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3分《曾經》: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有幸相逢,便是永恆

2020-12-05 90後媽媽小昭

電影《曾經》於2007年在愛爾蘭上映,影片講述了賣花姑娘和街頭藝人因音樂而開啟的一段浪漫愛情故事。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一位街頭藝人的深情演唱吸引了賣花姑娘,他們雖然生活拮据,但都對音樂一腔熱忱,兩人相互支持,鼓勵彼此追求音樂夢想,逐漸萌發愛意,但迫於現實的無奈,最終無法在一起。正如電影中的一句歌詞所描述:種下思念,泛濫成災,不肯放手,終要放手

這部電影的導演和主角是非常奇妙的組合,導演約翰·卡尼是英國著名樂隊「The Frams」的前貝斯手,也是著名獨立電影人;男主格倫·韓塞德是樂隊主唱兼吉他手,女主是捷克歌手瑪可塔·伊爾,二人沒有任何表演經驗,拍攝《曾經》時,兩人分別是38歲和19歲,因戲生情,假戲真做,最終跨越18歲的年齡差距成為戀人。

這是一部製作成本只有15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相較於同年上映的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製作成本3500萬美元,《曾經》看著倒像是玩票的。但影片上映後,觀眾反響巨大,2007年入選聖丹斯電影節,獲得世界電影觀眾獎,同時還斬獲了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看完影片後,我不由地想起一句話:「大凡靈魂相似的人,有幸相逢,就是永恆」。這句話詮釋了賣花姑娘和街頭藝人不一樣的愛情——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惺惺相惜卻愛而不得,相逢即是一生的回憶,哪怕註定沒有結局。

賣花姑娘是一位捷克移民,帶著母親和女兒生活在愛爾蘭,生活窘迫,平時靠兼職家政和賣花為生;街頭歌手被前女友拋棄,白天在街頭悲傷欲絕地賣唱,晚上在父親的修理店幫忙。兩人每天同在一條街道工作,但從未有過交集,直到有一天晚上,賣花姑娘被街頭藝人的原創歌曲吸引,悄悄走進他身邊,主動和他討論起音樂創作靈感。

兩顆惺惺相惜的心愈走愈近,逐漸產生情愫,在相互陪伴和鼓勵下,幫助對方在音樂中找到自我和實現夢想。他們珍視這段美好且珍貴的相遇,但為了成全對方,最終還是選擇離開彼此,在彼此看不見的日子裡努力生活,熠熠生輝。

影片沒有出人意料的高潮反轉,與同類型的音樂愛情電影相比,它不如《一個明星的誕生》那麼具有表演張力,也沒有《如雨天,似晴天》那麼富有戲劇性的角色設定,它更像是一部節奏緩慢的愛情紀錄片,將兩個普通人的簡單愛情向我們娓娓道來,通過獨特的拍攝手法清新溫情的視聽語言,讓觀眾細細品味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對彼此的影響,在悲傷的基調之中看見兩個惺惺相惜的靈魂愛而不得,雖有遺憾,但也滿足,惋惜羨慕之餘不禁反思自我的人生。

這麼一部故事簡單的小成本電影為什麼會在豆瓣上獲得8.3分的好成績?我將從「拍攝手法、視聽語言、現實意義」三個方面來為大家解析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文章的最後我將結合生活,談談我的思考和感悟。

拍攝手法:影片全程使用手持鏡頭和長鏡頭,為觀眾模擬出真實的觀影效果

美國導演本·薩弗迪曾說:電影的真諦,是讓觀眾們回家的時候,相信他們剛剛看到的都是真的。作為一部小成本文藝電影,《曾經》沒有華麗的鏡頭轉換,也沒有驚心動魄的特技,但它擁有真實的生活氛圍和簡單真摯的故事,這也正是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為了追求貼近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導演全程使用手持相機進行拍攝,略微抖動的鏡頭結合大量的長鏡頭,讓觀眾有很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親眼見證了這段愛情。

手持鏡頭又稱晃動鏡頭,這種拍攝方式一般常用於紀實類型的紀錄片或者是新聞現場,手持鏡頭在電影中的運用,是對好萊塢模式的反叛,同時也是一種充滿文藝氣息的表達方式,很多文藝電影喜歡運用手持鏡頭,比如婁燁導演的《推拿》、《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同固定機位創造攝影機不在場的效果相比,手持攝影則利用主觀鏡頭的呈現,讓攝影機不再當個旁觀者,而是以見證者的身份參與了整個事件。影片的開頭呈現出繁忙的都市街頭,形色匆匆的人群,賣力唱歌的男人,略微抖動的畫面,從觀眾的視角來看,就像是自己拿著手機錄下的視頻,肉眼可見的真實感。

