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衛星被「綁架」也不影響信息安全

2020-11-22 前瞻網

「墨子號」量子通訊迎重大突破!衛星被「綁架」也不影響信息安全

 黃琨 • 2020-06-16 11:46:53 來源:前瞻網 E1774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近期,我國量子技術迎來突破,相關科研團隊成功通過量子衛星「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據@中國青年報 微博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訊。相關結果已於6月15日發表在《自然》上。

據了解,本次試驗的突破在於,「墨子號」在試驗中只負責光子發送,由相距1120公裡的2個地面站接收後產生密鑰,其本身不參與密鑰生成,不掌握密鑰信息。這就使得即使衛星被他方控制,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保密通信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墨子號」衛星再迎突破: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墨子號」衛星再次迎來突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量子通信密不可破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對新華社介紹,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於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複製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籤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量子通信系統的問世將有助於建造「絕對安全」通信系統。
  • 科學網—「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安全時間傳遞
    本報訊 (見習記者楊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彭承志、徐飛虎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
  • 【中國科學報】「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安全時間傳遞
    本報訊(見習記者楊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彭承志、徐飛虎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統奠定了基礎現階段廣泛採用的時間傳遞技術主要包括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時間傳遞、光纖網絡時間傳遞等。近年來,時間傳遞的安全性得到了廣泛關注。各種網絡系統,例如計算機網絡、金融交易市場、電力能源網絡等,都需要統一的時間基準。如果這些系統遭受惡意攻擊,其引起的時間錯誤將會引發網絡崩潰、導航定位錯誤等重大安全性事故。然而,當前廣泛使用的時間傳遞技術面臨著數據篡改、信號欺騙等各種潛在風險。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墨子號」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
  • 衛星被劫持也安全:「墨子號」刷新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距離
    (研究團隊 供圖) 研究團隊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實驗室內500公裡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安全分發、依託可信中繼站點建成約2000公裡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以量子衛星作為可信中繼實現約7600公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再次獲得新的科研突破——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
  • 我國量子衛星獲重大突破,北鬥將無所畏懼
    我國量子衛星獲重大突破,北鬥將無所畏懼我國的首顆墨子號量子衛星早在16年就已成功進入太空,隨即我國在量子通訊領域的探索也隨之拉開序幕。而就在2020年的今天,墨子號再度新的測試。據悉,這次測試項目的成功完成,表示我國在量子領域的通訊技術已經抵達了新的高度,就連一向以技術強國自詡的美國也表達了對這項技術的嚮往,而這項技術的成功,也將為我國的北鬥實現衛星抗幹擾的功能。
  • 中國「墨子號」衛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奠定未來導航基礎
    中國「墨子號」衛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奠定未來導航基礎 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模型。人民視覺 資料圖新華社合肥5月13日消息,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人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精度達到30皮秒(1皮秒等於1萬億分之一秒)的世界先進水平,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統奠定基礎。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物理》發表了該成果。
  • 「墨子號」量子衛星實現千公裡級「糾纏」 為衛星安全加碼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人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6 月15 日,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安全量子加密」的研究論文。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自然》雜誌的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斯介紹,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用相互糾纏的光子安全傳送了至關重要的量子密鑰,而量子密鑰是保障通訊極高保密性的關鍵。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用處於糾纏態的光子來實現量子力學中最著名卻神秘莫測的方面——量子隱形傳態。研究團隊通過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將一個位於地球或太空的物體的量子態信息傳送給另一個在地球或太空的物體,而物體本身卻不需要移動。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不過最近中國的科學家們,利用 2016 年 8 月發射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在這件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20 年前,科學家們對於「量子力學傳送」這件事還只是處在猜測階段,但時至近年,中國在 2016 年 8 月領先全球發射了首枚量子衛星,據稱可確保中國在未來的通訊免於黑客攻擊和竊聽,在那之後,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量子衛星和量子加密通訊的研究。
  • ...地球——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自然》雜誌的物理科學主編卡爾·齊姆勒斯介紹,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用相互糾纏的光子安全傳送了至關重要的量子密鑰,而量子密鑰是保障通訊極高保密性的關鍵。在第二個實驗中,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用處於糾纏態的光子來實現量子力學中最著名卻神秘莫測的方面——量子隱形傳態。研究團隊通過量子隱形傳態,遠距離將一個位於地球或太空的物體的量子態信息傳送給另一個在地球或太空的物體,而物體本身卻不需要移動。
  • 「墨子號」量子衛星取得新突破!實現世界首次千公裡級量子糾纏密鑰...
    經過多年研究攻關,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等國內外團隊,通過「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 中國衛星通訊再做突破,世界首次!這次該美國頭疼了
    不過就在兩年前,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去年2018年我國的量子衛星實驗測試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列入美國的物理領域的十大重要進展。  目前中國和美國在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 利用「墨子號」衛星 我國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原理性實驗驗證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統奠定了基礎。現階段廣泛採用的時間傳遞技術主要包括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時間傳遞、光纖網絡時間傳遞等方案。近年來,時間傳遞的安全性得到了廣泛關注。各種網絡系統,例如計算機網絡、金融交易市場、電力能源網絡等,都需要統一的時間基準。如果這些系統遭受到惡意攻擊,其引起的時間錯誤將會引起網絡崩潰、導航定位錯誤等重大安全性事故。然而,當前廣泛使用的時間傳遞技術面臨著數據篡改、信號欺騙等各種攻擊的潛在風險。
  • 我國「墨子號」衛星實現量子安全時間傳遞奠定未來導航基礎
    新華社合肥5月13日電(記者徐海濤)近期,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與同事彭承志、徐飛虎等人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安全時間傳遞的原理性實驗驗證,精度達到30皮秒(1皮秒等於1萬億分之一秒)的世界先進水平,為未來構建安全的衛星導航系統奠定基礎
  • 「墨子號」衛星完成量子糾纏傳輸實驗,壯哉我中國!
    那麼讓法國人念念不忘的究竟是什麼量子科技呢,就是「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這顆2016年發射升空的衛星,是目前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那麼它有什麼獨到之處呢,首先它可以解決最快傳輸,並且可以做到最安全快捷的通訊,尤其在通訊加密幾乎無限可擊。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量子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其主要科學目標是藉助衛星平臺,進行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實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廣域量子密鑰網絡實驗,以期在空間量子通信實用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空間尺度進行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開展空間尺度量子力學完備性檢驗的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