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就是量子?量子力學正在接近佛學空性

2021-01-19 太湖之南

點上方「太湖之南」藍字,關注有思想的微信雜誌



所謂時間、空間,其實大多是人的一種錯覺,愛因斯坦如是說過。許多現象、感覺、情緒如果深入觀察的話,你會發現自己邏輯的荒謬性,即它的不真實性。我們每天靠我們的感知、語言、信息、思維來判斷我們的處境,並作為行為的依據,有時我們感觸到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對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反思不已,但是即使眼見的東西,有時也是不真實的。


很多修行者都體驗了佛菩薩親臨身邊傳法這樣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多還沒有什麼修為的佛弟子有過這樣的體驗:


遇到極度危險時立即念某個咒語,或者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立即化險為夷。在普通學人特別是普通百姓看來,這完全違反科學規律,除非是密切注意科學進展的物理學家,很多搞科學的人是斷然接受不了的,於是就斥為迷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遠距感應並相互作用的事情讓大家感到不可思議。


在孿生兄弟之間,當一個人經歷痛苦的時候,另外一個人立即就有感應,甚至會有一模一樣的痛苦;有的夫妻或者父子之間,當一方經歷極大痛苦時,另外一方也能迅速感應到。我以前一位男同事,某日早上身體極度難受,內心翻騰不已,幾次噁心欲吐,無法集中精力工作,很快,其母親從老家來電話告訴他父親剛剛跌倒去世。



其實,對這些奇怪的事情,理論物理學已經從理論和實踐上獲得了確切的證明和解釋,只是,眾多生命科學學者不了解這樣的巨大進展,普通百姓更無從知曉,而佛教當然更是不屑於科學來證明的。


一九八二年,法國物理學家艾倫·愛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組成功地完成了一項實驗,證實了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一種叫作「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的關係。


在量子力學中,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某種糾纏關係,不管它們被分開多遠,都一直保持著糾纏的關係,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不管相距多遠)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糾纏已經被世界上許多實驗室證實,許多科學家認為量子糾纏的實驗證實是近幾十年來科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雖然人們對其確切的含義目前還不太清楚,但是對哲學界、科學界和宗教界已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西方科學的主流世界觀產生了重大的衝擊。


不管兩個粒子(有共同來源)距離多麼遙遠,一個粒子的變化立即就影響到另外一個粒子,這就是量子糾纏。準確來說,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量子糾纏涉及實在性、定域性、隱變量以及測量理論等量子力學的基本問題,並在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以兩個以相反方向、同樣速率等速運動的電子為例,即使一顆行至太陽邊,一顆行至冥王星,如此遙遠的距離下,它們仍保有特別的關聯性;亦即當其中一顆被操作(例如量子測量)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


如此現象導致了「鬼魅似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之猜疑,彷佛兩顆電子擁有超光速的秘密通信(就像念動咒語)一般。


「鬼魅」(spooky)一詞出自愛因斯坦之口,他曾經推斷,這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似與狹義相對論中所謂的局域性(locality)相違背。因此直到過世前他都沒有完全接受量子力學是一個真實而完備的理論,一直嘗試找到一種更加合理的詮釋。


這也是當初愛因斯坦與玻理斯·波多斯基、納森·羅森於1935年提出以其姓氏字首為名的愛波羅悖論(EPR paradox)來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原因。



量子糾纏證實了愛因斯坦不喜歡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是存在的。量子糾纏超越了我們人生活的四維時空,不受四維時空的約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繫。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體具有整體性。


簡單地說,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屬於一個系統中的兩個物體(在物理模型中稱為「粒子」),如果你把它們分開了,有一個粒子甲在這裡,另一個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遙遠(比如說相距幾千、幾萬光年)的地方。


如果你對任何一個粒子擾動(假設粒子甲),那麼瞬間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應的反應。這種反應是瞬時的,超越了我們的四維時空,不需要等到很久信號傳遞到那邊。


這邊一動,那邊不管有多遙遠,立即就知道了,即一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立即影響到很遠的地方。這說明,看起來互不相干的、相距遙遠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著聯繫。這與我們人的意識作用非常相似!


