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間距到封裝,小間距LED技術PK新階段

2020-12-05 LEDinside

2017-03-02 10:06:20 [編輯:nicolelee]

ISLE,號稱是全球最負盛名的LED顯示行業盛會。2017 ISLE上,「COB小間距LED」的登臺亮相給參觀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看點,突破了以往各類LED展會廠商多在間距「越來越小」上的比拼。這也意味著,對於整個LED行業而言,人們也不再僅僅以不同間距來劃分LED產品,不同的封裝技術成為了區分、選擇LED產品的另一關鍵。

進入室內市場,小間距LED的優勢

LED產品面世之初,因其亮度高、色彩絢麗等固有特點,穩居戶外市場,而在室內領域上很少插足。但隨著技術發展,小間距LED(P3.0以下)的出現,使得LED室內應用成為了現實。


♦  小間距LED產品

從技術角度來說,雖然目前小間距LED在室內應用上仍存在長時間、連續觀看易眩暈等問題,但不可否認,也有其固有優勢。首當其衝的就是「無縫」,從視覺效果而言,小間距LED可以做到整屏無縫顯示,畫面更完整。此外,對於室內大屏項目來說,空間、面積常有限度,而小間距LED輕薄,屏體厚度不到100mm,比較省空間。再者,小間距LED亮度高,並且其亮度可在 350~2000cd/m²之間任意調節,對環境光的適應能力更強。最後,小間距LED色域廣,色域達到114%NTSC,色彩更絢麗,尤其適用於禮堂、演示廳、電視演播廳等室內場景中。

從SMD到COB,LED技術發展的飛躍

此前,對用戶而言,選擇小間距LED更多的是在不同間距中做選擇,而間距對於小間距LED而言主要影響單位面積解析度。目前,從不同封裝技術來比較, 無論是從技術革新上抑或是顯示效果上,COB小間距LED都是對SMD小間距LED的極大提升。這也說明,在解決室內堪用、能用問題的基礎上,小間距LED發展目前已進入提供更高的產品可靠性和視覺體驗效果的階段,COB封裝是最關鍵的技術方向之一。

SMD產品,傳統封裝方式的不足

採用SMD(表貼技術)封裝的LED產品,是上遊燈珠廠商將燈杯、支架、晶元、引線、環氧樹脂等材料封裝成不同規格的燈珠。下遊顯示屏廠商用高速貼片機,以高溫回流焊將燈珠焊在電路板上,製成不同間距的顯示單元。


♦  SMD小間距LED PCB板橫截面圖示

作為小間距LED的第一代產品,SMD小間距LED可以說已應用廣泛,目前也佔據了LED應用市場的較大份額。但由於LED產品固有的發光原理及SMD封裝工藝無法迴避的缺陷,在長期的市場應用中,SMD小間距LED也顯示出明顯的不足。

① 死燈、壞燈現象。LED死燈直接影響到畫面的顯示效果,而採用SMD封裝技術的小間距LED極容易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死燈、壞燈現象。這首先是因為SMD小間距LED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將燈珠以高溫回流焊(240-270攝氏度)的方式焊在電路板上,而在高溫回流焊中由於燈珠中支架、基板、環氧樹脂等材料的膨脹係數不同,極易產生縫隙,造成燈珠在出廠時已處於「亞健康」狀態。其次,採用SMD封裝技術,LED的燈腳焊盤裸露外部易被氧化,造成水汽入侵LED內部晶片,在水氧作用下長期運行造成燈芯內部發生電化學反應,出現死燈、「毛毛蟲」現象。此外,靜電對LED燈珠的傷害也不容忽略。小間距SMD產品靜電敏感,裸露的燈腳焊盤很容易受到靜電的影響,造成死燈。


♦  SMD壞燈原因分析

一般來講,出廠時廠家會將壞點率控制在標準值之內;但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壞點會不斷累積,一般使用半年後壞點就很明顯了。如何降低死燈率已成為了目前小間距LED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②觀看舒適度欠佳。在觀看舒適度上,人眼會因LED屏體的頻繁刷新,周期性接受光信號刺激,長時間觀看以及近距離觀看會感到不適。此外,存在「藍害」影響,因藍色LED波長短,頻率高,人眼直接地、長期地接受藍光影響,容易引起視網膜病變。