雖然搖晃的鏡頭使畫面失去了完整性,但它帶來的紀實性和情感張力卻是固定鏡頭所不具備的。影片中有一段賣花姑娘在夜晚的街道上唱歌的畫面,鏡頭追隨她沉浸在創作之中,拍出了搖搖晃晃的走路鏡頭,這樣的鏡頭和畫面中極其日常的街頭場景互為補充、互為依託,共同構造出了「以假還原真」的紀錄片式質感。這種質感和晃動的影像風格一起,讓影片有別於「愛情狗血劇」,也在風格上更獨樹一幟,更具文藝感

長鏡頭,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持續攝取的、佔用膠片較長的鏡頭。使用長鏡頭的好處在於不打斷時間的自然過程,保持了時間進程的不間斷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故事的真實性。

手持鏡頭在長鏡頭的加持下,更是加強了故事的真實性,比如影片中兩人第一次相遇的片段,3分鐘多的長鏡頭完整呈現了街頭藝人的表演,而觀看視角始終是在馬路對面,隨著歌曲高潮部分出現,固定長鏡頭轉為運動長鏡頭,開始慢慢靠近他,觀眾可以看清他專注的神情和歇斯底裡的痛苦,就像自己正在經歷一場邂逅——先是無意間被歌聲吸引,先試探性地駐足傾聽,越聽越喜歡,後又逐漸走近,想表達自己的欣賞。

長鏡頭的使用讓觀眾真切地看到分秒的流逝,才會感受到電影中人物複雜的情感,一旦觀眾被潛意識地帶入故事中,就會覺得自己和角色正在一起經歷這場愛情旅程,不由自主地感覺電影中的每分每秒都真實地猶如身臨其境。

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後內心久久不能平息,為他們感到惋惜,又感同身受,為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而意難平,腦子裡情不自禁會問自己:他們就這樣結束了嗎?如果街頭藝人明白了那句捷克語的意思,他會不會回來找賣花姑娘?如果我是賣花姑娘,又會怎樣處理這段感情?影片中全程手持鏡頭結合長鏡頭的使用,會讓觀眾覺得自己就是這段愛情的見證者,更容易引發共鳴。

二、視聽語言:吉他和鋼琴推動故事發展,以音樂貫穿影片並烘託感情,為影片奠定了悲傷的基調

作為一名有著深厚音樂背景的電影人,導演約翰·卡尼非常清楚,在表達情感方面,歌曲比任何語言都更有力、更真切。不過,他並不願意把突然唱起歌來這種傳統音樂電影的模式套在自己的人物上,所以他選擇了街頭藝人和會彈鋼琴的賣花姑娘為主角,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唱歌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世界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曾這樣評價該片:

《曾經》並非一部完美的影片,尤其是開頭的部分,是整部作品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處理得不夠穩妥,但在華麗的音樂的襯託下,故事隨即進入了一段美麗的愛情中,很容易就讓觀眾忽略了那麼一點小瑕疵。

在只有90分鐘的篇幅裡,影片完整地呈現了6首原創歌曲,這6首歌又可以簡單地分成3組,將它們連綴 在一起,觀眾可以清晰感受男女主人公的心路歷程和情感變化。

第一組歌曲代表著相遇:第一首是初相遇時街頭藝人賣力演唱的《say it to me now》,第二首是兩人第一次合唱的《Falling slowing》,正是憑藉這首歌,影片拿到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歌曲獎。

在落寞的都柏林的街頭,男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歇斯底裡地演唱著第一首歌,聲音滄桑低沉,與激越的吉他旋律相得益彰。這首歌並不是為了博得路人的喜歡,而是在真實地表達自己對感情的困惑和對前女友的期待,歌詞中屢次提到「懷疑」「誤會」等詞彙,在近乎嘶吼的歌聲中,觀眾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和不甘。 正是這首歌曲和頗具個性的街頭表演吸引了賣花姑娘,二人從此走進了對方的世界。

在琴行中,男人邀請賣花姑娘用鋼琴伴奏,併合唱自己創作的歌曲 《Falling slowly》, 這首歌的歌詞表達了兩個陌生人渴望了解彼此的心情,與當時的場景相符。他們小心翼翼地配合著對方,生怕自己出現失誤影響對方的歌聲 ,因此兩人總是互相對望試探 ,二人眼神的交流搭配這首舒緩的樂曲,讓人沉醉其中。