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困難是,無法用我們人類熟悉的時間、空間、質量、能量等來測量意識,但是我們每一個頭腦清醒的人都知道自己的意識是存在的。如何來研究無法用常規方法測量而又存在的意識呢?


目前有些學科在神經和大腦上對意識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雖然對大腦的許多功能有了不少的了解,但是對於意識本身仍然是個迷,仍然無法解釋「意識的難題」(the hard proble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的難題」是指體驗與感受的問題(the problem of experience),例如對顏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對價值觀的判斷等等。「意識的難題」近年來重新觸發了哲學上長期解決不了的爭論,即意識是從物質中突然出現的,還是萬物皆有意識(中國古代叫萬物皆有靈性)?


自笛卡兒以來的西方主流世界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在物質中產生的副產品。然而,這種唯物論觀點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與挑戰。


例如:


(1)許多科學家認識到,要從沒有意識的物質中產生意識,這需要奇蹟的發生,而唯物論是不承認有超自然現象的,換句話說,這是不可能的。


(2)在長期研究大腦工作中,神經科學對大腦的功能等等方面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但是許多人懷疑唯物論能夠解決「意識難題」。


(3)現在有科學研究者從量子測量的角度分析,認為意識不能夠被進一步簡化,也不是在物質運動中突然出現的,因為如果意識只是物質的副產品,那麼這無法解決量子力學中的「測量難題」。量子力學認為物體在沒有測量之前,都是機率波,測量使得物體的機率波「倒塌」(collapse)成為觀測到的現實。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如果意識是從物質中產生的,那麼從根本上講大腦也只是由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微觀粒子組成的機率波,大腦的機率波如何能夠使得被觀察物體的機率波「倒塌」呢?


對於更大的宇宙的現實來說,這是不是意味著存在宇宙之外的具有意識的觀察者?這就是量子力學中的「測量佯謬」。為了解決這個量子測量佯謬,物理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但是從根本上仍然無法繞開意識的問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尤金·威格納(Eugene Wigner)認為,意識是量子測量問題的根源。


雖然物理學認識到意識在量子力學的層面上就存在,但是量子力學本身無法解決意識的問題。從量子力學創立時起意識就一直困擾著量子力學,但是長期以來,物理學家們對這一問題視而不見,試圖逃避這個令物理學尷尬的難題。


基於實證科學在研究意識中遇到的難以克服的問題,現在在哲學界、神經科學、心理學、物理學等多學科領域裡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就像時間、空間、質量、能量一樣,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屬性,是宇宙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與佛學認為「萬物皆有佛性」具有驚人的一致!


量子糾纏的存在是微觀粒子具有意識的證據,給「意識是物質的一個基本特性」提供了良好的證據,其意義非同尋常。



基於上面的原因,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識到,沿著唯物世界觀來研究意識只能走進死胡同,因此他們(其中很多是西方人)認識到,必須要改變西方實證科學的世界觀,轉而向東方哲學的世界觀。


於是許多西方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轉向印度,這直接導致了近年來印度瑜伽和神秘主義在西方流行。


如果認識到意識是物質的一個根本特性,那麼就不難理解人們發現的「有感知的水」,「祈禱治療」,「念咒感應」「孿生兄弟姐妹感應」「夫妻感應」「巴克斯特效應」(見附註),「因果輪迴」等等實證科學無法解釋的和靈界有關的現象。


