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間距LED晶片 不只是縮小尺寸

2020-11-30 LED大屏網

作為led顯示屏核心的LED晶片,在小間距LED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間距led顯示屏目前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都依賴於晶片端的不懈努力。

一、小間距led顯示屏對LED晶片提出的需求
  一方面,戶內顯示屏點間距從早期的P4,逐步減小到P1.5,P1.0,還有開發中的P0.8。與之對應的,燈珠尺寸從3535、2121縮小到1010,有的廠商開發出0808、0606尺寸,甚至有廠商正在研發0404尺寸。眾所周知,封裝燈珠的尺寸縮小,必然要求晶片尺寸的縮小。目前,市場常見小間距顯示屏用藍綠晶片的表面積為30mil2 左右,部分晶片廠已經在量產25mil2 ,甚至20mil 2 的晶片。
  另一方面,晶片表面積的變小,單芯亮度的下降,一系列影響顯示品質的問題也變得突出起來。
  首先是對於灰度的要求。與戶外屏不同,戶內屏的需求的難點不在於亮度而在於灰度。目前戶內大間距屏的亮度需求是1500 cd/m 2 -2000 cd/m 2 左右,小間距led顯示屏的亮度一般在600 cd/m 2 -800 cd/m 2 左右,而適宜於長期注目的顯示屏最佳亮度在100 cd/m 2 -300cd/m2 左右。目前小間距LED屏幕的難題之一是「低亮低灰」。即在低亮度下的灰度不夠。要實現「低亮高輝」,目前封裝端採用的方案是黑支架。由於黑支架對晶片的反光偏弱,所以要求晶片有足夠的亮度。
  其次是顯示均勻性問題。與常規屏相比,間距變小會出現餘輝、第一掃偏暗、低亮偏紅以及低灰不均勻等問題。目前,針對餘輝、第一掃偏暗和低灰偏紅等問題,封裝端和IC控制端都做出了努力,有效的減緩了這些問題,低灰度下的亮度均勻問題也通過逐點校正技術有所緩解。但是,作為問題的根源之一,晶片端更需要付出努力。具體來說,就是小電流下的亮度均勻性要好,寄生電容的一致性要好。
  第三是可靠性問題。現行行業標準是LED死燈率允許值為萬分之一,顯然不適用於小間距led顯示屏。由於小間距屏的像素密度大,觀看距離近,如果一萬個就有1個死燈,其效果令人無法接受。未來死燈率需要控制在十萬分之一甚至是百萬分之一才能滿足長期使用的需求。
  總的來說,小間距LED的發展,對晶片段提出的需求是:尺寸縮小,相對亮度提升,小電流下亮度一致性好,寄生電容一致性好,可靠性高。

二、晶片端的解決方案
  1、尺寸縮小晶片尺寸縮小,表面上看,就是版圖設計的問題,似乎只要根據需要設計更小的版圖就能解決。但是,晶片尺寸的縮小是否能無限的進行下去呢?答案是否定的。有如下幾個原因制約著晶片尺寸縮小的程度:
  (1)封裝加工的限制。封裝加工過程中,兩個因素限制了晶片尺寸的縮小。一是吸嘴的限制。固晶需要吸取晶片,晶片短邊尺寸必須大於吸嘴內徑。目前有性價比的吸嘴內徑為80um左右。二是焊線的限制。首先是焊線盤即晶片電極必須足夠大,否則焊線可靠性不能保證,業內報導最小電極直徑45um。;其次是電極之間的間距必須足夠大,否則兩次焊線間必然會相互幹擾。
  (2)晶片加工的限制。晶片加工過程中,也有兩方面的限制。其一是版圖布局的限制。除了上述封裝端的限制,電極大小,電極間距有要求外,電極與MESA距離、劃道寬度、不同層的邊界線間距等都有其限制,晶片的電流特性、SD工藝能力、光刻的加工能力決定了具體限制的範圍。通常,P電極到晶片邊緣的最小距離會限定在14μm以上。其二是劃裂加工能力的限制。SD劃片+機械裂片工藝都有極限,晶片尺寸過小可能無法裂片。當晶圓片直徑從2英寸增加到4英寸、或未來增加到6英寸時,劃片裂片的難度是隨之增加的,也就是說,可加工的晶片尺寸將隨之增大。以4寸片為例,如果晶片短邊長度小於90μm,長寬比大於1.5:1的,良率的損失將顯著增加。