第二組歌曲代表著相知:第一首是賣花姑娘向遠在異國他鄉傾訴衷腸的《if you want me》,第二首是交代街頭藝人陷入痛苦生活的《Lies》,這兩首獨唱情歌交代了兩人的過去,以動情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痛苦和彷徨,更容易打動觀眾。

賣花姑娘和丈夫之間的差距太大,沒辦法一起生活,常年分居,和母親一起在撫養兩歲的女兒,她的內心是矛盾的,自己單身沒關係,但不想讓女兒在沒有父親的環境中長大,因此她時常感到孤獨和痛苦,這首《if you want me》便是在這種心境下創作出來的。

她獨自行走在黑暗的小巷 ,忘情地輕吟淺唱 ,緩慢拉長的遠景鏡頭配上哀婉悲傷的鋼琴旋律和柔弱的嗓音,一邊追憶與丈夫共度的美好時光,一邊傷感這勞碌而平庸的生活,渲染出迷離的思緒。

相比之下,男孩在房間裡獨唱的《Lies》則更為直接 ,前女友為了倫敦的工作拋棄了自己 ,在這首歌中 ,他在抱怨自己無能的同時,也感嘆愛情的現實 ,但他仍然希望能夠挽回這段愛情,寥寥幾句便勾勒出一個失意者的形象。

第三組歌曲寄託著兩人對未來的希望:第一首歌是男人在錄音室裡演唱《when your mind's made up》,表明了自己決定去倫敦追尋理想和愛情;第二首是賣花姑娘和男人獨處時唱的《The hill》,這首歌前半段是寫給丈夫,渴望溫馨的家庭生活,後半段是在跟眼前這個深愛的男人告別,為新生活做打算。

兩人初次相遇時,男人曾自嘲自己是「只會修理吸塵器的蠢男孩」,但在和賣花女孩相處的過程中逐漸找到自我,《when your mind’s made up》的出現,意味著男人從過往的悲痛和自卑中走出來,從一個憤世嫉俗自艾自怨還自稱孤獨的小老頭真正變成了一個嘶吼著想要走向倫敦勇敢面對過去的男人。

《The hill》這首歌包含的感情非常複雜,表面上是女主寫給丈夫的,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愛,以及理解自己的音樂夢想,但歌曲的後半部分明顯是在為眼前這份明明相愛卻無法在一起的愛情而惋惜,遺憾的是,男主並沒有聽到:

我知道明天一大早/我無法挽留要離開的你/那時候你會變成一個我僅僅曾經認識的人/再過幾天/你就是一個陌生人了/這不是我的錯/你何時能明白

△她用他聽不懂的捷克語表白心意

從整體上來看,影片所講述的故事非常單調貧乏,但這6首歌卻讓情節豐富起來,用音樂代替冗長的線索交代,為一段簡單的愛情故事譜寫了動人的樂章,點到為止卻又恰到好處,像極了這段愛情:發乎情,止乎禮,沒有接吻,沒有牽手,好像什麼都發生了,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回味悠長。

電影大師本·金斯利曾經說過:「假如電影是一瓶香水,那麼電影音樂則是一陣清風,它使芬芳久久地醞釀,散播……"這句話用來形容《曾經》再適合不過了,前調是清新脫俗的愛情,中調是愛而不得的淡淡憂傷,後調是在平庸生活中堅定信念和追求夢想的坦蕩

三、現實意義: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無論何時都要好好生活,在平庸的日子中不要忘卻追求夢想的初心

影片中街頭藝人和賣花姑娘雖然僅僅認識了幾周時間,但卻像是找到了另一個自己一般默契。儘管他們相遇之後又轉身離開,但是這場相遇卻是兩個相似的靈魂關於愛情與夢想、尋找自我等哲理的探討,而這些同樣對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第一,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人生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迫於形勢與愛人分開,佛經有云:人生有三大悲,即怨憎會、愛離別、求不得,後兩者是大多數人的情感真實寫照。

命運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是規定的,冥冥中註定,該離場的時候,多不捨得,也得離開。——亦舒 《圓舞》

賣花姑娘和街頭藝人的結合是眾望所歸,情投意合,音樂摯友,卻生不逢時,各自都已經有了生活,最後本應不歡而散,或者攜手私奔,導演不這麼處理,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相愛不一定要在一起,分開也不一定悲傷收尾

