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我國量子糾纏實現千公裡級通信,帶你進入量子的世界

2020-12-03 騰訊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中科大潘建偉院士團隊與國內外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了基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首次實現千公裡級。這一成就為量子通信的大規模應用奠定了基礎。在通信領域量子技術可謂是萬密之王。

很多朋友會有些疑問,那麼什麼是量子糾纏呢?

量子力學不同於牛頓力學,當幾個粒子彼此相互作用時,由於每個粒子所具有的特性已被整合到整個特性中,因此不可能僅描述每個粒子的特性,這種現象稱為量子糾纏要麼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純粹在量子系統中發生的現象。在經典力學中,找不到類似現象。

簡單地說,量子力學就是在量子領域粒子間相互作用而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好比通過熱熔將兩塊鋼板熔合在一起,而量子呢是很小的粒子如(光子)「熔和」在一起,而熔和劑就是量子場,而截獲另一粒子這個場就會破壞而被發現。

量子的應用

量子密鑰分發能夠使通信雙方共同獲得一個隨機的加密信息,假設通信雙方各自接受其中一個粒子,由於截獲其中任意一個粒子都會毀壞量子糾纏的場能力,使得任何竊聽動作都會被通信雙方偵測發覺,安全性大大提高。

可以使傳輸效率提高一倍。

量子糾纏子系統與一些經典通訊技術來傳送量子可以發送至更遠的地方。

有專家認為通常優於相應的經典算法。

在量子計算機體系結構裡的應用。

在實驗中研究團隊使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的來源,並通過地面望遠鏡升級放大倍數,在傳輸過程中,它同時與新疆南山站和青海德令哈站這兩個地面站建立了通路,並在兩個站之間建立了量子糾纏。也是世界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量子秘密通信。

據研究團隊介紹,基於研究成果開發的高效衛星地面鏈路收集技術可以將量子衛星負載的重量大大減小,甚至降低十倍,降低了衛星發射成本。同時可以減輕地面重量接收系統從現有的10餘噸已減少到大約100公斤,縮小了百倍的重量,使得接收系統已經小型化和可運輸,這為衛星量子通信的未來規模和商業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焦點

  • 世界首次!「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網,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量子通信現實應用取得重要突破 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央視網消息 :15日,中國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分發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這一成果15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實驗中,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通過對地面望遠鏡進行升級,實現了單邊雙倍、雙邊四倍接收效率的提升。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糾纏」 為衛星安全加碼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實驗示意圖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最近,中外科學家研究團隊等共同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在現有技術水平下,使用可信中繼可以有效拓展量子通信的距離,比如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32個中繼節點,貫通了全長2000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網絡;而利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作為中繼,在自由空間信道進一步拓展到了7600公裡的洲際距離。然而,儘管可信中繼將傳統通信方式中整條線路的安全風險限制在有限個中繼節點範圍,中繼節點的安全仍然需要得到人為保障。
  • 「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以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Nature:潘建偉團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量子通信,又獲裡程碑式突破。這一次,依然來自潘建偉教授團隊——「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1120公裡長距離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是全球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的空間距離提高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夠實現安全的量子密鑰分發。潘建偉教授表示:我的確認為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成果,登上了最新一期的Nature。
  • 中國科學院:我國遠距離量子通信千公裡級且無中繼,2股或受益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一支聯合科研團隊近日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15日由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
  • 衛星被控制依然能安全通信 「墨子號」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阿圖爾·埃克特、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
  • 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該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光學期刊Optica上。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新突破,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通信安全...
    由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主導的量子通信研究實現了重要突破,主要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首次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衛星傳輸密鑰的安全問題;二是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實現了 1120 公裡無中繼糾纏量子密鑰分發;這同時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什麼是量子通信?我國量子通信又是怎麼回事?看完本文您就明白了
    我國量子通信技術目前已處在世界領先的水平上,隨著我國「墨子號」的升空,我國向世界宣布了我大中國在量子通信技術領域所取的的輝煌成就。當然目前所發明的量子通信技術也只是量子通信技術的初級版「量子加密」通信技術!我國發明的這種「量子加密」通信技術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 登頂上千公裡級!中國量子通信再迎裡程碑,衛星加密傳輸從天而降
    2020年6月中旬一則來自中國量子通信領域裡程碑式的事件,登上了全球知名雜誌《自然》的頭條。據悉由量子通信先驅者潘建偉院士帶領的團隊,與中科院的研究團隊合作,實現了星地間千公裡級加密密鑰的同時輸送。在我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的星地輔助下,科研團隊以量子糾纏為基礎,在全球首次完成了利用衛星中繼、達到上千公裡地面站間量子密鑰的分發,相比於以往地面沒有可信中繼的密鑰分發距離上,再次上升了整整一個數量級。而且本次量子通信能在量子衛星不完全受控的局面下,利用物理原理本身實現通信安全。
  • 「墨子號」衛星量子糾纏分發距離超1200公裡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實際分發距離超過1200公裡,創造世界紀錄,為量子網絡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奠定堅實基礎6月1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合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墨子號」上天以來所取得的這一「最大成果」,此前世界量子糾纏分發距離一直停留在百公裡級。  這一成果由中科大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合作完成。
  • 中國量子通信佔領制高點,已實現1120公裡通訊
    據人民日報消息,近期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成功實現1000km級的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邁出了實際應用的重要,也是全球首個真正實現量子通訊遠距離實操的國家。目前,我國頂級的科學家團隊,就是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將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 我國量子晶片迎來重大突破,量子通信世界領先,還有首顆量子衛星
    量子晶片刷新世界紀錄2019年在美國「科學雜誌」刊登的我國量子晶片的研究成果指出,由我國中科大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已經成功研發出24個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處理器,並且實現了Bose-Hubbard梯子模型多體量子系統的模擬,我國量子晶片已成功刷新世界紀錄。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獲新突破,這就是該成果的厲害之處,堪稱奇蹟
    6月15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一篇重量級論文《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潘建偉團隊聯合牛津大學教授Artur Ekert,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建宇團隊,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 量子通信實現千公裡級:最純正概念股24日打新 A股還有不少小夥伴
    首先,潘建偉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無中繼量子通信;其次,最純正的量子通信概念股國盾量子16日起招股,即將登陸科創板;再次,國盾量子、浙江東方、安恆信息等16家公司就共建長三角一體化量子通信幹線網絡、培育和發展量子通信戰略性新興產業達成共識。
  • 「墨子號」量子衛星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 Artur Ekert、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