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來告訴你 為什麼AI不會產生「意識」

2020-11-26 電科技

擁有自我意識和情感的超級人工智慧到底會不會出現?說實話,這個話題都爛大街了。科學家、科技大佬、各國政要們爭論得頭破血流,我們也不可能知道答案。

但我們想說的是,什麼事都要講邏輯。有沒有一些理論或者猜想可以觸發AI覺醒這個話題呢?有沒有一些理論或者猜想,讓我們不會雲裡霧裡或者一腔熱血地想像人工智慧的未來?

巧合的是,確實有一些這樣的理論,比如說著名的「中文房間悖論」。這個情景猜想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被用來否定「圖靈測試」。但它更深層的本意,其實是在闡釋人工智慧永遠不可能像人類那樣擁有自我意識。

什麼是「中文房間悖論」

所謂的「中文房間實驗」,是由美國哲學家約翰·希爾勒(John Searle)在1980年發表論文提出的一個思維試驗。

這個思維實驗是說,如果把一位只會說英語的人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裡,他只能靠牆上的一個小洞傳遞紙條來與外界交流,而外面傳進來的紙條全部由中文寫成。

這個人帶著一本寫有中文翻譯程序的書,房間裡還有足夠的稿紙、鉛筆和櫥櫃。那麼利用中文翻譯程序,這個人就可以把傳進來的文字翻譯成英文,再利用程序把自己的回覆翻譯成中文傳出去。在這樣的情景裡,外面的人會認為屋裡的人完全通曉中文,但事實上這個人只會操作翻譯工具,對中文一竅不通。

當然了,這是個思維實驗,具體操作起來近乎不可能。但這個實驗裡蘊含的思想卻在表達這樣一個可能:機器所表現出的智能(理解中文),很可能只是翻譯程序帶來的假象,其實它對真正的人類智能一無所知。

這個實驗本來是為了反駁圖靈測試的,認為即使通過了圖靈測試,機器也不見得有了智能。但或多或少有點牽強,始終也沒有把圖靈測試徹底反駁掉。但「中文房間悖論」卻可能在技術發展之路上告訴了我們另一件事:我們所有的技術探索與研究,可能都是在完善那個中英文翻譯程序,從來不是去教機器真的智能。

通用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的界限

這裡要來認識兩個大家經常聽到,但有可能混淆的概念——通用人工智慧與強人工智慧。

所謂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AGI),是指在不特別編碼知識與應用區域的情況下,應對多種甚至泛化問題的人工智慧技術。這個技術雖然冷門並遙遠,但其實也有不少學術機構與企業在做,一般被認為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

而強人工智慧(Stro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則是約翰·希爾勒在提出「中文房間實驗」時設定的人工智慧級別。這個等級的人工智慧,不僅要具備人類的某些能力,還要有知覺、有自我意識,可以獨立思考並解決問題。

雖然兩個概念似乎都對應著人工智慧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我們可以把前者想像為無所不能的計算機,後者則類似穿著鋼鐵俠戰甲的人類。

「中文房間悖論」表達的思想,是人類研究的方向根本無法逼近強人工智慧。即使能夠滿足人類各種需求的通用人工智慧,也與自我意識覺醒的強人工智慧之間不存在遞進關係。

現實中的技術發展好像也確實是這樣的。

在通用人工智慧領域,人類已經提出了一些設想與架構模型。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馬庫斯赫特(Marcus Hutter)在2000年提出的AIXI。這個計算模型據說可以涵蓋各種算法與技術,逼近通用人工智慧的本質……當然,這個算法的複雜程度奇高,根本無法執行,所以僅僅是個設想。

而OpenAI和DeepMind這樣的企業在近兩年則都開始了具體層面的AGI研究,其中DeepMind被認為是繼承AIXI的先鋒軍。

從DeepMind進行的通用人工智慧性質的研發與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其「通用性」主要集中在四個層面:智能體應對複雜環境、陌生環境處理、時間變量應對、多個信息源同時處理任務。

而這些技術都指向同一個方向,就是智能體與外界的交互——也許可以理解為AI與這個世界的翻譯程序吧?

換言之,人類所做的僅僅是給「那個人」更好的翻譯程序,而非教他中文(當然也沒法教)。所以通用智能這種已經很玄的東西,依舊與強人工智慧保持著清晰的界限。

絕望的強AI:能力和意識,也許南轅北轍

讓我們把「中文房間實驗」極限化一點,把整個房間放在一個人的大腦裡。

假如一個人記住了所有翻譯程序,看到任何中文他都能調用回憶,能寫出相應的回答,那麼他是不是就懂中文了呢?對於人類來說,可能他自然而然就已經理解中文了。但對機器來說,即使這個過程速度再快、反應再靈敏,它也依舊沒有理解任何一個漢字。

