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是怎麼來的?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接近尾聲,意識並非只屬於人類

2020-08-27 奇點使者

據報導,在7月26日發表在美國趣味科學網站上的一篇科學研究報導中,一個備受科學家和哲學家們爭議的問題——什麼是意識?如今似乎已經越來越接近真相。科學家認為,了解自己的環境、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看法的生物,都具有意識。



什麼是意識?

雖然科學家本身就是人類,不過,在研究人類的意識方面,這個問題卻成為了亙古謎團。什麼是意識呢?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說,意識是人腦對於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

而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意識存在於大腦腦區中的一部分,通過外部的感官來幫助我們完成想像和回憶工作,當我們陷入睡眠的時候,意識就會消失。

而從目前的科學研究來看,科學家們更願意將意識稱之為一種特殊而複雜的腦部運動。它可以用來反映真實世界中的自我運動,同時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周圍、認識世界。

而在最新的有關意識的研究中,來自於美國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和精神病學教授約瑟夫·勒杜則表示,在他看來,想要證明意識是什麼,只需要搞清楚它是什麼,以及它不是什麼就可以了。



科學家們如何研究意識?

最早科學家通過脈衝電刺激大腦皮層傳感區,當實驗者由於電擊而產生意識的時候,科學家認為,這就是意識產生的過程。

科學家表示,人類對於某一件事、某一個物體產生意識,大約需要500毫秒的時間,當腦內神經活動開始運轉,意識也就隨之出現。

在約瑟夫·勒杜教授的研究中,他是用神經解剖學的方法來研究意識的,並且他還進行了人類意識和動物意識之間的比較。



通過實驗,約瑟夫·勒杜教授發現,人類的意識要比動物意識發達許多,當然,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意識也是進化而來的,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本身就是非常複雜的存在,所以,人類的意識要更加複雜、更加發達也是很正常的。

約瑟夫·勒杜教授表示,人類意識的獨特之處,在於人類擁有著高度發達的額極皮層,它或許是讓人類意識存在的關鍵部位。

這個部分的作用就是當我們的內心出現某一種想法的時候,它就會幫助我們整理這個想法,然後通過回憶等手段,幫助我們將這個想法和一些事物聯繫在一起。

作為人類進化最終階段才出現的額極皮層,約瑟夫·勒杜教授說,這是其它靈長類動物並不具有的部位,不過,其它靈長類動物也具有類似的部位,比方說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它的功能和額極皮層類似,這也是為何一些動物也擁有意識的根本原因。



動物也有意識嗎?

約瑟夫·勒杜教授認為,既然意識和大腦的記憶區域有關,那麼,基本上很多相對複雜的動物,簡單來說就是具有大腦的動物們,也都是存在著意識的,唯一的區別就是,因為大腦的複雜程度不同,所以意識的複雜程度也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一種動物非常的聰明,比方說海豚、黑猩猩等,它們的大腦結構和其它動物相比都要更複雜,自然它們的意識也就會更複雜。



拿動物園的動物來說,如果大家去動物園仔細觀察它們,會發現動物們也是有各類情緒的,高興、生氣等它們也都會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表達出來,這其實就是動物意識表達的一種,人類也是如此,在人類陷入沉睡之前,人類都是有意識的狀態,意識也主宰著我們的喜怒哀樂。

對於研究者來說,伴隨著對於意識研究的深入,他們發現意識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複雜,也沒有那麼高深莫測,意識不過就是大腦的一部分,它位於大腦的記憶區域之中,和其它部位一樣,引導著我們的認知能力和各種活動。



更為直白一點說,意識其實不過是大腦履行的一種指責罷了,而且在最新的研究中,約瑟夫·勒杜教授和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似乎當人類陷入沉睡的時候,意識也是存在的,這部分意識引導著我們進入到夢境之中。

下一步,約瑟夫·勒杜教授將繼續對意識進行研究,希望可以早日解開意識的所有謎團,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資料來源

