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未知世界:蘇聯「金星7號」探測器

2020-12-06 騰訊網

除太陽、月亮之外,金星是天空中肉眼能夠看到的最明亮的星,最亮的時候達-4.4等,比全天最亮的恆星天狼星還亮14倍。金星毗鄰地球,其直徑比地球小約4%,質量輕20%,密度低10%,有時也被人們叫做地球的"姐妹星"。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沒有磁場的行星。作為我們的隔壁鄰居和科幻小說家的焦點,他們總是想像著雲層下的世界布滿叢林,海洋和恐龍,金星在整個20世紀對天文學家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人類對太陽系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前蘇聯和美國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對揭開金星的秘密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探測競爭。

Venera(俄語為維納斯),是蘇聯在1961年至1984年之間建造的用於研究金星表面環境和大氣的一系列太空探測器的名稱。

1962年的未知Venera航天探測器

「金星1號」是蘇聯在1961年首次嘗試訪問金星,但未能離開地球軌道,儘管當時世界還不知道。蘇聯的首選是將其太空探索活動的消息保留,直到成功為止。因此,失敗的「金星1號」任務被公開命名為「 Heavy Sputnik」,顯然是1957年著名發射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繼任者。

金星1號

在1965年11月12日和5日發射的「金星2號」和「金星3號」均告失敗。不過,「金星3號」成功著陸金星,成為第一顆著陸其他行星的地球探測器,但通訊系統未能傳回任何訊息。

直到1967年「金星4號」的發射,蘇聯才開始為其努力獲得一些回報。該探測器成為第一個將數據從另一個星球的大氣傳遞迴地球的太空飛行器,此後不久它就在金星表面的巨大壓力下崩潰。

「金星4號」探測器

蘇聯的1968年郵票,描繪了在途中的「金星4號」探測器

進行多次探測後,蘇聯認真考慮建造一艘能承受金星上惡劣條件的探測器。這就需要著對太空飛行器進行工程設計,以使探測器能夠承受金星180個大氣壓壓力和540°C的溫度。

「金星7號」使用鈦構造為單個球形外殼,並襯有減震材料。蘇聯人希望,這將使著陸器能夠在著陸中倖存下來並留在金星上,在那裡可以繼續傳遞有關其周圍環境的新信息。

「金星7號」探測器的備份

該探測器當時重達490千克(1,080磅),當時算是一個相當大的探測器,實際上在1970年8月17日發射成功。由於沿途進行了幾次路線調整,「金星7號」在四個月後的成功到達了目標行星。

1970年12月15日,「金星7號」進入金星大氣層,在60公裡的高度上展開2.5平方米的降落傘,目的是安全降落到地面。六分鐘後,降落傘破了。二十九分鐘後,探測器以約60 km / h的速度撞入金星表面。

蘇聯金星太空飛行器的降落順序

「金星7號」經受住了撞擊,甚至在故障發生前以全強度信號傳遞了一秒鐘的信息。但是後來對無線電信號的計算機處理表明,翻倒的「金星7號」探測器在撞擊後整整23分鐘內仍繼續發送微弱的信號。返回的數據顯示地表溫度約為475°C(878°F),壓力為92 bar,風速為每秒2.5米(5.6 mph)。

這是太空飛行器第一次將數據從另一個行星傳回地球,這是一項重大成就,但也預示著蘇聯的金星探測器的科學發現。1975年,經過53分鐘的傳輸,「金星9號」發回了有史以來第一張有關另一顆行星表面的圖片,其豐富的鋒利巖層使科學家們驚嘆不已。

從蘇聯金星9號和10號飛船拍攝的金星表面照片

蘇聯科學家鮑裡斯·內波克洛諾夫(Boris V. Nepoklonov)在接受採訪時說,「即使月亮也沒有這樣的巖石」 。「我們認為在金星上不可能有巖石,它們都會被侵蝕毀滅,但是它們就在這裡,而且邊緣絕對不會鈍化。這張圖片使我們重新考慮我們所有關於金星的認識。」

1982年,「金星13號」登陸金星,也許返回了金星探測器最大的科學成果。其中包括全景照片和另一顆行星表面的第一張彩色照片。「金星13號」還鑽探了金星表面,並使用X射線螢光光譜儀分析氣閘內部的土壤。

「金星13號」返回的金星表面彩色照片

作為金星計劃的一部分,此後蘇聯又發射了三枚探測器,直到1984年結束,其中包括最後一對正在軌道飛行的太空飛行器以繪製金星表面圖。此後,來自不同機構的其他太空飛行器出於各種目的飛過金星並繞軌道運行,但再也沒有探測器登陸過金星表面。

