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意識提取研究背後的殘酷真相:有科學家終生成為「機械人」

2020-12-05 鈦媒體APP

《黑鏡》第四季裡,用整整一季講述了一家名為TCKR的企業,這家企業的主職是做神經科學研究,研發出了一系列奇異產品,其中大部分基於意識的讀取、儲存、上下載甚至複製。

隨著劇中技術的發展,提取意識的技術也在逐漸提升。一開始是在耳後植入,插入後不可逆向取出。

到後來是用一根極細的針管,從太陽穴進行注射式的植入。

最後則發展為一個小小的紐扣,貼在太陽穴上就能對人腦進行刺激,創造感知、描繪出虛擬世界。

《黑鏡》中描繪的世界,稱得上是對於腦機接口這一技術的完美想像——簡單易行、隨取隨用、安全無創,讓人永生甚至擁有無數次生命,用這些意識體會到無限可能。

可現實中的腦機接口技術,遠遠沒有這麼美好,這項技術是危險甚至殘忍的。

腦機接口有多強大?百萬與百億間的低效抗爭

腦機接口技術可以被粗略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對神經的刺激,讓人獲知感受,另一部分則是通過對神經元運動的讀取,把人的意識讀取、記錄甚至抽取出來。

這兩部分技術的用途,也並不是科幻電視劇中的使人永生或進行腦補遊戲,而是更實際一些,比如刺激腦部神經,讓盲人、聾人能感受到聲音和視覺信號。以及讀取腦部神經的運動,幫助漸凍症患者、阿爾茲海默患者、中風患者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可現實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要知道人腦的運動是非常複雜的,整個大腦有850億個神經元,我們要如何得知他們都是如何運動的呢?

對大腦進行核磁共振記錄、在頭皮貼上電極收集腦電運動,這些採集方式雖然實行起來方便、對使用對象的傷害較少,但效果甚微。僅僅能監測到幾萬到幾百萬個神經元的運動表現,同時對於運動表現記錄的精細程度也很低。

這樣就意味著,整個腦機接口的研究是非常之低效的。舉個例子,如果我們想通過腦機接口對人腦神經元進行刺激,讓人產生痛感,前提就要知道哪些神經元、進行了怎樣的運動才會產生痛感。

以目前我們對大腦和意識的了解,腦機接口最多只能做到捕捉信號,讓癱瘓患者移動機械手臂餵自己喝一杯水。而且就這一個簡單的動作還需要大量的練習,很難達到人們想像中操控自如的狀態。更別提科幻電影中通過腦機接口讓人活在幻想世界了。

腦機接口研究有多殘酷?這位「科學怪人」為自己開顱

那是否擁有更高效的腦機接口方式呢?

顯然是有的,和《黑鏡》中一樣,高效的讀取人腦神經元的方式是將設備植入的人腦中,甚至是植入物越多、植入的越深越好。比如將電極植入到大腦皮層下方,效果就會比將電極植入到大腦白質中差一些。

這就意味著,科學家想要對腦機接口進行研究,就需要將電極插入人類最精細的器官之中,一個不小心,實驗對象就可能面對著死亡、癱瘓的風險。

用人類做實驗風險極高、費用昂貴,那麼是不是可以用普遍的動物實驗來替代呢?可惜的是,由於腦機接口研究涉及的並非簡單的生理反應,而是意識,即使用猴子來進行實驗也並不意味著可以作為適用於人類的樣本。

這個問題並非在最近幾年才出現,而是從八九十年代困擾我們至今。問題嚴重到什麼份上呢?這麼說吧,有一位科學家為了做實驗,生生把自己的給開顱了。

這位科學家名為Phil Kennedy,他是一位資深的神經科學家,研究出了一種名為親神經電極的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電極長時間植入人腦,讓腦機接口有可能從實驗投入實際使用。

