能性,中國為何沒有探測過金星?
    ,因此將視線移到了火星,金星的科學探測出現了漫長的中斷期,只有少數國家專門發射金星探測器進行探測,目前金星軌道上,只有日本的金星探測器還在正常工作。金星的探測優先級已經在20世紀的探索中下降,一個充滿溫室氣體和酸性氣體的星球,探測難度也很大,精密而昂貴漫遊車很難工作較長時間,大氣探測的難度也很高,這讓很多國家對金星望而卻步,中國和阿聯按照行星探測優先級,直接探測火星屬於明智之舉。
  • 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
    據記載,火星與地球相距約5600萬公裡,金星則距離地球約4300萬公裡。通過比較我們知道,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可比火星近多了。​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而且科學家們把金星看作是地球的姐妹星球,因為金星和地球在某些方面很像。從大小上看,金星的質量是地球的0.8倍;從半徑上看,金星只比地球小了300公裡;從體積上看,金星的體積是地球的0.88倍。
  •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經歷了早期無人探測器的「井噴期」,人類的太空飛行器探測已經越來越「務實」了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發射了人類文明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一號,後來他們又發射了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第一顆金星探測衛星,同時期的美國也不甘落後,同樣向地球周圍的天體
  • 金星,能否成為繼月球、火星之後,下一個行星探測熱點呢?
    >1961年2月12日,前蘇聯試驗發射"金星1號",這個成功飛往金星的探測器重643千克,開啟了人類探索金星的旅程。1982年3月1日,這對於金星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它迎來了首位拜訪它的客人——金星13號探測器,這是蘇聯經過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終於成功在金星上著陸人類首個探測器,也是在這一天,蘇聯人拍到了金星表面的第一張全彩照片。
  • 明明金星離我們更近,為什麼全世界都跑去探測火星了?
    好像現在,我們聽到探測太陽系行星主要都是在探測火星,2020年7月,我國的「天問一號」也升空向火星進發,預計2021年2月就能抵達火星軌道,甚至我國還計劃了2030年完成火星表面採樣返回探測。但是從數據上看,金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是4050萬千米,而火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也是5500萬千米,明明金星離地球更近一些,那為什麼全世界現在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我覺得主要還是看付出與收穫是否達到了預期。
  • 為什麼全世界都趕著去探測火星而不是金星呢?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探索人類逐漸揭開了金星和火星的神秘面紗,作為兩顆類地行星似乎與我們的想像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在探索的過程中因為金星有著極端惡劣的星球環境探測器很難在金星地表進行工作對金星的探索也很難有所進展,人類不得已把目光放在了火星之上。火星就相比於金星來說要溫柔很多探測器可以實現地表著陸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這顆神秘的星球,尤其是後來的各種發現更是讓全世界的科學家們熱情高漲。
  • 天問一號升空,為什麼要探測火星,而不去探測距離更近的金星?
    長徵五號搭載的我國行星探系列任務的,天問一號於7月23日發射升空,長徵五號將搭載天問一號會先進入地球軌道,然後脫離地球軌道進入 火星軌道,再分離出火星探測器登陸火星。這一系列操作需要七個月的時間,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二月份火星探測器就會抵達火星。為什麼不探測距離地球更近金星?
  • 為什麼金星更近,但是人類卻更愛探索火星呢?
    對金星的探測實際上由於距離的關係,金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功發射探測器的行星,人類也對金星進行了多次的探測任務。隨後美國發射的「水手二號」探測器成功地掠過了金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接近金星的空間探測器。水手二號成功地對金星的表面溫度進行了探測。
  • 明明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為什麼全世界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當前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有2個探測器(人類總共發射了47個探測器),分別是「好奇號」和「洞察者」,前者是能跑的,後者則是落地生根的火星地質勘探者,不過在火星軌道上可還有6個探測器哦,包括印度的曼加利安號火星探測器,那麼金星探測呢?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二)
    似乎在這種絕望情況下,蘇聯官員做出了一個相當激進的決定:在3月初發射一對3MV飛船(非測試器),沿著長橢圓軌道軌道直飛金星。雖然長達6個月的飛行時間意味著3MV-1在9月初到達金星時發生故障的可能性極高,但它似乎比直接取消發射太空飛行器更有意義:至少它可以獲取本來前兩個試驗飛船該發回的數據。發射重點一度轉移到無人月球著陸器E-6 6的發射上。
  • 繼火星後它被「圈重點」,金星探測要火?
