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國寶級畫家用口水作畫

2020-12-05 騰訊網

[摘要]年過五十之後,透納越發特立獨行。他粗暴地對待畫面,用指甲刮,用浮石磨,為了讓畫面柔和甚至往畫布上吐口水。他的畫面色彩強烈,令公開展覽時掛在旁邊的畫家黯然失色。

「莎士比亞向你們揭示了人性的真理,培根告訴了你們自然的法則,而透納則給你們描述了自然的樣子。」——羅斯金

電影《透納先生》劇照。英國演員蒂莫西·斯波因在本片中飾演畫家透納而獲得2014年坎城電影節影帝。

透納在27歲成為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院士,展開畫家生涯。比透納整整晚生100年的德語詩人裡爾克,也在他的27歲寫下《預感》: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我舒展開又捲縮回去,/我掙脫自身,獨自/置身於偉大的風暴中。

用這首詩來概括透納的一生再合適不過。

人人以為自己了解透納,就像了解英國茶是什麼味道——首先是夕陽下的退役戰艦無畏號,然後是獨特的標題——《奴隸船:奴隸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丟入海洋——颱風襲來了》(1840);藝術愛好者知道的更多,比如他喉嚨裡總是發出怪聲音,他終身未娶與老父相依為命,而且手指常年染滿藤黃和普魯士藍。

當然,這都是一個世紀之後的事了。在透納的有生之年,正如邁克·李(Mike Leign)執導的傳記電影《透納先生》(Mr. Turner)裡所表現的那樣,他基本上被視為一個暴躁、冷酷而且有些瘋瘋癲癲的專業畫家。蒂莫西·斯波為演好透納,提前兩年半每周上兩到三次繪畫課。有人說這部電影沒有高潮,那也許是因為藝術家生活的高潮都在作品裡了。

透納是誰?他全名叫約瑟·馬洛德·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是19世紀英國畫壇的一代宗師。他把風景畫「提高到高貴的新地位」(貢布裡希語),使其與歷史畫、肖像畫並駕齊驅;他也為英國繪畫在歐洲爭得了一席之地,使其與英國工業帝國的形象一道在西方崛起。

透納自15歲首次參加皇家美術學院年度展,此後每年都不缺席。他的畫室遺產包括近300幅油畫、約3萬幅素描和水彩、300本素描集,這些作品在他死後按他的遺願被國家接收,依舊每年都在全球以各種形式展出。2009年4月,泰特美術館首次將112幅透納珍品帶來中國。

透納畫靜謐的風景、被死亡籠罩的戰場,也畫暴風雨籠罩的大海,他一生都是畫壇的爭議人物和英國國家畫廊最愛的畫家。與形體相比,他對描繪光線和色調更在行,他眼見為實的工作方式簡直就是日後印象派的預演。

他的畫是「睜著眼睛畫出來的」。

透納作品《格裡松山的雪崩》

19世紀的英國畫壇是學院派的天下,年輕的透納正是學院派的寵兒。他13歲進入皇家美術學院學畫,18歲擁有了自己的畫室,1799年,他提交了新作《杜巴登城堡》,逆光荒涼的城堡仿佛就是被囚禁王子的化身,打動了學院派。1802年,27歲的透納破格成為皇家美術學院最年輕的院士。

1805年,畫家愛德華·戴斯(Edward Dayes)盛讚透納「勤奮加自製,沒有老師也能突飛猛進」。實際上透納不僅有老師,而且都是大師。利用接受貴族委託作畫的機會,透納得以見到當時英國最好的私人藏品。他見到了大量法國畫家克勞德·洛蘭(Claude Lorrain)的作品,並終生奉其為榜樣。

在透納1805年之後創作的一系列以泰晤士河為主角的繪畫中,洛蘭一直在。那時的他開始喜歡上讀詩寫詩,還把詩句題在畫布上。不過,透納缺少潤飾的寫生並不受學院派歡迎,時任皇家美術學院院長班傑明·韋斯特(Benjamin West)甚至罵這些畫是「醜陋的汙點」。

