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行星之一,金星地表高達46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海平面下1000米的壓強,大氣層內還有很強的氣流。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探索金星,建立了一個金星計劃來探測金星,一共發射了1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見證了人類與探測金星的歷史。
金星4號-最早登陸的探測器
1967年6月12日,蘇聯發射了金星4號金星探測器,金星四號考慮了一些極端的條件,金星四號直徑1米,重383公斤,包裹著耐高溫高壓的外殼,但是,金星四號的設計的壓強極限是25個大氣壓,而金星的大氣壓是90個。
當金星4號的著陸艙準備在金星降落的時候,在距離金星表面25公裡的地方失聯,顯然,是被金星的高氣壓壓扁了。金星四號雖然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也調查到了金星大氣的主要組成是二氧化碳。
金星7號-第一個在金星著陸的探測器
1970年,蘇聯發射了金星7號,終於在金星上安全著陸,金星7號之所以能在金星著陸,歸功於它特殊的設計,可以承受180個大氣壓和540度的高溫。
金星7號在降落的時候,降落傘壞掉了,但是由於金星7號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減震的設計,之後依然工作了23分鐘,在著23分鐘內,金星7號仍然發揮了許多微弱的信號,你如:測得了地表的溫度是475度,壓力是92個大氣壓,風速是每秒2.5米。
這是一項重大成就,不僅是金星探測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人類第一次從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傳遞信息到地球上。
金星9號-金星照片
1975年,蘇聯發射了金星9號,它包括一臺軌道環繞器和一臺著陸器,軌道環繞器不僅可以檢測金星大氣層,還承擔著為著陸器中繼傳遞信息的作用。金星9號成功在金星表面著陸,金星9號上有專門的冷卻系統,使得金星9號在著陸之後可以成功運作53分鐘。
金星9號探測了雲層的高度,厚度;雲層的主要成分,溫度、氣壓、光照。最重要的是傳回了金星的黑白影像,本來是360度的相機,然而,相機內部的一些零件損壞,只拍攝了180度的畫面。照片顯示了金星的地貌:表面命運明顯灰層,滿是三四十釐米高的不易侵蝕的巖石。
金星9號成為了人類第一臺環繞金星,並從金星傳回科學探測數據的探測器。
金星13號、14號-第一張彩色照片
1981年,蘇聯發射了金星13號和14號,一共拍攝了8張彩色全景照片,這是第一次取得的太陽系中的另一顆行星的彩色照片。
金星9號和10號是相距很短的時間內發射的,可能也考慮了概率性,兩顆探測器成功的概率肯定比一顆成功率高,不浪費發射的窗口期。有了之前的先例,金星13號和14號也按照這樣的方式發射。
金星13號工作的時間最長,但是也只工作了127分鐘,拍攝的一些彩色全景圖片已經看到金星地表的細節,細節精確到4到5毫米。
這次探測也揭開了金星的神秘面紗,對金星大氣有了更多的分析,發現了惰性氣體氖的同位素和氙,並測定了氬、氖、氪、氙等四種惰性氣體同位素的比例,這對探測金星的演化和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從拍攝的照片來看,表面的物體看起來都是橙黃色的,這是因為金星厚重的大氣將太陽光譜中的藍色光吸收了,金星表面地形平坦,覆蓋著大約1米厚的浮土。而且對巖漿金星分析,還發現了巖漿中的水分,這改變了傳統金星缺水的學說。
韋加1號和2號-最後的絕唱
1984年,蘇聯發射了兩顆韋加號探測器,這兩顆探測器向金星表面投放了一個科學包,對金星土壤和雲層金星了探測,發回了許多寶貴資料。
完成任務後,利用金星引力變軌,飛向了哈雷彗星金星考察。
小編說
美蘇爭霸,間接地推動了金星探測的發展,從無到有,人類逐漸地了解了金星,從對金星的幻想到探測到失望的過程。
然而,隨著冷戰的結束,對金星的探索也陷入了低潮,蘇聯解體後,再沒有如此頻繁的探測金星,也因為金星環境的殘酷,很少再向金星登陸。
但這不會阻斷對金星的探索,由於金星和地球的相似性,對金星的研究有助於對地球更好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