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長走在一起的,常常是「不舒服」。這種不舒服要求我們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成長所帶來的不止是有形的能力上的表現或是資產的富有。更重要的是心智上的日漸成熟。因為能力可以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提升個人的技能。心智則需要時間的見證,閱歷的洗禮以及不斷地自我覺知。能力上的提升不難,只需對的方法+行動力。心智上的提升需要我們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去探索自己,尋找自己。
那麼如何讓自己有更好地成長呢?找到正確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學習毛毛蟲蛻變的智慧
我們都知道蝴蝶它是一種完全變態的昆蟲,它的一生經歷了卵-蟲-蛹-蝴蝶4個時期,每個時期的外在形態很不一樣的。一隻毛毛蟲想要蛻變成美麗的蝴蝶,需要不斷地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有策略才能蛻變成功。當它是一隻毛毛蟲的時候,要努力吃很多食物,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或者是有自己的秘密自保武器。可是毛毛蟲殺傷力實在是太弱了,它怎麼自保呢?全身鮮豔的毛毛蟲會告訴它的天敵們,我有毒,你不要來欺負我;有一些毛毛蟲呢,在身體外面長著分泌毒腺的「天線」,告訴人家我的天線是有毒的,不要來招惹我……而那些弱不禁風的就善於偽裝,比如長得像一條蛇,或是長得很像外星人,讓人家覺得很可怕。它們一般都會有固定的寄主植物,然後 躲在葉子底下儘量不被發現。接著就努力地吃吃吃為自己將來變蛹和化蝶做準備。等到毛毛蟲長大到一定蟲齡之後它會找一個穩定的隱蔽的地方躲藏起來,開始變成蛹,這個過程是它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在蛹裡面會經歷一系列的變化,從毛毛蟲變成一直美麗的蝴蝶。而蛹在蛻變的時候也是它最危險的時候。所以它才要躲起來不讓人看到。
這是毛毛蟲蛻變的大概過程,那我們來總結一下,一隻毛毛蟲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能學到什麼呢?
第一有戰略:它要生活在它喜歡吃的植物上面,很多昆蟲如果沒有生活在喜歡的植物上面,很容易因為不喜歡吃其他植物而被餓死。蝴蝶媽媽很聰明,產卵的時候就會把它產在寄主植物上面。
第二有秘密武器:要能夠生存下來,需要有生存的武器。弱小的毛毛蟲懂得偽裝。兇一點的毛毛蟲會用毒腺自保。
第三要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不斷蛻變。
所以一隻毛毛蟲,它要蛻變成蝴蝶是需要有戰略的,不只是一直在那邊吃吃吃,吃成一隻胖嘟嘟的毛毛蟲。同理,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想要蛻變就需要讓自己成長起來,那怎麼樣成長呢?我們需要有方法,不能只是靠努力,勤奮就覺得肯定會成功,其實你只是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戰略上的懶惰。有方法的進步才能讓自己事半功倍而不是事倍功半。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你要不斷的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圈。所以想要成長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想要的東西越清晰越具體越容易達到。
具備成長型思維——讓自己走得遠
成長還需要你具備有成長型思維,什麼叫成長型思維呢,就是當我們在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不要否認自己,覺得自己不行。還沒解決問題之前,先被問題嚇死了。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能看到自己,覺得自己還可以做的更好。遇到問題先去思考這個問題的主要問題是什麼,問題背後的問題又是什麼,思考之後還要面對問題和行動才能解決問題。只是想不去行動的時候,往往就無法真正地解決當下的困境。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刻意的不斷的練習提高個人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而變得越來越好,不要只是埋怨外部的環境,要讓自己不斷螺旋式上升。
傾聽內心的聲音——知道我們在做什麼
成長的另一個階段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回想一下我們的生命歷程。我們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上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大部分是父母替我們選擇我們到哪所學校就讀,我們住在哪裡。到了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學的階段大部分是依據個人考試的成績而定,就連大學的專業也不一定是自己的選擇。那時候的我們可能是不懂事也可能是迷茫,很難為自己的路做出一些選擇。我們都在遵循著一個什麼樣的年紀該做什麼樣的事情。等到工作之後,還需要每天準時的上班下班,朝九晚五的被工作計劃著,為生存而打拼著。可是回過頭來,有沒有發現身體以外的世界忙碌地運轉著,身體內部的感受卻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在生命的旅程中,當我們不停地走在路上,應該偶爾停下來傾聽一下自己內心的聲音。聽聽自己內心現在需要的是什麼,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你還記得小時候的夢想嗎?還記得曾經自己很喜歡的一些事情嗎?我們是否應該思考,當我們的生命中除了生存之外,還有哪一些事情是讓自己很有激情,很想去做,很想完成的事情?或者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人生的旅程應該走走停停,偶爾停下來傾聽一下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存在。
成長是一次次地蛻變,不要停留在原地,過著重複枯燥的生活。時刻聽聽內心的聲音,我想要做什麼,什麼事情是讓我快樂的。同時也要有方法地讓自己蛻變,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相信自己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