佛家的「萬物皆有佛性」,應該是修行者細微觀察宇宙得出的結果。意識超越我們可以看見和感覺到的四維時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夠看到微觀,那麼就可以看見意識的存在。佛家的開悟,或許正是到了這個境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預言和期望,一個新的世界觀的時代就要來臨,科學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科學和宗教的界限很快會消失。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學堂」梁冬講《心經》的感悟,下面一段6分鐘的視頻告訴你他的想法。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二千五百多年前,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通過六年苦修最後頓悟成佛,開創了佛學文化。佛學以「心」為根本,認為塵世萬物皆是心念創造的虛幻假象,宇宙是意識的創造物。量子力學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之間,一大批物理學家在實驗觀測基礎建立的描述微觀現象及規律的物理學理論。
  • 量子力學與佛學的區別與聯繫
    一時之間,「量子」成為新時代裡神奇的代名詞。更有人把量子力學與佛學混為一談。到底量子力學與佛學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和淵源?量子力學的實質是數學語言,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量子行為和運動規律。量子力學研究對象的本質仍然是物質、能量範疇。佛學屬於唯心思想,它是佛學大師創立的神學文化。佛學的實質心(意念),佛學描述了心造萬物的本相規律。佛學研究對象是心靈問題,屬於靈性範疇。
  • 「量子糾纏」證明佛法空性(圖)
    量子力學中最神秘的就是疊加態,而「量子糾纏」正是多粒子的一種疊加態。這或許是未來的通信黑科技,為保不被時代拋棄,你最好現在就學習一下什麼叫量子糾纏——什麼是量子糾纏?,只要一個粒子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粒子狀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穩定粒子間會有強的量子關聯,但為什麼會這樣?
  • 關於佛學、量子力學、意識和宇宙相關性的推論
    用現代量子世界理論解釋,就是一切法非定域性,一切法非實在,一切法非分離性,一切法非因果性,一切法沒有一個本體存在,一切法均是緣起緣滅,一切法均是緣起性空,不存在一個本體。本體的神靈、佛性、絕對真理、真我,只是人類意識的一種量子坍塌而形成的一種在現實世界的投影,或者說映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之間的矛盾,暗示了在自然宇宙中存在一種更基本的層面。無論是量子理論還是相對論,都指向這一更深層的理論。
  • 朱清時: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量子力學的詭異現象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 量子物理與空性的區別(上)
    在沒有證悟之前,空性的境界是不屬於我們的,因為哪怕佛經當中講了空性,但我們卻一點都沒有體會到。意識離不開空性,肉體以及周圍的一切都離不開空性,但如果不了解、不證悟,僅僅本體是空性,對我們是起不到什麼作用的,所以一定要證悟。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那麼量子力學最不好懂的是些什麼問題呢?我先把量子力學中人們最不好懂的東西介紹給大家,而最不好懂的東西最後恰好是證明了:意識不能被排除在客觀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識加進去你才能夠認識搞懂它。       所以波函數,也就是量子力學的狀態,從不確定到確定必須要有意識的參與,這就是爭論到最後大家的結論。
  • 世界觀可能崩塌… 中國科學院朱清時:量子意識(人人能懂版)
    剛才說過了,二十世紀人類技術進展都跟量子力學有關,而且量子力學經過了最精確的實驗驗證。 量子力學的基礎就是:從不確定的狀態變成確定的狀態,一定要有意識參與。這是物理學的一個重大成就。 到這一步,我們對量子力學的詭異已經有所了解了,詭異的基礎實際上是:意識和物質世界不可分開,意識促成了物質世界從不確定到確定的轉移。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一)我總在想量子力學如何解釋大腦活動的問題。1、量子力學並沒有認為精神意識獨立於物質而存在——世界仍然是物質的——精神意識說到底,仍然是一種微小的物質運動。2、精神意識的物質性運動,不同於經典力學——宏觀物質的運動,經典力學的定理在解釋精神意識這種微觀物質運動的時候失效了。3、必須建立一種特定的微觀物質運動定理(公式)。
  •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
