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18個經典神話故事,認識中國古典文化

2021-01-13 語文大師

↑ 關注【語文大師】—— 「家長的好助手,孩子的好老師 」

神話故事總是充滿幻想,聆聽先人留下的神話傳說,不僅能夠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更有助於他們了解中國古典文化。

盤古開天寓意:鼓勵人們要有強大的力量,來為自己 和別人帶來光明。會對人類以及萬物的起源有一個新的神話式的了解。

女媧造人寓意: 因為女媧的慈愛和善良之心,才有了人類。女媧在神話中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后羿射日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勇敢就一定能戰勝一切。后羿的勇敢值得人們敬佩,他樂於助人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

女媧補天寓意:女媧對人類的愛心值得我們學習。

大禹治水寓意: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恆心,做事有恆心,有耐心,並且吸取前人的教訓,用正確的方法,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精衛填海 寓意: 精衛鍥而不捨的精神,善良的願望,宏偉的志向,受到人們的尊敬。

愚公移山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什麼困難,只要有恆心就可以解決。

牛郎織女寓意:真情最能打動人心的。

↑ 關注【語文大師】—— 「家長的好助手,孩子的好老師 」

↓點讚代表你有心,轉發是你熱心腸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典神話故事」(英文版)圖書交流會在倫敦舉辦
    當地時間3月13日,海豚出版社在倫敦書展舉辦了神話、傳說與歷史暨「中國古典神話故事」(英文版)圖書交流會。 據了解, 「中國古典神話故事」繪本(英文版)由海豚出版社與英國圖騰製作公司合作出版,該系列繪本包括《哪吒鬧海》《大鬧天宮》《劈山救母》《牛郎織女》《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共6本書。
  • 中國古典文化是東亞文明走向未來的基石
    中國古典文化在東亞各國廣泛而持久的傳播,形成了以中國古典文化為內核輻射其他東亞各地的「東亞文化圈」或「漢字文化圈」,亦稱「儒家文化圈」。中國古典文化以漢字為語言工具、以漢文學為主要感性形式、以儒學為主要價值內核傳入古代東亞,在東亞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並逐漸積澱為古代東亞社會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原型,進而促成東亞文化體系的構建。
  • 都知道希臘神話重要,但這麼混亂,究竟該怎麼讀?
    讀過了希臘神話,你就更能了解我們常看的電影、小說中的深意。4.希臘神話是3歲~90歲都可以去閱讀、欣賞的故事,當然從中我們收穫是不同的。5.古希臘的神和凡人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會有人性的優點,同時他們還喜歡參與凡間的事情,或幫助,或破壞。中國的神更像是有特異功能的人,受到道德的約束,很少參與凡間的事情。
  • 講述「有故事的」古典音樂
    劉雪楓,「音樂之友」創始人,音樂評論家,唱片收藏鑑賞家,文化學者。曾任《愛樂》《留聲機》中文版、《交響世界》主編及「京師愛樂叢書」主編。著有《貼近浪漫時代》《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交響樂欣賞十八講》《穆特與秦腔》《耳根清淨》《音符上的奧地利》《和劉雪楓一起聽音樂》《德國音樂地圖》等。
  • 在中國古代有哪些神話故事和小說?給後世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
    什麼是神話?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民,對其所接觸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幻想出來的具有藝術意味的解釋和描述的集體口頭創作。中國神話,是我國上古時期傳統文化的產物,反映了早期華夏兒女淳樸的思想以及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幻想,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
  • 中國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很齊又很好玩的版本
    現在終於給她集齊了100個這樣好聽的故事。《紅樓夢》一開篇就是女媧補天,部編小學一年級課本第一課就是《天 地 人》。屈原的《九歌》《離騷》皆取材自神話。在古代文物、建築當中的很多裝飾,比如饕餮,夔龍,也都是來自神話的怪獸或者是神獸。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炎黃子孫,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它們背後隱藏的文化內涵、民族精神傳承裡,也跟神話傳說息息相關。
  • 中國古典文學在俄羅斯的譯介與研究
    關鍵詞:中國神話;蘇聯;民間文學;小說;戲劇 作者簡介:   中國古典文學自18世紀進入沙俄,《大學》《中庸》《易經》等典籍部分片段相繼被譯成俄語,中國典籍俄譯學派初創。19世紀末,沙俄的文學研究領域中出現「中國主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成為該時期漢學研究的獨立學科。
  • 文化自信·上海實踐|講活中國故事 譜寫創世神話新篇章
    如今改造一新的仙樂斯廣場是融合休閒文化的商業綜合體,這裡也是上海木偶劇團的大本營,每周都有新戲上演。十一長假剛過,海派木偶劇《創世》就在這裡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排練和製作。  以「女媧補天」為故事背景的木偶劇《創世》即將於明年1月與觀眾見面,這也將是中華創世神話工程中首個面世的舞臺作品。
  • 講述中國最重要的神話故事的繪本,遇到就不要錯過
