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墨客留下不少西瓜詩,還有與孝有關的西瓜故事

2021-01-22 齊魯壹點

文|劉鵬飛

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的佳果,自古就有「瓜中之王」的美譽。西瓜不但是消暑的妙品,更是最有營養、最純淨的綠色食品,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利尿散熱的醫療功效,所以非常受大家的青睞。

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大量詩篇。「縷縷花衫沾唾碧,痕痕丹血掐膚紅。香浮笑語牙生水,涼入衣襟骨有風」;「碧蔓凌霜臥軟沙,年來處處食西瓜」……古代不像現在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那時,到中秋節還有西瓜吃,就是一種非常奢侈的食品了,因此在古代文學名著《紅樓夢》和《金瓶梅》中,都在中秋節時寫到了西瓜。

古代切西瓜非常講究,不像現在一刀下去切兩半,而是切出花樣,供人欣賞。《燕京歲時記》中就說:「西瓜必參差切之,如蓮花瓣形。」至於把西瓜刻成西瓜燈,更是不勝枚舉。《揚州畫舫錄》中說,西瓜燈外皮上雕刻的花鳥蟲魚、人物花卉,不但增加了美感,刺激了視覺,西瓜製成的西瓜盅、西瓜碗,還刺激了人們的食慾,真是一舉兩得。

古代吃西瓜也非常有趣。《清異錄》說,五代吳越湖州一帶夏天吃西瓜,大家圍在一起猜瓜子的數量,猜錯者就要請客吃酒。「錢氏子弟逃暑,取一瓜各言子之數,言定剖觀,負者張筵,謂之『瓜戰』」。大奸臣蔡京的兒子蔡居安更是別出心裁,吃瓜時讓人講故事,每講一個吃一片瓜,很多同僚礙於面子,寧可少吃幾片瓜,也不敢與蔡居安一爭高下,可校書郎董彥遠不管這些,一口氣講了幾個故事,一連吃了幾片瓜,吃得大家目瞪口呆、心服口服。大家佩服的不僅是他的學識,更是他的膽量。

官至明代吏部尚書的楊巍在任海豐太守時,母親年高百歲,食慾依然不減。有一年冬天,母親想吃西瓜,楊巍就派人到處去買,可等買來西瓜時,母親已經去世,楊巍後悔不已,從此再不吃西瓜,哪怕夏天再熱,他也只喝水不吃瓜。這件事在當時被傳為佳話。