《參考消息》7月27日文章《什麼是意識?美媒:研究人員似乎越來越接近答案》

相關焦點

  • 意識是如何產生的?美國科學家的研究接近尾聲:它或有形或無形
    但是「意識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就像哲學上的「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等一類問題一樣難以回答。那麼人類的意識到底是什麼?從何而來?意識中有一個詞我們經常聽過,那就是「自我意識」。一個正常人一定會有自我意識,而自我意識則表現在一個人能夠了解他自己的生理情況和心理情況,知道自己周圍的環境情況以及對自己和外界事物產生看法。
  • 人類意識,有可能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存在了,美國科學家做出解釋!
    如果要說人類的意識究竟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數人會覺得意識是一個人在遇到一件事情時候的想法,就被稱為一個人的意識。可是這是一個虛無縹緲,用手抓不到,用眼睛看不著的概念。那麼人類的意識究竟是什麼呢?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又在何時會消失呢?
  • 人類意識之謎 ①追尋意識的起源
    比如從進化的角度,來解答蛋、雞孰先的問題,那就簡單了:因為鳥類是由恐龍進化來的,而恐龍是卵生的,所以當然是先有蛋後有雞。有時,追溯起源即便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也能為我們提供許多有益的洞見。所以,這種思維方式在近代科學研究中日益顯得重要。
  • 自由意識並非客觀存在,它是一種錯覺,人類是虛擬的?
    筆者:三體-小遙 提起有關意識的存在問題,我們往往會聯想到很多哲學理論。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已經開始思考,究竟是意識決定物質,還是物質決定了意識呢?
  • 科學家認為章魚是最接近外星人的生物,每一個觸手都具有意識
    如果說有什麼物種是我們所能接近的最類似外星智慧生物的物種,科學家會告訴你答案或許是章魚。最近科學家們的一個新的研究認為,外星人並不是真的人,他的長相和人類並不相似,而是更像地球上的一種生物--章魚。那麼,為什麼說章魚是最接近外星人的生物,甚至許多好萊塢的電影直接以章魚的樣子來刻畫外星人。
  • 你怎麼確定自己有意識?
    科學該如何解釋意識?或者我們應該這麼問:關於意識的研究,算科學嗎?我們長期依賴的科學體系提供了這樣一套解釋鏈:先用微觀層面的物理來解釋化學現象,再用化學來解釋生物學現象,最後用生物學來解釋部分的心理現象。
  • 美國科學家稱死亡並非結束,意識或永遠存在,並活在平行宇宙中
    人類的意識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神秘的一種東西了,看上去虛無縹緲,無跡可尋,但是卻又真實存在。很多科學家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甚至做了很多實驗。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實驗就是,一位科學家對人的靈魂進行測量。
  • 人類並非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動物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動物學報》的一項研究中稱,他們的研究發現能夠模擬環境和設想未來的任何動物都必然擁有某種自我意識的形式。  研究的合著者Thomas Hills稱:「這項研究的關鍵在於那些能夠模擬未來行為的動物們必然能夠區分它們的設想行為和真正的經歷。」Hills和他的團隊受到20世紀50年代老鼠穿梭迷宮研究的啟發,他們重點探索了支持老鼠做出選擇的神經系統。  Hills稱:「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動物是否擁有自我意識?我們最初的目的是去了解動物能夠打算未來的神經學證據。
  • 猩猩能進化出人類意識?科學家將猩猩當人類撫養,看到了壞結果!
    猩猩一直被認為是和人類最親近的物種,黑猩猩和人類的基因相似度甚至達到了96%。雖然同根同源,但猩猩最終還是和人類走向了不同的分岔路口。不過,科學家們始終對猩猩心存那麼一絲絲的執念,認為如果將它們當人類撫養,或許這一近親也能進化出人類意識。
  • 為什麼計算機永遠不會擁有人類的意識?
    來源:新浪科技迄今為止建造超級計算機人腦的各種嘗試均未接近成功,一項始於2013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歐洲超級計算機人腦項目現已基本上被認定失敗,目前該領域的努力已經發生轉變,在美國該項目逐漸轉向研究人腦數據軟體工具而不是科學家致力於模擬人類大腦。
