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計算機永遠不會擁有人類的意識?

2020-12-0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迄今為止建造超級計算機人腦的各種嘗試均未接近成功,一項始於2013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歐洲超級計算機人腦項目現已基本上被認定失敗,目前該領域的努力已經發生轉變,在美國該項目逐漸轉向研究人腦數據軟體工具而不是科學家致力於模擬人類大腦。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科學家嘗試建造超級計算機大腦,但結果表明它們始終無法接近現實人類大腦,為什麼電腦很難具有人類真實大腦的意識呢?

許多先進的人工智慧項目表明,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建造接近人類意識的計算機,其設計理念是大腦功能僅能編碼和處理多元感官信息,因此一旦科學家正確理解大腦功能,很可能將人腦功能程序化,輸入計算機系統。前不久,美國微軟公司宣稱,將投資10億美元研製具有人類意識的計算機。

然而,迄今為止建造超級計算機人腦的各種嘗試均未接近成功,一項始於2013年、耗資數十億美元的歐洲超級計算機人腦項目現已基本上被認定失敗,目前該領域的努力已經發生轉變,在美國該項目逐漸轉向研究人腦數據軟體工具而不是科學家致力於模擬人類大腦。

一些研究人員仍堅持認為,用計算機模擬神經科學是未來的方向,但是很多人對此沒有信心,認為這些努力註定要失敗,因為我們不相信人腦意識可以計算化處理,我們的基本觀點是大腦整合和壓縮了包括視覺和嗅覺在內的多個組成部分,而在現今計算機感知、處理和存儲數據的處理方式是無法實現的。

大腦無法像計算機一樣運行

活體生物通過主體和環境之間的活動進程調整神經連接,在大腦中存儲一些經歷體驗數據,相比之下,計算機在硬碟存儲區記錄數據,兩者差異意味著大腦的信息處理必然不同於計算機的工作方式。

大腦積極探索環境,從而找到引導行為的要素,人類認知能力與感觀數據並無直接關聯,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從不同角度識別一張桌子,而無需用相關數據描述桌子的存在。

另一種觀點認為,最普通的記憶任務與大腦多個區域發生關聯,其中一些大腦區域很大,技能學習和專業技能涉及大腦記憶區重組和生理變化,例如會改變神經元之間連接的強度,而這些變化不能在固定架構的計算機系統中完全複製。

計算和意識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科學家蘇哈什·卡克(Subhash Kak)指出,在我近期的工作中,我發現了人類意識不具備計算機化處理的其他原因。

一位有行為意識的人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並且有能力停止思考一件事而開始思考另一件事——無論他們最初的想法是怎樣的,但這對於電腦而言是不可能的,80多年前,英國計算機先驅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認為,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證明任何特定電腦程式能夠自行停止,然而該能力是人類意識的核心部分。

圖靈的論證基於一種邏輯技巧,他在這種技巧中創造了一種內在矛盾:想像這是一個普通的運算進程,可以決定它所分析的任何程序是否會中止,該進程的輸出結果將是:「是的,它將停止」或者「不,它不會停止」,這是很簡單的,然而圖靈想像一位聰明的工程師寫了一個程序,其中包含這個帶有重要元素的停止檢查程序,如果停止檢查程序的結果:「是的,它將停止」,那麼一條指令將保持該程序運行。

在這個新程序上運行停止檢查進程必然會使停止檢查程序出現錯誤:如果它確定該程序將停止,程序指令將告訴它不要停止下來,另一方面,如果停止檢查程序確定該程序不會停止,程序指令將中斷任何進展。這意味著不可能有任何計算機系統模擬大腦組織,它無法像人腦一樣停止一連串的思路並轉換成另一種思路。

甚至在圖靈研究工作之前,德國量子物理學家維爾納·海森堡就已證明物理事件的本質與觀察者的意識認知是有明顯區別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對此解釋稱,意識不可能來自類似電腦程式的一個物理進程,電腦程式的所有操作都是源自基本邏輯論證。

醫學研究顯示,大腦中沒有專門處理意識的獨特結構,然而功能磁共振成像表明,不同的認知任務發生在大腦不同區域,這使得神經學家得出結論稱,人類意識並不是一個整體,相反有許多意識分布在時間和空間中,這種無限的大腦容量不是一臺運行能力有限的計算機所能處理的。(葉傾城)

