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鑽石是永恆的 - 可能是因為「鑽石是十億年前的突變巖石暴露在地球深層地幔的壓力和灼熱溫度的許多生命周期」並沒有相同的活潑環。
無論哪種方式,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將一大塊碳結晶成閃閃發光的鑽石 - 事實上,這麼長時間,科學家們並不認為它們是如何製造的。一種流行的理論認為,在所謂的構造俯衝帶下,海底板塊(海洋板塊的一部分)在大陸板塊下面研磨時形成許多鑽石。在這個過程中,海洋板塊和海底的所有礦物質都潛入地球數百英裡的地幔中,在那裡它們在高溫和高壓下緩慢結晶,比表面上的數十萬倍。最終,這些晶體與稱為金伯利巖的火山巖漿混合在一起,並以鑽石的形式衝擊地球表面。
對於這種理論的支持可以在海洋礦物質中找到,這些礦物質會產生藍色寶石 - 就像臭名昭著的(也可能是被詛咒的)希望鑽石 - 它們的標誌性色調。然而,這些鑽石是地球上最深,最稀有和最昂貴的鑽石,使它們難以研究。現在,今天(5月29日)發表在「 科學進步 」 雜誌上的研究為鑽石的海洋起源提供了新的證據。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研究了更常見的一類石頭中的鹹沉積物,稱為纖維狀鑽石。
與大多數最終落入婚禮用具的鑽石不同,纖維狀鑽石中含有少量鹽,鉀和其他物質。它們對珠寶商而言價值較低,但對於那些希望揭露其地下血統的科學家而言,它們可能更有價值。
澳大利亞麥格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教授,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福斯特(MichaelFörster)在一份聲明中說: 「有一種理論認為鑽石內的鹽分來自海洋海水,但無法進行測試。」
因此,在沒有追溯真實鑽石的古老起源的情況下,Förster和他的同事們試圖在他們的實驗室中重新創造當海底礦物質侵入地幔時發生的超高壓,高壓反應。該團隊將海洋沉積物樣品放入一個容器中,該容器中含有橄欖巖,這是一種火山巖,廣泛存在於鑽石被認為形成的深處; 然後,他們將混合物暴露在強烈的熱和壓力條件下,模仿地幔中的那些。
研究人員發現,當混合物承受4-6千兆帕斯卡(海平面平均大氣壓的 40,000至60,000倍)和溫度在1,500至2000華氏度(800至1,100攝氏度)之間時,鹽晶體幾乎形成與纖維狀鑽石相同的特性。換句話說,當舊海床滑入地幔深坩堝時,碰撞力為鑽石形成創造了完美的條件。(寶石鑽石,由純碳製成,不包括任何沉積物沉積物,也可以這種方式生成。)
「我們知道,當鑽石生長時,某種鹹液必須在周圍,現在我們已經確認海洋沉積物符合要求,」Förster說。他補充說,同樣的實驗也產生了對金伯利巖形成起關鍵作用的礦物,在火山爆發期間,鑽石通常會在地球表面搭便車。
因此,鑽石可能真的是你可以戴在手指上的古代海洋歷史。如果這些寶石對你的口味來說過於昂貴,請不要擔心 - 你仍然可以穿上金色或鉑金戒指,穿上這個星球的極端過去。根據最近發表在「 自然 」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這些常見類型珠寶中的微量閃亮礦物質可能起源於一個史詩中子星碰撞,這種碰撞實際上是在46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上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