    金星軌道比火星軌道更靠近地球軌道,最近時距離地球大約 3800 萬千米,最遠時距離地球大約 26000 萬千米。天文學家認為金星是地球的過去,火星是地球的未來,對這兩個行星進行比較有助於科學家理解地球的演化,因此人類對於金星的探測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了。
  • 金星比火星距離地球更近,為什麼我們少有聽到金星探測器的報導?
    在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的「金星4號」探測器任務中,探測器經過長途跋涉成功登陸金星表面,但遺憾的是金星大氣的壓力和溫度比人們原先預想的高得多,使著陸器受損故而未能發回金星探測結果。人們對金星的認知受到了挑戰,之後的探測更是暴打。在1970年12月15日蘇聯發射的「金星7號」探測器任務中,探測器實現軟著陸還成功傳回金星表面溫度等數據資料。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三)
    金星2、3,莫再盤桓。最後一個探測器究竟有沒有發射,蘇聯、西方和一些航天史學者各執一詞。NASA記載:「金星1965A是一次嘗試的金星飛行任務,可能類似於兩周前發射的金星2號飛行任務。據信,火箭發射失敗。探測器在西方被命名為「金星1965A」。」
  • 金星上真的有過生命?大量城市遺蹟?雲層之下仍難探測!
    金星上真的有過生命?大量城市遺蹟?雲層之下仍難探測!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科技水平也是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不僅能夠飛上太空看一看宇宙,而且還能進行探測,比如說在今年的12月8日,嫦娥4號成功發射,並且還將完成月球背面的探測任務,將會給我們揭開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在宇宙當中,其實離我們地球很近的也不光是月球,比如金星,金星他是圍繞著較濃厚的大氣層,因此很多人對這個星球也是感到好奇,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當時還是前蘇聯的俄羅斯
  • 發現潛在生命跡象,金星探測要火
    西格說:「我們希望看到對金星重新開展任何類型的探測,只要能測量其大氣中的氣體。」此類任務還可配備質譜儀,以便能識別與生命相關的更複雜的分子。西格說:「我們希望配備的東西很多。」 金星探測任務以往一直難以爭取到經費。NASA上一個專用於探測金星的探測器是「麥哲倫」。該雷達測繪軌道器是早在30年前發射的。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終篇)
    金星哈雷1號在1987年1月30日用完了姿態控制推進劑,任務從而結束。它目前仍處於日心軌道。日本的Suisei是第二個與哈雷彗星相遇的。它從1985年11月中旬開始用紫外線成像儀觀測哈雷彗星。接近時,它在15.1萬公裡的更安全的範圍內通過,在那裡它獲得了關於彗星擴展氫雲性質的有用數據。第三個到達的是蘇聯的金星哈雷2號。
  • 火星比金星好在哪,為什麼火星探測更能吸引大眾的關注?
    ▲ 蘇聯科學家卡爾達舍夫定義的文明等級所以,金星不具有移民的價值,不可能是人類的下一個家園。談論移民金星,是沒有現實意義的。火星比金星好在哪?火星的環境,沒有金星那麼糟糕,未來具有移民的技術可能性。埃隆·馬斯克就宣稱,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去火星定居。雖然聽起來很狂,人們頂多也只是認為他在誇大其詞而已。就算做不到百萬人級別的殖民,在火星上建成常駐千人的科考基地,不是不可能。因為火星的環境,儘管比地球惡劣很多,卻遠遠沒有到金星那種極端嚴酷的地步,不會徹底鎖死人類去火星居住的夢想。
  • 為何人類執著探測火星?西瓜視頻帶你看火星有何特別之處
    然而,比起金星這顆地球的「姐妹星」,人類卻更執著於對火星的研究。每過26個月,就會有一段奔向火星的最佳窗口期。西瓜視頻創作人捕月說在本期視頻裡,將帶領我們對火星這顆星球做個更為客觀詳盡的了解,看火星有何特別,知曉人類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