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成功的星際探測飛船「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失聯

2020-10-12 知途2020

在25年前的今天,1995年10月12日(農曆1995年閏8月18日),「麥哲倫」金星探測器完成科學使命。

美國「麥哲倫」探測器拍攝到的金星圖像

1994年10月12日,被譽為最成功的星際探測飛船「麥哲倫」號金星探測器10月12日與地面失去最後的無線電通信聯繫,在過去的5年5個月時間內一直跟蹤這艘無人駕駛宇宙飛船運行的美國科學家為此而在手臂上戴上了黑紗。

美國航空航天局下屬的噴氣推進實驗室隨即宣布,「麥哲倫」號發出的最後信號於格林尼治時間當天10時02分抵達地面,對其進行的無線電監聽此後還持續了8個小時。顯然是因為探測器上太陽能電池輸出電壓過低的緣故,無線電電裝置已無法維持工作狀態。

儘管探測器的實際狀況已經無從獲知,但根據其飛行軌跡測算出的結果顯示,「麥哲倫」號還在飛行,但是高度不斷降低。最終將在金星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分裂成數塊碎片,最早於14日落到溫度高達攝氏500度的金星表面上。

「麥哲倫」號自1989年5月由太空梭釋放進入太空並於次年8月接近金星以來,已圍繞該行星飛行15018周,運用能夠透視金墾雲層的先進雷達對其百分之九十八的地貌全景進行了測繪,發回的數據在數量上超過此前其他探測器發回數據的總和。

鑑於已經無法把這一耗資8億多美元的探測器回收到地面上,科學家昨天5次遙控啟動「麥哲倫」號的助推發動機,使其從相距金星表面大約135公裡的近圓形軌道轉入到逐漸落向金星表面的弧形軌道,作最後的航天飛行器械空氣動力學實驗。

一方面,科學家希望通過測定「麥哲倫」號在遭遇由二氧化碳和硫酸氣體構成的金星大氣時承受的扭矩大小,確定金星大氣二氧化碳層的厚度,幫助研究地球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是否也會形成類似金星那樣不適於生命形式存在的氣候。

另一方面,藉助於把「麥哲倫」號上兩塊5.8米長太陽能電池板由原先的雙翼形狀變成了雙葉螺旋槳形狀、進而延緩其下降過程,科學家可望找到一種方法,來延長今後發射的星際探測飛船的飛行時間。

對於失去這樣一艘在飛行最後階段都為人類空間探測事業作出貢獻的宇宙飛船,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不無惋惜之情。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向新聞界承認,這是一個令人傷感的時刻。不過,傷感之餘,他們還為「麥哲倫」號之行的圓滿成功感到興奮。

