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只探索火星,金星卻無人問津?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2020-12-04 怪奇菌

地球是一顆生命星球,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正是誕生在這顆藍色星球,然後跟隨眾多哺乳動物,一同走上了漫長的進化之路。

百萬年後,當初茹毛飲血的「動物」已經進化成高度智慧的人類,並且還建立了燦爛的人類文明,成為了地球的「主人」。

而人類是一種群居性的智慧生物,對於孤獨感的厭惡是刻在骨頭上的,在地球上尋找智慧同伴未果之後,開始將目光投向浩瀚的星空,認為無垠的宇宙空間中或許存在著跟人類一樣的智慧生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憑藉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踏足了宇宙空間,但是在這浩瀚的空間中,並沒有發現任何智慧生物的蹤跡,但是人類並沒有因此而迷失方向。

在看到地球承載力有限,人類的未來一定在宇宙中的情況之後,探索宇宙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科研活動。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之所以能夠誕生生命,這跟地球在太陽系的位置有著極為重要的關係,在分析了各項數據之後科學家們在太陽系中劃出了一道「宜居帶」。

在宜居帶這個說法被提出之後,金星、火星開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因為這兩顆星球雖然不是跟地球一樣同處於宜居帶內,但是它們卻處於宜居帶的邊緣。

火星相信就不用多說了,為了探索它人類發射了許多探測器,可以說它是人類除了地球之外了解最多的行星。就近幾年的發現來看,許多科學家認為火星有極大的可能存在生命。

而在火星吸引眾多關注者之時許多人注意到,同處宜居帶附近的金星似乎並沒有人關注它,關於它的新聞報導更是少之又少,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之所以沒有人關注金星,是因為金星沒有任何開發的價值,這是人類幾十年間從幻想、探測、失望的真實體驗。

喜歡各國文化的朋友應該知道,金星在各國的各個文化中被寄予了多種感情。在中國,金星被稱為啟明星,象徵著希望和光明,而在西方世界金星則被稱為「維納斯」,象徵著美與和平。

不只是複雜的寓意,在上個世紀天文熱的時候,金星還頻繁地出現在各科幻小說中,常被描寫成人類的第二個家園。而之所以科幻小說中會這樣描寫金星,是因為單從表面數據來看,金星的情況確實很符合人類家園的要素。

比如說金星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邊緣,離地球不算太遠,並且與地球的大小、質量、密度甚至是重力加速度都很接近。最主要的是,金星是個巖石星球擁有大氣層,資源也很豐富,綜合看起來似乎比火星好太多了,但是為什麼後來人們選擇了火星而沒有選擇看起來條件更好的金星呢?

有句話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所以光靠在地球觀察模糊的圖像是沒有用的,得親自登陸金星才能驗證金星的環境是否真的如觀測的那樣優越。

上個世紀60年代,在太空競賽中蘇聯取得了許多第一:第一個火箭、第一個人造衛星、第一個太空太空人,甚至還有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所以自然不會放過對金星的探索。

蘇聯探索金星最著名的要數「金星計劃(Venera)」,在這次的計劃中一共發射了26個探測器,如果再加上後來的,蘇聯實際上一共發射了28顆金星探測器。在這28個探測器中,有11個探測器嘗試登陸金星,其中有9個成功登陸金星表面。

9個落點

然而這9個探測器也僅僅是成功著陸罷了,其中在金星表面活動時間最長的一個探測器才堅持了110分鐘,而最短的幾分鐘就罷工了,可以說成功登陸金星的探測器沒有一個是完好無損的,最後統統報廢了,這是為什麼呢?

通過幾十次的探測蘇聯科學家們發現,金星的實際環境根本不是和想像中的一樣,簡直惡劣到不能再惡劣了,甚至可以說太陽系中找不到比金星還有惡劣的行星環境了。

比如說金星的的大氣中有96.5%都是二氧化碳,要知道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才0.04%,而高達96.5%的二氧化碳含量讓金星產生了恐怖的溫室效應,表面平均溫度達到了驚人的462度,如果一個人不穿任何防護到了金星,那麼幾分鐘時間就會外焦裡嫩了。

除了溫室效應帶來的恐怖高溫,金星的表面還瀰漫著大量的硫酸霧,正因為這些硫酸霧的存在,太陽光根本無法完全照射到地表,再加上火山噴發釋放出大量的硫化物,所以金星的表面看起來是暗黃色(很暗的那種)。

由於金星擁有厚厚的大氣,地表氣壓更是達到了地球的92倍,我們都知道一個地球大氣壓下汞柱的高度時760毫米,那麼92個大氣壓就是70米左右,真的是很驚人了,相當於一個成年人背著一個47噸重物產生的壓強。