    量子力學與精神意識(二)我們不用否認精神意識在通常表現(表達)形式下的非物質性,但也應理解「形成」精神意識現象的本體(母體)仍然是物質性的;既然這裡存在物質,必然也是可分的,必然也有微觀世界,必然也有光電能量情況,必然就有了量子力學於此伸展拳腳的可能,為何不能探索呢。要知道,一種新思想的產生,往往就是在大膽假設耐心細緻求證中開始的。
  • 量子理論證明靈魂存在?量子力學是唯物學科嗎?
    我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些宣傳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聯繫的文章,比如,有一篇網絡文章叫《從量子糾纏到量子計算機,未來的某一時刻人類或許解開宇宙的起源》,還有用朱清時的演講做成的《朱清時:量子力學證實,人類意識是物質世界的基礎》、《物質並非實有的存在》等等,這些文章千篇一律的把量子力學與神秘主義掛鈎,甚至直接鼓吹量子力學證明了唯心主義。
  • 量子力學與佛教
    一.佛教和量子力學各自對物質和意識測量之間關係的闡述 佛學派認為:「量子物理嚴格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基本粒子在沒有觀察的時候是沒有確定的狀態的。而佛學中的意識是:意識的本體是「一念不生」的境界,處於這種境界的人,面對素有事物都對境無心,這時意識處於不確定狀態,不住相。
  • 朱清時院士:不可思議的量子意識
    量子力學也是自然科學史上被實驗證明最精確的一個理論,但是量子的觀念,沒有人能夠理解。我說的沒有人能夠理解,絕不是指像我們這個層次的人,而是說連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都不能理解。 量子力學創始人有兩個,一個是愛因斯坦,一個是玻爾。 他們一輩子都在爭論量子力學的問題,「世紀大辯論」,結果還是不能理解。
  • 量子力學的世界很神奇 但還沒神奇到支持意識決定
    最早的一篇文章是談弦論與佛學的關係的,標題是《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已經有八年了。前兩年,又有一篇特別標註為「朱清時院士」的文章在朋友圈中流傳,題為《客觀世界很有可能並不存在》,這篇文章對普通人的影響更大,以至於我妹妹將文章發給我,我回答說不要信。我寫這篇文章的出發點就是回答這兩個問題:量子世界觀和佛教世界觀是否相似?量子力學是否支持人類靈魂的存在?
  • 當佛學遇到了科技:靈魂與量子之間的糾纏
    也就是光量子是無處不在的。在佛的世界中「無我」,我是無處不在,在某處又表現為個體的我。當表現為肉體的我時,周圍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我身上,是一種「粒子」的我,而當我的意識聚焦到其他人身上時,我的「意識」附著於其他意識體上,我呈現一種「波」狀。現實世界中,誰的關注力越強,誰的存在感就越強,所以現代人才特別害怕孤獨。
  • 量子佛學的基本觀點
    薛丁格的貓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說,這種沒有確定的狀態,一被觀察,就是人的意識一參與,基本粒子的波函數就開始坍縮了,電子就會出現在某個確定的位置,佛學派主要認為的意識一參與,基本粒子的波函數就開始坍縮了,就出現某種客觀實在。「薛丁格貓」佯謬假設了這樣一種情況: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
  • 量子科學與佛學 林德培教授主題講座
    量子科學與佛學主題講座
  • 量子力學與意識相關嗎?
    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所說的這段話,講的就是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謎題和悖論。量子力學是理論物理學家們用來描述宇宙中最小物體的理論,但是現在我們認識到,費曼所說的量子力學問題,可能與意識也有關。一些科學家認為我們已經弄清了意識是什麼,有人認為它僅僅只是幻覺,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我們根本沒有抓住意識的本質來源。意識到底是什麼?
  • 意識糾纏與量子糾纏,明心見性與量子塌縮
    意識的宇宙——意識就是物質、能量、信息。當我們把意識投入到外物時,不僅會消耗能量,而且會被外物的能量所糾纏,就會產生能量的疊加,所以,觀察是在創造,也是在消耗。「注意力」這個詞很微妙,就是注入意識能量的能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產生能量疊加,哪裡就會出現能量顯化,這就是創造。你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創造出什麼。
  • 量子力學決定了靈魂的誕生?科學家們說法不一
    20世紀初,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發生了質的飛躍,總體來說,就是牛頓理論被極度的拓展起來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分別佔領了微觀世界和高速世界。量子力學的應用也發展起來了能帶理論,進而促進了20世紀後半葉的第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