相關焦點

  • 「金星7號」:人類第一個軟著陸金星的探測器
    1970年8月,蘇聯利用運載火箭成功將金星7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於當年12月15日首次成功軟著陸在金星表面,使其成為人類第一個到達金星進行實地考察的探測器。
  • 1972 年發射失敗的蘇聯金星探測器可能今年墜落地球
    首先,我們必須追溯20世紀70年代的太空歷史,當時正好是蘇聯與美國兩個冷戰對手之間的太空競賽到達頂峰後不久。蘇聯於1972年3月31日發射了「宇宙482號」(又稱「金星9A號」)金星探測器。然而,由於火箭末節出現問題,未能成功將探測器推向金星,使其至今仍然滯留在低地球軌道。
  • 金星13號探測器:讓世界如此近的了解金星
    直到20世紀50年代,很多天文學家都還推測金星可能擁有著像地球一樣的生命,深林及河流等,這使得人類更加的好奇,想要探索金星的奧秘,在當時的航天環境下,前蘇聯和美國開始向金星發射探測器,想要深入金星內部去了解這些。
  • 蘇聯探測器拍攝的金星老照片展現新風貌[圖]
    東方網4月26日消息:蘇聯金星探測工程留下來的一系列珍貴的老照片如今在經過美國計算機製圖專家們的加工後更清晰、更明了地向人們展示了金星這顆神秘行星的全新風貌。   上個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蘇聯曾實施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金星探測計劃,在此期間,蘇聯多個自動探測站曾登陸這顆表面看來覆蓋著雲霧的「地獄之星」。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終篇)
    在與Vega主體分離後,著陸器於1985年6月11日世界時01時59分49分以10.75公裡/秒的速度進入金星大氣層,進入角為18.23度。在完成對金星的任務後,Vega 1飛船在9個月後抵達哈雷彗星。1986年3月6日世界時7:20:06,它以每秒79.2公裡的相對速度從哈雷彗核8890公裡(這個數字很重要 )處經過。在返回15公裡長的花生狀核的圖像時,探測器每秒被高達4000個塵埃粒子撞擊。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1981年10月30日,蘇聯金星計劃中的第13顆探測器金星Venera-13在質子-K火箭的託舉下,離開了拜科努爾發射工位,逃逸出地球引力範圍奔向金星,五天後姊妹星金星-14號緊隨其後。滿懷各國科學家期待的金星1A號仿佛開了個玩笑,四級火箭發動機點火失敗,奔向金星的探測器成了一顆地球衛星,八天後金星1號發射,但是飛行了一個月後再次失聯,當時的探測器信息傳輸速率僅為1位元組/秒。
  • 在近500度中存活兩小時,蘇聯金星探測器在金星上看見了什麼?
    1981年10月30日,蘇聯金星計劃中的第13顆探測器金星Venera-13在質子-K火箭的託舉下,離開了拜科努爾發射工位,逃逸出地球引力範圍奔向金星,五天後姊妹星金星-14號緊隨其後。
  • 探測器進入金星後堅持不了兩個小時,人類要如何探索金星生命?
    ,它們發射了非常多的金星探測器,在當時軍備競爭的背景之下,蘇聯發射的金星探測器有一半以上都失敗了,這也從正面表現出了探測金星確實是很困難的一件事。當然,前蘇聯也是唯一一個進入了金星大氣的國家,探測器的信號在金星中又被中斷了。此後,基本上再沒有國家或機構探測金星了。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五)
    金星5號在進入大氣層前一小時釋放了它的著陸器,此處距離金星37000公裡。著陸器於世界時06:01以每秒11.19公裡的速度以及與當地水平面成65°角的姿態開始進入大氣。當速度降到每秒210米時,降落傘拉出,測量開始,並在06:02:30傳回地球。在下降過程中,金星5號分析了氣壓為0.6和5巴的大氣成分。
  • 前蘇聯探測器發現過金星城市遺蹟?其實金星以前或真有生命存在過
    一直以來,金星都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在它那濃厚的大氣層之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可謂是眾說紛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前蘇聯的多架探測器光臨過金星,曾有報導說發現了金星表面大量的城市,說明那裡有著一個類似我們地球文明的世界,這些都是真的嗎?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六)
