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記者 吳海飛
4月26日,兩市「鞋業第一股」星期六發布2017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營業收入由15.37億元調整為15.05億元,淨利潤由盈利2494.26萬元修正為虧損3.52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083.96萬元。星期六業績大變臉主要來自存貨和品牌商譽減值。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公司近年來營業收入逐年下降存貨卻年年攀升,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存貨達到15.15億元,超過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存貨周轉周期超過3年,為同行奧康國際和紅蜻蜓的4倍多。
存貨周轉天數高達786天
近期的年報密集披露季「爆雷」公司並不鮮見,爆出業績巨雷的也不少,但對於2009年就已上市且從無年度虧損記錄的星期六來說,「爆雷」還是顯得格外扎眼。不過,這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上市以來星期六業績一直在走下坡路,淨利潤從2009年上市當年的1.14億元拾階而下,到2016年僅盈利0.21億元。到2017年,星期六終於爆出虧損,而且是「一次出清」,虧損額高達3.5億元,這也意味著這一年的虧損把過去八年的盈利全部吞噬掉。
公告稱,業績大幅變臉原因有二,一是2017年年報初審數據比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的存貨減值準備損失增加1.51億元;二是對D:FUSE(迪芙斯)品牌實際營業情況及期後銷售情況與業績快報預期判斷存在差異,公司管理層根據該品牌預計未來的營業情況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2017年年報初審數據比2017年業績快報數據多計提1.85億元商譽減值準備。
存貨的大額減值計提,無疑在這次業績變臉中扮演了關鍵角色,甚至D:FUSE(迪芙斯)品牌的商譽減值也與存貨不無關係,產品賣不出去,品牌價值自然大打折扣。羊城晚報記者用同花順iFind提取的數據顯示,過去的2013年到2017年三季度,星期六的營業收入不斷下滑,存貨卻不斷攀升。
2013年到2016年,星期六的存貨數據分別為11.8億、13.5億、14.75億、15.11億元,2017年三季度存貨進一步攀升到15.15億元。而2013年至2016年的營業收入分別是18.44億、17.58億、16.42億、14.84億元。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2016年是個分水嶺,公司的存貨量首次超過當年營業收入。
與A股同行業的兩家公司奧康國際和紅蜻蜓對比來看,星期六高達15.15億元的存貨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2.3%,而奧康國際和紅蜻蜓均不超過20%。存貨周轉天數來看,星期六從2013年的419天攀升到2016年的803天,2017年三季末則為786天,也就是說公司要兩年多才能周轉一次存貨,為奧康國際(182天)和紅蜻蜓(168天)的4倍還多。
高溢價併購商譽又增兩倍
近年隨著消費升級,傳統的百貨公司渠道收到衝擊,服裝鞋業等行業面臨著挑戰。面對激烈的市場變化和競爭,星期六在2015年開始謀求轉型,並在2016年正式確定打造「時尚IP生態圈」的戰略目標,並為此收購了北京時尚鋒迅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時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在2月28日發布的未下修前的業績快報中,公司去年收購的北京時尚鋒迅、北京時欣控股權並表被認為是帶來盈利增長的重要原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正是這兩家子公司的高溢價併購給星期六帶來了商譽的又一次飆升。
去年三季報顯示,星期六商譽達到5.48億元,比年初的1.85億元大幅增長196.55%,「主要系溢價併購兩家新媒體公司所致」。後續如果這兩家子公司不能達到收購時的承諾利潤,新一輪的商譽減值很可能又會如期而至,近期不少巨虧的上市公司正是由此原因導致商譽減值。
值得關注的是,這幾年公司轉型顯得極為迫切,但多次策劃重大事項結果卻不盡如人意。自2015年7月起,公司經歷過多次停牌籌劃,然後終止再復牌的事情,涉及的項目包括員工持股、投資網際網路小額貸公司、配套融資、收購資產等。其中,投資網際網路小額貸公司審議通過後不到兩個月又決定放棄。公司的解釋幾乎都是「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
最近一起是3月份剛剛宣布終止的籌劃了八個月的定向增發。星期六股票於2017年6月5日上午開市起停牌,一個月後星期六披露了一份定增預案並宣布復牌。定增方案原涉及購買資產項目,但「由於資產收購的合作時機及有關條件尚不成熟,公司與交易對方在交易方案上無法達成一致」,故方案的募投項目僅剩下「時尚自媒體運營孵化園項目、時尚IP集合店新建及供應鏈建設項目」。
2017年8月23日,星期六向證監會提交了非公開發行的申請文件,並於2017年9月1日收到證監會出具的受理通知書。之後,證監會就募投項目的投資合理性、商業模式等兩次要求星期六反饋意見。2018年2月23日,星期六對二次反饋意見進行了回復並予以披露,但不到一個月,又突然宣布放棄此次定增,原因又是「資本市場環境、融資時機等因素發生了較大變化。」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