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新疆籍學者周衛平:新疆人口變化與世界人口增長規律無異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專訪新疆籍學者周衛平:新疆人口變化與世界人口增長規律無異

2020-09-04 12:31: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中新社北京9月4日電 題:專訪新疆籍學者周衛平:新疆人口變化與世界人口增長規律無異

  作者 李晗雪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研究員周衛平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指出,近年,新疆人口增長「穩中有降」,當地女性隨著生育觀變化自主採取避孕措施,符合現代社會特徵。境外有人「種族滅絕」「強制絕育」之說,是一種污衊。

  日前,德國反華學者鄭國恩發布所謂「研究報告」,稱「新疆自然人口增長急劇下降」,妄稱新疆存在所謂「強制絕育」問題。

  周衛平受訪時表示,自己作為一個新疆人,看到這份「報告」覺得「很可笑」。

  她談到,3日由新疆社會科學院發布的《關於境外炒作新疆人口問題的研究報告》中,以確鑿數據說明2010年至2018年新疆總人口持續增長,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增幅更高於全疆人口增幅。該報告也以計劃生育落實具體情況、生育觀變化等解釋了為何2018年新疆人口增長趨緩。這兩點已充分駁斥鄭國恩謬論。

  周衛平補充道,她閱讀鄭國恩「報告」後發現,文中進行人口變化等數據比較時,對所謂「漢族縣」「維吾爾族縣」的劃分根本沒有標準,甚至將以其他民族人口為主的縣指為「維吾爾族縣」。這說明鄭國恩對新疆毫無了解。資料既已錯誤,結論不可能正確。

  她說,若去新疆居民家中拜訪,往往會發現漢族家庭通常只有一個小孩,而維吾爾族家庭有好幾個孩子。這和以往中國在計劃生育政策方面對少數民族相對寬鬆等因素有關。

  周衛平表示,計劃生育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給予少數民族一定照顧,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教育程度提高,越來越多少數民族同胞認識到不合理的「多子」會降低家庭生活質量,少數民族女性也因之自主採取了相應避孕措施。這也是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後普遍的生育觀變化,卻被「解讀」為「強制絕育」。「那麼西方發達國家女性生育率更低,是否說明政府對女性實行絕育更嚴厲?」

  她說,人口自然增長率隨醫療條件提高而增長,又隨經濟社會發展出現回落,是人口增長普遍規律。

  2017年,新疆修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各民族實施統一的計劃生育政策。周衛平認為,這一政策調整符合當下新疆各族民眾「少生優生」的共識。隨著各民族發展情況逐漸相當,包括人口政策在內的各項政策,都會向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方向發展。

  周衛平表示,鄭國恩的「報告」是對中國少數民族政策的污衊,也是對中國民族關係的挑撥和傷害。這一惡意攻擊,是反華勢力又一次以「新疆問題」造謠生事。

  外交部發言華春瑩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媒體已經多次披露,鄭國恩是美國情報機構操縱設立的「新疆教培中心研究課題組」骨幹,他是以炮製涉疆謠言、誹謗中國為生。(完)