在1998年,Phil找到了一位合適的實驗對象,通過植入電極,實現了讓這位曾經是植物人的癱瘓患者可以用意識打字——。這次實驗讓Phil一炮而紅,也通過實驗對象腦中植入的電極獲得了大量的數據。

但Phil想要研究的不僅僅是人類意識如何想像字母,還有人類如何動用發聲器官。此後他又做了數次實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實驗對象或者是傷口不能癒合、或者是很快就離開人世(這些實驗對象大多數為癱瘓患者,本身健康狀況就不好)。就連曾經成功的實驗對象,也因為腦部腫瘤去世。而這位實驗對象患腦部腫瘤,是否與Phil的實驗有關係,也有很大爭議。

最終的結果就是,頻頻失敗導致Phil失去了外部資助。在美國,科研事業商業化成分較重,有資助才意味著有實驗室、有實驗人員,陷入破產的科學家失去了這一切,也失去了做手術的資格。這就意味著,他無法進行在人類身上進行實驗了。

Phil做了一個讓世界都震驚的選擇,他自費尋找了醫生,在自己的大腦中植入了電極。作為一個健康的人,在植入電極之後,他因為顱壓升高甚至還陷入了一段時間的癱瘓。

但手術結果讓他欣喜若狂,在自己身上進行了多次試驗,記錄下了無數寶貴的數據。並且Phil把這些數據公布出來,把實驗結果共享給了世界,希望藉此可以推動相關研究,更好治癒癱瘓患者。

不過Phil依然遇到了在前幾位實驗對象身上同樣的問題,切口遲遲不能癒合。最後他只好又自費取出電極,結果因為部分設備植入的太深無法取出。Phil終生要以「機械人」的形態生存。而發生這一切時,Phil已經是一個將近70歲的老人了。

可能你們會認為這件事發生在十幾年前,但實際上Phil在自己身上做實驗的時候是在2014年,也就是4年之前。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馬斯克的腦機接口計劃Neuralink失去了希望?Neuralink想要在人腦中植入蕾絲般纖細的電極,用來上傳下載人腦意識。可在四年前,在大腦中插滿電極也只能讀取到一些單詞短語的意識反應,僅僅四年之後,技術真的能得到這麼多進步嗎?

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科幻作品中總是描繪大企業在利益的驅動下,用信息不對等誘騙平民,讓他們成為技術的試驗品並且毀掉他們的人生。可實際情況往往是,科學家用盡了自己的人生甚至健康,只為讓科技幫助更多的人。