清代的西瓜以山東德州最為著名。相傳乾隆出巡江南時路過德州吃西瓜時,誇讚德州西瓜風味獨特。金口玉言,德州西瓜從此聞名。

西瓜的藥用價值也是人們鍾情西瓜的另一個原因。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西瓜能「消煩解渴,解暑熱,療喉痺,寬中下氣,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怪不得如今我們在酒店用過餐後,老闆往往要送一盤西瓜。原來西瓜可以解酒毒呀。《隨息居飲食譜》中也稱西瓜是「天生白虎湯」,還說「瓜瓤煨豬肉,味美色佳而不膩,瓜肉爆幹醃之,亦可醬漬,以作小菜」。可見西瓜不但可以作為水果食用,還可以用來做菜待客。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古代文人墨客的愛好,被新時代的農民種植,種得好就是一筆財富
    而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喜歡的植物總也少不了荷花,荷葉,蓮子,蓮藕。關於荷花、荷葉、蓮子、蓮藕的詩詞和畫作真是數不勝數,今天咱們就不用去多說了。在浙江有一個農民種植了一百多畝的荷塘,在當地是非常出名的,很多人都願意去那裡遊玩、散心。說起這個百畝荷塘還有一個小小的故事,那就是關谷兩兄弟的。
  • 收藏│24孝故事,曾經的大毒草現在成了新經典?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但這些故事,有一些真的是「過了」,像「戲彩娛親」、「埋兒奉母」之類,簡直是違背人性的「大毒草」,可是,最近幾年,宣傳國學和傳統文化時,很多地方拿來當成新的「經典」來宣傳。
  • 博誠盛源助力麻城孝善樓數位化多媒體建設,盡顯孝善文化
    麻城是千年古縣、文化名城,2018年榮獲「中國孝善文化之鄉」稱號,其孝善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依託歷史積澱的「移民文化」,麻城建成全國首個以孝善文化為靈魂、以移民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公園——麻城孝感鄉文化園,建成全國首個孝善文化主題樓閣——孝善樓。
  • 微信西瓜足跡是什麼意思_什麼是西瓜足跡
    微信西瓜足跡是什麼?西瓜足跡怎麼發朋友圈?最近微信西瓜足跡小程序在朋友圈又火了,那麼這款小程序到底是怎麼玩的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微信西瓜足跡是什麼  是微信的一款小程序,這款軟體能夠統計用戶所去過的城市,看看你去過哪些地方,還能夠和好友進行對比。
  • 在傳承和創新孝文化中弘揚核心價值觀——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
    日前,由光明日報編輯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孝文化傳播工作委員會等單位主辦,湘潭大學發起並承辦的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暨首屆中國大學生孝文化節在湘潭大學啟動,來自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湖南省委宣傳部及有關高校的領導和專家,就新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繼承、創新和弘揚傳統孝文化進行了深入研討。
  • 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我們聽過的傳說不少,各種各樣的神奇古怪的傳說在我們身邊流傳開來,並且連科學都解釋不了這些傳說。「河童」這個生物是民間流傳了很久的傳說,那世界上是否真的有河童的存在呢?河童這個生物又是什麼?我也是無意間在刷西瓜視頻的時候偶然看到了一個西瓜視頻創作人——77探索,他在一期視頻裡就詳細的介紹了河童,讓我漲了不少的知識。
  • 我是「說書人」張大春,從文人墨客到神鬼傳說,如何講好民間故事,問...
    我是「說書人」張大春,從文人墨客到神鬼傳說
  • 西瓜「懷孕了」?網紅西瓜大爺講出了背後的故事: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
    像是「懷孕」的大大大西瓜 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聊一聊西瓜的故事,提起西瓜,我們見過也吃過不少,但160斤的大西瓜你們見過嗎? 大爺說:我可稀罕「他」了 70歲閆鳳春種在農村種西瓜30多年,被請進長春農博園栽種大西瓜,13年來他不斷學習摸索,栽種的西瓜逐年遞增,現種出160斤西瓜。他說,有一年,巨型西瓜只有90斤,大爺像孩子似的哭一回。
  • 臥冰求鯉的主角,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故事
    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臥冰求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故事說西晉時期的王祥,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敞胸趴在冰上,結果寒冰化開,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捉回鯉魚回家供奉繼母。
  • 品鑑先秦時期在孝文化薰陶下的養老政策