確切地說,這個人(智能體)獲得的是使用中文的能力,但他(它)對中文沒有意識。

能力與意識的區別,是我們在想像未來超級智能時最容易混淆的問題。但從現實的邏輯推理,就會發現這二者差別很大,而且近乎沒有關聯。

知識表示、機器學習、NLP等等人工智慧技術,只是在不斷強化人工智慧模仿人類能力(這句話有點繞),但讓人工智慧模仿人類意識,直到現在依舊是一片空白。

沒有因,自然無果。「中文房間理論」講述的,就是按照人類遵循的技術軌跡,智能體崛起意識這個命題將永遠缺乏基礎條件。

如果這個結論成立,那麼對於強人工智慧來說可謂是非常絕望的。它們只能繼續在時空的長河裡沉睡。在人類的幻想中,一如遠古的神祇,一如都市傳說裡的鬼怪。

想一想,還是覺得蠻無趣的咧。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的意識在這裡,而你的在那裡?物質是怎樣產生意識的?
    是啊,意識是宇宙間最為奇妙的東西。意識的奇妙之處在於,意識與物質本應是相對的,但意識又偏偏是由物質所產生的。在宇宙誕生之初,沒有生命,自然也就沒有意識,物質都以基本粒子的形態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物質凝聚、新的元素產生,經歷了數百億年的變遷,生命終於出現了。
  • 如何讓 AI 產生意識?
    人工智慧研究員正在研究如何通過神經科學來構建更智能、更強大的神經網絡。「意識不是設計出來的。」谷淳博士說,他也是1998年那次實驗的設計師,現在是衝繩技術大學認知神經機器人學研究組的教授。他表示,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描述他的機器人所經歷的「意識」。
  • 如何讓 AI 產生意識?
    他表示,我們可以通過一個比喻來描述他的機器人所經歷的「意識」。也就是說,這些機器人實際上並沒有按照我們知道的方式進行思考,它們只是表現出結構上相似的行為。然而,他對機器思維和人類思維之間的相似之處持有濃厚的興趣。他曾試圖通過機器人來模擬與自閉症相關的神經反應。
  • AI人工智慧能產生自主意識嗎?
    我想提一個大膽的假設,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身體會老死,但是意識可以延續保留對嗎?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成為半機械化,或者擁有全機械化身體。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
  • 量子力學和 意識 有什麼關係?簡單通俗地告訴你!
    波粒二象性告訴我們,微觀粒子的運動既有波動的一面又有粒子性的一面, 這兩面是同時具備的,不受人為意志的改變而轉移。但是奇怪的是,當我們觀察測量粒子的運動時,其只表現出粒子性的一面,而波動性則會「喪失」掉。不確定性關係 亦然有類似怪異的結論,粒子的運動同時兼具動量和位置的信息。
  • 地心引力增加後會使人意識喪失嗎?答案你不會想到
    「給我整個8!」G-LOC告訴你宋佳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飛行員離心機訓練裡到底經歷了什麼。 自從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太空旅行就一直吸引著我們。
  • AI人工智慧可以產生自主意識嗎?
    我想提一個大膽的假設,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身體會老死,但是意識可以延續保留對嗎?那麼未來的人類,可能會成為半機械化,或者擁有全機械化身體。而大腦意識和記憶,就可以在新的身體得以延續。最終實現古代君王所一直追求的長生不老,永生不死。當然從生物基因上來說,通過基因改造或者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完美和理想化,但只生命體,始終都避免不了退化和老死。
  • 宇宙終極謎團之一:意識,人工智慧如何產生意識,人死後是怎樣的?
    Hello 大家好,我是無陌然,今天我們來聊一個比較深奧的東西:意識。意識這個東西,相信對於大家來說都不陌生,我們每個人都有意識,因此我們才可以自主地思考問題,學習一些新的東西。我們每天都在使用手機和電腦他們是沒有意識的,那麼你知道他們為什麼沒有意識嗎?
  • 為什麼計算機永遠不會擁有人類的意識?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2日消息,據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導,科學家嘗試建造超級計算機大腦,但結果表明它們始終無法接近現實人類大腦,為什麼電腦很難具有人類真實大腦的意識呢?計算和意識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科學家蘇哈什·卡克(Subhash Kak)指出,在我近期的工作中,我發現了人類意識不具備計算機化處理的其他原因。
  • 量子糾纏產生了意識?你是什麼看法?
    從意識的產生到長期記憶的形成,我們的大腦是如何與眾不同。我們的大腦如何產生自由意識並保存記憶的?最近幾年,一些量子物理學家提出了令人大跌眼鏡的觀點:意識產生於大腦內原子核自旋的相互糾纏。馬修·費希爾(Matthew Fisher)擔心他同行們會如何看待他的項目。但最後他鬆了口氣,因為他的想法沒有遭到在場者的嘲笑。
