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塑造角色需要人物弧線(Character Arcs),
也就是故事中角色應該要有變化和成長的過程,這樣故事才會有精彩才會豐滿。
但這一規則是否是雷打不動的定則呢?
《創建人物弧線》
在《創建人物弧線》(Creating Character Arcs)一書中,作者K.M. Weiland分析了三種人物歷程:
正面變化、負面變化和平弧(無變化)
典型的平弧型故事《回到未來》
本文我們來通過分析平弧的三個特徵:主題、背景和配角
以此來弄明白為什麼這些故事沒有人物弧線,但仍能夠引人入勝的原因。
主題
《角鬥士》
了解平弧,要先簡單講一下更常見的人物弧線:
正面變化
這類故事的其中一個要素,作者K.M. Weiland稱之為人物相信的謊言,
最常見的模式是從一個相信謊言的人物出發,這個謊言或是關於自己、世界等。
《頭腦特工隊》樂樂與憂憂
比如在《頭腦特工隊》裡,樂樂堅信唯一珍貴的情感就是快樂,導致她站在施惠者的高度來對待其他人物,尤其是針對憂憂,而且因為她相信這個謊言幾乎摧毀了整個頭腦世界。
故事成為了一次嚴酷考驗,需要主角放棄原本相信的謊言,
他們的弧線走向,便是擁抱新的真相。
《頭腦特工隊》
故事的主題體現在兩者之間的差異,
樂樂在《頭腦特工隊》裡體會到了憂憂的價值,這就是電影的主題。
《頭腦特工隊》
而平弧的不同之處在於,主角在故事一開始就堅信一個特定的真理:
《帕丁頓熊》中帕丁頓相信你總能發現其他人身上好的一面;
《飢餓遊戲》中凱特尼斯為了家人甘願冒生命危險,並相信政府是邪惡的;
《回到未來》中瑪蒂相信人應該自己站起來,反抗霸凌;
《角鬥士》中馬克西姆斯認為羅馬就應該成立共和國,並堅信它是黑暗中的一束光。
《飢餓遊戲》
這些角色都沒有人物弧線,
他們在不同的地方開始和結束故事,但是當涉及他們的基本信仰時他們不改初衷。
《角鬥士》
例如《角鬥士》中的一條關鍵線索,康茂德總結出馬克西姆斯混亂的一生時,
儘管他的社會地位不斷的變化,但馬克西姆斯的內心永遠是同一個人。
《角鬥士》
這些故事的主題往往比正面變化的故事更加明顯,
因為主角從一開始就相信這個主題,並因此與周圍的世界形成鮮明對比。
背景
《帕丁頓熊》
平弧故事的主角會發現自身的信仰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
周圍所有人都堅信某個謊言,除了主角。
《帕丁頓熊》
帕丁頓發現自己總是與那種對陌生人不友好也不相信的人相左;
凱特尼斯討厭國會區的不節制不公正;
馬克西姆斯被不道德的獨裁者統治的不公世界所奴役。
凱特尼斯
這每一個例子,都體現了世界本質上是在試圖欺騙、誘惑或心理操控主角去相信某種謊言。
雖然他們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或質疑什麼是真相,
但最後他們都不會放棄試著改變周圍的世界。
凱特尼斯
這就把我們引向了平弧最重要的部分:配角。
配角
《帕丁頓熊2》
雖然主角沒有變化,但配角是有變化的,
這些配角引起了觀眾們的注意。
《帕丁頓熊》
在《帕丁頓熊》中,圍繞著帕丁頓的一大堆角色都有人物弧線,並且所有人都很明顯的被天使般的帕丁頓影響著。
第一部電影中,布郎先生變得更接受陌生人;
到第二部電影,帕丁頓已經讓整條街區變得更加快樂,即使在他被送進監獄的時候,他也把周圍的環境變得像天堂一樣,讓那裡的每個人都變得更好,更加善良。
《帕丁頓熊2》
在其他電影的例子中,主角的努力顯然體現在他們如何改變故事中的世界。
《角鬥士》中馬克西姆斯鼓勵人們崛起反抗政府;
《飢餓遊戲》中的凱特尼斯鼓勵人們反抗政府;
《飢餓遊戲》
然而他們的影響也顯著的體現在與主角在統一戰線上的關鍵配角身上,
例如馬克西姆斯的道德操守,把投機取巧的奸商帕西蒙變成一個願意為奮鬥目標犧牲的人;
凱特尼斯的一切行為,都讓艾菲在內的所有人認識到政府的錯誤。
《飢餓遊戲》
事實上,配角的人物弧線滿足了我們作為觀眾的需求,得以見證故事中的一些變化。
如果你現在想寫這種類型的故事,其實跟我們熟知的正面變化弧線沒什麼不同,
唯一改變的只是視角
《頭腦特工隊》
大多數故事都有一個不會改變自己觀點的角色,特別是當他們面對故事的核心真相與謊言時,
這些人通常是導師的形象,但也可以是任意一種角色,
重要的是他們是改變主角心靈的催化劑,是主角擁有人物弧線的原因。
K.M. Weiland把他們稱作為影響型角色
《星球大戰:新希望》
不同的是,在《帕丁頓熊》《飢餓遊戲》《回到未來》這些電影中,其實就是講述影響型角色的,
你可以輕易地把他們改寫成擁有人物弧線的主角。
《帕丁頓熊》
所以,一般來說人物擁有人物弧線對於某種特定類型的故事來說是合理的,但也有很多其他的講述故事的慣例,
就算角色從頭到尾都不變,也可以引人入勝。
《銀河護衛隊》
這樣的一類故事很重要,它讓我們相信可以改變一切。
但平弧的電影使得我們確信另外一樣東西,就是我們可以改變周圍的世界,也無需犧牲我們的信仰。
這些是關於好人的故事,關於勵志的英雄們用盡一生去傳達正面的能量,為了讓周圍的人變得更好,讓世界變得更好。
參考文獻:● 《創建人物弧線》(Creating Character Arcs),作者K.M. Weiland,2016年11月1日,PurfasWord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