相關焦點

  • 創造出永遠不會背叛我們的愛人:人類創造人工智慧的初衷?
    在人類所渴望擁有的技術裡,人工智慧算得上是最無用的一項了。請容我解釋清楚。當我們探索遙遠的星球或者拆解炸彈時,擁有能夠獨立做決定的機器人是很有用的。然而我們對人工智慧的最終期望,絕不僅僅是讓機器人的作業系統具備自主行動的能力。人工智慧的理念不是指通過「理解各類模式」而讓計算機擁有更快的數據搜索能力,也不是指讓它使用自然語言與人類主人交流。
  • 人類為什麼有意識,能學習獨立思考,而機器人永遠不可能...
    為什麼人類會有意思,為什麼機器人怎樣製造都不可能有自主意識,機器人永遠都只能按照人類設置的程序去運行;為什麼人類會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機器人永遠都不可能會有,這一切的一切目前科學都無法解釋,那我們只能用宇宙的觀點來闡述,接下來結合別人及自己的觀點來說明。科學家們一直試圖對人類的意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人類對這種看不見又摸不到,卻能夠掌控人體活動的物質感到十分好奇。
  • 讓我來告訴你 為什麼AI不會產生「意識」
    擁有自我意識和情感的超級人工智慧到底會不會出現?說實話,這個話題都爛大街了。科學家、科技大佬、各國政要們爭論得頭破血流,我們也不可能知道答案。有沒有一些理論或者猜想,讓我們不會雲裡霧裡或者一腔熱血地想像人工智慧的未來?巧合的是,確實有一些這樣的理論,比如說著名的「中文房間悖論」。這個情景猜想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被用來否定「圖靈測試」。但它更深層的本意,其實是在闡釋人工智慧永遠不可能像人類那樣擁有自我意識。
  • 人類由一堆粒子組成,粒子沒有意識,為什麼人類卻擁有思想?
    審核:小文引言:縱觀地球生物發展史,人類算是比較高級的智慧生物,可以產生很多生物所沒有的意識,並且靠著這些人類意識創造出了先進的人類文明,可以說人類意識讓地球文明更加豐富多樣。那麼創造人類文明的意識到底是什麼呢?由一堆元素粒子組成的人類又是如何產生意識的呢?
  • 刨根問底求解人類意識的科學作用,意識科學研究能為人類帶來什麼
    其實意識就在我們的大腦中,萬物生命都有自己的意識,甚至是宇宙也擁有自己的意識,只不過現在的我們可能無法理解。過去,意識通常是一個哲學問題,在過去人類只是知道自己擁有意識,但是卻無法研究,但是現在,人類找到了自己的或者說其他生物的意識。溯本求源,現代科學不僅可以幫助人類找到意識的源頭,還可以讀取它,改變它,未來的人類甚至可以將意識單獨拿出來,與其他技術結合。
  • 計算機能否像人類一樣擁有學習能力並自主獲取知識?
    現在的計算機是不行的但後期接入強人工智慧的計算機是可以,不過那個時候的計算機也只是一個接入端,真正的學習知識還是在人工智慧進行。那種模式類似「伺服器+客戶端」的模式。由人工智慧充當伺服器,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思考。計算機就是客戶端,實現數據的採集和結果的反饋。
  • 機器人將擁有自我意識?目前已擁有超越人類的潛意識
    人工智慧正在以人類難以預料的速度發展,目前所有人都在關注的問題,就是機器人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以及擁有自我意識後人類如何應對。在神經科學研究的最前沿,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一些可行性的方法,或許將在不遠的未來令人工智慧擁有堪比人類的自我意識。
  • 換年輕人的血、冰凍頭顱、計算機大腦,億萬富豪們如何永遠活著
    照理說科技一直在進步,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卻永遠那麼復古? 這不是中世紀裡城堡裡面的女伯爵血腥瑪麗嗎?她一直用新鮮處女的血液來保持美麗,用於沐浴和飲用。 科學家將人的個性意識記錄在計算機裡,並以某種方式將這種記錄轉化成有意識的生物,這幾十年來一直是科幻小說中的東西,藝術來源於生活,科學家們正在致力於把這種科技帶到現實。
  • 為什麼只有人類的意識可以超出本能的範疇,而其他動物意識卻有限
    為什麼只有人類的意識可以超出本能的範疇,而地球上絕大多少的動物意識只能限制於本能的範疇內?是的,創造能力不只是我們人類的所特有的,只要是有意識的生物,都是擁有創造能力的,我記得看過一個記錄,說的是白蟻,白蟻的巢穴從外觀上來看雜亂無邊,其實內部卻是有條不紊,都是蟻群對環境的適應來改造環境,這種改造就是創造,創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漫長的發展而來的,只是這種創造能力有強弱之分,而所謂的創造能力,就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而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
  • 量子物理學是人類擁有自由意志的理論嗎
    人類的大腦用量子物理學來解釋人類意識的概念在羅傑·彭羅斯1989年出版的《皇帝的新思維:關於計算機、思維和物理定律》一書中得到了真正的發展。這本書是專門針對老派人工智慧研究人員的主張而寫的,他們認為大腦只不過是一臺生物計算機。在這本書中,彭羅斯認為大腦遠比這複雜,也許更接近於量子計算機。
  • 意識植入與人類永生
    現在正有科學家研究著意識移植甚至還有公司贊助這項活動,研究的目的就是將意識移植出來上傳到新的載體以使人類有意識的獲得永生。身體會衰老但人類的意識永遠都不會衰老你也不會消失如果在身體器官即將老化的那天將意識植入另一個載體(可以理解為另一個大腦)這個載體更可以是機器人。人腦的神經元錯綜複雜相互連接複製起來十分困難,所以人類第一步要複製昆蟲的神經元一隻蚊子或一個蒼蠅現在已經可以實現所以意識移植是可以實現的。
