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衛星上天!「量子糾纏」證明佛法空性(圖)

2020-11-22 手機鳳凰網

8月16日凌晨,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帶著探索星地量子通信的使命升空,將繼續為中國和世界的前沿科技「探路」。

墨子號量子衛星(資料圖)

這是啥?它有啥意義?它跟佛法又有什麼關係?量子力學中最神秘的就是疊加態,而「量子糾纏」正是多粒子的一種疊加態。這或許是未來的通信黑科技,為保不被時代拋棄,你最好現在就學習一下什麼叫量子糾纏——

什麼是量子糾纏?

雙螺旋能量場構建的宇宙(資料圖)

量子糾纏是指在微觀世界裡,有共同來源的兩個微觀粒子之間存在著糾纏關係,不管它們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粒子狀態發生變化,另一個粒子狀態也會發生相應變化,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穩定粒子間會有強的量子關聯,但為什麼會這樣?科學家們直到今天還沒搞清楚。

這種「心電感應」的現象,就好比有些雙胞胎,雖然哥哥在北京,弟弟在上海,當哥哥特別高興時,弟弟也會特別高興;而哥哥特別痛苦的時候,弟弟也會特別痛苦。

這種跨越空間瞬間影響雙方的量子糾纏,曾經被愛因斯坦嘲笑為「遠距離鬧鬼」(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

神秘量子糾纏帶來保密通信

量子通訊為啥不可竊聽?因為竊聽會改變信息本身。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資料圖)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信息加密的探索從未停止。古時候,人們在信封上滴蠟蓋上火印,但仍防不住有人拆開、讀完再復原。現代,人們用電磁波傳遞秘密,但「音量」再低,也防不住精細的竊聽。現今,科學家設法將「音量」調低到如此程度:只依靠一顆顆光子,任何竊密者去測量都會破壞它,從而被發現。信息微弱到了極限——量子級別,再小心的讀取都會徹底改變它,而不可能只改變一點點。這就是量子通訊的保密原理。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緣起性空,諸法無我。

量子物理嚴格的實驗已經證明:基本粒子在沒有觀測的時候是沒有確定狀態的。佛學中的意識是:意識的本體具有「一念不生」的境界,處於這種境界的人,面對所有事物都對境無心,這時意識處於不確定狀態,不住相。如來的法身其實不在任何具體的空間,又存在於任何地方。人的意念也是不住相,沒有任何具體的色相。

1. 「量子糾纏」的基質就是空性、體性、如來藏、無限的可能性,無論這個概念的名詞是什麼,那個本質就是空性。

2. 「量子糾纏」突破了空間的維度。時間是建立在空間基礎之上的,來自相對位置、速度等概念,因此「量子糾纏」,同時突破了時間與空間。從佛教經典中可知,佛法的智慧是超越時空的。

3. 一旦突破時空的概念,這個世界將分崩瓦解為無盡的粒子,並如夢如幻地呈現為當下的一種組合方式,就如佛法所說的緣起性空,因緣和合而生。

4. 觀測造就了現實,我們並不是在被動地觀察,觀察者本身也會影響被觀察的事物。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5. 證悟空性、證悟諸法實相,就是這個道理。整個世界,是因為當下的觀測,呈現出現在的樣子。正是佛法中:「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佛經中隱藏的那些科學理論

佛經上說,三千大千世界有十萬萬個太陽。現在用天文望遠鏡證明天空裡所有密集的恆星,一個個都是太陽系。

佛在《楞嚴經》上講白月黑月,不說圓月缺月,包含了月球反射日光的道理。

《毘尼日用》中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佛觀一缽水,中有八萬四千蟲。佛陀時代是沒有顯微鏡的,佛陀、阿羅漢們用天眼就可以看到一缽水中有無量的微生物。微生物在佛經中被稱作戶蟲、太末蟲等。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中寫道:「一一微塵中,各現無邊剎海;剎海之中,復有微塵;彼諸微塵內,復有剎海;如是重重,不可窮盡,非是心識思量境界。」這段文字講的就是宇宙在超宏觀與超微觀上的無限層次。

《大佛頂首楞嚴經》中寫道:「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物理學家在研究超弦理論的時候發現一個驚人的結果,半徑1/r(比原子尺度還小1000億億億倍)大小的空間中的物理形式和半徑r的大尺度宇宙沒有不同。換句話說,那麼小的空間中可以容納整個宇宙……

