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被控制依然能安全通信 「墨子號」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2020-11-22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阿圖爾·埃克特、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圖說:「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概念圖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昨天,該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線發表。

探尋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最佳解決方案

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種原理上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但要從實驗室走向廣泛應用,需要解決兩大挑戰,分別是現實條件下的安全性問題和遠距離傳輸問題。通過國際學術界30餘年的努力,目前現場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分發的安全距離達到了百公裡量級。在現有技術水平下,使用可信中繼可以有效拓展量子通信的距離,比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32個中繼節點,貫通了全長2000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網絡;而利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作為中繼,在自由空間信道進一步拓展到了7600公裡的洲際距離。

然而,儘管可信中繼將傳統通信方式中整條線路的安全風險限制在有限個中繼節點範圍,中繼節點的安全仍然需要得到人為保障。例如,在星地量子密鑰分發過程中,量子衛星作為可信中繼,掌握著用戶分發的全部密鑰,如果衛星被他方控制,就存在信息洩漏的風險。

圖說:實驗示意圖

實現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的最佳解決方案是結合量子中繼和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的原理是,無論處於糾纏狀態的粒子之間相隔多遠,只要測量了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另一個粒子的狀態也會相應確定,這一特性可以用來在遙遠兩地的用戶間產生密鑰。由於對粒子的測量局域地發生在用戶端,糾纏源不掌握密鑰的任何信息,即使糾纏源(例如衛星)由不可信的他方提供,只要用戶間檢測到量子糾纏,就可以產生安全的密鑰。因此,量子通信源端不完美帶來的安全問題可以得到完全解決,進一步提高了量子通信的現實安全性。原理上,利用量子中繼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量子糾纏分發,但實用化的量子中繼還需要較長時間。

奠定衛星量子通信商業化基礎

利用衛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自由空間信道在遙遠兩地直接分發糾纏,為現有技術條件下實現基於糾纏的量子保密通信提供了可行的道路。特別是「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2017年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自由空間量子糾纏分發後,實現基於糾纏的遠距離量子密鑰分發就成為國際學術界熱切期盼的目標。

基於「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前期實驗工作和技術積累,研究團隊通過對地面望遠鏡主光學和後光路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

圖說: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在線發表 網站截圖

「墨子號」量子衛星過境時,同時與新疆烏魯木齊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兩個地面站建立光鏈路,以每秒2對的速度在地面超過1120公裡的兩個站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進而在有限碼長下以每秒0.12比特的最終碼速率產生密鑰。

在實驗中,通過對地面接收光路和單光子探測器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和防護,保證了公平採樣和對所有已知側信道的免疫,所生成的密鑰不依賴可信中繼、並確保了現實安全性。結合最新發展的量子糾纏源技術,未來衛星上可每秒產生10億對糾纏光子,最終密鑰成碼率將提高到每秒幾十比特或單次過境幾萬比特。《自然》雜誌審稿人稱讚該工作「展示了一項開創性實驗的結果」「這是朝向構建全球化量子密鑰分發網絡甚至量子網際網路的重要一步」。

據悉,基於該研究成果發展起來的高效星地鏈路收集技術,可以將量子衛星載荷重量由現有的幾百公斤降低到幾十公斤以下,同時將地面接收系統的重量由現有的10餘噸大幅降低到100公斤左右,實現接收系統的小型化、可搬運,為將來衛星量子通信的規模化、商業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實驗示意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最近,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等共同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月15日,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
  • 國際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糾纏」 為衛星安全加碼
    但是如果分發密碼的衛星被別人控制了怎麼辦?這個安全漏洞或將被堵上。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世界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對地面望遠鏡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衛星被他方控制仍安全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通信,又獲裡程碑式突破。這一次,依然來自潘建偉教授團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120公裡長距離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是全球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潘建偉教授表示:我的確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密鑰分發
    但是如果分發密碼的衛星被別人控制了怎麼辦?這個安全漏洞或將被堵上。中國科學院15日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於北京時間6月15日23時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 國際首次!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墨子號」量子衛星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6 月 15 日,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Entanglement-based secure quantum cryptography over 1,120 kilometres)的研究論文。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墨子號」衛星再次迎來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衛星在被敵方控制?中國量子保密通信依然能夠工作!
    而令人更為鼓舞的是,中國的「墨子號」取得量子通信重要成果!日前,「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成果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誌。該實驗成果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確保了衛星在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保密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厲害:我國量子糾纏實現千公裡級通信,帶你進入量子的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國內外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了基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首次實現千公裡級。這一成就為量子通信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在通信領域量子技術可謂是萬密之王。
  • 衛星被劫持也安全:「墨子號」刷新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距離
    (研究團隊 供圖) 研究團隊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實驗室內500公裡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安全分發、依託可信中繼站點建成約2000公裡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以量子衛星作為可信中繼實現約7600公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再次獲得新的科研突破——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1120公裡!「墨子號」又有新突破!
    6月15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中國量子通信的重要研究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神奇的「隔空傳物」來了―― 量子通信實現「裡程碑式」升級
    近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篇《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的研究論文又告訴我們,人類已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的基於量子糾纏效應的量子密鑰分發――即量子通信已能實現「安全的千公裡無中繼節點地隔空傳物」。最神奇的是,這種信息傳遞中,即便傳遞信息的衛星遭遇劫持,依然能確保安全通信。
  • 06.16「墨子號」實現 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我捨不得讓這顆衛星...
    原標題:06.16「墨子號」實現 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我捨不得讓這顆衛星退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回憶說,早在2003年,他就萌生了把衛星送上天,利用天地之間的鏈路做量子科學實驗的想法,這在當時聽起來像天方夜譚。「對於衛星這樣的大工程,一定得靠集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