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腳蹬三輪車
作者/張寶紅
走在大街上,視線裡突然出現了一個溫馨的畫面。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太太,瘦弱的身軀,頭頂著白色的毛巾,正吃力地蹬著腳蹬三輪車。三輪車裡坐著一位老頭,老頭不停地用拐棍搗著地,來給老太太助力,兩人配合的是那樣的默契。看到這個畫面,我心裡像有一股暖流,我覺得這老兩口真的很幸福,人到老年有一輛腳蹬三輪車互相支撐,也該滿足了吧……畢竟腳蹬三輪車在城市裡已經不多見了,它就像一個奇葩活躍在城市裡街道上,有時把喇叭摁壞,它依然在前面悠然地行走著,後來我也成為了一名走在路上的司機,深深地理解了司機在趕路時焦急的心情,我明白了有一些司機為什麼脾氣這麼暴躁的原因了。父親就是這一群老年人中的一員,他蹬著他的腳蹬三輪車加入縣城裡車流人流的大軍中。
父親退休後,原先為了接送孩子方便,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一開始父親不敢開,後來也慢慢地熟練起來,一切都那樣得心應手了,能夠自由穿梭在大街小巷。過了兩年,電動三輪車在縣城裡進行了,父親氣得直跺腳,就像兩條腿被突然截斷一樣難受。我勸父親不要埋怨,政府禁止電動三輪車在縣城裡行走是有道理的,不能光考慮自己的一點利益,要做一個文明名的市民,父親也欣然接受了。後來我聽說朋友家有一輛腳蹬三輪車閒置好長時間了,我花了一百元把它買了下來,朋友用電動三輪車載著腳蹬三輪從二十多裡的鄉下幫我送到城裡,從此這輛二手腳蹬三輪便成了父親的代步工具……
父親的腳蹬三輪車承載著含飴弄孫的快樂時光,我和妻子工作比較忙,幾乎是早出晚歸。孩子上學的時間都巧妙地與我們休息的時間插肩而過,所以對於我來說,對孩子有太多的愧疚。我也想,哪怕有一天,啥也不幹,認認真真地接送一次孩子,但對於我來說幾近乎奢侈。父親蹬著腳蹬三輪,從南關到北關,近乎十幾裡路的穿梭。順風的時候還好,逆風的時候,父親蹬起來就十分費勁,已近七十歲的父親,每當看到他吃力地蹬著腳蹬三輪車的時候,我的眼睛總是禁不住模糊了。孩子坐在三輪車上,總是不諳世事,嬉笑鬧騰著,不知道她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坐在私家車上從身邊穿過的時候,再看看汗流浹背的爺爺蹬著三輪車,是不是有所觸動。無論驕陽似火的酷夏,還是冰凍三尺的隆冬。
父親在接送孩子這方面總是很積極,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因為他一天學也沒上過,一次學校門也沒進過,但他深知上學的重要性,光怕接送孩子晚了,所以他對孫子孫女們要求很嚴格,父親總是提前檢查一下他的腳蹬三輪車,輪胎的氣是不是足,車閘是不是靈便。孩子坐上車,父親就開始蹬著車出發了,他把接送孩子當成了自己的樂趣,他時而哼著小曲,時而唱著兒時學的戲,父親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幫祖母看孩子做飯的情景,他一邊拉著風箱燒著火,一邊用木棍敲打著風箱唱大戲。「做生意,盼興旺,全憑嘴一張,人一走,茶就涼,說什麼周詳不周詳……」父親蹬著三輪車,沉浸在《沙家浜》智鬥的情節裡。
綿綿細雨飄灑在父親的頭髮上,他的頭髮上很快凝出了水珠,水珠順著頭髮絲流在父親臉上,父親急匆匆地蹬著車,來不及擦拭額角的雨珠。看到這種情景,心裡酸酸的,確實父親風裡來雨裡去,一天到晚沒有多少空閒時候。剛開學第一周,女兒學校裡不能吃飯,中午必須接回來吃午飯,然後稍作做停頓再送到學校裡去。妻子打電話給我,說因為有午自習不能接孩子,說讓父親接一下。我真的不忍心再驚動父親,因為他一天夠辛苦的了。但我在自己的崗位上,遠水解不了近渴,我還是硬著頭皮撥通了父親的電話,說明情況,父親聽後爽快地說了一句:「知道了,你幹好自己工作。」正是這句話深深地刺痛我的心,頓時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一下湧上心頭,說不出的苦楚在心頭翻騰……父親快樂地奔波於我和大哥兩家,因為父親知道,他的腳蹬三輪承載著大家庭的希望。
父親的腳蹬三輪,因為是二手車,時間久了,也經常會出這樣那樣的毛病,胎扎了,車閘不好使了,軸承磨損了……所以修車也是經常的事,久而久之父親便與小區門口擺攤修車的老李頭熟識了。剛開始時,老李頭不認識父親,父親坐在小板凳上等修車,老李頭一邊擺弄著手裡的活,一邊和父親閒談。他問父親:「你是做什麼的?」父親笑著說:「你看我像幹什麼的呢?」老李頭接著說道:「我看你像那個局裡退休的老幹部。」父親哈哈大笑。老李頭又接著說:「你看你這車破的,除了鈴鐺不響,哪裡都響,你這身份還騎這樣的三輪車。」父親只是微微一笑說:「騎習慣了,有感情了。」後來我聽到這件事,心裡很不舒服,想給父親買一輛新的腳蹬三輪。但是父親拒絕了,父親說:「秀秀能騎就行了,不要再破費了,再說老李頭修車的技術非常好,現在騎起來靈便多了。」
現在想想,一輛小小的腳蹬三輪車,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了,它承載著多少的厚重的感情啊!夫妻之間的互相支撐,祖孫之間的期待,老年人自娛自樂的精神生活,夜色漸濃,皎潔的月光灑在父親的腳蹬三輪車上,我坐在三輪車上仰望天空,又想起了父親蹬腳蹬三輪送我上學的情景……
張寶紅:出生年月1982年3月,江蘇豐縣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2006年9月參加工作,現任單縣朱集鎮侯樓小學校長,畢業以來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