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瓜產量佔全球70%多,但西瓜原產地卻不是我國,何時傳入的

2020-10-18 科普大世界

夏季到來,西瓜又成了國人最愛吃也是吃得最多的水果!說起來會嚇人一跳!我們中國人種植並收穫了全世界70%的西瓜,2019年時年產量已超8000萬噸,並且這8000萬噸西瓜也都是被我們吃掉了,因為西瓜的進出口量極少,我國西瓜產量和消費量都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相加的兩倍多,排第2名的伊朗的西瓜產量還不足我國的5%,可見國人有多麼地喜歡吃西瓜,我國真是名副其實的「吃瓜大國」呀。

在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眼裡,沒有西瓜的夏天是很難想像的,因為夏天裡吃西瓜是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日常,雖然冬天裡也可以吃西瓜,但是西瓜這個詞幾乎就代表了夏天,而夏天也少不了西瓜,不過朋友們在吃西瓜的時候,想過西瓜最初是從哪裡來的嗎?

雖然我國是全世界的西瓜產量和消費量第一大國,我們也都是最愛西瓜的「吃瓜人」,但是西瓜的原產地卻並不是我國,西瓜的名字中有個「西」字,其實就與它來自於西方有關,或許有朋友會據此而聯想到冬瓜和南瓜,其實這種命名方法並不具有普遍性,但西瓜的確來自於我國的西方,明代農學家徐光啟在《農政全書》明確講到:「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而更早時期的元代的周權在《西瓜》一詩中寫道「當年傳種非東陵,蒲萄石榴來與並。」也認為西瓜和葡萄、石榴等都是來自於西域。

雖然徐光啟等人認為西瓜出自西域,但西域指的是我國新疆和中亞一帶,這裡卻並非西瓜的原產地,而是傳播時經過的地方,因為西瓜的原產地,其實遠在非洲。

古埃及的墓葬中出土有西瓜種子,而且時至今日南非等地還有原始的野生西瓜存在,不過野生原始西瓜並沒有我們常吃的西瓜這麼大這麼甜,西瓜瓤也並不全是紅色,味道也不怎麼好吃,但是在古代時期,它還是作為一種水果以個大汁多,味道甘甜的特徵開始向世界各地傳播開來,並且在不斷的人工選擇中變得個頭越來越大,味道越來越甜。

西瓜首先被傳入了西亞和歐洲地區,然後又進入南亞和中亞,再由中亞進入我國新疆一帶,經河西走廊傳入我國內地,有說法認為其進入我國的時間應該是五代時期。

但也有說法認為可能是漢朝或兩晉南北朝時,東漢劉禎有詩讚曰:「楊暉發藻,九彩雜糅,藍皮蜜裡,素肥丹瓤。」認為這幾句話說的就是西瓜;南北朝時南朝的沈約有詩「寒瓜方臥壟,秋蒲正滿坡。」這個時候的「寒瓜」也被認為是指西瓜,不過冬瓜有時也被叫做「寒瓜」。

唐朝之前,並沒有「西瓜」一詞,到了宋朝時期,詩詞中出現了西瓜,而且以南宋為多,說明在宋朝的時期,西瓜我國已經普及開來,成為人們食用的一種日常瓜果。

與徐光啟同為明代人的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西瓜的來歷也有解釋,其中講到:「按胡嶠於回紇得瓜種,名曰西瓜。則西瓜自五代時始入中國;今南北皆有。」李時珍講到一個叫胡嶠的人,從西域的回紇國得到了西瓜種,這裡的回紇國就在如今的我國新疆和蒙古與中亞一帶。

但是胡嶠得到西瓜種的地方卻並非是回紇,而是從五代時期北方的契丹獲得的,胡嶠字文嶠,在後晉為官,曾作為隨從出訪契丹,因為與契丹發生矛盾被扣押了很長時間,在公元953年之前,他在契丹上京地區(內蒙古與遼寧交界的赤峰市一帶)發現並吃了西瓜,因此還有人認為胡嶠是我國發現和吃到西瓜的最早的人,胡嶠的著作《陷虜記》中稱「自上京東去四十裡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鬱然數十裡。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雲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這是我國古書中第1次對西瓜一次的記錄。