    原創2018-04-04馬曉宇 飄雲聽風《中國神話繪本》系列,是剛入手的新書。共十本,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中國創世紀神話中最有代表性的十個故事,有你熟悉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還有你可能沒那麼熟悉的「刑天復仇」、「共工撞山」……。
  • 現代人為什麼依然要讀經典?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一是把書讀起來,「全民閱讀使得散居在世界每一個角落的人,無論是年老還是年幼,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夠享受閱讀的樂趣,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5年的宣言,只要讀起來就好。」 第二個層次的問題是怎麼讀、讀什麼。「只有閱讀率的提高,那就是大家都讀點書,這也是好事。
  • 中國神話故事經典角色的網遊變身!
    中國神話故事經典角色的網遊變身!現在我們所接觸到的網路遊戲很多都改編自神話遊戲,越來越多的神話人物也入駐了網路遊戲中,不信的話,小編帶你一起看看改編的神話人物遊戲。《神仙傳》《神仙傳》中孟婆《神仙傳》提供多達八個門宗給玩家選擇,同時也是指引玩家選擇不同門派的同時,注意自己的個性發展方向,從而打造完全獨一無二的個性角色。在大家的印象中孟婆肯定是個又老又醜的老婆婆,但是《神仙傳》中的孟婆可是位冷豔蘿莉,簡直是跌破眾人的眼鏡啊。
  • 【文化觀察】應該讓孩子閱讀神話故事嗎?
    官方如此重視神話,這在以往並不多見。在唯物史觀的影響下,神話故事很多時候是跟封建迷信劃等號的。而對於世界觀形成過程中的青少年來講,應不應該讓他們接觸乃至熟讀神話故事,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一、「唯物」壓倒一切的少兒閱讀不一定可取每年春節,都是大家吐槽央視春晚的時間。我們普遍覺得如今的節目不如以前的好看。
  • 譚佳:神話中國和中國神話學的反思與開拓
    我逐漸感受到,當下學界最優秀的一批神話學學者所從事的神話研究,已然不全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信手拈來的神話故事,不完全是被選入中國文學史的文章片段,也不能直接等同於從電影、電視和網絡上認識的神話,甚至不完全是民間的、田野調查的神話。那麼,這些學者研精覃思的神話研究是什麼?他們的觀念有無共性?他們不同於「習以為常」式研究的訴求及意義是什麼?
  • 編輯人語|曹雯:品讀經典 冬日裡的一杯暖茶
    隨著《安順城記》出版發行,這部書背後的故事也隨之浮出水面與讀者見面。眾所周知,民間修史需仰仗「天時」「地利」「人和」,難能可貴的是,在16年的漫長歲月裡,《安順城記》的這一群編寫者始終秉持著修史的初心,他們想把有思想啟迪、有心靈觸動、有生命感悟的小城故事留給子孫後代。正如同錢理群先生所言,這不僅是一項學術工程,更是一種情感的投入、生命的投入。
  • 讀懂神話故事背後的古籍和歷史,語文教材推薦必讀書,替孩子收藏
    每個民族的神話都有自己的烙印,神話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起源,它寄託了初民的理想、記錄了古英雄博大堅忍和犧牲奮鬥的精神。至於為什麼要讀神話,有一個非常好的解釋:相信神話,沉浸其中去體驗那一個又一個光明與黑暗交織、暴力和溫柔並存、可愛又離奇的世界,並重新認識自己。
  • 750頁超大容量,世界神話全收錄!打造屬於你的私人神話博物館
    噹噹、京東都在五折特惠中,贈品不同~ 點擊上圖跳轉噹噹 這是銘刻著吉爾伽美什神話的泥板,距今 4000年 古埃及神話,我們從法老的陵寢和遺存的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中認識它們,距今 3500年 希臘神話發源於 2800年 前,黑紅黃配色的陶器上描繪著奧林匹斯眾神的歷險中國古神話,人類始祖女媧,最早載於《天問》
  • 史詩馬秀《特洛伊》首演在即 經典希臘神話大IP如何做成精品
    改編自古希臘神話的史詩馬秀《特洛伊》即將在鳥巢北部的特洛伊城首演,故事主要講述古希臘第一美女海倫與帕裡斯的之間的動人愛情以及與戰神阿喀琉斯的曠世之戰。該秀由影子騎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出品,由名家改編、打磨劇本,自籌備伊始便得到廣泛關注。
  • 「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琳瑞):11月24日,「中國高校拉丁語專業建設暨西方古典語言文化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趙剛在致辭中介紹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和拉丁語專業的發展歷程,並預祝大會舉辦成功。「拉丁語是一把古老的鑰匙。」趙剛認為,拉丁語專業的開設對中國古典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並肯定了拉丁語學習對當今文明發展的積極意義。
  • 「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基本完成
    記者近日從中國版本圖書館獲悉,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出版工程之「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存量出版資源整理項目基本完成。根據對中國版本圖書館1949年至2019年存量資源(圖書、電子、音像出版物)進行整理,我國已出版的中國民間故事出版物10208種。其中兒童文學1766種,民間文學8442種。
  • 專訪甘陽:古典學和中國學術共同體
    在對古典的重新認識背後,其實是我們對現代性的批判意識,隱含我們對現代性比以往更深刻的理解,就是現代性本身是充滿了問題的。我們絕不會簡單地用古來否定今,我們不會那麼傻,但我們也不會更傻地簡單用今來否定古。我們願意而且認為非常必要用更虛心的態度去認識「古人的智慧」,特別是在中國文明崛起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我們重新認識中國古典文明的高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