透納不滿足於按成規畫畫,他總是在琢磨新的畫法,比如把油畫傳統的深色打底改為白色打底。他在當時被保守的鑑賞權威瞧不起,散文家威廉·赫茲裡特(William Hazlitt)試圖為他辯解,不得要領地說他「畫的就是空無」。時人不懂他,後世的莫奈卻看懂了他,盛讚他的畫是「睜著眼睛畫出來的」。

透納的人生在19世紀第二個十年迎來了改變,他遇到了反對奴隸制的輝格黨貴族W。福克斯(Walter Fawkes)。福克斯成為他的收藏家和贊助人,並時常邀他到約克郡小住。1810年,就是在高沼上空的暴風雨來臨前夕,透納構思出了名作《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1812)。他指著遠方對福克斯的兒子說:「在那兒,兩年後你會看到一幅作品。」

1819年,福克斯在自家的法恩利邸宅為透納舉辦水彩畫展。當時威靈頓公爵剛剛在滑鐵盧打敗拿破崙,英國人的愛國主義情緒高漲,作為英國水彩畫的頭號代表人物,透納被奉為「美術界的魔術大師」。

這次展出後,戰爭結束了,透納存夠了去義大利的盤纏和名氣,而義大利則回報他以大膽的色彩和一系列關於羅馬的傑作。2010年7月,美國洛杉磯蓋蒂博物館以2972.125萬英鎊(約2.79億元人民幣)拍下《現代羅馬——凡西諾廣場》。2014年12月,《從阿文提諾山看羅馬》以3032.25萬英鎊(約2.9億元人民幣)創造了透納的世界拍賣紀錄。

「我被綁了四個小時而不想下來。」

透納作品《奴隸船》

光線、大氣、水,都令透納興奮不已。他愛泰晤士河的優美靜謐,愛威尼斯的水光漣漣,也「熱愛任何充滿魚腥及泥濘的地方或事物,如比林斯門魚市場、亨傑福特市場……黑色駁船、有補丁的船帆,以及任何可能的霧天」(羅斯金語)。

透納為風景畫加料,引入敘事感和戲劇性。但他的劇情裡沒有夏日野餐,而是黑暗史詩,血腥、洶湧,充滿想像力。這與當時英國的國情有關——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與法國的戰爭也傷了這個國家的元氣。

1815年,英國在滑鐵盧戰役中戰勝法國。1818年,透納創作了油畫《滑鐵盧戰場》。這幅屍橫遍野的黑暗油畫,充分說明了什麼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透納沒有為威靈頓公爵歌功頌德,這幅畫失去了公開展出的機會,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重見天日。

對英倫三島來說,海洋既是通路也是屏障。當其他英國人在海邊消夏,透納卻在肯特郡海濱小城馬蓋特的海岸,看到了燦爛的光與色,感受到了摧毀與創造的節奏。

透納畫寧靜的大海。1839年,他畫了《被拖去解體的戰艦無畏號》,表現了這艘戰艦在被解體之前的最後一次航行,拖拉它的蒸汽船就是工業革命以後英國的象徵。這幅畫安靜又美,卻有一種溫柔的痛苦,當選為BBC「英國人心目中最偉大的英國畫作」。

然而大海的能量來自風暴,風暴中有可怕的故事出沒。1940年,透納創作了《奴隸船》。此時英國已經廢除奴隸制,但在美國和西班牙,蓄奴仍盛行。透納追溯到1781年的一天,桑格號(Zong)上的132個非洲人,被英國奴隸販子殘忍地拋入加勒比海,以騙取保險理賠。透納畫出了恐怖血腥,也畫出了「主的審判即將到來」。

羅斯金曾是這幅畫的藏家但最終把它賣掉了,因為「和它生活在一起太痛苦了」。他甚至認為,如果要用一幅畫來證明透納的不朽,那一定就是這幅。英國藝術史學家西蒙·沙瑪說:「透納不是歷史事件的插畫師,他重現歷史的方式就像魔法師普洛斯彼羅(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人物),這幅作品的偉大之處在於想召喚一場颶風。」