這就是科技的殘酷之處,在大眾得到到甜頭之前,卻有人早已嘗盡了苦果。

【鈦媒體作者介紹:腦極體】

相關焦點

  • 《黑鏡》中,有哪些黑科技已經變成現實
    《黑鏡》第三季《全網公敵》展現了一種「後蜜蜂滅絕時代」的景象,曾經有一個斷言稱,蜜蜂消失的那天,便是地球上生物滅亡的日子,因為蜜蜂傳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花粉,而沒有花粉傳播的過程,大部分植物都將會絕種,而依靠攝取植物的動物也會次第死亡
  • 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原標題:關於魚油(歐米伽-3)的幾個殘酷真相 1.多吃魚可以補腦健心,是真的嗎?殘酷的真相:不是。 馬克·吐溫曾收到一封初學寫作的青年的來信,這位青年聽說吃魚能補腦,便詢問大師該吃多少魚,吃什麼魚才能成為作家。
  • 《黑鏡》最溫情1集:人死後意識上傳虛擬世界,我還是真實的我麼
    當虛擬與現實交互乃至模糊,意識獨立於軀體存在,到底哪個才能代表真實的「我」?@薛丁格的猹前言《黑鏡》系列是英國電視4臺及美國NetFlix公司出品的迷你電視劇。包括第一季、第二季、聖誕特輯和第三季構成。
  • 大象足球賽背後的殘酷真相,令人唏噓
    美象冠軍和觀眾「握鼻」致意大象節背後的殘忍真相奇特旺大象節熱鬧非凡,每年都能吸引大批遊客,大象們的表演也的確精彩,可是這背後殘忍的真相,又有多少人知道?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關於舉辦大象節的初衷,尼泊爾官方曾表示:是為了讓人類與大象更加親近,提高人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 看過《黑鏡》中關於未來人類的「特異功能」,有點兒細思極恐
    (原標題:看過《黑鏡》中關於未來人類的「特異功能」,有點兒細思極恐)
  • 「英劇」變「美劇」 《黑鏡》第四季遭到網友群嘲
    《黑鏡》第四季6集分別是《聯邦星艦卡裡斯特號》、《天使方舟》、《鱷魚》、《絞死DJ》、《金屬頭》、《黑色博物館》,內容依然涉及高科技生活帶來的很多現實問題,比如用手機App約會、隱私和記憶提取、智能機械狗等。然而,這六集故事並無太大創新,與前幾季的內容似曾相識,讓不少觀眾覺得有些審美疲勞。
  • 把意識上傳到網絡實現「數字永生」?這不是科幻!而是很貴!
    所以如果有種方法,能讓自己的親人,長生不老,永遠活在你的腦子裡——你會願意麼?(這種生活就類似於連體人的感覺?)先別急著回答,我們來講幾個《黑鏡》裡的故事。「這是一座黑暗博物館,因為這裡幾乎所有的東西背後都有一個悲傷的、病態的故事。」海恩斯邊介紹自己的館藏,邊津津有味地給遊客講起了故事。
  • 《黑鏡》:聖朱尼佩羅-天堂真的存在
    《黑鏡》系列又來了,這次是第三季中的「聖朱尼佩羅」,這個名字又譯為「地球的另一端」,大意也指難以觸碰到的地方,神秘裡存著緊張、溫暖、遺憾。而《黑鏡》的「聖朱尼佩羅」是在荒誕的黑色諷刺劇中尋找一處溫暖,在心底放置一處美好。溫暖治癒系《黑鏡》襲來,將科技的美好來實現人們心中的期願。
  • Black Mirror 黑鏡——反烏託邦的劇
    (所以我的心理還是很強大的)它就是——Black Mirror 黑鏡該劇已上映2季+1部聖誕特輯。豆瓣評分均在在9.1以上。且都呈現為難得的「F」型。經常看劇的朋友都知道。英劇與美劇最大的差別在於——它獨特前衛,一針見血。而《黑鏡》,更是英劇中的王者。它既讓人深思又不失娛樂性。不誇張的說,從2011年播出開始。每個科技愛好者都在期待它的更新。
  • 人體正常37℃溫度已成為歷史,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無奈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人體正常37°溫度已成為歷史,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無奈揭露真相人的正常體溫是37°。這是一種大眾的常識,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然而如果科學家告訴大家這是一種偽科學,也許在幾百年前人的體溫一直都是37°,但是在近200年以來,人的體溫早就已經下降了。這聽上去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呢?因為根據大數據顯示,其實人目前的正常體溫已經趨近於36.6℃了。大約只經過了150年到200年左右的時間,人的體溫就已經下降了0.4℃,說明37℃的體溫早就已經成為了歷史了。那這說明了什麼呢?
  • 意識是怎麼來的?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接近尾聲,意識並非只屬於人類
    據報導,在7月26日發表在美國趣味科學網站上的一篇科學研究報導中,一個備受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爭議的問題——什麼是意識?如今似乎已經越來越接近真相。科學家認為,了解自己的環境、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看法的生物,都具有意識。