不過清代學者趙翼考證認為西瓜種並非是胡嶠從契丹獲得的,因為胡嶠只是記錄了在契丹上京地區吃到了西瓜,並且說到了種植方法,並未講到他將西瓜種帶回,因此不少學者認為在胡嶠之前,在西域諸國與中原的民間交往中,西瓜種很可能早就已經被帶回來了。

然而西瓜傳入我國的時間實際上並非如此,胡嶠也並非是第1個吃西瓜的人,李時珍在講了胡嶠的事跡之後,接下來考證認為西瓜傳入中國應該是晉懷帝的永嘉年間,然而現當代的考古學發現西瓜進入我國的時期要比晉朝更早,因為我國的考古工作者在一些漢朝的古墓裡面就發現了碳化的西瓜種子。

如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發現了碳化西瓜籽;1980年時,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的隨葬漆笥中也發現了碳化西瓜籽,並且考證認為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這說明在至少在西漢前期,西瓜就已經傳入我國了。只是在開始的很長時間中,西瓜並不是主要的農作物,沒有被大力推廣,因此並沒有在我國國土上大範圍種植,所以五代時的胡嶠到了契丹上京,看到了西瓜還覺得很稀奇,但到了南宋時期,西瓜在我國南方地區的種植普及開來,成為一種常見的瓜果。