基於上述原因,筆者大膽預測,晶片尺寸縮小到17mil2後,晶片設計和工藝加工能力接近極限,基本再無縮小空間,除非晶片技術方案有大的突破。
  2、亮度提升
  亮度提升是晶片端永恆的主題。晶片廠通過外延程式優化提升內量子效應,通過晶片結構調整提升外量子效應。
  不過,一方面晶片尺寸縮小必然導致發光區面積縮小,晶片亮度下降。另一方面,小間距顯示屏的點間距縮小,對單晶片亮度需求有下降。兩者之間是存在互補的關係,但要留有底線。目前晶片端為了降低成本,主要是在結構上做減法,這通常要付出亮度降低的代價,因此,如何權衡取捨是業者要注意的問題。
  3、小電流下的一致性
  所謂的小電流,是相對常規戶內、戶外晶片試用的電流來說的。如下圖所示的晶片I-V曲線,常規戶內、戶外晶片工作於線性工作區,電流較大。而小間距LED晶片需要工作於靠近0點的非線性工作區,電流偏小。  

在非線性工作區,LED晶片受半導體開關閾值影響,晶片間的差異更明顯。對大批量晶片進行亮度和波長的離散性的分析,容易看到非線性工作區的離散性遠大於線性工作區。這是目前晶片端的固有挑戰。
  應對這個問題的辦法首先是外延方向的優化,以降低線性工作區下限為主;其次是晶片分光上的優化,將不同特性晶片區分開來。
  4、寄生電容一致性
  目前晶片端沒有條件直接測量晶片的電容特性。電容特性與常規測量項目之間的關係尚不明朗,有待業者去總結。晶片端優化的方向一是外延上調整,一是電性分檔上的細化,但成本很高,不推薦。
  5、可靠性
  晶片端可靠性可以用晶片封裝和老化過程中的各項參數來描述。但總的說來,晶片上屏以後的可靠性的影響因素,重點在ESD和IR兩項。
  ESD是指抗靜電能力。據IC行業報導,50%以上晶片的失效與ESD有關。要提高晶片可靠性,必須提升ESD能力。但是,在相同外延片,相同晶片結構的條件下,晶片尺寸變小必然帶來ESD能力的削弱。這是與電流密度和晶片電容特性直接相關的,無法抗拒。
  IR是指反向漏電,通常是在固定反向電壓下測量晶片的反向電流值。IR反映的是晶片內部缺陷的數量。IR值越大,則說明晶片內部缺陷越多。
  要提升ESD能力和IR表現,必須在外延結構和晶片結構方面做出更多優化。在晶片分檔時,通過嚴格的分檔標準,可以有效的把ESD能力和IR表現較弱的晶片剔除掉,從而提升晶片上屏後的可靠性。
  三、總結
  綜上,筆者分析了隨著小間距led顯示屏的發展,LED晶片端面臨的系列挑戰,並逐一給出了改善方案或方向。應該說,目前LED晶片的優化還有很大的空間。如何提升,還待業者發揮聰明才智,持續不斷的努力。