1842年,透納創作了《暴風雪——汽船駛離港口》。這是徹頭徹尾的新穎之作,當時他乘蒸汽船親歷了4小時暴風雪,幾乎命喪大海。羅斯金引述透納的話道:「我作畫並不是為了要被理解,但我想展示這種場景的樣子。我讓水手們把我綁在桅杆上觀察,我被綁了四個小時而不想下來。」

至此,透納成功地用畫筆和顏料將自己對風景的生理感受傳遞給了觀眾,讓觀眾面對他的畫即心跳加速。

遺囑中他希望自己的畫作與洛蘭的掛在一起。

透納作品《月光下的煤港》

透納成為英國國寶級畫家,與他的作品廣為傳播亦有關係。終其一生,透納的作品總是製作成各種版畫,出現在印刷品中。1831年,出版商甚至擔心沒有透納作品做插畫,「歐洲歷史小說之父」沃爾特·司格特的新書《蘇格蘭的古建築和如畫的風景》「連3000冊都賣不出去」。

雖然透納的作品流傳很廣,但他本人的公眾形象卻不那麼好。就像蒂莫西·斯波在電影裡塑造的那樣,舉止粗魯、外表髒兮兮。1829年或1832年,英俊倜儻的法國畫家歐仁·德拉克羅瓦(Eugène Delacroix)在巴黎見到透納,對他的描述是:「英國農夫般的外貌,肥大的黑色衣服、寬大的鞋子,舉止生硬、冷漠。」

年過五十之後,透納越發特立獨行。他粗暴地對待畫面,用指甲刮,用浮石磨,為了讓畫面柔和甚至往畫布上吐口水。他的畫面色彩強烈,令公開展覽時掛在旁邊的畫家黯然失色。他還總是送交未完成的畫作,待展覽開幕前的「清油日」(Varnishing Day)再即興塗抹,整個過程有如行為藝術。同行目瞪口呆,批評家嘲笑他,認為他瘋了。

19世紀30年代末,透納已老,他此時的作品越來越晦澀抽象,受到的質疑也越來越多,經常成為調侃嘲笑的對象。但他是勇敢者,只願置身於風暴中心,因為那裡也是最光亮的地方。60年代任泰特美術館館長的勞倫斯·格溫(Lawrence Gowing)形容透納的晚期作品道:「光經由各種無窮盡的表面與材料的無數次反射在不定中傳遞溢散,每一種材料都貢獻其色彩,並與其他色彩糅合,最終穿透至每個角落,向四處反射出光。」

「太陽是皇帝。」電影中透納臨終前說。

1943年,維多利亞時代藝術趣味的代言人約翰·羅斯金(John Ruskin),出版《現代畫家》第一卷,火力全開為透納辯護,將他從公眾的誤解和學院的嘲諷中解救出來。他認為透納超越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能驚心動魄地、真實地掌握大自然的脈搏」,是現代畫家的典型代表。羅斯金的滔滔雄辯重新喚起了收藏家對透納的熱情,不僅如此,他還說服大收藏家亨利·沃恩將收藏的透納作品捐給國家。2015年1月,沃恩捐贈的水彩作品同時在愛爾蘭國家美術館、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展出。

透納死後,羅斯金整理了他留下的近兩萬張草圖。而透納的心願30年來就沒有變過——他希望自己的油畫《狄多建設迦太基》(1815)能掛在英國國家美術館,在洛蘭的《艾薩克和瑞貝卡的婚禮》旁邊。

透納的遺作放在美術館地下室常年沒人管,直到印象派興起,他才像先知般被重視起來。1984年開始,泰特美術館用透納的名字來命名一年一度的現代藝術獎,這大概是對透納的現代性的讚美和追認。