相關焦點

  • 西瓜是從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尼羅河流域發現了西瓜和藥西瓜的栽培證據,第一次關於西瓜的記載發生在近5000年前的埃及古建築牆上的象形文字裡。在7世紀時,西瓜開始在印度種植,10世紀時西瓜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我國,自那以後,中國的西瓜產量只增不降,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產國。
  • 西瓜種植,科學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確保西瓜高產優質
    現在我國對西瓜品種的選育投入遠大於研究西瓜栽培技術的投入,所以即便培育出多個優良的品種,種植效果卻不理想。此外,西瓜種植戶過於關注西瓜的產量而忽略了西瓜的品質,只關注西瓜的個頭,不關注西瓜的口感,過多地施加膨大肥,為了降低成本,不施或少施有機肥和農家肥。在果實採摘時,為了賣個好價錢,不等西瓜成熟就提早上市,所以一些西瓜的內在質量非常低。
  • 西瓜視頻破謊言
    中國是人口大國,這是不爭的事實,而這也意味著我國對糧食的需求極大,所以我國在許多種糧食的需求上極為依賴進口,其中最為典型的進口糧食就有大豆,據官方數據統計,中國近幾年的全球大豆進口量佔到全球大豆出口量的60%以上,其中最主要的進口國便是美國和巴西。
  • 全球變暖,冰川融化,我們的歸宿是什麼?西瓜視頻為你揭秘
    西瓜視頻內容如下: 二氧化碳增加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自由女神背後不再有城市且不再有棲息之地。由於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富集,浮遊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形成赤潮遍布全球。過去的沃土變成沙漠,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地球上人口將近超過90億,乾旱是草原一片死寂,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我們看到了什麼?
  • 我國沙漠有一奇怪現象,遍地西瓜無人摘,專家:就是渴死也不要吃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嶺哥愛旅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我國沙漠有一奇怪現象,遍地西瓜無人摘,專家:就是渴死也不要吃。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將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旅遊休閒上,不少的人都選擇外出冒險,比如徒步旅行,徒步穿越,或者是去沙漠裡體驗一番。
  • 我國可燃冰這項潛力能源或將替代石油!西瓜視頻大神為你解答
    其實我也是在無意間刷西瓜視頻的時候看到這位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才偶然知道原來可燃冰也是不可再循環的,他對綠色能源可燃冰做了詳細的講解,讓我漲了不少冷知識。可燃冰在2017年首次在我國南海開採成功,極有可能改變世界能源格局,那什麼是可燃冰呢,其實可燃冰就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
  • 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一輩子要吃多少西瓜?
    按照研究者的一般觀點,西瓜原產於非洲,後經西域傳入中國。最初的西瓜瓤應是白色的,而且味道還有些苦。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稱:「西瓜,種出西域,故之名。」 但是,西瓜傳入中國的具體時間還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是五代時期傳入的。
  • 農村吊在樹上的西瓜,只有巴掌大小,每畝能結5000株
    要知道僅僅在幾十年前我國的首要問題還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才短短的幾十年,我國就快速發展成為了世界上的第二強國。這種質的飛躍是身為中國人都非常自豪的。就連我們農村地區的朋友們都找到了發家致富的方法。比如說農村的一些朋友們選擇種植業或者是捕魚業作為家庭主要的經濟來源。種植業主要就是種植人們日常生活中都會購買的一些蔬菜瓜果。這不到了夏天嘛,大家肯定都會買上一兩個西瓜。
  • 我國的人造太陽有多厲害,聽完我不自覺的笑了,西瓜視頻帶你揭秘
    不是雞湯昂,只要是想說,就算是到了晚上我們的城市裡也是燈火通明的,我們在生活生產的產品,還有各個工廠的生產,其實都是需要能源來支持的,而18年有兩個熱搜瘋狂的刷屏了網絡,一個是「王思聰抽獎」,另一個是「中國人造太陽一億度」,那麼究竟我國的人造太陽有多厲害呢?我們一起開看一看吧。
  • 西瓜的形態特徵
    西瓜屬葫蘆科西瓜屬西瓜種。 西瓜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由於受原產地和系統發育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器官特徵。 1、根 西瓜根系由主根和根毛構成圓錐形主根系,根系強大,入土深度和廣度受土壤結構和水分含量的影響,正常情況下,根系深度可達1.5米,側根多為水平方向延伸,直徑可達3米,其中在30~50釐米土層範圍內根系分布最為密集,這一深度範圍內的耕作管理對根系發育具有重要意義。
