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訊技術,被稱為人類新信息技術革命性重創舉,量子通信最大的優勢就是絕對安全和高效率性,誰先佔領這個信息技術高地,未來,誰就可能享受到安全等級最高的信息服務。
據人民日報消息,近期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成功實現1000km級的量子密鑰分發,標誌著中國量子通信邁出了實際應用的重要,也是全球首個真正實現量子通訊遠距離實操的國家。
雖然說量子通信,所解決的只是加密問題(它並不解決傳輸問題),但是,它的加密方式跟傳統的方式非常不同。
我們的傳統加密方式,就是將這個保密的東西等效成一個數學難題,你只要解不開這個數學難題,它就是安全的。而量子通信就不同,量子通信它不是在邏輯域內,而是在物理域內。量子通信所利用的是一種物理現象進行加密,理論上就是百分之百不可破解。
目前,我國頂級的科學家團隊,就是利用「墨子號」作為量子糾纏源,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將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為量子通信走向現實應用奠定了重要基礎。
量子密鑰分發,也稱量子密碼,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信雙方安全的量子密鑰共享,再通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信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
以量子密鑰分發為基礎的量子保密通信,未來將成為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手段,是量子通信領域理論和應用研究的熱點。
本次實驗,主要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牛津大學阿圖爾·埃克特團隊、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一起完成。該成果已於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我們中國的量子通信實驗,其實就是利用量子疊加態和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新型通信方式,基於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測量坍縮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無法被竊聽和計算破解的絕對安全性保證,主要分為量子隱形傳態和量子密鑰分發兩種。
《自然》雜誌贊道:「中國的不依賴可信中繼的長距離糾纏量子密鑰分發協議的實驗實現是一個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