而人類的生理構造,決定了人類不可能擁有強大的組織來保持內外壓力的差值,所以如果在無防護的情況下落到金星,那麼人類會瞬間被擠扁。

相信從以上的描述中,大家已經深刻地意識到金星的環境有多麼的惡劣,但是實際上金星的環境遠比以上描述的還要惡劣得多。

總的來說,正因為擁有如此惡劣的環境,所以金星對於人類來說沒有任何的開發價值(目前如此),對於金星的討論才會少之又少,畢竟沒有哪個國家願意研究一個沒有任何回報的項目。

您認為人類未來會回頭探索金星嗎?歡迎在下方說說您的想法,同時也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

相關焦點

  • 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而更喜歡火星
    太陽系八大行星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排序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很明顯,金星和火星靠地球近。那它們之間,誰靠地球最近呢?據記載,火星與地球相距約5600萬公裡,金星則距離地球約4300萬公裡。通過比較我們知道,金星與地球的距離可比火星近多了。​金星和地球很像,為何科學家不願探索金星?
  • 在金星與火星的探索中,金星為何被頻頻冷落?
    金星的大小跟地球差不多,離地球也近,按理說確實更適合我們去探索,但是,金星的環境很惡劣,而我們人類對外星探索很大目的是尋找外星生命,與此相比,火星環境就更吸引人類目光。金星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從地球到金星以現在的航天速度只需要差不多100來天就能到了,當然是在金星和地球運行到近距離的時候
  • 金星才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何科學家總去探索火星?這不科學啊
    火星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單從距離上看金星的確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我們應該更加有理由去探測金星才是。但是為什麼科學家都一股腦地趕著去探測更遠一些的火星呢?科學家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很令人費解呢?如果我們去了解一下金星和火星的星球環境之間的差以後,就明白科學家為什麼要捨近求遠去探測火星了。金星是一個表面環境很極端的行星金星是位於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同時金星又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它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4050萬公裡。
  • 金星比火星更神秘,科學家為什麼不探索金星?
    無獨有偶,中國繼探月計劃後在2011年開啟火星探索計劃。2019年10月11日,中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火星一號,首先探測火星表面大氣層、火星的地球地貌以及內部的地質結構,期初探索火星內是否有生物的存在,生命的起源,查看火星是否具有地球移民的條件。相對中國對月球、火星的探索進來來看,中國為什麼不先盡心探索金星的計劃呢?
  • 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何科學家總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我們對於地球外的生命一向非常好奇,比如我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索就是希望尋找到生命的痕跡,在尋找其它具有生命的星球時,我們會把地球的數據作為參考標準,例如離太陽(恆星)的遠近,或者地球的大小相近,自轉周期相近等情況。
  • 火星比金星遠,為何人類地外探索還要選擇火星?
    無非就是有幾個常規化的原因存在第一、探索地外生命第二、尋找地外資源第三、看看是否適合人類居住,為未來人類前往地外星球做好準備這就是最為基本的原因,而金星確實距離我們地球比較近,但是為什麼全世界卻都趕著去探測火星?
  • 金星地表發現疑似城市遺蹟,為什麼不上去看看?比探索火星難多了
    但是,在人類探索太空計劃中,科學家相信,可以把火星改造成一顆宜居星球,卻早早把金星淘汰出局……早在上世紀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印度等等國家,前前後後進行過數十次火星探測計劃,可惜成功率並不高。今年7月20日,日本向火星發射不著陸的探測器,只在預定運行軌道上收集信息;7月23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太空,並且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天問一號」將在2021年登陸火星。
  • 金星地表發現疑似城市遺蹟,為什麼不上去看看?比探索火星難多了
    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火星和金星是類地行星,並且環境最為相似,同時處於太陽系宜居帶上。但是,在人類探索太空計劃中,科學家相信,可以把火星改造成一顆宜居星球,卻早早把金星淘汰出局……早在上世紀60年代,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人類邁出了奔赴火星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劍指火星!明明金星更近,為何科學家都去探測火星?
    閱讀提示金星的「距離優勢」被火星哪點打敗了?火星的探索史起源於國家間「鬥豔」移居火星離我們有多遠?金星距離地球最近只有4050萬公裡,金星探測器只需要100多天就可以抵達金星。而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有5500萬公裡,最遠超過4億公裡,即便從最節約飛行時間與能源的「窗口期」出發,火星探測器從地球出發飛往火星需要6個月左右,也就是金星探測器所需時間的一倍多。
  • 金星要比火星更近,而且更與地球相似,為何人類不登陸金星?