相關焦點

  • 小間距LED顯示屏特點原理介紹
    一、小間距LED顯示屏介紹了解小間距led顯示屏原理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 led小間距顯示屏,從字面理解就是間距比較小的led顯示屏。那麼這個間距到達要小到什麼程度才是呢?這個定義是相對的,不是覺得的,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 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技術原理分析
    高清小間距led屏顯示原理是怎麼樣的呢?事實上,他們成為我們的城鎮和我們共同的特徵主要關注他們的外在質量參數。   靜態掃描:靜態掃描是從驅動IC的輸出到像素點之間實行「點對點」的控制,靜態掃描不需要控制電路,成本比動態掃描要高,但是顯示效果好,穩定性好,亮度損失較小等等的優點。   隨著LED技術的發展,LED電子顯示屏的亮度也隨之不斷提高,而尺寸也越來越小,這就表明更多的LED小間距電子顯示屏進入室內將成為大勢所趨。
  • COB來了,小間距LED電視進入新階段
    從LED顯示全行業成長性看,小間距LED電視已經拿下幾乎9成增量。在小間距LED顯示產品高速增長的同時,小間距LED顯示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這一年COB封裝產品成為新寵,並大有成為未來王者的趨勢。 COB來了,小間距LED電視進入新階段 什麼是COB(Chip On Board)小間距顯示技術呢?
  • 希達電子:倒裝LED COB是超高密度小間距顯示的未來
    這一技術的最大優勢是繼承了傳統間距LED顯示屏的全部工程工藝特點,中上遊市場高度成熟,但隨著用戶對超高清、高可靠性顯示產品的需求逐步提高,SMD技術在小間距顯示領域的發展已經遇到瓶頸,主要原因如下:1、間距尺寸的局限,使其無法實現更小間距的產品,因此無法滿足超高清顯示應用。
  • 從間距到封裝,小間距LED技術PK新階段
    其次,採用SMD封裝技術,LED的燈腳焊盤裸露外部易被氧化,造成水汽入侵LED內部晶片,在水氧作用下長期運行造成燈芯內部發生電化學反應,出現死燈、「毛毛蟲」現象。此外,靜電對LED燈珠的傷害也不容忽略。小間距SMD產品靜電敏感,裸露的燈腳焊盤很容易受到靜電的影響,造成死燈。
  • 華燦光電加大中高端顯示晶片、Mini/Micro LED晶片的佔比。
    華燦光電加大中高端顯示晶片、Mini/Micro LED晶片的佔比。 作者:未知時間:2019-12-09 來源:高工led網     北京時間12月09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摘要華燦光電給出的答案是消減低端通用產品產能,加大中高端顯示晶片
  • 國星光電:小間距封裝持續景氣 白光封裝和LED晶片業務相對疲軟
    評論:公司小間距業務景氣度依然較好,小間距擴產速度略慢於預期。公司第四季度業績有所調整,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晶片及白光產品影響。2018 年 LED晶片由於供給過剩價格下降較多,白光照明受經濟影響增長不及預期,整體對國星非 RGB 業務造成較大影響。但隨著小間距下遊需求的穩定增長和國星RGB 和小間距業務產能佔比的持續提升,公司未來有望實現產品結構的優化和業績的增長。
  • LED行業深度報告:Mini LED成就顯示之美,量產在即
    機構:民生證券報告摘要: Mini 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顯示效果更佳、輕薄化 Mini LED 是尺寸介於小間距 LED 與 Micro LED 技術的技術,Mini LED 主要應用於 液晶面板背光模組
  • 康佳發布8K Mini LED晶片電視和2英寸Micro LED屏幕的康佳手錶
    康佳集團正式發布APHAEA Micro LED未來屏產品矩陣,涵蓋點間距從P1.2至P0.12等多形態、多場景小間距產品,加快實現全場景顯示應用。其中,康佳集團全球首發Micro LED手錶APHAEA Watch,其搭載的P0.12 AM-LTPS Micro LED微晶屏,點間距縮小至0.12mm,具備百萬級超高對比度和高達1500nits的屏幕亮度,能夠呈現更加細膩真實的色彩細節。
  • 小間距LED會議一體機出貨破千臺
    2020年轉眼已接近尾聲,回顧今年LED市場,疫情極大的影響了LED的出口業務,LED企業紛紛轉戰國內市場,而與此同時疫情也讓會議市場發生了巨大改變,會議市場屏幕升級需求顯現,小間距