    這種養老政策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孝文化最初講求的是對父母之孝,而在對父母孝順之餘,則要對普天之下的老人都要尊重。本文試圖通過對先秦時期的孝文化的梳理,令讀者們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的來源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讓讀者們更加了解孝文化是如何發展成為我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針對老人的養老政策的。
  • 民間故事:瓜田有老鼠,瓜農教老鼠挑西瓜,一場冰雹,好人有好報
    夏日炎炎,又到了吃燒烤喝啤酒的時候了,在這個季節裡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水果,那就是西瓜。提到西瓜,我就很容易想起陳三農陳三叔。在我小時候,我們那裡基本上家家都種西瓜,我們那片土地挺適合西瓜生長。有的人種上好幾畝地,為了賣西瓜掙錢,有的人就種幾分地,也就是自產自銷。
  • 70後們看完都陷入沉思,兩個西瓜的故事
    媽媽回答,啊,我簡直驚呆了,又是給豬吃,腦子裡有個念頭一閃而過,我要是那頭豬該多好啊,最起碼現在有個西瓜吃,不大相信的跑到豬圈前,看著豬媽媽大口嚼著西瓜,嘴裡還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一邊吃還一邊朝我看,讓我非常生氣,那樣子好像在說,這個東西真好吃,你有嗎?作為小孩子,我實在理解不了父母為什麼非得把西瓜扔給豬而不給我們吃,壞掉的土豆山藥還有菜不都是挖掉一塊照樣吃嗎,不也一樣挺好吃的嗎。
  • 第二屆中國南京九九重陽頌慈孝論壇《慈孝萬裡行》周年慶圓滿成功
    由孝文會、中國國際報告文學研究會慈孝文化工作委員會、南京崇正書院聯合主辦,由孝文會文化傳播江蘇有限公司承辦「第二屆中國南京九九重陽頌慈孝論壇暨《慈孝萬裡行》周年慶」活動於2020年10月25日在中國南京金良食府隆重召開。
  • 我國西瓜產量佔全球70%多,但西瓜原產地卻不是我國,何時傳入的
    ,因為夏天裡吃西瓜是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日常,雖然冬天裡也可以吃西瓜,但是西瓜這個詞幾乎就代表了夏天,而夏天也少不了西瓜,不過朋友們在吃西瓜的時候,想過西瓜最初是從哪裡來的嗎?雖然我國是全世界的西瓜產量和消費量第一大國,我們也都是最愛西瓜的「吃瓜人」,但是西瓜的原產地卻並不是我國,西瓜的名字中有個「西」字,其實就與它來自於西方有關,或許有朋友會據此而聯想到冬瓜和南瓜,其實這種命名方法並不具有普遍性
  • 西瓜創客少兒編程8歲學員,刷新華為開發者大會HDC.Cloud新紀錄
    2020年,最小開發者記錄被來自於西瓜創客在線少兒編程的兩位 8 歲學員再度刷新,並受邀為眾多專業開發人士分享編程學習故事。9TT中文科技資訊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HDC.Cloud 即將開幕之際,華為官方日前發布了一組開發者嘉賓預告,從中揭曉了一系列活動懸念。
  • 富士山,大自然為它留下的不只是驚豔,還有故事的傳頌
    富士山,大自然為它留下的不只是驚豔,還有故事的傳頌說起日本大家都會想到忍者,櫻花,相撲等。而小編今天要與大家討論的是日本最有名的山峰,也是日本國的象徵之一,它就是人們常常談起的富士山。 富士山被當地人民稱為「聖嶽」,景色優美,風光秀麗,在全球都享有盛名。
  • 這本《螞蟻與西瓜》,多少人都沒有看到書中隱藏的秘密
    、有喊號子的、有粗心大意掉落了西瓜塊趕緊衝下面喊的、也有倒黴的被上面掉下來的西瓜塊砸到頭的,有笑話倒黴蛋的、當然還有睡著了打呼嚕的……好一個熱鬧的場面!大家有說有笑、有吃有聊,仔細觀察,一定可以看到本書的主角之一——西瓜……這一定是個盛夏的日子,陽光明媚的。而作者在綠色背景下勾勒的黃色線條人物,有沒有更加感受到夏日的炎熱呢?此後,才真正的進入到書籍正文的故事情節。上一頁,那幸福的一家人在野餐之後許是將繼續他們的旅程,然而地上卻留下了一塊甜甜的大西瓜。
  • 「西瓜視頻」
    月球對於人類來說意義是非常重大的,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對月球充滿了各種幻想,在我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還會對著月亮吟詩作對,可見人類對於月亮的情感是非常深厚的,至今在我國還流傳了很多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你知道嗎?人類一度計劃要炸掉月球,以彰顯jun事實力!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西瓜視頻創作人「老高與小茉莉」,來一起了解下當年月球那些事。
  • 古人對「孝」字的理解和今人有這麼大的區別
    下面,我們先來分析「孝」字上部的「屍"字。理解了「屍"的含義,也就知道「孝」字的本義了。先秦時期,在說「屍"的時候,不完全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屍體的意思,「屍"字與中國古代「祭必有屍"的習俗有關。先秦時期,尤其是西周時,在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中,其中最為重要的事項就是「屍祭"。"屍"字在先秦文獻中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