  • 西瓜果實膨大期是什麼時候?西瓜怎麼膨大?西瓜膨大用什麼肥料?
    西瓜味甜多汁,並且含有豐富的營養,深受人們的喜愛。西瓜種植過程中膨大問題是農戶最為關注的事。那麼,西瓜用什麼肥料膨大?西瓜膨大有哪些管理措施?一起往下看看吧!一、影響西瓜膨大的因素水肥管理不當,導致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調,使西瓜形成空秧、化瓜、畸形瓜的重要因素。
  • 未來可期,我國第3代半導體突破,矽基晶片迎來輝煌「西瓜視頻」
    最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碳納米管材料的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進展,北大和相關企業已經研發具備了99.99995%的提存工藝。碳基半導體迎來突破8月26日,北大一支研究碳納米半導體材料的團隊再次登上全球頂級學術期刊
  • 我國火力發電量佔比依然超過70%,那水電、風電、核電佔比呢?
    雖然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發展速度很快,並且風電、太陽能發電數量都是全球最高,但火力發電量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以2020年前11個月為例,全國發電量累計為66824.4億千瓦時(備註:1千瓦時就是1度電)。
  • 西瓜果子增大要用什麼肥料?西瓜能用膨大劑嗎?西瓜怎麼施肥又大又甜?
    西瓜的口感清甜,愛吃的人有很多,並且西瓜在有解暑的作用,深受消費者的喜歡。對於種植戶來說,都希望能夠種出又大又甜的西瓜。那麼,怎麼種植西瓜才能又大又甜呢?西瓜增產用什麼肥料?一起往下看看吧!
  • 可控核聚變技術全球領先,中國的驕傲,西瓜視頻帶你看看
    工業發展為人類帶來了極多的便利,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極多的傷害,「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水資源短缺」「各類自然災害」等等。為了能夠緩解地球的壓力,人類正在努力尋找更為清潔、無汙染且高效的能源來替代那些對地球產生傷害的傳統能源,人造太陽應運而生。
  • 這種「西瓜」長在樹上,不但不能吃還限制靠近,果子會自己爆開
    這種「西瓜」長在樹上,不但不能吃還限制靠近,果子會自己爆開在炎熱的夏天,什麼水果最受歡迎,那麼毫無疑問肯定是西瓜了呢。都說夏天三件寶:空調、wifi、西瓜。可以和兩大科技神器媲美。這西瓜的魅力可見一般了,這絕對是夏季水果界公認的霸主,而且中國的西瓜價格非常低,1斤便宜的時候也就幾毛錢,貴的話也就一塊多。絕對是物美價廉的。而西瓜含水量高達96%,也難怪可以這麼解渴消暑了。我們經常吃西瓜,大家也都是比較了解西瓜。這西瓜一般是種在地上。這當中以沙地種植的西瓜味道最好,在夏季西瓜大量種植的時候。那真的是滿大街都是賣西瓜的。今天說的這個「西瓜」,那絕對是西瓜家族的另類。
  • 沙漠中一種很像西瓜的植物,卻是全身含有劇毒!
    這種在沙漠和戈壁裡能見到的,外觀像西瓜的植物叫做藥西瓜,也稱藥葫蘆,是一種有毒的藤本植物,中毒後會頭疼、腹脹,嚴重的還會要人性命。如果我們在沙漠和戈壁中,發現一種外觀很像西瓜的植物,那麼一定要小心了,這是一種有劇毒的植物,而且所有部位都是有毒的;藥西瓜的外觀很像普通食用西瓜,同樣有豎狀紋理,藥西瓜和普通西瓜屬於同一種屬目下的不同種類,也就是很久以前的同一植物分化而來。
  • 長在樹上的「西瓜」,卻不是能吃的水果,而是天然的「手榴彈」
    導語:長在樹上的「西瓜」,卻不是能吃的水果,而是天然的「手榴彈」。大家好,歡迎點閱本期內容。炎熱的夏季,最舒服的事情莫過於在冷氣開足的空調房裡吃冰鎮西瓜。對這種夏季最常見的水果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瓜是平著長在田地裡的藤蔓植物,但今天我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特殊的「西瓜」,這種「西瓜」長在樹上,不過卻不是能吃的水果,而是天然的「手榴彈」。在我國廣東、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有一種奇特的樹,它的名字叫做鐵西瓜,原產自美洲,被作為觀賞植物被引入我國。
  • 長樹上的「西瓜」,在印度被當救命糧,我國卻不知道怎麼吃
    我國地域遼闊,從南到北各具顯明的地域特色,北方遼闊奔放,而南方溫婉柔情,就連在不同地域生長的動植物也各具千秋,北方的樹木樹葉長的都比較小,因為要保留樹木體內的水分,而南方雨水比較多,樹木吸收的水分也很多,所以南方的樹木樹葉都很大,一般都是那種闊葉植物,這些大葉子可以幫助樹木將多餘的水分蒸發掉,
  • |南瓜|西瓜|絲瓜|菜瓜|冬瓜|西葫蘆_網易新聞
    不是西瓜,它是張騫出使西域的福利,在先秦時候還沒有傳入中國。先秦吃貨們能吃到的瓜,通過今天的考古資料去判斷,最接近的,是我們今天稱之為菜瓜的一種小型薄皮甜瓜——葫蘆科甜瓜屬成員,但它並不甜。菜瓜從古至今,在鄉間普遍種植,它的果肉脆爽,味道清淡,適合用來做菜。由於不同種植區域的氣候差異,菜瓜有豐富的變種,用今天的話來說,它保存了相當的原生態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