相關焦點

  • 植物油畫 英國畫家-瑪麗安娜·諾斯:印度大吉嶺花、婆羅洲的蘭花
    美術作品名稱:印度大吉嶺的花 美術作品作者:瑪麗安娜·諾斯(Marianne North) 美術原作收藏國家: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英國里奇蒙(Richmond) 原作收藏方:里奇蒙-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 藝術家創作時間:大約在1878年 畫家作畫年齡
  • 葉與果實 英國畫家-瑪麗安娜·諾斯:羅望子、莫瓦脂、虎尾草
    美術作品名稱:羅望子的葉子和果實,爪哇島木瓜的花和果實 美術作品作者:瑪麗安娜·諾斯 美術原作收藏國家: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英國里奇蒙(Richmond) 原作收藏方:皇家植物園,英國皇家植物園 藝術家創作時間:大約在1876年 畫家作畫年齡
  • 美女畫家海底作畫 畫面唯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據每日郵報報導,俄羅斯美女畫家Olga Belka很喜歡潛入海底作畫,最近一個她潛入紅海海底作畫的視頻在網絡上熱傳。她是一名畫家,也是一名潛水教練,所以她將兩者融合起來,她說大海是她的靈感之源,她希望能捕捉海底的美麗瞬間,創造一些獨特的藝術品與世界分享。她在網絡上留言說,「那些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潛水的人,他們無法看到水下美女,這種美用照片和視頻是無法表現出來的。每次潛水時,我都想捕捉水下美景,並與其他人分享,藝術不是我的專業,而是我的使命,我想和世界分享我對水下王國的看法。
  • 花果油畫 英國畫家-瑪麗安娜·諾斯:矛百合、石榴、香蕉、百香果
    (Richmond)原作收藏方:里奇蒙-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United Kingdom – Richmond)藝術家創作時間:大約1880 – 1883畫家作畫年齡:大約是53歲。
  • 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
    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7日 22:34 來源: 來源:中國軍網軍營文化虎虎生威——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速寫包海賢 靳多琳  「老虎」,是官兵們對空軍某部畫家馮永富的暱稱。
  • 他是世界上唯一用99%純金作畫的人,歐巴馬和周迅都是他的粉絲
    本文860字,閱讀完需要3分鐘   韓國當代藝術家金一泰(Kim Il Tae)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用99%純金作畫的藝術家。受到香港傲麗歐AUREO集團、ARTE藝術投資渠道與媒體平臺、以及立梵畫廊的聯合邀請,金一泰於6月22日-6月30日於廣交會會展中心與香格裡拉酒店舉行了為期9天的個展。
  • 西方繪畫大師,英國畫家約瑟夫·萊特,油畫作品欣賞
    約瑟夫·萊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1734-1797)英國肖像、風景畫家,善於運用明暗對比畫法。作品記錄了啟蒙運動中科學的誕生,被譽為英國第一個傳達工業革命精神的專業畫家。
  • 俄藝術家海底作畫 獨特風格令人讚嘆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4日報導,出生自俄羅斯的才華橫溢的潛水員兼藝術家奧爾加·貝爾卡(Olga Belka)在紅海海底作畫,畫中模特和海洋動物在她筆下栩栩如生,她每一件不尋常的作品都需要2到6個小時的潛水才能完成。
  • 畢福劍「噴口水作畫」荷花圖栩栩如生,封殺後依舊滋潤
    1月8日晚,某知名書畫家在社交平臺分享一則前央視名嘴畢福劍(老畢)作畫的短視頻片段。自從畢福劍退出央視舞臺後,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但本尊倒是願意和該書畫家拍視頻段子,兩人一唱一和默契十足,喜歡老畢的粉絲亦是能追蹤到他的最新動態。
  • 國寶級畫家邱漢橋:墨氣氤氳,深邃莫測,盡顯大家風範
