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只是神話故事,不能用來宣揚孝道文化

2021-01-13 管窺漫談集

隨著國力的增長,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自信也節節攀升,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抱傳統文化,去讀原著,直接聆聽祖宗的教誨,但傳統典籍汗牛充棟,又是文言文,不免晦澀難懂。

於是,一些前代的啟蒙讀物被拿來廣泛宣傳,比如《二十四孝》。小編非常擔心這種趨勢,「孝」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但《二十四孝》這種愚孝萬萬要不得啊!

二十四孝裡的愚孝已經被批評過很多次了,但它荼毒了國人那麼多年,理應再被鞭屍幾十年。

「郭巨埋兒」的故事:晉人郭巨家裡很窮,他娘疼孫子,省下吃的給孫子。郭巨跟妻子商量,兒子還能再生,娘就這一個,決定把兒子埋了,結果埋兒子的時候挖到了黃金,然後圓滿大結局。

殺了母親疼愛的孫子,真的是孝嗎?考慮過母親的感受嗎?

要是沒挖到黃金呢?真把兒子埋死?在今天,子女不是父母的附屬物,殺兒子也是故意殺人罪。

家窮不想著如何致富,而是埋兒子,還厚顏無恥地說兒子還能再生,兒子生到他家,真是倒八輩子血黴。

「郭巨埋兒」的故事起初記載在志怪小說《搜神記》裡,跟董永和織女的故事記錄在一起。它是一個神話故事,裡面有因果報應、感通上天等思想在。

就這樣一個迷信的故事,後來被一個弱智元人郭居敬收錄到《二十四孝》裡去,同時收錄進去的還有許多這樣靈異的故事。偏偏這本神話書還成了啟蒙讀物,用來宣傳孝道,以至於現在還有人以為《二十四孝》就能代表傳統孝道文化。

孔夫子知道後,恐怕要從孔廟裡跳出來罵人。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些神話孝道故事不是孔夫子講的孝。孔子是講究仁的,虎毒尚且不食子,活埋兒子不仁,又豈能稱得上是「德」與「孝」。

可這樣的《二十四孝》竟然獲得了主流儒家思想的認可,意外嗎?不意外。因為主流社會通行的是「董仲舒及繼承者們」改造後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孟的儒家思想。

歷觀史書,可以發現,統治中國人幾千年的是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儒家思想,能接受上天會給君王降下示警,接受上天會給孝子黃金又有什麼心理障礙呢?

後來,隨著佛教道教傳播,把儒家思想被進一步神 話,人們用神話去推崇儒家的思想,效果可能非常好。但背棄了孔孟最可貴的人文精神,使佔主導地位的思想偏離了《論語》《孟子》,走向神婆巫師,著實可惜。