相關焦點

  • ...下美國幹涉新疆事務的探析——以新疆人口為視角的調查研究報告
    基於此,人口發展不僅指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和分布的變化及其相互關係的發展變化,更涉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變化。自新中國成立的70多年以來,中國政府在部署經濟發展戰略、制定社會發展政策、考察資源環境問題時,無不從人口視角出發,始終重視並調節著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等諸要素之間的關係。
  • 真實的新疆真美好!事實駁斥西方個別國家有關新疆的謬論
    與會專家圍繞「反恐、去極端化與人權保障」「扶貧脫困與人權保障」「中國新疆人口發展與人權保障」三個主題,用紮實的調查、詳實的數據、生動的圖片還原真相,將天山南北人權發展的真實面貌清晰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有力駁斥了個別西方國家有關新疆的謬論。「55歲的吐孫·艾比布拉是新疆阿克陶縣巴仁鄉巴仁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 新疆縣域城鎮化時空格局演變特徵及影響因素
    新疆城鎮化正處於加速發展階段,國內學者對新疆城鎮化的特徵、演化格局、歷史規律、發展路徑及其影響因素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33-38],楊振等[38]使用綜合指標評價等方法研究新疆縣域城鎮化的空間分異格局,發現城鎮化發展水平空間差異明顯;王建鋒等[39]則偏重於對新疆城鎮化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協調關係研究;倪超軍和趙雪冉[40]以及高崗倉和張鳳豔[41]發現兵團城鎮化發展有利於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同時也揭示了制約兵團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影響因素
  • 世界人口數量將從2064年開始下跌
    · 人口與生育率 世界人口數量將從 2064 年開始下跌 研究人員對 2017 - 2100 年 195 個國家和地區的生育率、死亡率、移民和人口情況進行預測分析後發現,全球總和生育率(TFR)近年來顯著降低,到 2100 年預計降至 1.66,低於 2.1 的人口零增長指標。
  • 安介生: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原標題:現代化進程中的人口遷移規律   所謂 「移民法則(規律)」或「人口遷移法則」,就是研究者對於在為數眾多的人口遷移運動中所顯現出的規律性現象、趨勢與問題的總結與提煉,是人口研究以及人口遷移理論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 極端乾旱區人口—經濟—生態環境耦合協調度動態特徵與對策
    國內已有部分學者對此開展了研究,如桑秋[1] 等對瀋陽市人口、經濟、空間三項要素與環境的協調評價指標體系,運用主成分分析與回歸分析等方法構建了協調度模型,從時間角度定量分析人口、經濟、空間與環境的協調程度、協調變化特徵等。王宏衛[2] 、龐冬[3] 等人分別根據新疆渭幹河庫車河流綠洲和烏魯木齊市的具體情況、構建了人口、經濟環境耦合協調性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 世界人口日 | 花樣解讀手繪人口金字塔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經超過77億。在1987年7月11日那一天,地球人口達到50億,聯合國遂將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以呼籲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如今,當年的出生隊列已過而立之年,人們對人口問題的關注和研究一直是熱點,世界人口規模繼續增加,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形勢卻更加多元化。
  • 人口增長結構將影響氣候變化
    10月11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可能變得更擁擠,而人口統計學方面的變化——人口增長規模、年齡結構和居住地點,將影響到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研究人員發現,若人口增長減速,可能對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產生深遠影響,但單憑這點,還不足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影響。
  • 新疆概況(圖)
    截止2004年底,新疆人口為1963.11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約佔60.5%。新疆共有47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個。新疆地形特點是:山脈與盆地相間排列,盆地被高山環抱,俗喻「三山夾兩盆」。北為阿爾泰山,南為崑崙山,天山橫亙中部,把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南部是塔裡木盆地,北部是準噶爾盆地。習慣上稱天山以南為南疆,天山以北為北疆。塔裡木盆地位於天山與崑崙山中間,面積約5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盆地中部,面積約33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
  • 調西藏水到新疆使沙漠變良田,中國最少能多養活兩億人口!
    新疆是中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面積達到167萬平方公裡,佔到中國總面積的六分之一,然而新疆三分之一的面積是沙漠,其它三分之二也是處於半缺水狀態。新疆地形是典型的三山夾兩盆,除了北面的阿爾泰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及南部的崑崙山脈,新疆大部分都處於塔裡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之中,盆地內地形平坦,如果新疆不是缺水,佔國土六分之一的面積是耕地的話,足夠多養活兩億以上人口。然而由於缺水,這些地方只能是沙漠和半乾旱的草原。
  • 高中地理重難點:人口
    我國人口發展已進入新的時期,無論是人口數量、人口增長,還是性別結構、知識結構等,又或者人口遷移等都對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立足年齡結構、性別結構、知識結構、人口遷移量、人口變化等數據資料,繼續考查人口變化特點和人口問題,仍是命題熱點趨勢。
  • 買提江等我國新疆籍足球運動員天分被過高估計?
    最近有球迷在問一個問題,買提江等我國新疆籍足球運動員天分是否被過高估計?因為大家似乎對這股力量充滿了興趣,其中褒獎的比較多較,我們該如何來看待?買提江晏子認為,至少新疆籍足球運動員天分被高估這個論斷不成立。
  •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聯合國《2019世界人口展望》:未來十年人口增長減緩 老齡化加劇 2019年07月03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
  •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人口眾多,有各自的風俗習慣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人口眾多,有各自的風俗習慣   新疆很早以前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據1998年底統計,新疆現有47個民族,共17473500多人。
  • 怎樣預測城市人口增長?Nature提出超越Zipf的統一模型
    這意味著Zipf法則並不是一個通用的規律。Zipf法則為何會出現最初zipf法則的基礎是,假設各城市人口都在以一個同分布的隨機速度增長。然而城市的人口增長,除了來自本城市內人口的生老病死,還涉及不同城市間的遷入和遷出。
  • 09年人口報告出爐:氣候變化關鍵在人口爆炸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凱報導 據非洲新聞網11月19日報導,聯合國人口基金18日發布了《2009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今年報告的主題是「人口爆炸與氣候變化」,主要是從人口增長的角度,探討氣候變化與人口穩定、性別和年齡構成、人均收入等因素的關係。
  • 主導房價的唯一要素:人口大遷移,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城市戰爭
    相比80年代,人口遷移流動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1、遷移總量和結構的變化。期間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遷移量都增長了近4倍,並且非正式遷移(在人口普查中根據戶口登記狀況離析出來的「人戶分離」的人群)對總遷移的貢獻度逐步加大,到2000年,非正式遷移的佔比高達70%,遠遠超過80年代;2、人口遷移原因變化。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根據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訂版)》統計,1960-2017年,高收入經濟體人口淨流入規模累計達1.36億,其中來自中高收入、中低收入、低收入經濟體的比例分別為26.4%、53.2%、20.5%。
  • 穆斯林人口統計---世界正在變化
    我們的孩子將要繼承的全球文化 將與今天情況有很大不同 你將要見證 有關全球人口變化的報告 是移民 來自伊斯蘭國家的移民 自1980年以來,在歐洲的人口增長中 有90%是伊斯蘭國家的移民在法國,每個家庭有1.8個孩子 穆斯林家庭卻有8.1個孩子 在法國南部 過往是教堂最多的地區之一,世界聞名
  • 未來人口流向哪?任澤平萬字長文講透中國人口遷移
    服務業發展比工業更需要集聚,所以在城市化中後期,人口主要向一二線大城市、大都市圈和區域中心城市集聚。人口遷移的國際規律:從低收入地區到高收入地區,從城市化到大都市圈化。1)全球人口遷移呈現兩大特點:一是在跨國層面,人口從中等、低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