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十四孝」的故事估計大家都能說出幾個,「臥冰求鯉」的故事更是人盡皆知,那麼主人公是誰呢?也許有一些就記得不是很清楚了,今天就來講講這位孝感天地的主人公——王祥。
出身經歷
王祥,最為出名的就是「臥冰求鯉」,真要說到其他的好像還真知道得不多,後世人稱「孝聖」,可見其孝順名氣之大。東漢末年出生,他的父親王融也算是小有才氣,朝廷徵召入朝為官,一直都沒去。不知道王祥是不是得到了父親的囑咐,四五十歲了才開始入朝為官。
說起來王祥也是個可伶的人,生母去世的早,父親又娶了一房,歷史記載為「朱氏」,也就成了王祥的後母。一說到後母,尤其是在古代,簡直就是狠毒、偏心的代名詞,這位朱氏也不例外。對王祥是動輒打罵,三天一小罵,五天一大打,髒活累活也都是王祥幹,還老是想著法子讓王祥受傷,真的是刷新了當時人的三觀。
「臥冰求鯉」
受到這樣的對待王祥沒有爭辯也沒有訴苦,反而是默默承受下來,一句怨言也沒有,連街坊鄰裡都覺得這個王祥不止是孝順,簡直就是傻了。故事就這麼發生了,朱氏在一年冬天有點生病了,但是就想吃魚,王祥聽了就想著,母親大人想吃魚,那就必須弄到。直接跑到了河邊,然而天寒地凍的冰都刨不開,王祥就想用體溫來把冰融化了,看看這想法,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到的。也許正是因為他這種精神,上天都感動了,竟然有兩條鯉魚跳了出來,於是就有了「臥冰求鯉」這一故事,王祥孝順的名氣也傳得越來越廣。
事實上真是如此麼?其實《晉書》中是簡單的幾個字「解衣欲剖冰」。
步入仕途
臥冰求鯉的故事一出,傳誦速度不是一般的快,放在現在那就是一夜爆紅的網紅了。要知道當時的天下要的是什麼樣的人才?每個人想要的都是忠義之士啊,然而忠義之士哪來的?只有孝順雙親的才更容易成為忠義之士,連雙親都不孝順的人誰敢相信?再加上「舉孝廉」這一制度的存在,政府多次徵召王祥入朝為官都被他拒絕了,王祥卻以孝敬母親為由全部拒絕了,最後更是帶著朱氏和弟弟王覽隱居起來,這一隱居就是二十多年。
朱氏去世的時候王祥已經五十多歲了,在徐州刺史盛情邀請和弟弟王覽的勸說下,王祥終於開始了仕途,也許是他的美名成全了他,升遷速度是相當快。
政治選擇
王祥的政治選擇很有意思,從兩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來。曹髦當皇帝以後,司馬家族的勢力已經太大了,曹髦經常被司馬昭氣的說不出話來,有一次直接說了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隨後直接帶著幾百士兵想討伐司馬昭,結果被殺了。
王祥當時是曹髦的老師,在曹髦的葬禮上,王祥說了一句話「都是我的錯,我罪該萬死啊」,看看這話說得多有水平?明明是司馬昭罪大惡極,這麼一說,反而將錯誤扣在了曹髦的頭上,這難道不是為司馬昭開脫責任?司馬昭一個老江湖豈能不懂,後來直接給王祥升官,升成了司空。
後來司馬昭任晉王,司空荀顗和王祥結伴去拜訪祝賀,就問王祥,咱是該用什麼禮節去拜見司馬昭?納頭就拜是不是更好?王祥就直接說了,咱的官職算起來就比他低半階,正常見禮就行,何必做得太多?
見到司馬昭後,荀子直接行三叩九拜大禮,王祥只是作了個長揖。司馬昭拍拍王祥的肩膀,意味深長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啥領導都喜歡你了!」為啥?因為王祥守禮唄,當時司馬昭並未稱帝,若是明目張胆接受同事的跪拜,傳揚出去那還得了!
等到司馬炎建立西晉後,王祥的爵位也升到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最高等睢陵公,這是真正的位極人臣啊!
結語
也正是因為這,我們才明白了,王祥的忠不是忠於某一個帝王,某一個朝代,也許正是他知道自己的優勢所在,所以合理的利用,每次都能被當權者所用,因而每次做出的選擇都是正確的,他真正忠的是忠於當權者,不得不說王祥非常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