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可能變得更擁擠,而人口統計學方面的變化——人口增長規模、年齡結構和居住地點,將影響到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若人口增長減速,可能對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產生深遠影響,但單憑這點,還不足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影響。
科學家早就發現人口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之間的關係,但以前的研究未重點關注人口統計學方面的變化。
美國、德國和奧地利研究人員稱,到本世紀末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將加深,且更多人居住在城市,並且更多人可能生活在小家庭而非大家庭中。此項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屆時全球人口會有多少?研究人員作了三種假設:第一種是延續目前趨勢,則到2050年人口增加20億;第二種情況是人口增速放慢,則到2050年人口增長10億;第三種情況是人口加快增長,則到2050年人口可能增長多達30億。
如果是最後一種情況,意味著到時候地球人口將達到90億左右。
理論上說,人口越多,使用的化石燃料就越多,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就越多。但研究人員指出,鄉村人口,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往往更多使用生物燃料而非化石燃料。
因此,若大量人口從鄉村向城市遷移,可能意味著化石燃料消費量將因此上升。
研究人員並指出,隨著都市化進程,整體經濟將加速增長,這會刺激整體能源需求,進而導致碳排放增加,這點在亞洲尤其突出。
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氣候變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