這或許是孔孟成為大一統思想難以逃避的宿命,儒家原本只是世間法,向全天下人推廣的話,遠遠不夠,還欠缺一個神話的、出世間的理論體系。

董仲舒彌補了這個的欠缺,不知是儒家的幸還是不幸,但肯定是孔夫子的不幸,因為後來反封建的時候,他被拉出來罵得很慘。

相關焦點

  • 弘揚傳統文化孝道電影「求鯉」獲稱讚
    在第7屆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由前海易物(深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山東亞禾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文化和旅遊部藝術發展中心、臨沂市人民政府等單位聯合攝製的彩色孝道故事影片《求鯉》獲得「最佳新晉電影人獎」與「最佳外語片剪輯」雙提名,並最終一舉斬獲「最佳外語片剪輯大獎」。
  • 臥冰求鯉,古代孝道的背後何嘗不是一場商業作秀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對孝道極為推崇,甚至有百善孝為先的說法。歷史上有很多廣為傳頌的孝道故事,《二十四孝》亦是由此而來。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二十四孝》裡的很多故事已經不符合現代人的價值觀了,如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等。另外一些孝道故事,細究之下也不太禁不起推敲,如臥冰求鯉。
  • 【文化觀察】應該讓孩子閱讀神話故事嗎?
    侯耀文趕緊捂住趙老師的嘴,說這段拍了播不了,您說說怎麼給孩子講古代故事的吧。趙老師笑著說:「我還就會講古代的故事,我給他講這個牛郎織女天河配啊,閻王爺跟豬八戒打起來啦!小鬼兒扛著招魂牌啊!」侯耀文趕緊又上去捂嘴:「這也是封建迷信,也不能播。您就不能講講有意義的,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 四川現存唯一元代磚塔或緣起於「二十四孝」故事
    或與「二十四孝」中「湧泉躍鯉」的故事相關。古時,在孝泉鎮西北有一口八角形的井,「井裡騰躍雙鯉,捕之不住,乃神龍也」,因而被視為神泉。後來,又與當地「三孝子」的故事結合,發展出「姜詩孝親,湧泉躍鯉;一門三孝,安安送米」的傳說,「湧泉躍鯉」也載入「二十四孝」故事。漢代,人們為了紀念此事,就在八角井東北6米多的地方修建一塔。
  • 海滄200米「蜈蚣閣」盛裝巡遊 現「二十四孝」圖文
    今年還特別將「二十四孝」的圖文描繪在「蜈蚣閣」上,提醒村民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可忘了孝道。  ­  【名詞解釋】  ­  「蜈蚣閣」民俗活動  ­  「蜈蚣閣」是海滄獨具特色的民間遊藝活動,也是珍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整合了眾多瀕臨消失的民間技藝。
  • 海滄200米「蜈蚣閣」盛裝巡遊 今年特別繪上「二十四孝」圖文
    今年還特別將「二十四孝」的圖文描繪在「蜈蚣閣」上,提醒村民無論取得多大成就,都不可忘了孝道。  【名詞解釋】  「蜈蚣閣」民俗活動  「蜈蚣閣」是海滄獨具特色的民間遊藝活動,也是珍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整合了眾多瀕臨消失的民間技藝。
  • 讀《周易》論孝道之三
    二十四孝故事批判(上)《周易·家人卦·彖傳》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家人卦》全面論述了家庭倫理道德,強調「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
  • 在傳承和創新孝文化中弘揚核心價值觀——全國孝文化學術研討會...
    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過程中,中華孝道文化的傳承非常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中華孝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精髓。  我國是一個具有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悠久歷史的文明之邦,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
  • 老人死後怕兒女不孝順,死而復生帶走妻子,聊齋這個故事讓人心寒
    隨著孝道文化越來越被中國人所重視,誕生了許多以「孝」聞名的楷模,如「二十四孝」的故事,自古就是稚童啟蒙的必修課,直到今天依然被人們稱頌。孝道成為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但事實證明,僅靠倫理說教和動人故事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否則我們也不會經常在社會新聞中看到那些被子女拋棄,老無所依的可憐老人了——老年人的生存、贍養問題,成為了世界性的問題。
  • 全國政協"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赴桂魯調研
    3月27日至4月1日,在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的率領下,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專題調研組奔赴廣西山東兩省區開展調研,六天時間,星夜兼程,從八桂大地到孔孟之鄉,看駱越文化,尋諸子百家,在行走中感受文化自信,在調研裡體會中國故事。
  • 開拓創新 創業不止:立足本土神話打造特色IP 傳播海南文化丨直通...
    在2020年海南自貿港創業大賽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帶來了各具特色和創新性的優秀項目,在「旅遊+」專項賽中,海南神話IP項目以本土神話故事為創作靈感,更好地對外宣傳海南形象。
  • 文化自信·上海實踐|講活中國故事 譜寫創世神話新篇章
    「這道開放題剛好折射出中國神話體系的不確定性。」滬上民俗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兆元笑言。相比在西方作為文化主流的古希臘羅馬神話體系的完整嚴密,中華神話相對分散,這一問題在過去還沒有很好解決。要弘揚發展中華文化、站在全球範圍平等對話,就要建立起自己的系統,這是有待填補的一課。
  • 《古希臘神話與傳話》與現代文化衍生
    ,如果真的有神在這個世界上,那麼或許可以說現在人類的進步已經是被神安排好了的,那麼在一定的程度的時候,神的獻身或許就意味著人類的滅亡,而且由於人類這個物種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害死貓」在其他物種的身上應驗的例子相當的多,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也有不少的奇聞異事;西方古代文明的創造在現代可謂是佔主導地位,而且與中國的神話故事故事不同,中國的神話人物在科學的環境下,被人們只是當作一種消遣的娛樂方式,而西方的神話卻被信以為真
  • 重新解讀中國神話:神話是文化和文學的源頭
    神話是文化和文學的源頭。提起中國的神話,人們會聯想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許多人認為,與西方神話相比,中國的神話只是遠古時代人類思考與探索自然並結合自己的想像所產生的並不成體系的東西。
  • 《北歐神話》,荒誕的北歐神話故事,冰與火之歌
    矛盾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近日讀得中國作家矛盾編著的《北歐神話》,同一個星球,不同地域、不同生存環境下,神話故事在特殊背景下的誕生,人物的雕刻,人物的構成,人物故事,文化相近與相別之處,精彩紛呈。北歐神話在我看來,是一個更為極端的非黑即白的世界,在這個神話故事裡邊的神,多是博大、巨偉的,神話故事裡的人都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不是作為單獨的一個個故事個體而存在。北歐神話相比古希臘神話更兇殘,更淫亂,更血腥。
  • 《清平樂》中提到的孝和禮,源於這兩部著作,盡顯傳統文化的精髓
    隨著電視劇《清平樂》的開播,宋代年間的歷史文化故事一幕幕重新展現在大家的面前,更有歷史文學名人如晏殊、歐陽修、範仲淹一個個登場。而我,關注到的是經常被君臣隻言片語間提及的兩個字——孝和禮。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對於普通人而言,自己的孝僅僅只是對於自己的父母長輩,甚至沒有法律或者輿論的強力約束;而天子則不同,既受命於人民掌管天下,一言一行都時刻展現在平民大臣的面前,必須時刻以身作則,才能樹立良好的形象,政權和威信才能穩固。從我們的歷史可以看出,德行兼備的君王才能獲得民心,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永存」,暴君的王朝永遠都是短暫的。
  • 讀18個經典神話故事,認識中國古典文化
    ↑ 關注【語文大師】—— 「家長的好助手,孩子的好老師 」神話故事總是充滿幻想,聆聽先人留下的神話傳說,不僅能夠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更有助於他們了解中國古典文化。盤古開天寓意:鼓勵人們要有強大的力量,來為自己 和別人帶來光明。
  • 國漫男主進化史,編劇集齊十二生肖,男主致力於宣揚傳統文化~
    也是一個圍棋少年打怪升級的故事,但是裡面介紹了很多關於圍棋的知識,而且動畫製作真的很考究,很多規則都是參照古典來還原的。不過江流兒這個名字現在很容易出戲到唐僧啊!2005《秦時明月》天明上次寫的國漫女主,有人說秦時明月當年是在一眾動物主角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我仔細想想,還真的是這樣。
  • 東西方世界都有對火的崇拜,而中西方火神在神話故事中有何異同?
    二、中國"燧人氏"和西方的火神差異的存在:民族特性的結果1.中西方火神的不同存在於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中西方關於火神的起源大都是來自於神話故事的傳說中,而中西方神話故事中存在的不同也是導致火神形象存在差異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