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對人體有多重要?
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可以七天不吃飯,但是不能三天不喝水」。
這足以說明水對我們人類有多重要,但這個水僅僅只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只佔到地球總水量的2.8%。
截止到2019年為止,全球人口總量約為75億,這僅僅是人類的人口數量,如果再加上全球無數生物,淡水資源是否會有枯竭的那一天?
此時有朋友會說,我們有大量海水,不用擔心!
這個問題可能小學生都知道,海水中富含大量的氯化鈉以及其他礦物鹽,所以海水不僅比淡水更鹹,而且密度還大。
人體一旦喝入海水,就會面臨脫水的危險,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電影中,主角在海上漂泊,無比口渴卻不願喝海水的原因。
那麼這麼多海洋生物呢?
它們都是喝的海水嗎?
還是跟我們人類一樣,它們也是喝的淡水?
其實海洋生物也是攝入的淡水,那麼可能有朋友問了,活在海水裡,怎麼可能攝入淡水?
這就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了,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眾多海洋生物是如何攝入淡水的吧。
海魚雖然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們吃起來跟淡水魚一樣,都是不帶鹹味的。
因為在海洋中生活的魚類,它們的鰓中有一種叫「氯化物分泌細胞」的東西,當鹹鹹的海水經過海魚的鰓部時,「泌氯細胞」就會將很鹹的海水,迅速過濾成淡水。
並且在海魚的表層黏膜等區域,都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細胞膜,當海水被魚類喝進去以後,這類黏膜可以有效區別淡水跟鹽分,淡水得以進入魚的體內,而鹽分則被排出體外。
即便如此,還是會有少量的海水進入到魚的體內,此時魚類會在體內將海水進行電離,從而將氯化鈉排出體外。
鯊魚屬於軟骨魚,它跟傳統的魚攝入淡水的方式不同,它不需要喝水。
因為在它們的體液中存在大量尿素,這些尿素使得它們的體液滲透壓高於外界的海水,所以說,內外的壓力差就可以讓海水中的水分子,通過鯊魚鰓裂的細胞,從而進入到鯊魚體內。
這也就是鯊魚肉為什麼難吃的原因,因為鯊魚的肌膚中充滿著尿素,無論怎麼清洗都無法把異味去除。
海棲哺乳動物一般也不喝海水,它們通常通過食物來獲取身體所需要的水分。
前文說過魚類會自動過濾海水中的鹽分,所以海棲哺乳動物吃下魚類後,並不會造成體內有大量鹽分,從而也不需要排鹽。
而且這類生物因為不會排汗,所以不怎麼會流失水分,所以它們不需要直接攝入淡水就能健康的生存下去。
海蛇也需要補充淡水,但它們獲取淡水的方式跟其他生物不同,海蛇會直接通過喝淡水的方式補充淡水。
在海裡有淡水嗎?
如果有,那就是從天而降的淡水。
比如長吻海蛇,它們會在降雨時到海洋表層補充淡水,因為降雨量的不斷增加,所以使得海洋表面會逐漸形成一個不含海水的淡水層,儘管淡水層很稀薄,但對於長吻海蛇來說已經足夠了,而且補充完一次淡水,它們通常可以數月不攝入淡水。
但這類海蛇通常會生活在靠近淡水的地方,有利於它們能及時補充淡水。
海龜的攝入淡水方式,在我們人類看來,也許有些可憐,所以會時常存在誤會。
當海龜爬到陸地生蛋時,它們會一直「流淚」,有人就以為海龜生育很痛苦,所以它們會流淚。
其實這些猜測都是錯的,海龜在海裡同樣會「流淚」,只是在海水中「流淚」時,它的「淚水」跟海水混合在一起,所以不易發覺。
所以到了陸地之後,海龜的「淚水」十分明顯。
後來有科學家就拿了些海龜的「眼淚」去化驗,結果發現這些「淚水」中富含大量的鹽。
原來海龜的眼窩後面有一種「鹽腺」,當它喝入海水後,體內的鹽分就會通過「鹽腺」排出,這就是海龜獨特的「過濾系統」。
所以下次看到海龜「流淚」,可千萬別再誤以為它真的在「哭泣」,它只是在排鹽而已……
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發現,類似於海鷗之類的海鳥,它們在喝水時,一邊喝一邊漏。
這到底有沒有喝進去呢?
其實那些漏出來的水,並不是從嘴裡漏出來的,而是從海鳥的鼻區流出。
這就是海鳥的獨特過濾方式,在它們的管鼻周圍有一種「去鹽腺」,海鷗將口腔內的海水吸入管鼻中,然後用去鹽腺過濾海水,所以說喝下去的是淡水,」漏「出來的是富含鹽分的液體。
看完這些動物攝入淡水的方式,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看來所有生物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