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

2020-10-18 先憂後樂處上下求索生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

我們不用否認精神意識在通常表現(表達)形式下的非物質性,但也應理解「形成」精神意識現象的本體(母體)仍然是物質性的;既然這裡存在物質,必然也是可分的,必然也有微觀世界,必然也有光電能量情況,必然就有了量子力學於此伸展拳腳的可能,為何不能探索呢。要知道,一種新思想的產生,往往就是在大膽假設耐心細緻求證中開始的。如果我們僅僅只停留於書本知識,勢必很難進步呀。

按我的理解,量子並非粒子,但卻是粒子運動的基本度量單位。量子的定義為:一個物理量如果有最小的單元而不可連續的分割,就說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的單元稱為量子。量子力學則是講微觀世界裡粒子運動的規律性問題。它突破了牛頓宏觀經典力學的解釋範疇。量子不能直接理解為粒子。粒子是組成物質極小單元(如原子、質子等)的實體名稱。科學家至今發現的粒子類型非常繁多,所以,粒子是物質各種各樣最小單元的統稱,就像以動物來統稱那些能自主移動的生物一樣,而具體各種物質的最小單元卻依據其特點各有名稱,如強子、弱子等(在動物界則有獅子、豹子等)。

精神意識的粒子結構乃至量子力學的介入解釋命題目前似乎還很難準確解答,絕大部分思考都是處於假設推理的狀態。造成這種困局的原因還是比較清楚的,主要在於腦科學(廣義的)本身就是所謂的新興的科學領域,精神意識雖然可以推認它也產生於一定的物質條件,但作為精神意識樣品來講卻是無聲無色無味無形的「虛空」所在。即使要搞清楚產生精神意識的微觀物質結構,也會因為人腦精細鮮活等條件限制而難作物理性深入,所以任何研究一旦進入研究者本身的深處勢必受到研究者思想意識的幹擾而困阻多多了,這裡就會扯出量子力學先驅們所提到的測不準、迭加態等等觀察者的意識幹擾問題。

關於意識內涵的複雜性似應注意:第一,意識究竟怎樣定義,肯定是有爭議的。印象中,幾年前,樓主在一篇文章中的意識定義我就曾與其商榷過。你在這裡使用的意識概念,可能上升到了比較高級的思想狀態(嬰兒無意識)。但後面跟帖gzyz網友說到國外研究發現嬰兒有多種意識,這裡的意識概念卻與感覺、感受之類的意思差不多。這也是常用的意識概念,比如「張三(或者小狗小貓)(從睡夢中醒來或者受傷暈死後醒來)恢復了意識」。第二,嬰兒與成年人的意識肯定是有差別的,這有點就像植物的花蕾與果實的區別。它們的微觀粒子世界肯定是不同的了。第三,從嬰兒的意識到成年人的意識,肯定有一個飛躍。目前飛躍的表象是可以歸納的,但飛躍前後主體的微觀粒子世界究竟是如何變異的,卻很難搞清楚。第四,所以,量子理論如果能夠介入研究清楚嬰兒與成年人的意識差別——不是在一般的表象上作以區別——而是從意識產生的微觀物質運動特點上區別,可能即是又一次科學革命吧。

擲骰子的意念影響(作用)在一般常人來看還顯得難以相信,因為擲骰子意念影響的效果畢竟在短時間內很難明顯體現出來的。但意念對於平常生活的影響(作用)卻是俯拾皆是的事實。比如我就親歷過。我與妻子的感情一直很好。她很小時候就是我家鄰居。80年初我們開始明確談愛關係。當時我遠在外地鐵路部門工作,她在故城一家照相館工作,她說我幾乎每次回家她都有感覺(感應)。有次我出差回家後,便去照相館見她,卻望她正迎出大門等我呢。問她怎麼知道我回來了,她說她正在為相片作色,毛筆掉到地下,便彎身去拾起,卻聞到了我的氣味,瞬間便感到我回來了。

