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中,「臥冰求鯉」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
故事說西晉時期的王祥,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敞胸趴在冰上,結果寒冰化開,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捉回鯉魚回家供奉繼母。
臥冰求鯉的故事發生地,是在今臨沂城北白沙埠鎮的孝友村,現在的孝河上,還有「王祥臥冰處」的雕像。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祥,說起王祥大家覺得陌生,但說起書聖王羲之,大家就都知道了,王祥就是王羲之的曾祖父,老老爺爺。
王祥,琅琊臨沂人,三國曹魏及西晉時的大臣,有「孝聖」之稱,後人曾評價說: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孝悌裡中頌王祥,臥冰求鯉傳四方。一片孝心感繼母,王覽效法敬兄長。」
天下孝子第一人的王祥,還有一個故事,也是跟他繼母有關。
王祥的生母薛氏早逝,繼母朱氏對他很不友好,多次在王祥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所以導致他的父親也不喜歡他。
有一次,朱氏趁著夜色,就去親自暗殺王祥,當時王祥起夜出去了,刀只砍在了空被子上。
王祥回來後,知道了事情的經過,就覺得讓繼母朱氏失手,她肯定會為此遺憾不止,於是就跪倒在她面前,請求朱氏處死自己。
朱氏再怎麼鐵石心腸,也被他的孝心打動,為此悔悟,從此對他像親生兒子一樣疼愛。
現在的我們說起這些事來,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覺得王祥就是愚忠愚孝,但人家就是這麼做的,現在我們覺得這是故事,但這些事應該是確有實事,並非編造,流傳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
當時,漢代實行「舉孝廉」制,推舉各地有名的孝子去做官,王祥也是因孝被舉為秀才,要不也不可能王祥受到推舉,我們現在不明白,但那時候的官員不可能都是聾子傻子吧。
王祥被推舉為秀才後,先是任縣令,經多次升遷後,任大司農,太保,開創了「琅琊王氏」一族,這可是大大有名的名門望族。
琅琊王氏發展於曹魏西晉,就是這個王祥開始發達的,確立於東晉初年並達到最盛時期,史稱「王與馬,共天下」。
在七百多年的時間裡,琅琊王氏在政治、倫理道德、朝章國典、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共培養出了以王吉、王導、王羲之等人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至今仍然聞名遐邇。
百善孝為先,感天動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而天意卻是事在人為,這句話很對,一個家庭,一個家族,在我們這個推崇儒家思想的國度,合乎正統,自然一順百順,就算是從佛家思想上說,有因有果,果報如此吧。
這位王祥還高壽,在那個時代能活到85歲,也相當厲害了,在他死後,時任皇帝馬炎下詔說:「朕每每為他的死哀傷,想起來,就想大哭一場。」
如此禮遇,世間少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