街頭藝人在離別之時,送給賣花姑娘一臺鋼琴,她喜出望外地收下禮物,指尖在琴鍵上飛快地彈奏,身邊是丈夫和孩子,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象。當她望向窗外,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大地,一切重新開始;另一邊,街頭藝人嘴角上揚,露出自信的微笑,急切地奔赴夢想之地。

這讓我想起《鐵達尼號》中傑克生前對露絲說的最後一句話:「無論人生多艱難困苦也不要放棄,勇敢活下去,結婚生子到兒孫滿堂,在暖榻睡夢中百年歸老。」露絲做到了,賣花姑娘也做到了。

詩人顧城曾說過:「你在我身邊也好,在天邊也罷,想到世界的角落有一個你,覺得整個世界也變得溫柔安定了。」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好好生活,這是相愛而不能在一起的兩個人給彼此最好的交代。

第二,即使生活平庸,也別放棄夢想。街頭藝人背著一把破吉他,賣花女拖著一臺吸塵器,他們不停行走,不停聊音樂,兩人的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在夢想面前,他們又無一例外的眼神放光,對未來充滿渴望。電影所傳達的精神層面信息,也正體現了它的藝術價值所在。

影片中所有演員都沒有專屬姓名,所有的名字都是以職業來命名,沒有戲劇化的角色設定,沒有超現實的場景,只有和似曾相識的人生。

街頭藝人白天唱通俗的歌曲換取路人微薄的獎賞,晚上在空曠的街頭盡情演繹自己的原創;賣花姑娘一邊為生計而努力工作,一邊不忘初心繼續追尋音樂夢想,即使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也不會就此與光同塵,而是要在塵埃裡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年少時我們意氣風發,為了夢想仗劍走天涯;中年時,我們向殘酷的生活認慫,為了安身立命,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放棄追求夢想,感嘆時運不濟,感嘆時光易老。

有人總說:已經晚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光。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摩西奶奶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請不要忘記仰望月亮。

結束語

獨特的拍攝手法,如夢如幻的音樂表達,富有哲思的主題探討,成就了《曾經》獨一無二的藝術魅力,是音樂電影中不得不提的一部佳作,也是文藝電影的典範。

《曾經》代表著一生一度的邂逅,如果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必定是皆大歡喜;若是像賣花姑娘和街頭藝人這般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有幸相逢,便是人生中難以忘卻的永恆,同時也提醒我們審視每一段的相遇和別離。

希望每個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能遇到和自己相契合的靈魂伴侶,感恩陪伴和理解,更要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離別,即使不能天長地久,也可以把這份愛珍藏在心間,整裝待發,為生活和夢想而堅定信念。