③低亮時灰階不好。在室外應用,LED顯示屏的亮度自然具備優勢。但在室內正常應用中,大屏屏前亮度一般在200nits左右人眼長時間觀看才舒適。但在此亮度下LED顯示屏會出現灰階缺失,影響畫質。

COB產品,小間距LED的革新

從技術革新上來看,COB小間距LED是小間距LED的第二代產品。

COB(Chip On Board)是一種封裝技術,即電路板上封裝RGB晶片,主要通過矽樹脂將晶元、引線直接封裝在電路板上,省去了SMD封裝的燈珠封裝、貼片、回流焊等工藝,大大提升了小間距LED產品的穩定性與觀看舒適性。
  
從間距到封裝,小間距LED技術PK新階段


♦  COB小間距LED PCB板橫截面圖示

① 性能更可靠。沒有了燈珠封裝、回流焊、貼片等工序的COB小間距LED產品,其本身穩定性大大提升,並能有效避免傳統SMD封裝壞點越來越多的缺陷。經測算,大約在使用半年後,採用COB封裝技術的小間距LED累積壞點率不到採用SMD技術的十分之一。

②觀看更舒適。COB產品的高填充因子光學設計,發光均勻,近似「面光源」,有效消除摩爾紋。其啞光塗層技術,也是顯著提高對比度,降低炫光及刺目感,不易產生視覺疲勞。

③適應性更強。COB封裝技術,無裸露燈腳,表面平滑無縫隙,具有防潮、防靜電、防磕碰、防塵等功能,正面防護等級達到IP54,避免了SMD封裝的小間距LED因潮溼、靜電、灰塵、磕碰等環境或人為因素造成死燈、壞燈的問題。


♦SMD與COB防潮性能對比圖

一項新技術的普及與應用,一個新產品的成熟與認可,離不開市場的檢驗,也離不開用戶的體驗,COB小間距LED產品亦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客戶前往威創演示廳體驗、感受COB小間距LED,威創市場負責人也對用戶乃至是目前整個行業普遍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其一COB是否不好維護?COB的累積壞燈率不到SMD的十分之一,可以說,在一個產品使用周期內「幾乎不用維護」。即使出現需維護情況,可由廠商專業人員維護,更換顯示單元。因此,無論是維護成本抑或是操作難度上來評估,COB都不存在維護更難的問題。

其二COB是否散熱不好?相對於SMD通過四個焊腳散熱,COB燈芯直接貼裝在PCB上,直接通過PCB板散熱,散熱面積大,散熱良好。所以,相較於SMD,COB散熱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三COB一致性受影響?對此, 威創已經解決了此問題,並申請了專利,結合威創DLP屏幕的特殊覆膜工藝解決墨色一致性問題,確保了COB小間距LED產品整牆顯示效果。

基於COB產品更高穩定性、更有觀看舒適等優勢,威創已成功建設多個COB小間距LED項目,覆蓋公安、能源、電力指揮調度中心、電視臺演播廳等應用場景。對於控制室用戶而言,COB的高穩定性、觀看舒適性,更加契合了控制室用戶長時間顯示需求。而由於COB技術自身的抗摩爾紋特性,可以說解決了長期以來小間距LED在廣電行業應用的一大難題,得到了廣電演播室領域的一致認可。

顯示行業為用戶提供價值是關鍵。隨著不同封裝技術的出現,於用戶而言,對於小間距LED的選擇不再只是區分不同間距。COB小間距LED產品的出現,可以說是為用戶提供了另一個的選擇維度與考量標準,當然也是一種在穩定性、觀看舒適度上更優的選擇。




來源:投影時代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LEDinside官網(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眾帳號(LEDinside)。