    藝術一詞不難理解,但真正被畫家領悟了嗎?「藝」是形而上的,是獨特的表現;「術」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手段、辦法和技巧,是帶有共性的,當然對每個人藝術的實踐者而言,在他從探求走向成熟之際也是需要彰顯個性的,「術」是形而下的,它對於畫家而言既是方法,又是桎梏。至於怎麼走,才能達到從桎梏走向自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畫家對這種形而上抽象審美追求的深度,畫家邱漢橋即表現出對道家自然主義思想的大力張揚和思考。
  • 美國32歲人體畫家創作視錯覺畫作 讓三維變二維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1日報導,這位主人公就是美國女畫家亞歷克莎梅亞德(Alexa Meade),她擅長在人體上作畫,巧妙地勾畫出視錯覺,讓三維世界變成二維世界,立體人物變成畫中人物,妙趣橫生,令人嘖嘖稱奇。亞歷克莎來自美國華盛頓特區,今年32歲。與其他畫家不同的是,她從不在紙張、畫布或者硬面上作畫,而是在人體上塗塗抹抹。
  • 人工智慧作畫,能否畫出靈魂?
    從古代的山水畫到現代畫,畫畫這門藝術一直被很多人所欣賞,從古至今也出現了很多知名畫家,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工智慧機器人也能作畫了,其作畫的風格能具備畫家的靈魂嗎?這也引發了很多討論。在很多人的普遍印象中,機器人確實能夠做很多人類也能做的事情,比如打掃衛生、搬運東西等,但機器人作畫確實讓很多人感到難以置信
  • 畫家作畫有玄機 黛安娜小圖拼成英女王頭像(圖)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頭像黛安娜王妃小頭像中新網3月31日電 據外媒報導,日前,韓國畫家金東禹製作了一幅別出心裁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畫像。據悉,這位韓國畫家擅長繪製此種風格的名人像,也因此而聲名鵲起。此前,他還用瑪麗蓮·夢露的小頭像拼成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頭像。目前,有關英國女王的這幅新穎畫作正在紐約展出。
  • 英國畫家用近9年給出答案
    英國畫家用近9年給出答案 2020-11-30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畫家使用粉筆在黑板上完成《黑暗之魂3》中的場景,作畫如變魔術
    而這個遊戲發售前夕的廣告非常有意思,畫家れなれな使用粉筆在黑板上完成《黑暗之魂3》中的世界,作畫過程有如變魔術一般。  ▼一開始感覺還只是將粉筆塗在黑板上....
  • 「美麗城市」環保作品展舉行 女畫家在銀杏葉上作畫
    眼下,正是銀杏葉飄落的季節,女畫家羅月華蘭心蕙質,在銀杏葉上作畫,做成賀卡,畫面唯美,自帶生氣。她指著展廳門口的銀杏葉拼圖告訴青年報記者,她畫完以後,就把銀杏葉夾在書裡,雖然顏料裡有水份,但是已經半年了,仍然沒有破壞銀杏葉的完整,不用塑封,就這麼拿到展會上來,依然很鮮活。
  • 啊呀呀海洋王國|畫家能在海底進行繪畫嗎?
    中國網10月15日訊 打開畫夾,調好色彩,置身景色迷人的風景區,或者在環境優雅、格調獨特的畫室裡,揮筆作畫,把大自然的美景和自己的思想感情全部融進一副美妙的圖畫中,可能是喜愛畫畫的朋友們最高興做的事了。
  • 她用一支2元針管筆作畫驚豔世界,放大100倍,專家:這根本不是畫
    迄今為止已知最古老的繪畫位於法國肖維巖洞,可追溯至數萬年前,最初人類會用紅赭石和黑色顏料在巖石上進行繪畫,石洞繪畫在世界各地也都有存在,繪畫發展至今已經出現了許多類型,如:由水和墨經過調配後所畫出的水墨畫;油畫是以快乾性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畫布、紙板或木板上進行製作的畫種等。
  • 英國國寶級海產蘇格蘭海螯蝦,蝦肉飽滿比小龍蝦多三倍!
    英國國寶級海產蘇格蘭海螯蝦,蝦肉飽滿比小龍蝦多三倍!-17 17:52 來源:八鮮過海愛生鮮 原標題:英國國寶級海產蘇格蘭海螯蝦
  • 澳洲性器官畫家「鳥畫」胡志強 本尊很尷尬(圖)
    澳洲畫家提姆派奇以自己的性器官作畫,受邀來臺中參加成人博覽會,事先以臺中市長胡志強照片畫了一幅。華夏經緯網8月2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在澳門已舉辦五屆的亞洲成人博覽會(簡稱AAE),今年移師臺中市舉行,主辦單位邀請澳洲陽具畫家提姆派奇來臺表演,昨天他並在會議室內示範用性器官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