  • 克隆的長期遺產 - 以及為什麼它永遠不會用於人類
    那麼,是什麼阻止了研究人員複製人類?主要是常識。倫敦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發育生物學家和幹細胞科學家Robin Lovell-Badge說:「沒有人真正建議這麼做。」 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來重新創造自己,不涉及道德問題:生孩子。如果你希望複製一個心愛的死去的孩子或配偶,甚至是一個已經走了很久的寵物,那麼克隆將不會成功。「它會的。不。工作,「Lovell-Badge強調說。
  • 關於維度空間與人類行為意識的猜想
    真正的命理學大師會發現一種人生規律,一個人從出生到結束他的一生必然會符合八字命理的規律,不會有任何的偏差,相應的,在人生發生相應變化的同時其人所在的風水必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人一生的行為為什麼會符合八字運轉的規律呢?
  • 霍金可能失算了,人工智慧永遠無法取代人類,這項能力他們學不會
    所以提起人工智慧,我們往往想到它們高效率的工作能力以及強大的學習能力,霍金甚至曾經預言,人類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然而,大多數的科學家們認為,人工智慧永遠不會超越人類,不僅僅因為它們將受到人類更加嚴格的控制,還有很多方面它們都無法超越人類。
  • 人工智慧會擁有意識嗎?信息集成不如六歲娃
    儘管處理數據速度極快,但計算機對外界的感知與人類的意識一樣嗎?如何判斷一臺機器是否具備了這種難以言傳的意識知覺?   在前不久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各種能跑會跳、能說會道、能與人溝通互動的智慧機器人紛紛亮相,它們的聰明勁兒讓媒體驚呼「機器人時代離我們有多遠」。   計算機技術正節節逼近擁有高級智慧的人類。
  • 未來人類能否將意識上傳至新身體?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為什麼你的意識會從大腦「轉移」至計算機,讓你仍然工作的生物大腦在那裡?這對我而言非常神奇,一個更合理的假設是你仍在桌子上,你的大腦在工作狀態下會產生特殊的程序(我在這裡將更詳細地討論這個問題)。  是的,我們認為「副本基金會」對於我們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已經很容易地理解為什麼醫用神經假體對於治療病人大腦功能障礙是有用和適當的。除此之外,神經假體能夠增強人們的能力,例如:可以想像一下,當你擁有一個海馬體神經假體,你可以明確地選擇哪些事情需要記憶,哪些事情需要忘記。同時,這將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映射和建模大腦功能對於科學、醫學以及人工智慧可實現的領域如此重要。
  • 意識的產生 說明人類大腦可能是臺高度發達的量子計算機!
    「量子意識」被普遍嘲弄為神秘學,但它不會消失。圖:我們的腦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畢竟,人腦似乎能夠處理的認知過程依然遠超過數字計算機的能力。或許,我們甚至可在普通計算機(使用經典的數字邏輯)上執行看似不可能的計算任務。彭羅斯首先在他1989年著作《The Emperor's New Mind》提出,人類認知中的量子效應特性。這個想法被稱為Orch-OR,即「精心策劃的客觀還原」縮寫。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物理學家創立了量子力學,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目前,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
  • 為什麼量子力學認為人永遠不會死?
    19世紀末,人們發現舊有的經典理論無法解釋微觀系統,於是物理學家創立了量子力學,它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目前,除了廣義相對論描寫的引力外,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描述。事實上,經典力學和量子力學的區別在於可預測性和局限性,一旦我們進入微觀世界,牛頓定律就會被打破,因為量子世界的本質不是確定的,而是隨機的。
  • 人類並非唯一擁有自我意識的動物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發表於《動物學報》的一項研究中稱,他們的研究發現能夠模擬環境和設想未來的任何動物都必然擁有某種自我意識的形式。  Hills稱:「這項研究回答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動物是否擁有自我意識?我們最初的目的是去了解動物能夠打算未來的神經學證據。令我們興奮的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動物們就必須擁有一種原始的自我意識。」  他補充道:「人類必然並非擁有自我意識的唯一動物。事實上,我們想要的答案在於,即使是機器人也能夠設想他們尚未進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