相關焦點

  • COB來了,小間距LED電視進入新階段
    從LED顯示全行業成長性看,小間距LED電視已經拿下幾乎9成增量。在小間距LED顯示產品高速增長的同時,小間距LED顯示技術也在不斷進步。這一年COB封裝產品成為新寵,並大有成為未來王者的趨勢。 COB來了,小間距LED電視進入新階段 什麼是COB(Chip On Board)小間距顯示技術呢?
  • 小間距LED顯示屏特點原理介紹
    一、小間距LED顯示屏介紹了解小間距led顯示屏原理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何為 led小間距顯示屏,從字面理解就是間距比較小的led顯示屏。那麼這個間距到達要小到什麼程度才是呢?這個定義是相對的,不是覺得的,那麼為什麼這麼說呢?
  • 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技術原理分析
    小間距LED顯示屏是指LED點間距在P2.5及以下的室內LED顯示屏,主要包括P2.5、P2.083、P1.923、P1.8、P1.667、P1.5等LED顯示屏產品。隨著LED顯示屏製造技術的提高,傳統LED顯示屏的解析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今天,我們傾向於把LED視頻顯示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清楚LED屏是怎麼樣工作的嗎?
  • 小間距LED晶片 不只是縮小尺寸
    作為led顯示屏核心的LED晶片,在小間距LED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間距led顯示屏目前的成就和未來的發展,都依賴於晶片端的不懈努力。一、小間距led顯示屏對LED晶片提出的需求  一方面,戶內顯示屏點間距從早期的P4,逐步減小到P1.5,P1.0,還有開發中的P0.8。與之對應的,燈珠尺寸從3535、2121縮小到1010,有的廠商開發出0808、0606尺寸,甚至有廠商正在研發0404尺寸。
  • 國星光電:小間距封裝持續景氣 白光封裝和LED晶片業務相對疲軟
    小間距持續高速發展,上遊封裝領先企業深度受益。小間距在專業顯示性能優勢顯著,對液晶和 DLP 替代,當前滲透率近 20%,替代空間巨大。未來小間距性成本降低料將推動其在商用市場快速滲透。2017 年小間距全球市場規模約 60 億元,未來 3 年有望保持 50%以上高增速。
  • 小間距LED顯示屏規格,哪種才是趨勢
    小間距LED顯示屏發展了這些年,逐漸替代了DLP、LCD的部分市場,在很多行業都得到廣泛應用。伴隨著顯示技術創新發展,它的像素點間距也從P2.5到P1.0mm一步步推進到 P0.7mm。眾所周知,LED小間距屏技術發展,永遠離不開SMD和COB封裝技術的進一步革新。
  • LED顯示屏的封裝工藝是怎樣的
    LED顯示屏的封裝工藝及每平方區別 LED顯示屏行業繼直插(Lamp)工藝之後,已經廣泛過渡到表貼(SMD)工藝,隨著表貼(SMD)大行其道,大有取代直插之際時,COB封裝卻又騰空出世。
  • 希達電子:倒裝LED COB是超高密度小間距顯示的未來
    LED顯示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示範,項目結題時,將實現0.5-0.8mm點間距COB LED顯示的技術突破,為國家重大項目需求提供產品支撐,這是科技部新興顯示領域唯一的小間距LED顯示項目;2019年小間距已經成為顯示屏行業新的市場增長點,伴隨COB技術的持續升溫,該技術對行業市場格局的影響也已經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對小間距LED顯示屏來說,COB是超高密度小間距的未來,同時也是超高密度小間距顯示屏發展的必然趨勢
  • cob led顯示屏特點解析
    本文作者:深圳大元因為SMD封裝的led小間距進行到1.00mm的時候,難以下鑽到更小間距,所以cob封裝的led顯示屏才得以煥發光彩。cob led顯示屏有什麼特點呢?cob led顯示屏廠家cob led顯示屏如果有直觀看出來與led小間距不一樣的特點,那應該就是COB封裝特性的超小間距了。
  • MiniLED IMD-M09成本壓縮到每像素0.015元 對行業將意味著什麼?
    這是COB封裝技術能夠流行的關鍵所在。但是,按照傳統路線圖,COB封裝小間距LED屏技術,也要從「晶圓裂片」開始。這嚴重限制了中小小間距LED屏企業推出COB系列產品的能力。國星光電IMD技術可以看成是亞單元級別的COB模塊,在產品顯示性能效果、安全防護水平上,達到COB級別產品的要求;並在墨色一致性上效果更具優勢。