相關焦點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探測器:麥哲倫號 製造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發射火箭: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麥哲倫號剎車,導致軌道能量損失,並使飛船進入一個較低、更圓的軌道。最後的軌道距離地表180公裡,最遠點540公裡,周期94分鐘。 1993年8月3日至1994年8月29日重力數據是從新的軌道上獲得的,其方式與第4次的情況基本相同。用這種方法測量了金星95%的高解析度重力場。
  • 旅行者1號已經離開地球42年,為什麼沒有再發射新的星際飛船?
    目前,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仍然是飛得最遠的星際探測器,它現在與我們的距離達到了220億公裡,即147天文單位,或者20光時。42年過去了,宇航科技又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人類現在不用最新的科技再發射一個新的星際探測器去探索宇宙呢?
  • 相比火星,金星為何更難探測-蘇聯金星探測歷史
    金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行星之一,金星地表高達46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海平面下1000米的壓強,大氣層內還有很強的氣流。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探索金星,建立了一個金星計劃來探測金星,一共發射了1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見證了人類與探測金星的歷史。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二)
    在金星發射窗口即將結束時,實驗設計一局再賭了一把:將最後一個備份的3MV飛船發射出去。序列號為T15000-23的8K78M火箭在1964年4月2日凌晨2時42分40分攜帶3MV-1 No.4飛船升空。這一次,8K78M的四個級終於都成功工作了。蘇聯媒體隨即報導說,這艘探測器被命名為「金星2號」,它將進入金星軌道,並首次嘗試在另一顆行星上著陸。
  • 天空最明亮的行星——金星
    在太陽系中,金星是地球軌道內側的一顆的星星,在天文上常把地球軌道內側的金星和水星稱之為內行星。每天在太陽未在東方地平線升起的時候,有一顆最明亮的行星,這顆行星就是金星。由於金星每天出現在黎明的東方,所以,古代常把金星叫太白星,在我國民間叫做啟明星。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一顆,這是因為,金星把照射到它表面的陽光75%反射到太空,所以,金星是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最明亮的行星。
  • 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最亮的時候達-4.4等,比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亮14倍。 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前蘇聯和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對揭開金星的秘密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探測競爭。
  • 行星際探測,為什麼選火星?
    就在不久之前,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相繼踏上「奔火」徵途。太陽系如此多星球,人類為何對這個紅色星球如此痴迷?行星際探測為什麼總將火星作為重中之重?
  • 資料:人類對金星和水星等的探索
    雖然最初的幾次探測器發射都失敗了,但1962年美國發射的水手2號從距金星35000千米處飛過,成功地實現了太空飛行器首次飛越行星,同時它發現金星表面溫度高達400多度。1969年至1981年,前蘇聯的金星5號至14號探測器先後在金星表面著陸成功,執行了多項科學考察任務。美國1978年5月20日發射的先驅者-金星1號經過長距離飛行,於同年12月4日到達金星並圍繞它飛行, 它用雷達探測了金星地形。
  • 繼火星後它被「圈重點」,金星探測要火?
    1961年2月12日,在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飛往太空的兩個月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首顆金星探測器。但由於計算有誤,探測器在距離金星10萬公裡的地方與其擦肩而過,直到第四次嘗試才成功。「金星-4」號探測器進入金星大氣層後,就與地面失去了聯繫。
  • 「水手2號」:第一艘成功飛越金星的探測器
    1962年12月14日,「水手2號」飛越金星,成為第一個成功飛越另一顆行星的探測器宇宙飛船對這顆行星進行了一系列的考察,並通過測量太陽風(從太陽向外不斷飛行的帶電粒子流)標誌著另一個第一次的發現。 五年後,「水手5號」在「水手2號」對金星研究的基礎上,對金星大氣層進行了更細緻的觀察。
  •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從1961年起,人類向金星發射了40多個探測器,從近距離觀測,到著陸探測,為人類逐漸揭開了金星的神秘面紗。1962年8月27日,美國發射了「水手2號」飛船,它於1962年12月14日到達金星附近,測量了金星大氣溫度和磁場輻射。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終篇)
    平均穩定高度為53.6公裡,氣壓為535毫巴,溫度為300-310K,位於金星三層雲系中最活躍的層。探測器在穿越7400公裡後,於6月16日9時10分從早到晚穿過晨昏線。探測器繼續在白天工作,直到6月17日00:38在總橫移距離11100 km後,在南緯7.5°,東經76.3°失聯。人們不知道在最後一次通訊之後氣球還飛了多遠。氣球總共工作了50個小時左右。
  • 隨著金星1號的發射,人類開啟了探索八大行星的旅途
    它是第一支用於中途修正的飛船,通過三軸穩定模式固定在太陽與老人星(船底座α星)之間。當其抵達金星,將會進入另一個三軸穩定模式,固定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並首次通過拋物線狀天線傳輸金星數據。發射金星一號是1961年二月向金星發射探測器的第二次嘗試,此前其姊妹飛船金星一號1代沒能成功脫離地球軌道。
  • 人類為什麼不選擇探索金星?金星上有啥秘密?
    我們都知道,月球和火星上都有人類的探測器機器人,為我們獲取很多地外行星的資料,但是沒有關於金星的資料,為什麼人類不去探索我們地球的姊妹星金星呢?難道金星不值得探索嗎?事實上金星上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值得探索,但它不是人類探索的目標,因為它太荒涼了。
  • 人類為什麼突然放棄了更近的金星?都跑去探測火星?
    現在我們聽到最多的就是人類發往火星探測器每隔一段時間所返回的消息,以及未來人類探索火星的計劃,而且我國也將火星探測作為走向深空的第一站,計劃在2020年的7月左右發射火星探測器,包括軌道飛行器、著陸器和火星車,到時這將中國航天史上最偉大的一個裡程碑事件。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五)
    8K78M的前三級成功地將Blok L逃逸級及其2V有效載荷送入傾角51.8°的203×218公裡地球臨時停車軌道。當它在第一個軌道上飛越非洲時,Blok L在世界時07:47點燃了發動機,進行了228秒的燃燒,將現在被稱為「金星5號」的探測器送入一個0.98×0.72 AU的太陽軌道。經過131天的巡航,它將於5月16日到達金星。
  • 天文科普:關於金星的12條知識!神奇的宇宙 金星的有趣現象
    前蘇聯的「金星號」系列探測器和美國的「先驅者號」、「麥哲倫號」均是走在了研究金星的前沿,歐洲宇航局和日本也緊隨其後。對太陽系行星的最早探測是從金星開始的。美國的「水手號」探測器和前蘇聯的「金星號」系列探測器都是這方面的代表。截止目前已超過40個探測器發往或路過金星。
  • 高清組圖:這裡有關於行星金星的一切美圖,絕對讓你大飽眼福
    麥哲倫繪製的第一周期的麥哲倫合成開口雷達拼接圖被繪製在一個電腦模擬的地球儀上來創建這個圖像。金星雲層圖案1990年二月14日,在幾乎距離行星170萬英裡範圍內,伽利略太空飛船固態成像系統拍攝了這張金星圖片。
  • 「金星7號」:人類第一個軟著陸金星的探測器
    1970年8月,蘇聯利用運載火箭成功將金星7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於當年12月15日首次成功軟著陸在金星表面,使其成為人類第一個到達金星進行實地考察的探測器。
  • 金星13號探測器:讓世界如此近的了解金星
    自1957年前蘇聯發射人類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後,太空探索便成了人類不懈的最求,從最初的衛星發射到衛星通訊的應用,再到空間站的建設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對太空的探索過程。但人類的探索卻不會止步於地球,隨之而來的是行星的探索與星際的觀察等,為人類天文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期,同時,人類對類地行星的探索與發現,也成了一個最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