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使我認識到,女性的感性、直覺和靈感是比男性更強的(幼年人則比成年人強)。我自己個人在這方面也有幾次經歷,但都是很小時候的事情。大約在六十年代初期七、八歲年紀。那時我媽還在,很是痛愛我這個滿仔,經常誇讚我如何有本事等等。我可能也是順著杆就往上爬吧。有兩次傍晚天氣很熱,我聽媽說熱,想讓她涼快點便講我要為她喊風來,隨即口裡「嗚嗚」地學風吹的聲音樣呼喊著,還高聲說「颳風下雨喲」。真的,一下子就天上就起風了甚至還下雨。後來媽在高興的時候,突然間臉色凝重了,便再也不許我這麼做了。我總在想,人的上述這種素性能不能從物質性的角度得到解釋,如何解釋,確實是非常重要高深的科學思考命題。而(物質的)微觀粒子世界以及解析其題的量子力學理論就是向此進軍的先鋒吧。

大約三年前,我也親眼目睹了狗等紅燈。那天我和妻子正走在人行道上,一條大狼狗獨自急匆匆超越我們前往。誰知前面一條橫路突然亮起了紅燈,大狼狗便趕緊匍匐在路這邊,眼睛緊盯著路對面的紅燈一動不動,直到紅燈轉換為綠燈後,它又迅即奔過馬路而去。我和妻子同時看到這種情形,可能我於此正有心思所以才反應快捷,手指著狼狗對妻子說,你看狗知道等紅燈呢。妻子露出驚訝的神色說,是的我也看到了。

這裡可能牽涉到如下問題:1、意識即大腦認知下的一種反應活動。2、有大腦就有意識。3、意識是高於知覺感覺的精神現象。4、人的意識區別於一般動物的意識可能在於其更深刻更豐富更複雜更抽象,這是由人的超強大腦所決定的。5、大腦微觀世界的微粒子運動是一個有待探索的重大科研命題。如果上述假設(立論)能夠成立,則很可能要與樓主所研究分析的意識命題發生碰撞和修正了。

你們說的科赫我沒什麼印象。倒是大約70年代中期,我剛從下放地招工上來時,讀過馬赫的《感覺的分析》,書不厚,大約十多萬字。書中內容也沒什麼明顯記憶。事實上我讀了不少書,大都不刻意去記憶它,只是喜歡聯繫實際廣泛思考(演繹、比對、歸納、綜合等)問題罷了。

人腦與動物大腦應該具有產生精神意識的共同性。所以,我們觀察、分析、研究意識問題至少應該有著這種共同性把握的基礎,然後再去針對人腦作進一步認識。意識的定義問題一般講首先應該是動物大腦意識的共同性所在。人腦意識的定義應該狹義得多。

拙稿說「意識是大腦認知下的一種反應活動」應可作為動物意識的初步定義。動物既然有大腦,則必然有大腦的活動有思想思維,也能認知世界,對外界事物做出大腦的反應活動。g網友所舉豹子不盡全力追捕兔子和竭盡全力追捕麋鹿的例子應是一種有意識(兔子不如麋鹿肥碩而划不來的檢驗性)的反應結果。

上述意識定義中的關鍵詞「認知」、「反應」等很有甄別的必要。認知、反應的詞性從本質上看,應該是一種主體性事物才能有的。換句話即是說,只有當事物自主地面對外界,根據外界變化的情況和自身需要來學習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才是意識產生發展的基礎。

而計算機等人工智慧機器雖然能夠針對外界不同情況做出相應的行為動作,但它在理論上能夠完全自主嗎,能夠根據各種各樣不同(設計者未預見)的外界情況來學習調整改變嗎?這是一個問題。同時從大腦微觀粒子運動(關聯主體整體益害性)角度看,則更是兩碼事了。

