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量子力學有所了解,肯定聽過量子力學和意識之間貌似有瓜葛的說法! 其實這是一個宏大的課題,文章只能簡單, 通俗的讓你 了解一番,如有興趣可以查閱更多資料!
那麼我們先看看量子力學的一些現象! 比如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不確定性關係,和量子糾纏!
波粒二象性告訴我們,微觀粒子的運動既有波動的一面又有粒子性的一面, 這兩面是同時具備的,不受人為意志的改變而轉移。但是奇怪的是,當我們觀察測量粒子的運動時,其只表現出粒子性的一面,而波動性則會「喪失」掉。
不確定性關係 亦然有類似怪異的結論,粒子的運動同時兼具動量和位置的信息。但當我們測量時,動量和位置的信息卻是不能同時兼得的,你測量粒子的位置,那麼它的動量就不準了,反之亦然。
量子糾纏系統中的兩個粒子(甲乙粒子) ,彼此分開後,即便相距多麼遙遠都會有心靈感應般的超距作用。測量甲粒子的行為同時會改變乙粒子的狀態 ,並且甲粒子還會出現量子坍縮的現象!其實只要有觀察都會伴有量子態的坍縮!
總結量子理論的這些現象,我們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質同時具有兩面性(兩種狀態),你不去觀察,它會同時兼備這兩面性(兩種狀態),你一旦觀察它,它只會了解到一種狀態,而同時卻「抑制」了另一種狀態表現出來。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意識
當你吃蘋果時,會思考這個蘋果真甜,此時你的意識包含兩面:思維主體和思維對象,思維主體就是你的意識主體,思維對象就是蘋果真甜。
如果意識不掉過頭來思考此時的思維主體,那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此時在思考這個蘋果。突然你靈機一動,追問到:「我此刻在想什麼?」,那麼你立馬就會明白:「你在思考 這個蘋果」 ,你的思維對象就是 「你在思考這個蘋果真甜」 而不是之前的 「這個蘋果真甜」 。所以當你試圖思考 自己的思維主體時,思維主體就往後退一步,你永遠都思考不到它。如果你不停的試圖感受到思維主體,最後的思維對象就成了「我此時 在思考著我在思考著我在思考.....這個蘋果真甜」 。 其實意識同時具有思維主體和思維對象這兩面性,但意識從一誕生就思考了,一思考就只能感知到思維對象,而看不到思維主體,就好比量子力學的觀察測量, 一觀察就表現出其中一面,另一面就好像消失了!
還有一點就是,你為什麼會靈機一動呢,你不是正在思考蘋果嗎?為什麼會突然思考其他東西了? 為什麼意識可以隨機的改變思考對象?這個動力怎麼來的? 這這這 ......... 是不是有點量子理論中的隨機分布的感覺呢! 但是量子理論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因為有概率!念想不動,什麼都不會變,念想一動,就表現出了多彩的世界了(因為思考不同的事物,就有不同的感覺)!讀者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念想為什麼會動?」
有的人甚至還揚言說,量子力學恰好證明了 世界是虛幻的,世界是絕對唯心的。他們的理由在於,觀察粒子的運動是人的意識行為,而觀察粒子時,粒子就因此改變,恰好證明,世界是因人的意識而改變。稍微細心的讀者都能看出來,這種邏輯錯誤太明顯了!
我們的意識來源於大腦,大腦是物質,物質的構成就是基本粒子,而基本粒子具有量子力學的種種現象,而意識的特徵很符合量子世界的現象。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量子力學和意識的關係!
但是量子力學和意識到底有沒有本質聯繫還是個開放性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