  • COB和SMD封裝技術大比拼 誰將成為主流?
    其實拿COB與表貼來作比較,本來就有點「關公戰秦瓊」,牛頭不對馬嘴——小間距LED屏的「表貼」工藝與COB之間其實並不是「直接競爭」的關係。COB是一種封裝技術,表貼則是一種大量微小器件結構布局和電氣連接技術。他們處於電子產業,尤其是LED產業的不同階段。或者說,表貼是LED屏製造商的核心工藝,而COB等封裝技術則是終端製造商的上遊企業「LED封裝產業」的「工作」。
  • 小間距LED,究竟能做多「小」?
    「這五款新產品的設計開發、製造均由公司自主完成,是公司拓展高端LED顯示產品的重大舉措,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公司技術優勢,豐富公司的產品線,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在高端LED顯示市場的競爭力。」 奧拓電子副總經理楊四化透露。
  • 小間距LED「屏」地而起,登堂「入室」能有多遠
    包括利亞德、聯建光電、邁銳光電、上海三思、易事達等LED顯示屏公司,都紛紛大舉揮師逐鹿這片新藍海。 LED小間距產品開創新藍海 「7.78億元」,這是利亞德光電2013年的營收。而在2012年,這個數字是「5.02億元」。在顯示屏市場趨於飽和、需求放緩的今天,利亞德營收的突破增長是源自其LED小間距電視。
  • mini-LED會議屏的難點是什麼
    小間距LED顯示大屏,藉助mini-led技術的發展,已經進入P0.X時代。這使得100+英寸的顯示單屏產品市場「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而面對會議室單屏銷售的「非工程化」LED屏幕,則是「標準單屏小間距LED」眼下增長最具潛力的市場之一。那麼會議室應用LED屏到底需要怎樣的產品技術進步才能滿足「會議」需求的特殊性呢?
  • 技術創新OR市場炒作 一張圖搞懂小間距新名詞
    本文將從一張簡單的圖表出發,釐清各種名詞的含義、技術淵源,及其創新性的含金量。  下面這張表,從三個基本的要素,對小間距產品進行評估歸類。這三個要素分別是:  1、晶片尺寸  2、點間距  3、技術路線  使用這三個基本要素,能夠較為準確地衡量一個產品的技術含量。
  • 【行家極光獎揭曉】小間距LED顯示屏供應鏈之星TOP10
    ,統籌融合襯底材料、外延晶片、模組封裝等,為LED小間距的研發提供有力保障。小間距產品相對於傳統LCD屏幕、投影儀等顯示終端具有天然的優勢,比如LED顯示終端往往具有高亮度、高節能、高刷新、高清晰度、無縫拼接等顯著特點,因此小間距產品一直是用戶青睞的顯示終端設備之一,但是對於小間距產品的發展進程中也同樣遇到了很多技術難題,比如說巨量轉移技術,更小燈珠尺寸的封裝技術、0.7mm點間距及以下無法實現量產(成本太高,目前停留在樣品階段)等等。
  • MINI-LED時代,QCOB面光源為何如此重要
    比較而言,LED小間距顯示,則在「像素顆粒感」上對「近距離觀看」並不友好。這就決定了,小間距LED顯示想在P0.X間距時代,進一步擴大市場,在突破了像素間距指標之後,最主要的體驗感瓶頸就是「進一步克服顆粒化像素」的問題。
  • 億光電子:LED後照明時代布局觀
    在這個大咖不斷掘機換軌的LED行業裡,走或不走都是一種應對新變革的市場謀略或者策略。6月10日LEDinside走近封裝大咖億光,有幸採訪到億光電子生產事業群大中華區業務行銷事業群總經理劉邦言先生,談談後照明時代,億光電子的產業布局。
  • P1.0小間距LED顯示屏參數和技術優勢
    小間距LED顯示屏是指LED點間距在P2.5及以下的室內LED顯示屏,主要包括P2.5、P2、P1.9、P1.8、P1.6、P1.5、P1.2、 P1.0、P0.9等LED顯示屏產品(高清全彩LED屏)。
  • 小間距LED透明屏的3大難題及解決方案
    傳統LED透明屏解析度得到大幅提升,小間距LED透明屏就是在此基礎上的新產品,小間距透明屏是指LED點間距在P2.5及以下透明屏的產品。當LED透明屏來到室內時,其亮度就需要,但當透明屏亮度降低到600cd/㎡以下,畫面就開始出現較明顯的灰度損失現象,隨著亮度的進一步降低,灰度損失也越來越嚴重。我們知道灰度等級越高,透明屏畫面顯示的色彩越豐富,畫面更加細膩飽滿。 解決方法:屏體亮度適用環境亮度,可以自動調節。避免環境過亮或者過暗帶來的影響,保證畫質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