相關焦點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三、量子糾纏的應用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中國人爭氣!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
  • 「墨子號」衛星量子糾纏分發距離超1200公裡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創造世界紀錄,為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墨子號」上天以來所取得的這一「最大成果」,此前世界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級。  這一成果由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合作完成。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眾所周知,「墨子號」是中國第一顆,也是世界第一顆上天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次驗證了基於衛星的 QKD 可以在距離 + 安全性上較此前方案有更好表現之後,展望未來,衛星量子通信的規模化應用將值得期待。
  • 上天4年,墨子號有"意外收穫":衛星量子通信規模化可期
    眾所周知,「墨子號」是中國第一顆,也是世界第一顆上天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這次驗證了基於衛星的 QKD 可以在距離 + 安全性上較此前方案有更好表現之後,展望未來,衛星量子通信的規模化應用將值得期待。但是,基於量子糾纏的長距離的量子密鑰分發能夠完美解決這一點。在此之前,潘建偉團隊已經用 「墨子號」 衛星實現了地球表面長距離量子糾纏的建立。
  •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0日 15: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吳蘭)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消息說,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對地面望遠鏡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糾纏」 為衛星安全加碼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衛星完成量子糾纏傳輸實驗,壯哉我中國!
    那麼讓法國人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麼量子科技呢,就是「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這顆2016年發射升空的衛星,是目前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那麼它有什麼獨到之處呢,首先它可以解決最快傳輸,並且可以做到最安全快捷的通訊,尤其在通訊加密幾乎無限可擊。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上天都要忙些啥?
    今天,我們站在了和他們一樣的位置上:2016年8月16日,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 「墨子號」從酒泉升空了。墨子可能是第一個發現光沿直線傳播的中國人,而「墨子號」則可能改變我們世界中信息傳播的方式。它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實現最先進也最安全的信息傳送手段——量子通信;這不但是未來覆蓋全球的量子通信網絡的先驅,甚至還有助於進一步驗證量子理論自身的完備性。
  • 「墨子號」又立功!率先檢驗引力如何影響量子糾纏
    實驗場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我國「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再獲重要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9月19日在線發布了該研究成果。
  • 量子技術又「上天」:新加坡用2.6公斤立方星演示量子糾纏
    一波量子技術「上天」的熱潮仍在持續。就在中國科學家宣布用「墨子號」衛星實現基於量子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後10天,一個新加坡團隊報告在立方星上實現了量子糾纏。雖然只是做到了量子糾纏這第一步,還沒有產生量子密碼,但這種小體積、低成本的設備具有吸引力。要知道,「墨子號」高度1.7米,重約640公斤。而這顆立方星不到2.6公斤,比鞋盒還小。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5日的國際光學權威期刊《Optica》上。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圖1 量子衛星正在實驗中(網絡圖片)2020年8月16日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入軌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實驗示意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最近,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等共同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在現有技術水平下,使用可信中繼可以有效拓展量子通信的距離,比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32個中繼節點,貫通了全長2000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網絡;而利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作為中繼,在自由空間信道進一步拓展到了7600公裡的洲際距離。然而,儘管可信中繼將傳統通信方式中整條線路的安全風險限制在有限個中繼節點範圍,中繼節點的安全仍然需要得到人為保障。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新華社發(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供圖) 16日1時40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順利發射升空。 「墨子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實驗衛星之一,主要科學目標是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在此基礎上實驗廣域量子密鑰網絡,以期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它將在太空中分發糾纏光子,實驗量子隱形傳態,並檢驗空間尺度的量子力學完備性。
  • 衛星被控制依然能安全通信 「墨子號」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阿圖爾·埃克特、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密鑰分發
    中國科學院提供本報北京6月15日電(記者齊芳)量子密碼目前被認為是不可破譯的密碼。但是如果分發密碼的衛星被別人控制了怎麼辦?這個安全漏洞或將被堵上。中國科學院15日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06.16「墨子號」實現 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我捨不得讓這顆衛星...
    原標題:06.16「墨子號」實現 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我捨不得讓這顆衛星退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回憶說,早在2003年,他就萌生了把衛星送上天,利用天地之間的鏈路做量子科學實驗的想法,這在當時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對於衛星這樣的大工程,一定得靠集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