  •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
    淄博周村室內小間距LED顯示屏幕山東濰坊led電子大屏幕廠家陳學仕教授研究團隊決定在量子點溶液中加入鹽水,也就是氯化鈉溶液,成功將量子點包覆住,形成結晶,「就像把量子點抓回來,聚縮成均勻分布的一顆小點。」而經過「包膜」的量子點也更穩定,就像泡了鹽水的蘋果,不易受到水、氧的侵蝕。
  • LED行業深度報告:由小入微,LED顯示大有可為
    早期產品是在常規戶內外的顯示屏以及小間距顯示屏幕應用的基於正 裝的 LED 晶片。目前主要指用於顯示應用的晶片尺寸在 80-300μm 之 間的倒裝 LED 晶片。以主流 65 英寸家用電視為例,LED 尺寸 從原本封裝尺寸的 3030 縮小至 0509 mil (125 x 225 μm);LED 使 用數量由原本小於 1,000 顆增加至 18,000-20,000 顆,調光區域預 計為 1000-2000 個分區,大大提高了比效果。
  • Mini LED與Micro LED最新定義及技術剖析
    因此,LED廠商晶電則提出了Mini LED的概念,同樣將尺寸縮小,但保留藍寶石基板,因此仍可採用現有的設備製作,生產難度及成本皆比Micro LED低,更能儘快進入商用市場。因此,LEDinside重新將Micro LED的尺寸界定為75微米以下,且不帶藍寶石襯底。
  • cob led顯示屏特點解析
    本文作者:深圳大元因為SMD封裝的led小間距進行到1.00mm的時候,難以下鑽到更小間距,所以cob封裝的led顯示屏才得以煥發光彩。cob led顯示屏有什麼特點呢?cob led顯示屏廠家cob led顯示屏如果有直觀看出來與led小間距不一樣的特點,那應該就是COB封裝特性的超小間距了。
  • Micro LED和MiniLED最新定義及技術剖析——LEDinside
    因此,臺LED廠商晶電則提出了Mini LED的概念,同樣將尺寸縮小,但保留藍寶石基板,因此仍可採用現有的設備製作,生產難度及成本皆比Micro LED低,更能儘快進入商用市場。 過去LEDinside將100微米(micron/μm)作為Micro LED及MiniLED的尺寸分界,定義晶片尺寸在100微米以上的為MiniLED,小於100微米的則是Micro LED。然而,由於近來相關技術持續進展,廠商已經能夠製造出尺寸小於100微米但仍帶有藍寶石襯底的MiniLED產品。
  • 新一代顯示技術 Micro LED
    Micro LED是小間距LED尺寸繼續縮小的結果,與傳統小間距LED相比,具有高對比度、寬視角、反應速度快、能耗低等優點, 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是業界期待的下一代顯示技術。
  • P1.0小間距LED顯示屏參數和技術優勢
    打開APP P1.0小間距LED顯示屏參數和技術優勢 發表於 2017-12-28 14:07:59 本文主要介紹了P1.0小間距LED顯示屏的參數與它的技術優勢。
  • MINI-LED時代,QCOB面光源為何如此重要
    首先,家用彩電市場,核心觀看距離在2-4米左右;主流液晶產品尺寸是55-65英寸(佔據市場近6成銷量)。但是,消費需求再向80/100英寸大尺寸市場前進。液晶顯示依賴玻璃基板的特性,使得其無法面對100英寸,尤其是以上尺寸的應用需求。即便雷射電視的產品創新,也在畫質效果上比較LED顯示略遜一籌。——這是一個千萬級需求的市場!
  • 小間距LED,究竟能做多「小」?
    業內有句俗語,擁有小間距LED就等於擁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可見,小間距市場要爆棚了。   導讀: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如何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各大企業可謂費盡心思。業內有句俗語,擁有小間距LED就等於擁有更大的市場競爭力,可見,小間距市場要爆棚了。
  • 億光電子:LED後照明時代布局觀
    雖然大咖逐漸淡出,但是今年逛展的人數卻不在少數。在這個大咖不斷掘機換軌的LED行業裡,走或不走都是一種應對新變革的市場謀略或者策略。6月10日LEDinside走近封裝大咖億光,有幸採訪到億光電子生產事業群大中華區業務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劉邦言先生,談談後照明時代,億光電子的產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