  • 你失去了他,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來告訴你
    經常會有人在感到失去希望的時候來找我幫忙。有時是在分手之後,有時是在他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方法試圖讓他們的前任回來之後。當我們被分手搞得心力交瘁時,我們常常會驚慌失措,會在自己沒意識到的時候做一些最終讓事情變得更糟的事情。當你在想「我永遠失去了他」的時候 ,你的情緒波動會讓你很難看清楚。
  • 意識機器人即將來到,AI即將喚醒
    人工智慧到底有沒有意識,一直被人們爭論不休。最近圖靈得獎者Bengio宣稱,AI該覺醒了,人工智慧將跨越無意識,進入全意識階段,也就是人工智慧將同人類一樣具有完全的意識和智能。到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人這樣明確第宣稱AI的覺醒和復活。
  • 空調為什麼鎖死在26度?我來告訴你
    有些朋友會問我,空調為什麼總鎖死在26度?怎麼調都沒有反應,這個時候我想問,是不是在空調遙控器的上方,有個鎖一樣的標誌,如果有帶鎖的標誌,我想你一定是開啟了兒童鎖,只需在遙控器端找到設置解鎖就可以了(請同時按住你空調遙控器上的「+」和「-」鍵,就能進行溫度解鎖)。
  • 《蝴蝶效應3》: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
    你會害怕嗎?,,也許你不明白問題問的是什麼,那我再重新問一遍,當和你有交集的每一個女生都面臨生死的時候,你會害怕嗎?像是時間這樣的東西常人根本不會去觸碰,象是我們,只會遵從著時間的印記,慢慢行進,我們會期待,會暢想,當然也是會回憶,回憶往昔發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回憶往昔的心酸困苦,以及快樂的時間,但是如果常人一旦擁有了可以顛覆時間的力量,他的心裡就會慢慢的滋養出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叫做野心。說不上來是對是錯,只是一切從心吧,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說得清的事情,凡事都得慢慢來。
  • 你願意讓AI來審稿你的論文嗎?
    UNSILO採用自然語言處理和機器學習來分析稿件,它能自動選出關鍵概念來總結論文內容。 最關鍵的是,稿件的最終決定權還是在編輯手上。 英國的出版顧問David Worlock 表示:「它並不會取代編輯的判斷,但是它讓編輯的工作變得更容易了。」
  • 為什麼飯店賣的饅頭又白又胖?裡面加了什麼東西?今天我來告訴你
    為什麼飯店賣的饅頭又白又胖?裡面加了什麼東西?今天我來告訴你很多人都喜歡吃麵食,尤其是早餐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吃一些包子啊,饅頭之類的,在我家附近就有一個早餐店,他們家蒸出來的饅頭總是那樣的,又白又胖,味道非常好吃
  • 意識是什麼?意識為什麼要修改客觀存在欺騙我們?
    檔案由我提供 | 真假你來判別文/實習接待員(工號:Xdoc2045)X檔案局細說哪些你不知道的人和事!大家好,歡迎來到X檔案局接待室,我是實習接待員石頭。看著一個鈦合金灰的機器人突然進到接待室,著實嚇我一條,該不會是來Terminate我的吧?好在我馬上想到Siri小姐面試自己時說的一句話:「在接待室裡,不管出現什麼狗東西都別怕,在X檔案局天王老子都傷害不了你。「這麼霸氣的話讓我稍稍安心了一些。
  • 「意識」究竟是什麼?又怎麼產生的?科學實驗的結果太過匪夷所思
    我相信絕大部分人看到這兩個顏色肯定是不一樣的,當然也有部分人能看出來這兩個顏色是一樣的。那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樣的錯覺呢?難道是我們的眼睛出現了問題了嗎?時間長了以後,你就會覺得這個假肢就是你的手,當你再去打這個假肢的時候,你會有疼痛。那麼是不是說人對於自身,哪些東西是屬於你自己的,都是由意識來判斷,而不是從客觀來判斷的。
  • 你的意識跟潛意識是敵人嗎?
    我們來談談潛意識。我們現在複習一下什麼潛意識,心理學認為呀,我們人類是怎麼認識自己和世界的時候呢,有意識和潛意識之分。意識就是你能夠了解和認知的部分,或者說你能夠感覺到的部分。而且意識呢就是你不能了解和解,有一個經典的比喻,說意識和潛意識呢就像一座冰山,就像這張經典的圖片一樣,我們所了解的自己呢?
  • 神經學教授:人的意識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不要這樣,相反,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問題是:什麼樣的過程會讓人產生某個事物存在的概念(或錯覺)?比方說,艾薩克·牛頓用對力做出反應的大型物體來解釋物理世界。可是,隨著量子物理學的出現,真正的問題變成了質量和力的概念所依賴的度量的本質和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至今仍存在爭論。其結果是,我被迫把意識看作一個要去理解的過程,而不是待定義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