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格萊美公布提名,目前來說業界其實還沒有一個可以比肩格萊美的音樂盛事頒獎禮,就目前看來格萊美在業界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不過這次的提名有點讓粉絲失望,只能說每個人口味不一,有遺憾罷了。
我認為,其實商業表現是最大眾的一個樂評標準,它體現了普通人心中對於歌曲的選擇和評價。
對於商業大爆的專輯其實沒有格萊美也沒啥,我相信如果能有《Teenage Dream》和《daydream》以及《Baby One More Time》這樣商業大爆的音樂作品,這類歌手也不會太在意格萊美,因為銷量和商業的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
但如果有些歌手本身做專輯都不考慮商業的,只想得到業界的認可,最終還得不到一個兩個格萊美提名顯然是非常難受的。
如果一張專輯銷量,樂評,獎項都拿不出手,只有幾個真愛粉絲誇上天,對於歌手本身絕對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畢竟情人眼裡出西施,真愛粉認為偶像的作品永遠是高級的,所以並不能作為評判的標準。
其實每個歌手都會有自己職業生涯上的追求,有些人想要商業,有些人想要獎項,有些人想要樂評。
而商業其實是最難獲得成功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不僅要自己足夠的優秀,還要有公司力捧。所以很多人不算成功的歌手都是非常追求格萊美和各種獎項以及樂評雜誌的肯定的,她們希望自己默默努力一輩子,奉獻自己所有的才華和青春可以得到所謂業界的肯定。
就像倪虹潔所說的,她知道自己不是成為流量女明星的料子,但她希望自己演戲演到七十歲時,可以拿一個獎做一次影后。
而你有沒有想過,到現在為止,有多少中國音樂家獲得過格萊美大獎?
今天就來給你科普一下,曾獲得格萊美大獎的中國面孔!
華人大提琴音樂家,馬友友,提名27次,獲獎18次。
馬友友是國際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大師,祖籍浙江鄞縣,生於法國巴黎。
獲得的獎項包括但不限於最佳世界音樂專輯,最佳民謠專輯,最佳古典混合音樂專輯,最佳古典樂專輯,最佳器樂獨奏或合奏。
著名嘻哈歌手Machine Gun Kelly 透露過,他小時候曾參加過馬友友舉辦的青少年音樂天才培訓課程學習古典音樂。
中國民樂大師,譚盾,五次提名一次獲獎,2002年憑藉電影《臥虎藏龍》原聲帶獲得最佳影視作品配樂專輯。
譚盾出生於湖南長沙,此外他還拿過奧斯卡,Which 可以一口秒了。
吳彤,中國內地民樂男演奏家,搖滾歌手,2010年2月憑藉參與馬友友的專輯,一同獲得第52屆格萊美最佳跨界古典專輯獎。
央金拉姆,中國西藏女歌手,2011年獲得格萊美Best New Age Album,成為中國在世界範圍第一位獲得格萊美大獎的女性歌手。
而且央金拉姆跟前面幾位不同,前面的是以演奏獲獎的,而她是以歌手身份獲獎的。
央金拉姆的音樂風格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她用純藏語演唱歌曲,綿羊音,空靈女聲,中國獨立民謠音樂領軍人,被譽為中國的Fiona 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