說穿了,科學(探索)的手段就是物質的分析,而佛學的方式卻似乎是精神的活動。將物質分析運用到精神活動看來會有許多始料未及的難關(鴻溝)。表面上精神活動的生命性不容其物質結構被破壞的外力介入,物質分析就遇到了倫理性的難關。

深層的問題則是物質分析的諸多假設和立論未必觸及到了精神活動的實質性內涵,未必吻合精神活動的內在方式。比如現有腦科學詮解思維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電的理論基礎就很粗略,相對於大腦神經元、神經纖維以及神經遞質及其聯繫運動所內涵的極其精微豐富複雜的精神意識活動來講就顯得十分簡陋不配而無法自圓其說(如腦科學運動相同而意識內涵卻不同——真善美與假惡醜的意識運動有怎樣的物理化學或生物電運動特點對應呢)),反倒是量子力學的微粒子運動理論能夠留下了廣闊的設想空間,才能近乎匹配以物質分析來解釋精神活動。但是,既然從立論到推論都屬假設性質,所以量子力學介入精神活動似乎還遠遠未達科學(重複試驗檢測)的層次,充其量僅是一個科學的試圖或者開端而已。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三)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三)需要指出的是,從物質分析手段上科學研究意識命題雖然非常難,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詞性界清上準確使用意識概念的努力。因為自從意識這個詞語產生後,人們就在各自所指的含義上使用它,而我們為了討論交流與意識相關問題的效率,就必須按照實際使用意識概念的規範來統一限定其範疇。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我總在想量子力學如何解釋大腦活動的問題。1、量子力學並沒有認為精神意識獨立於物質而存在——世界仍然是物質的——精神意識說到底,仍然是一種微小的物質運動。2、精神意識的物質性運動,不同於經典力學——宏觀物質的運動,經典力學的定理在解釋精神意識這種微觀物質運動的時候失效了。3、必須建立一種特定的微觀物質運動定理(公式)。
  • 量子力學與意識相關嗎?
    圖片來源:Victor de Schwanberg/Science Photo Library將意識引入量子力學領域的最著名的實驗是「雙縫實驗」。想像一下,在有著兩個靠近的平行狹縫的屏幕後投射一束光。一些光通過狹縫,隨後投射到另一個屏幕上。我們可以把光看做一種波,當光波從兩個狹縫出來時,它們會彼此幹涉。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量子力學中「意識」導致波函數坍縮,這裡的「意識」指的是什麼?
    ,我們日常說的人類意識,覺得荒謬嗎?1932年,諾依曼出版了經典的量子力學教科書《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在書中,他提出了「波函數坍縮可能源自觀察者意識」的觀點。因為量子理論不僅適用於微觀粒子,也適用於測量儀器。事實上,所有測量總是經由我們的判斷得出一個確定的結果,這意味著只有意識才能最終讓波函數產生確定的結果。這帶點唯心主義的觀點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一些新的理論。
  • 彌補量子力學的精神作用力以及謎團
    精神力的科學證明之路因為『精神力』目前無法科學證明,所以我希望用證明『精神作用力』的方法來迂迴證明『精神力』的存在。只要證明了『精神作用力』,就可以證明了『精神力』存在事實。那麼延伸於『精神力』的『精神作用力』假設,不可避免的也涉及到了一些極其難以描述,難以證明的特性。量子力學的不合理性被彌補比如之前推理假設出的一個『精神作用力』特性,優先確定特性。
  • 意識是物質的特徵,物質和精神是一性
    一、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西方科學用幾個世紀的時間來研究意識,可意識對西方科學來說仍然是個迷。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題「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常聽人說:「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通過六年苦修最後頓悟成佛,開創了佛學文化。佛學以「心」為根本,認為塵世萬物皆是心念創造的虛幻假象,宇宙是意識的創造物。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常聽人說:「當科學家們爬上一個又一個的山頂時,總發現佛學大師們早已在那裡等著了。」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佛學以「心」為根本,認為塵世萬物皆是心念創造的虛幻假象,宇宙是意識的創造物。
  • 意識就是量子?量子力學正在接近佛學空性
    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 量子力學的世界很神奇 但還沒神奇到支持意識決定