    金星8號於世界時1972年3月27日04:15:01發射升空,進入地球停泊軌道,然後通過逃逸級點火加速,駛向金星——一切正常。飛船用了118天的時間到達金星,並在1972年4月6日進行了一次中途修正。著陸器於世界時1972年7月22日08時37分進入大氣層。在進入大氣層之前,主艙上安裝的一個製冷系統預冷了著陸器,以延長它在表面的壽命。
  • 相比火星,金星為何更難探測-蘇聯金星探測歷史
    金星是太陽系中環境最為惡劣的行星之一,金星地表高達460多度,大氣壓是地球大氣壓的90倍,相當於海平面下1000米的壓強,大氣層內還有很強的氣流。從20世紀60年代起,蘇聯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探索金星,建立了一個金星計劃來探測金星,一共發射了18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見證了人類與探測金星的歷史。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七)
    10月22日,當它仍在加速接近金星時,金星9號軌道飛行器啟動KTDU-425A發動機,進行了922.7m/s的剎車機動,以34.17°的傾角進入繞金星1500×111700公裡的初始軌道,成為首個進入繞金星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入軌後,軌道飛行器開始接收並記錄著陸器的數據。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二)
    在金星發射窗口即將結束時,實驗設計一局再賭了一把:將最後一個備份的3MV飛船發射出去。序列號為T15000-23的8K78M火箭在1964年4月2日凌晨2時42分40分攜帶3MV-1 No.4飛船升空。這一次,8K78M的四個級終於都成功工作了。蘇聯媒體隨即報導說,這艘探測器被命名為「金星2號」,它將進入金星軌道,並首次嘗試在另一顆行星上著陸。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八)
    然後,飛行平臺將記錄的著陸器數據傳送給等待中的蘇聯科學家和工程師。金星12號於世界時1978年9月14日02:25:13發射升空。在進行兩次中途修正後,下降艙於1978年12月19日與其飛行平臺分離。著陸器釋放後,飛行平臺繼續沿日心軌道經過金星。12月21日,在高度約34000公裡處,飛行平臺與金星的近距離相遇。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三)
    金星2、3,莫再盤桓。最後一個探測器究竟有沒有發射,蘇聯、西方和一些航天史學者各執一詞。NASA記載:「金星1965A是一次嘗試的金星飛行任務,可能類似於兩周前發射的金星2號飛行任務。據信,火箭發射失敗。探測器在西方被命名為「金星1965A」。」
  • 那些年,蘇聯對金星探測的狂熱史(四)
    ,4)展開錐管,5)展開主降落傘,6)下降,7)著陸隨著為V-67任務準備的一對1V宇宙飛船就緒,蘇聯再次準備在金星登陸。第一次,蘇聯和美國的太空船同時飛往金星。水手5號沿著稍微快一點的軌道飛行,會在1V No.310之後37小時飛過金星,儘管前者的發射時間比後者晚了51.5個小時。1V No.310很快就進入了它的巡航程序。它幹著一些無聊的、前輩們幹過的工作——收集行星際環境的數據、每隔幾天就把它的高增益天線轉向地球、與蘇聯的控制人員定期進行通信。
  • 35年前飛向金星的蘇聯氣球,在金星上飛行了1.15萬公裡
    NASA發射了ICE探測器、歐空局發射了喬託號、日本發射先驅號和彗星號,前蘇聯發射的維加一號和二號,航天迷將它們稱作「哈雷艦隊」。短時間制約航天發展的大概就是經費了,美國的阿波羅和太空梭跑不掉,蘇聯同樣如此,成本高昂的深空計劃既然次數少,那就儘量一次任務儘量多做些事兒吧。
  • 在金星上飛行1.15萬公裡,35年前飛向金星的蘇聯氣球
    NASA發射了ICE探測器、歐空局發射了喬託號、日本發射先驅號和彗星號,前蘇聯發射的維加一號和二號,航天迷將它們稱作「哈雷艦隊」。短時間制約航天發展的大概就是經費了,美國的阿波羅和太空梭跑不掉,蘇聯同樣如此,成本高昂的深空計劃既然次數少,那就儘量一次任務儘量多做些事兒吧。
  • 天文知識__金星探測器
    1994年9月麥哲倫號的太陽能電池板傾斜一定的角度,這樣大氣阻力就會給飛船施加一個力矩,而抵消這個力矩所需的修正量的測量結果就提供了高層大氣的信息。 1994年10月11日至1994年10月14日麥哲倫開始進入金星大氣層。10月12日10:02,無線電信號丟失。最後一次傳輸應該發生在10月14日,當時飛船預計在進入時會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