    根據NASA方面的公布信息顯示,在2033年,美國將派太空人登陸火星,在那之前的2024年,美國將派太空人重返月球!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的令人期待?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它距離地球很近,我們從地球抵達月球,大約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可以了,相對來說,登陸火星,就要漫長得多。
  •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為什麼科學家選擇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人類登陸月球後,隨即開始將目光逐一投向其他星球,其中火星是科學家研究的熱門星體。
  • 金星離地球如此近,科學家為什麼不去金星反而去更遠的火星呢?
    金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它和地球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可以說是地球的姐妹星,金星的半徑為6073公裡,只比地球小300公裡,質量也是地球的五分之四,非常接近,體積是地球的0.88倍。對於星球來說,能達到如此相似是非常少見的,因此最初科學家還以為金星上是有智慧文明的。
  • 金星比火星離地球近,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金星?
    從這個數據看,確實去金星比去火星更近一些。那麼,為什麼科學家總是計劃去火星而不是去金星呢?我們從以下三個角度來看一下:第一,火星和金星離地球的實際距離?第二,去金星和火星要面對什麼?第三,去金星和火星有什麼意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地球和金星、火星間的實際距離在開頭,我們說了一下金星、火星與地球理論上的最近距離。
  • 為什麼金星更近,但是人類卻更愛探索火星呢?
    2020年,是人類探索太空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對中國來說,今年也是極有意義的一年,因為我們終於開啟了對火星的探索,它不再是一個遙遠的代名詞,我們終於向它靠近了。從地球飛往金星需要100天左右,而從地球飛往火星則需要180天左右的時間。實際上從距離上來看金星遠比火星更接近地球,但是火星確實人類探索最深入的行星,這是為什麼呢?
  • 人類到達金星只需要100天,為啥人類不登陸金星?科學家給出解釋
    人類到達金星只需要100天,為啥人類不登陸金星?科學家給出解釋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現在知道了人類的科技發展還是很快的,人類已經能夠在地球外面開始探索,人類在上個世紀就成功研製出了載人飛船登月,在本世紀也有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而且人類在計劃載人登陸火星,火星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是很近,大約是5500萬公裡,最快也要半年才能夠到達,而金星離地球的距離最近,只有3800萬公裡,人類到達金星大約需要100天左右的時間
  • 金星隱藏著什麼秘密?為何科學家又計劃重返金星?
    後來人類探索行星的全部熱情都從金星轉移到了火星上,這是為什麼呢?金星不是更近麼!金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是科學家發現了金星的什麼秘密嗎?因此,從那個時候起,科學家們只能捨近求遠,選擇探索火星。金星探索的未來金星探索看起來似乎很有希望,科學家們對於金星的興趣又回來了!
  •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原因讓人絕望
    抵達金星只需100天,為何人類卻對火星更感興趣?真相讓人絕望!為何人類對金星的研究顯得很少?作為地球的邪惡雙胞胎,金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為何人類不願深入研究金星?這一問題的真相或許會讓你感到絕望。事實上,這與金星有著莫大的關聯,因為金星是除了水星外,最靠近太陽的行星,顯然金星的表面溫度非比尋常,約為465攝氏度,也正因如此,導致所謂的金星大氣中充滿了二氧化碳,並且保留了大部分太陽的熱量,令人詫異的是,即便是水星,也不及金星那般熱。要知道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未能建造出可抵禦如此巨大熱量的太空飛行器。
  • 金星和火星都沒有磁場,為何金星卻擁有厚厚的大氣層?
    在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類地行星有四個,位於宜居帶的有三個,分別是金星、地球和火星,理論上,它們都有成為生命搖籃的潛力。可是,地球是目前太陽系中已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金星和火星卻一個宛如地獄,一個荒無人煙。科學家一直想要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使得三個姐妹行星的命運如此不同。
  • 「天問一號」成功發射,中國為何會選火星探測?三大優勢無法拒絕
    長久以來,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們對於外太空的探索都是孜孜不倦的。人類迫切地想要探索除了地球以外的其他有生命星球。2020年7月23日,我國成功發射火星任務探測器「天問一號」,自此開啟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發現關鍵物質,探索金星項目俄羅斯準備單幹
    圖註:月球探索在人類已經走出宇宙探索第一步的時候,要說最讓人好奇的兩個星球,除了月球那就是火星了!但要說各國最重視的,那還真的是火星。有人說火星這顆紅色星球,或許擁有人類光明未來的鑰匙,自從在火星上發現了存在水的證據後,就有一些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而且從目前火星探索出的環境來看,火星上依然存在著水,只是大多都以極地冰蓋的形式存在。這也是馬斯克提出,用一萬枚核彈轟炸火星兩極,形成一個類似於大氣層的存在,從而改變火星環境的瘋狂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