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明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
11月30日,「萬物生長 萬物和諧——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簡稱「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宣傳周」)活動在昆明啟動。
精心布置的啟動儀式現場,憨態可掬的仿真小象、唯美空靈的孔雀舞、蔥鬱茂密的「原始森林」、燦爛綻放的鮮花,還原了一個「美」和「綠」的雲南。
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COP 15核心影像《生命之歌》宣傳片總導演周衛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譚盾,關注的也是「美」和「綠」的雲南,還有「美」和「綠」的世界。
來,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著名舞蹈藝術家 楊麗萍:
總有人問,我的創作靈感來源何處?
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我想,能生長在雲南這麼一片神奇的土地,跟萬物一起共存,感受到我是其中一員,這就是不竭的創作源泉。
舞蹈來源於生活。海菜腔、孔雀舞等等,都是雲南這片土地賦予人的靈感。
我始終認為,我們,是大海裡的一滴水。我們,是一粒塵埃。但我們每一個人也能加入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隊伍中。
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舞蹈家,盡情舞蹈;科學家,用心發現。每個人都用自己的力量添磚加瓦,就能讓家園和萬物更美好。
COP 15核心影像《生命之歌》宣傳片總導演 周衛平:
《生命之歌》是我們寫給大地的一首情詩,是我們對自然萬物的讚美和歌唱。
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這次拍攝的一年來,風裡來雨裡去、爬雪山進峽谷,聽鳥語聞花香。所到之處、目之所及,是看不完的美景、數不清的物種,還有保護生態、愛護環境、和諧共生的無數動人故事和可喜變化。如果說,大自然賦予了雲南無盡的寶藏,我們這部片子也僅僅是打開了其中一扇小小的窗。
在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我們曾經看到望天樹的種子從樹上落下,掉進泥土。僅僅過了幾天,我們發現種子就被螞蟻抬來的泥土、樹葉所覆蓋。這些螞蟻帶來的「禮物」,為種子帶來養分,讓種子生根、發芽。一棵參天大樹和一隻小小的螞蟻,就這樣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不離不棄,人類和大自然之間也應如此。
在怒江峽谷,人們為了留出更多的空間給自然,在當地相關部門幫助下,選擇了從故土遷移,實施生態移民,這是我們關愛自然、尊重自然的實際舉措。為了彼此都能更好而「分離」,也為了人類和大自然之間更美的關係。
《生命之歌》分為山、水、林、田、湖、草、人七個篇章。期待大家觀看它,也和我們一起分享這份美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國際知名指揮家、作曲家、教育家 譚盾:
我每次來到雲南,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因為這裡不僅有多元的生物,有美麗的舞蹈,這裡還是世界的音樂王國。
啟動儀式現場 雲南省廣播電視臺 供圖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每次來到雲南,都總覺得我聽到了大自然的美麗之聲。這些聲音,恰恰就是多元生態的一面鏡子,一面最美好的鏡子。
此前,來雲南,我去到了西盟和滄源。在佤族的村寨裡,我聽到了動人的聲音,看到了當地民眾珍貴、美好的傳統。因為砍倒了一棵樹,全村的人都在反覆說著:大自然,我是你的客人,從來就不是你的主人。我把這棵樹砍倒以後,心裡在流淚。我在想怎麼能夠回報你,如何把樹做成巨大的樂器,讓它為你演奏和歌唱......大自然,我向你發誓,今天砍了你棵樹,我一定還你一片更大的森林。
我在雲南土地上聽到的這些聲音,是如此深刻。
達·文西說:「如果你想知道鳥是怎麼飛,那你得先知道風是怎麼吹,而水(無論是大海、江河、池塘)都記錄和顯示了風的足跡。」
所以,從去年開始我就跟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我希望能夠走進雲南,描繪雲南的「聲音地圖」。因為,雲南大自然的「聲音地圖」就是多元生態的一面鏡子。
未來,我也希望將雲南的「聲音地圖」帶到更遠的地方,帶到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讓聲音河流一直流淌下去,讓世界分享美麗的雲南、美麗的中國。
雲南網記者 韓成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