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南極是地球上最後一片淨土。作為發現最晚的大陸,人類對它的了解才不過200餘年。正是因為短暫,人類活動對它造成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其不但保留著地球上最原始的生態風貌,汙染程度也幾乎為零。
雖然發現得晚,但並不影響南極大陸的龐大。其面積足有1390萬平方千米,在七大洲裡排名第五位,甚至比歐洲還要大百分之50。此外,南極洲的海拔也相當高,平均高度在2350米左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高海拔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了南極洲獨特的地理風貌和氣候環境。其常年被冰雪覆蓋,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25度。再加上空氣非常稀薄,人類並不適合在上面居住。而這裡僅存的生靈,無非是一些帝企鵝和海豹罷了。
值得一提的是,南極大陸原本還有一種叫南極狼的動物。然而,由於近代人類活動,其已於1876年滅絕。要知道,直到1840年,南極大陸上才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短短36年時間,一個物種便因人類活動而滅絕,可見人類對南極強大的破壞力。
也是不忍看到這片淨土從地球上消失,後來,世界各國籤訂公約,明確了南極主權不歸任何一個國家所有,而是屬於全人類。從此,人類對南極的探險行動才有所收斂,繼而轉向了勘探考察。如今,南極大部分地區都設立可科學考察站。而我國第一座南極科考站長城站,也於1985年2月15日在菲爾德斯半島東岸落地。
雖然人類在南極的活動已經相當克制了,奈何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環境破壞和汙染也成了全球性的問題。即你老家排放的汙水,也有可能影響到南極洲。
最直觀的便是當年日本福島核洩漏,放射性元素最後順著洋流漂到了北美,在加拿大、美國西海岸均檢測到了輻射汙染。可見,現代社會的環境汙染,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同理,在2014年5月,一個南極國際科研小組聲稱,在阿德利企鵝身上發現了H1N2型禽流感病毒。顯然,這個病毒是從其他大陸上跑過去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即全球氣候變暖。其無疑是對南極影響最大的因素,多年來造成大量南極冰川融化,不少南極土生土長的動物失去生存家園。
而近年來,讓科學家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南極的最高溫度首次突破了20攝氏度,雖然這個溫度在其他大陸不算高,但在年平均氣溫只有零下25度的南極,顯然已不太正常。伴隨著反常的高溫,南極部分常年被白雪覆蓋的區域竟然變成了血紅色,聞著還有一股怪味,也有人說是西瓜味,但無不讓人聯想到「世界末日」的場景。
那麼,為何白茫茫的南極會變成血紅色呢?其跟溫度不無關係,由於南極升溫,導致早前低溫休眠的一種極地雪藻開始甦醒,並瘋狂繁殖生長。這種藻類裡富含蝦青素,在陽光下會呈現紅色,故而出現了極地變紅的現象。
這也無疑給人類敲響了警鐘,全球變暖迫在眉睫。倘若人類再不採取措施,當最後一片淨土南極毀在我們手上時,地球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