  • 刨根問底求解人類意識的科學作用,意識科學研究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其實意識就在我們的大腦中,萬物生命都有自己的意識,甚至是宇宙也擁有自己的意識,只不過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過去,意識通常是一個哲學問題,在過去人類只是知道自己擁有意識,但是卻無法研究,但是現在,人類找到了自己的或者說其他生物的意識。溯本求源,現代科學不僅可以幫助人類找到意識的源頭,還可以讀取它,改變它,未來的人類甚至可以將意識單獨拿出來,與其他技術結合。
  • 意識是什麼?又從何而來?科學家已找到答案,意識並不玄妙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意識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關於「意識是什麼」這個話題,科學家們始終在研究。從生理學的方面來講,意識是由大腦產生的,我們可以通過身體的各個器官來進行工作意識能夠幫助我們完成想像以及儲存回憶,一旦我們大腦不在工作或者處於休眠狀態時,意識就會消散。
  • 《黑鏡》意識提取研究背後的殘酷真相:有科學家終生成為「機械人」
    這就意味著,科學家想要對腦機接口進行研究,就需要將電極插入人類最精細的器官之中,一個不小心,實驗對象就可能面對著死亡、癱瘓的風險。用人類做實驗風險極高、費用昂貴,那麼是不是可以用普遍的動物實驗來替代呢?
  • 意識不會消失只會從頭開始,愛因斯坦曾做過研究!
    地球出現生命並非是個巧合,生命能夠出現經過了各種複雜程序,雖然迄今為止科學家們無法解釋地球上出現生命原因,無法解釋生命結束後又會以怎樣的形式在地球上生存,科學的進步讓大家發現了很多新事物,同時對宇宙有更多了解,讓大家把生命的出現和宇宙聯繫到了一起,對此很多科學家們注重研究瀕死前的人類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人類意識能否永生?我們也許聽過一個雄心勃勃的藍圖: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可以拋棄肉體,將自己的思想移植到機器人身上,從而實現意識的永生。意識本身是一個巨大的謎,科學家曾經對意識提出了17個重要屬性,包括意識似乎需要一系列不同的感官輸入來發展;信息必須是相當新穎和複雜的,否則它很快就會從意識中消失;意識有一個中心焦點(自我)的結構,它被一種模糊不確定的邊緣感所包圍。
  • 什麼是意識?美媒:研究人員似乎越來越接近答案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7月26日發表一篇題為《什麼是意識?》的報導。報導內容編譯如下:什麼是意識?這個話題在科學和哲學傳統中一直極具爭議。簡短的答案並不十分令人滿意。科學家和哲學家仍然無法就什麼是意識的模糊概念達成一致,更不用說嚴格的定義了。原因之一是,這個概念被用來表示稍微不同的東西。
  • 人類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發現對意識至關重要的兩個大腦網絡
    意識是真實存在的嗎,抑或只是幻覺?它以何種方式起源自何處?我們又為什麼需要擁有意識?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在對大腦進行研究,試圖解開關於意識的諸多謎題。
  • 人類意識是連續的,還是離散的?
    然而,科學家、哲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就此問題爭論了1500多年,聖奧古斯汀是早期偉大的意識哲學家之一,他曾思考過我們如何能在短暫時間內感知運動,歷史更久遠的Abhidharma佛學院曾討論稱,人類意識是離散的意識事件,而不是連續不斷的意識流。  現代科學界的解釋呢?
  • 意識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物質嗎?聽完科學家的答案明白了
    無人知道最初的宇宙生命是怎麼來的,它的起源至今還是一個謎。而生命的奧秘有可能也是宇宙的終極謎團,破解了生命的奧秘或許就能夠成為宇宙至尊的存在。雖然人類誕生的時間並不長,只有數百萬年,這個時間跟地球的壽命,宇宙的壽命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但是由於地球是一顆物種豐富的生命星球,我們就可以更方便,更近距離地研究探索生命的奧秘。
  • 「換頭術」引發的疑問:「自我意識」屬於身體的哪一部分?
    美國加州心臟數學協會的專家也深信心臟並非一個「泵」那麼簡單,他們最近發現一種能夠具有長期記憶和短期記憶的神經細胞的確在心臟中工作,並且組成了一個微小但卻複雜的神經系統。美國底特律「西奈」醫院的生理學家波爾·皮爾索爾曾讓這些問題困惑過。有好些年,他一直在研究這種病人因植入別人的器官而性情變化的現象,最後得出結論:心臟裡貯存有我們大腦受其支配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