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深度、格調 | 湯先生
社會交往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必經之路,很多人甚至會十分在意這種行為。
但是對於我們而言,在初次見面或是短暫的交往當中,難以準確的把握交往對象的性格,而對方的外貌就成了我們可以參考的特徵,所以便有了「相由心生」的說法。
這種心態是人之常情,並非是只看外貌的意思。其實這也是具備一定科學道理的,即人的外貌與其性格存在一定的聯繫。
比如我們傳統當中存在的一些說法,比如「寧交王八羔子,不交吊眼梢子」、「顴骨高的女性克服」、「耳垂厚的人有福氣」等等,都是根據這種說法衍生出來的。
我們知道,中國的很多技術與學說都是基於經驗的,比如說聞名全球的中醫理論、中藥理論以及那些與人的面相、手相相關的民間學說,都是如此。
所以這些基於經驗的民間傳言儘管看似有些不靠譜,但其實也是基於人們經驗的。
當然,除了中國,與中國相隔千裡萬裡的歐洲社會也存在類似的學說,比如源於古埃及的面相學。
還有相對接近現代社會的英國著名文學家莎翁,他認為之所以長相美麗的人會十分自信,就是因為他們內心的那股「氣」十分強。
尤其是在女性當中,這一觀點更加明顯。在男女兩性當中,女性相對而言更加在乎外貌與衣著,所以那些具有更加明顯美貌的女性會在各種場合當中都會吸引很多人的目光。
這就是一種影響個體「氣場」的原因。擁有更加顯著外貌的人會在社會交往當中得到更多來自外界的豔羨目光、更多肯定的言論,所以逐漸就會變得更加擁有自信。
外貌和性格間關係
洋務運動時期,晚清著名的洋務派曾國藩曾著有《冰鑑》,他認為,那些聲音洪亮、牙齒整齊的人往往比較有能力,因為他們的陽剛之氣比較旺盛,最終能夠取得一番成績。
這就告訴我們,即使是在當時思想相對比較傳統的晚清,人們也會接受一些與現代心理學內容隱隱相關的內容,比如曾國藩的觀點其實與心理學當中的個體外貌與精神狀態間關係存在一種呼應。
當然,除了外貌與個體性格,個體機體的狀態也會影響其心理狀態。一個人的身體素質、身體狀態都是會影響其心理狀態的。
這是因為在人類社會產生之初,文字尚未出現,人們之間假如想要溝通還是應該藉助一些表情以及肢體語言。於是這種習慣漸漸的延續了下來。
很多信息,儘管我們不通過語言來交流,但還是會在彼此之間進行一種「編碼」與「轉譯」,使得彼此之間的交流能夠實現。比如一些約定俗成的手勢、表情等等,便是如此。
體現在個體身上,便是所謂「相由心生」。
有的人表情鎮定自若,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這種人往往是十分淡定的。而有的人則常常面露難色,仿佛始終處於一種困境之中,與這樣的人交往,會讓我們也體會到他們身上散發出的那種消極情感,不利於身心的發展。
內心狀態及外在體現
我們知道,人類的行為是受到大腦中的信息指令,通過神經傳輸到機體上,最終「命令」身體去完成的。
但是人們經常處於不同的社會以及自然環境之中,周邊環境的變化就會影響人們做出決定的方式,也會影響內心的想法。
所以所謂「相由心生」其實還有一重含義,那就是人的外貌或者外在表現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與當下所處環境相符的狀態。
比如說對於那些處於喜事當中的人們,他們的表情會表現出許多信息:如嘴角不自覺的上揚、眉眼之間常含笑意、滿面春風等等,都是比較容易發覺的。
在動作上,亦是如此。那些處於較為輕鬆環境當中的人,往往走路步子輕快、口中常伴小調與口哨、與人互動頻繁且善於開玩笑。
相反,處於一些困境中的人則會心有戚戚,雙眉緊蹙,甚至會經常長籲短嘆,令人不適。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自己的情緒可以被很好的「隱藏」起來,很多信息是在不經意間就已經被自己的動作表現出來的。
作者 | 湯先生編輯 | 湯先生參考資料: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各位看官好,我是湯先生,假如看我文章讓您覺得臉上有光,說出去倍有面子,不妨留下您的點讚和建議,我都會看,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