相關焦點

  • 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聰明的人會這樣相處
    這一生你會遇見誰,會是什麼樣的相逢和結局,並不是你能預見的。有些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絕非偶然,而是教會你什麼,可能陪一程,又或是陪你一生。 人生如戲,出場順序決定著你和他是錯過,還是緣起。在對的時間見對的人,那是幸福。在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就會覺得遺憾。
  • 《龍嶺迷窟》大結局豆瓣評分8.3,只比首播降0.1,太難得了良心劇
    目前網劇《龍嶺迷窟》已經迎來了大結局,網友們對這部劇改編得是否成功,每個人的看法也會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大部分的影視作品在豆瓣評分中都會出現開高走低的趨勢,只有少部分的影視作品能在豆瓣評分呈現一直上漲的趨勢,如果有那麼一部劇,那真的是良心的精品好劇了。
  • 豆瓣8.3分,沒有一句廢話的國產懸疑片,燒腦又燒心
    提起「忻鈺坤」這個名字,想必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但如果你曾看過他的電影,一定會牢牢記住這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忻鈺坤獨立執導的電影長片僅有兩部,卻部部口碑炸裂,雙雙躋身「豆瓣8分俱樂部」,屬於出道即巔峰的那類天才導演。
  • 豆瓣8.3分的R級新片終於被引進,但上映了兩天票房才80萬元!
    可惜的是,《鯊海逃生》的口碑較為糟糕,在豆瓣平臺才5.2分,唯一看點就幾位美女,故事劇情平庸。日本動畫電影《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位居第二,首日票房為882萬元,次日再收入816萬元,口碑處於中上水平,目前豆瓣7.7分。
  • 豐田考斯特20款 靈魂相似的人總會相逢
    很喜歡這句話:「但凡靈魂相似的人,有幸相逢,就是永恆。」不經意間一場偶遇,沒有預兆,就這麼撞見,一見驚心,驚豔,這就是緣。而那些氣息相同的人,靈魂相似的人,終有一天會相見,被一種神秘的磁場吸引,一路同行,一路陪伴……人世間有一種愛,沒有奢求,沒有誰對誰錯,亦不怪緣淺情深,不期的邂逅,誰也無力抗拒「理解與懂你」的魅力,情有獨鍾無可厚非,相互的欣賞沒有罪。紅塵中情為何物,緣為何來,莫問因由,「情」字本無解,只道是一一相訴,是一腔智慧的互補,相映,是一闕優美的斷章。
  • 2018年豆瓣八分以上的華語電影:第三部「禁播」五年後終於上映
    爛片還是大行其道圈走不少票房,不過對於觀影經歷越來越豐富的中國觀眾,也開始正用自己的票錢去支持好電影,今天我們只聊「喜」,看一看豆瓣8分以上的國產華語電影。通過電影裡的人物販賣假藥來反應現實中抗癌藥價高,治不起病的社會問題,雖然遠沒有《熔爐》那樣的效應,但終究走出了這一步,在許多人眼裡《我不是藥神》就是年度最佳電影。2、《紅海行動》 豆瓣8.3分在《紅海行動》沒出來前,可能很多人把《戰狼2》當做最好的華語軍事題材電影。
  • 豆瓣9.0《永恆和一日》:當電影遇上詩歌,生命的本相便浮現
    這是電影中的淚點之一,有時候萍水相逢的感情就是如此奇妙,寥寥數次相逢就能將彼此的心連在了一起,成為了忘年之交,他們像爺孫般相惜,更像兄弟般相知。③如同亞歷山大一生都在追崇的詩人所羅穆斯一樣,在荒蕪的世界裡建造了一座只有自己知道的烏託邦。
  • 有生之年,有幸遇見
    文:尚可得乎#情感#生活,不止詩和遠方,更有當下的華實……在你年輕的時候,也許會遇上這樣一個人,他(她)在你心裡什麼都是好的,你喜歡他(她)勝過一切,但他(她)最後卻不屬於你。這個人無法陪伴你一生,但卻陪著你的青春一路成長,是啊,成長中若沒有一個貫穿始終的人,那該是多麼地遺憾啊......
  • 20部豆瓣高分小語電影
    為大家整理了一份冷門高分的小語種電影片單保證好看且有逼格~法國電影FRENCH FILMNO.1《兩生花》1991年 | 豆瓣8.3分《兩生花》,又名《維羅妮卡的雙重生活》,導演是大名鼎鼎的克日什託夫電影講述兩個女孩的生命故事,表現了人類不可名狀、難以解釋的生命體驗,也許孤獨才是永恆的宿命。NO.2《蝴蝶》2002年 | 豆瓣8.6分一個老人和一個10歲女孩共同去尋找一種阿爾卑斯山脈中的稀有蝴蝶「伊莎貝爾」,老人為了死去兒子的遺願,女孩為了尋找失去的母愛,走上同一條尋找的旅途。
  • 2018年過去了255天,豆瓣超過8分的美國電影已經有9部……
    今年中國的電影票房仍然高漲,但是口碑好的,豆瓣超過8分的電影只有三部。分別是:《紅海行動》:大年初一上映,豆瓣評分8.3;《暴裂無聲》:4月4日上映,豆瓣評分8.2;《我不是藥神》:7月5日上映,豆瓣評分9.0;反而是美國,口碑好的,豆瓣超過8分的電影已經有9部了。
  • 豆瓣8.1分,爛片之王的經典代表作被嚴重低估了25年!