    量子力學是否支持人類靈魂的存在?我這裡先說出我的結論,量子力學是量子力學,佛學是佛學,也許我們可以從哲學的角度探討兩者之間的相似性,但兩者確實是獨立無關的。並且,量子力學並不支持靈魂存在,更不支持靈魂是不朽的。我這裡集中討論《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以下簡稱《客觀》)一文中的兩個主要觀點,一:沒有意識就沒有客觀世界;二,靈魂就是量子信息。
  • 淺談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的關係,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要想弄清楚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有沒有關係,首先我們就要搞清楚什麼是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也就是說給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下一個定義,量子力學:一門研究微觀粒子的物理學分子,而對於唯心主義的解釋有很多種,可以分為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是一種倡導主體思想產生一切、主導一切的哲學體系,例如: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客觀唯心主義是指客體精神產生一切
  • 量子力學可以決定人類生死?人死後的意識會是怎樣的?疑雲密布!
    文/仗劍走天涯 量子力學可以決定人類生死?人死後的意識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如果說量子力學是人類目前歷史上最高級最高深最難懂的一門學科,應該也不會有太多的人會拒絕吧。
  • 意識的力量有多大?它可能決定物質嗎?來看看這些量子力學設想
    來看看這些量子力學設想每次一旦涉及到意識領域的知識,話題就會顯得有些玄乎了,在生活中總有人這麼告訴我們,當一個人的意識足夠強大的時候,就能擁有原本難以想像的力量。就像大家在新聞中會看到一個母親為了救孩子所爆發出來的超過人類認知的力量。
  • 所有的物質同時存在於變化,與人意識精神變化無關,難道不是嗎
    作為人意識和思維的對象物質世界可以給出一個重要定理: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同時存在於變化,與人意識精神變化無關。當然對於一個具體運動的物質可以作線性的描述,但是以相關標準量化方式描述還是以物質相干性的力學量進行描述,這是有根本區別的。量子力學深刻地改變了物理科學的基本原則。
  • 量子力學將迎「二次革命」:追問「為什麼」
    於是,在量子力學將進入新階段的大背景下,國內首屆「量子力學二次革命」論壇日前在合肥召開。 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會在第一堂課時告誡學生,不要問量子力學「為什麼」,因為沒人知道。 「量子力學仍有很多基礎問題亟待解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韓永建引用了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尼爾斯·玻爾的話:誰不對量子物理感到困惑,他肯定不懂它。
  • 量子力學中最醜陋的一道傷疤:為何人的意識會影響客觀物質狀態?
    量子講堂第九期:人的意識是量子力學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也是物理學家想極力迴避的一個話題,這被譽為量子力學中最醜陋的一道傷疤在量子講堂的前幾期,我們講到了一切的微觀粒子在沒有被觀測之前,都處於疊加態,所以物理學家只能使用波函數來描述微觀粒子的概率
  • 量子力學佐證意識永存,死亡是一種假象
    同時,人們也好奇,人在死後是否還有意識?我們又將何去何從?近年來科學家們也在持續尋找上述問題的答案,在很多宗教信仰中,都會提到人死後也許會到達另一個世界,所以需要在現世積累功德。有的宗教觀點還認為,人會經歷不斷的輪迴,甚至提出了150年一個輪迴的說法。但是實際上,科學家們認為,我們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是否存在靈魂?
  • 量子力學與佛教
    量子力學與佛教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超級討厭物理,儘管我超級喜歡科幻小說。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朱清時先生以科學家的思維,得出的結論是:意識是種量子力學現象。量子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如此幽深,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意識和世界的本質。科學是現代的一種方法與規範,它對傳統無法解釋的精神、意識和世界的本質重新作了定義。這是科學的偉大之處。在此,以弘愛的名義,把這篇演講,推薦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