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在兩年前,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去年2018年我國的量子衛星實驗測試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列入美國的物理領域的十大重要進展。
目前中國和美國在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在業界看來,量子信息技術的發展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但是,近日又一項技術的全新突破,中國將牢牢的把美國甩在身後。潘建偉團隊究竟有多麼了不起?
據中國科學報在6月16日報導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聯合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基於糾纏的千公裡級量子密鑰分發。
據了解,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實現了量子通信向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但為何聽起來很無害的一項技術突破,會讓美國人感到頭疼呢?
要知道的是,雖然聽起來是沒有什麼威脅,但量子通信在原理上可以提供一種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手段。
在目前,中國通過連接32個中繼節點,實現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貫通了全長2000公裡的城際光纖量子網絡。
而用墨子號作為中繼,則實現了7600公裡的洲際通信距離。但是用中繼節點風險很大,被用作中繼的衛星包含所有用戶分發的密鑰,一旦衛星被別人控制,就有非常大的信息洩露風險,這一點確實讓中國科學家們頭疼了很久。
尤其是最近幾年很多國家相繼推出太空軍隊的計劃,其中美國和日本已經率先建立了太空軍和宇宙作戰隊。
而且美國一向對航天領域的軍事應用非常感興趣,並發展出了多種反衛星武器,美空軍的X-37B空天飛機更是被外界推測能夠摧毀並控制其他國家的衛星。
甚至美太空軍還在前段時間聲稱,一種專門用於阻止敵方衛星傳輸的新型幹擾器已經投入戰鬥序列,這表明美國太空軍具備真正的攻擊性實戰能力。
很難不承認,太空中的美軍確實一家獨大,但這次墨子號新的突破將讓美太空軍無計可施。
圖為潘建偉教授
據潘建偉教授的介紹稱,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前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還能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及時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再添上獨門絕技保證了量子通信的絕對安全,即使衛星被捕獲,敵人也沒有辦法破譯通訊的內容,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不得不說的是,這次突破來的太巧了,美太空軍前腳剛宣布投入新型幹擾器,中國院士後腳就超越了,這回又該輪到美國人頭疼了。
甚至有西方觀察人士在評價中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成績時,都表示:「中國的量子科技成為了一匹難以超越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