    如其接受天意弄人,倒不如自己像飛蛾撲火一般,抓住一絲機會,成全自己。一晚,朋友帶小武去認識威哥,威哥帶著自己的未婚妻JoJo,在電梯裡面,JoJo不小心牽錯了小武的手,小武並沒有鬆開。黎明、吳倩蓮、吳孟達主演,豆瓣評分高達8.1分,口碑極佳,主線是小武和JoJo的愛情故事,而副線則是小武和父親的父子情,都頗為動人,而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兩線交叉敘述。冒險的那一夜,終究還是分開了,小武還被威哥的馬仔暴打了一頓,兩人失去了聯繫。
  • 豆瓣8.3分,一部90分鐘的電影,其中80分鐘都在「打架」
    對於愛看電影的朋友來說,這段時間都曾經歷過不同程度的「影荒」、「劇荒」,那種滋味很是煎熬。影院開業,老片重映,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影迷們的觀影意願,但並不能盡數滿足那些渴望看到全新大片的朋友。豆瓣8.3分《灰獵犬號》《灰獵犬號》一片根據福裡斯特所著小說《好牧羊人》改編,由亞倫·
  • 號稱真人版《西部世界》,差點就錯過這部8.1分電影佳作!
    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最寶貴的回憶,任憑時光變遷、人情變故,回憶永遠都不會改變,而只會變得越來越珍貴,時不時總是會渴望著再回到那一個時刻。最近,看了一部冷門電影《好夢一日遊》,這便是一部重溫美好回憶的電影佳作。
  • 一顆初心,慢煮歲月,願愛在光陰裡永恆(情感美文)
    所有的相逢,都是上天的恩賜。而最大的恩賜是,讓你在人生最美的時候,與最對的人,欣然相逢了。相逢是多麼美好的開始,接下來,相識,相賞,相知,相愛,相伴,相扶,一直到老。一次相逢,便是一輩子的廝守。有些記憶,無需隱藏,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有沒有那麼一刻,忽然被一首歌曲或一段文字輕輕觸碰到靈魂,讓你的心瞬間柔軟起來?
  • 2018豆瓣評分最低10部爛片,3.6已經最高,第一爛片果然沒出意外
    《臥底巨星》 豆瓣:3.6分作為兩位歌手主演的電影,你能有多高期待,很多人進電影院無非奔著陳奕迅與李榮浩的歌聲,豆瓣評分3.6已經高於預期了。網友評價:看陳奕迅的面子給兩星。10.《泡芙小姐》 豆瓣:3.5分以「二婚嫁胡歌兄弟」為最高熱度的張歆藝不知搭錯哪根筋想起去做導演,拍了個海歸女精英愛上外賣小哥的愛情故事,結果你懂得,沒有讓其他人再次相信愛情。網友評價:迷之選角,滿屏尷尬。9.
  • 奉獻便是生命的永恆,奉獻便是生命的價值
    我們更需要用時間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讓自己其中那小小的淺淺的進步,來擊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十分舒適的區域,強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進。所有的未來,都是靠腳步去丈量。沒有走,怎麼知道,不可能;沒有去努力,又怎麼知道不能實現?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 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豆瓣評分下降,各種無根據差評,我有話說!
    動漫電影《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已經上映兩天了,關於諸位朋友的差評,老豬我有幾個不太成熟的小觀點,倘若有何冒犯之處還請見諒!。至於好評什麼的那就不說了,很明顯那都是像老豬我這一類S忠粉打的分。上映當天豆瓣的評分是9.5分,截止此時卻是掉至7.6分,1.9分的差距,也許在往後的幾天會掉得更多。
  • 豆瓣2018年度高分佳作,你看過幾部?
    2、大佛普拉斯豆瓣8.7分,導演以黑色幽默的地方饒有趣味的呈現出地方風貌,又有對慘澹現實的諷刺挖苦。多方面把罪與罰不經意間鋪陳開來,以零碎的瑣事對事件做全面性描寫。最後一幕失了活力,變得頹廢,但結尾尤贊也早在意料之中。
  • 肖戰粉能否守住豆瓣分?狼殿下口碑兩極化嚴重,差評與劇情無關!
    #肖戰狼殿下#《狼殿下》全集上線,豆瓣雖未開分豆瓣作為一個討論平臺,影響力還是蠻大的。如果,成了抵制者的洩慾工具;或者成了粉絲的彩虹屁;那請問,好評差評是否還有參考價值?評分對劇集已經毫無客觀可言,《狼殿下》的豆瓣分,或將成了抵制者與粉絲之間的較量!上線一天,便是硝煙四起,難怪鵝廠會全集上線。遇上這樣的打分,誰不擔憂會有什麼冬瓜豆腐呢!差評和好評幾乎都與劇情無關,那開分到底會有多少呢?
  • 馬首回歸圓明園:我們與它們的相逢,便是使命!
    不幸的未和最初的你相遇,不幸的還沒有能力為你盡力,但有幸認識你,有幸遇見你,是我們這個年代難得的運氣。現在圓明園十二生肖之一馬首正式回歸圓明園,又是我們的幸運。160年的相離,現在能幻想出原本模樣的圓明園之後,我能感觸到馬首歸家的感動和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