  • 中國版「黑鏡」,腦洞和尺度有多大?
    ↑↑↑上周《黑鏡》第四季回歸了,六集全部汁源網上已經可以找到了。第一集《聯邦星艦卡裡斯特號》劇照你以為蟬主又要說《黑鏡》嗎?錯!這一次說的是跟我們有關的中國版《黑鏡》——《我叫黃國盛》豆瓣評分8.2在去年聖誕節之後剛上映的,也是剛出了幾集。
  • 《黑鏡》第四季:人類已經準備好迎接技術奇點了嗎?
    於上周五發布的新一季《黑鏡》比之前任何一季都有隱藏的主題線。它們執著於人類意識的概念:上傳、滲透、探索記憶、並在死後保護它。雖然過去幾季意識的數位化主題有所展示,尤其是《白色聖誕》特別彩蛋和第三季的《聖朱尼佩洛》,新一季以極大的熱情對之展開敘事。《黑鏡》依然廣受關注,但在最近一季發布之後,它之於數字永生的議題的啟示可能會縮小。 (劇透警告:下文涉及多個《黑鏡》情節。)
  • 黑鏡第四季第三集為什麼叫鱷魚 故事有何啟示深度解析
    迷你電視劇《黑鏡》一共有6集,分別講述了六個故事!而令人好奇的是《黑鏡》第四季第三集為什麼叫鱷魚呢?這個標題有什麼深意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黑鏡》第一季、第二季由英國Channel4出品,第三季換成美國的Netflix出品。
  • 如果人類進化成這五種生命形態,你最想成為哪一種?
    關於生命的起源和發展方向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非常多的討論與關注,在這其中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從事專業研究的科學家們,都有著關於自己的看法,而且都有著自己的道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但無是非之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關於人類未來的進化方向問題可以說是一個核心問題了。
  • 人類長生的秘密是「機械人」?星太奇預見未來,機械人統治世界!
    而這時候,機車少女正在為自己的機械身體進行療傷,星太奇感覺到很恐怖,長生難道就要成為機械人?那將來一定是機械人的世界。其實星太奇並不想成為機械人,因為他始終覺得人類之所以是人類,是因為有血有肉,成為機械人的話,會失去很多樂趣。不過現在不是想這些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把古老師和奮豆從海盜的手中救回來。版權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
    原標題: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   歲末年初,各種盤點不斷,也算常態了。這不,邪教也被老美inside out了。   亞馬遜網新近開售的Cults Inside Out: How People Get In and Can Get Out(姑譯《邪教揭秘:洗腦背後的真相》),告訴你,世界邪教千千萬,不能傻傻分不清。
  • 《黑鏡》也許走下神壇,但他的恐怖預言卻終將應驗
    《黑鏡》第三季第六集《全網公敵》展現了一種「後蜜蜂滅絕時代」的景象。那個世界中,人類沒有滅絕於饑饉,而是死於人性之惡。但最終,這些生物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像,成為了殺人武器。這個故事作為《黑鏡》第三季前半季的收尾之作,施暴者最終的結果仍然不得而知,動態的開放性結尾成為了恐懼的延伸...急速向前的技術和揮之不去的恐慌之間,滴漏出深切的焦慮,《黑鏡》之所以具備如此的吸引力,就是因為它回應著最切身的焦慮感。它懂得欲拒還迎和欲擒故縱,它的講述方式一點都不炫,反而極力貼合著我們經歷過的現實,但呈現的卻是業已塌陷的未來。
  • 《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揭秘邪教洗腦過程
    《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就是這樣的一本著作,它被亞馬遜評為「最權威、最深入、最專業的邪教問題專著」。《邪教:洗腦背後的真相》一書由從事幹預邪教工作長達30餘年的瑞克·艾倫·羅斯於2014年推出。瑞克·羅斯是美國幹預邪教專家、破壞性膜拜犯罪案件法律顧問、全美有資質法庭訴訟專家、私人諮詢顧問、客座講師。
  • 百慕達三角區有什麼秘密?為何多年研究,沒有科學家公布真相?
    地球上仍然存在許多神秘的地方,至今無人敢踏足,比如百慕達三角區、地球內心深處等等,因為沒有去到這些地方,也沒能解開這些地方背後的謎題。除此之外,人類也很難去到海底深處,在海底深處極度缺氧,沒有陽光的照射,壓力極強,導致人類遲遲沒能探尋到海底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