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2020-11-23 中國青年網

  有過鄉間和城郊生活經歷的小夥伴,大多對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沒在夏秋之夜的路邊草叢,雖說蟾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是不少害蟲的天敵,可看它滿身的疙瘩,就讓人不敢輕易招惹。

  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導,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經當地衛生主管部門採樣鑑定,確認6人是因誤食盤古蟾蜍中毒。

  盤古蟾蜍是什麼樣的物種?蟾蜍的毒性成分主要在哪些部位、成毒機制是什麼?帶著一系列疑問,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的科學家。

  毒素致死率僅次於毒蛇咬傷

  「盤古蟾蜍是臺灣島內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全球僅分布於臺灣全島,成體身長在5到20釐米之間,大多數約6到11釐米,體色依環境而異。」 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文輝告訴記者,廣義而言,蟾蜍屬無尾兩棲類,民間通常將皮膚粗糙、全身分布疣狀突起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蟾蜍,而將皮膚光滑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蛙。除南極洲、馬達加斯加等外,蟾蜍在全球均有分布。

  在我國,人們通常把蛇、蠍子、壁虎、蟾蜍、蜈蚣或蜘蛛稱為「五毒」。就對人類的危害而言,罕有因蠍子、壁虎、蜈蚣或蜘蛛咬傷引起死亡的報導,但因蟾蜍毒素中毒引起死亡的報導卻不鮮見,致死率僅次於毒蛇咬傷。

  30年前,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在做資源調查時,在雲南西北部發現一種很特別的大蹼鈴蟾。當地人說這種蟾會讓人手紅、疼痛。他們把大蹼鈴蟾放在罐子裡,受刺激的小東西身上就出現泡沫狀分泌物,身體周圍聚集的分泌物也不斷增加。他們把這些分泌物收集起來,經過乾燥提純,然後通過尾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結果小鼠竟很快中毒死亡了。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張雲說:「實驗中,根據小鼠體重,通過尾靜脈注射每公斤20微克毒素,就可以致死。這跟蝰科蛇毒的致死毒性在同一個數量級。」

  毒性不會因高溫而消失

  不僅是臺灣盤古蟾蜍,不同蟾蜍物種,以及一些蛙類都可產生致命毒素。目前對我國兩棲類物種活性成分的研究提示,身體顆粒腺分布較多的物種含有的生物活性相對較多,容易引起中毒反應。

  蟾蜍讓人中毒的重要原因,在於其皮膚顆粒腺、粘液腺和身體不同組織能產生毒性類固醇內酯分子。蟾蜍活性物質按結構主要分為蟾毒配基類、蟾蜍毒素類、蟾毒色胺類及其他化合物。

  「總體而言,蟾蜍毒素和蟾毒配基的作用類似洋地黃,可興奮迷走神經,直接影響心肌,引起心律失常,還能起到刺激胃腸道、抗驚厥和局麻的作用。」李文輝解釋道,急性中毒特徵常表現為呼吸急促、肌肉痙攣、心律不齊,最終導致麻痺而引起中毒死亡。

  蟾蜍皮膚、肌肉、肝臟和卵等不同部位均含有毒性成分。中毒途徑包括誤食及皮膚接觸,即使煮熟後食用也會中毒。李文輝解釋說,經煮沸後,蟾蜍耳後腺及表皮腺體的分泌物毒性會降低,但難以全部去除毒性;有證據顯示,蟾蜍卵中的蟾蜍毒素含量高於肌肉,毒力也更強;若毒液直接接觸傷口進入血液,也可引起中毒。

  一旦發生中毒反應,需根據患者的病情臨床對症治療。迄今為止,對兩棲類箭毒蛙毒素以及其他蟾蜍毒素尚無有效的解毒藥,阿託品對此有一定的解毒作用,腎上腺素則無作用。

  「以毒攻毒」還能治病救人

  蟾蜍毒素能害人但是也能救人。傳統醫藥常用「以毒攻毒」的策略治療人類的疑難雜症。在我國,蟾蜍經加工可製成蟾皮、蟾酥、幹蟾、蟾蜍頭、蟾蜍膽、蟾蜍肝等名貴中藥材,其中臨床廣泛使用的主要有蟾酥、蟾衣、蟾皮,「六神丸」「蟾酥丸」「麝香保心丸」等藥物均含有蟾蜍成分,臨床應用效果較好。

  張雲介紹,現代生命科學研究揭示,生存策略和協同進化導致很多動物產生了以動物多肽類毒素為主的天然活性物質可以與哺乳動物及人的目標蛋白分子相互作用,且活性高、專一性強,再加上動物多肽毒素由於加速進化所造成的豐富基因多樣性,使得動物多肽毒素這些天然活性物質與人細胞膜受體和離子膜通道的關係,猶如天然的「矛與盾」,是解析生命現象必備的「分子探針與解密器」,也可以說是來自「上帝」的藥方。

  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毒素與人類疾病學科組長期從事兩棲類皮膚分泌物的研究,他們針對上文所述的中國特有物種——大蹼鈴蟾,系統研究了其皮膚分泌物蛋白質多肽組豐富的分子和功能多樣性,產生了一系列成果,不久前還揭示了大蹼鈴蟾孔道形成蛋白複合物激發無疤痕組織修復的機制。與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表皮生長因子相比,這種複合物不僅可以通過加快皮膚組織損傷的再上皮化來促進傷口癒合,還具有減輕創傷水腫、促進無疤痕癒合、抵禦耐藥菌感染的特徵,為深入解析組織再生和修復及疤痕形成的分子病理機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線索,同時對研發新的疾病治療藥物極具現實意義。

  相關連結

  為什麼箭毒蛙不會毒死自己

  我們很難說,在這個世界上哪種動物是最毒的,但是毫無疑問,原產於哥倫比亞、擁有金色皮膚的箭毒蛙屬於其中之一。其體內毒素的含量,足以殺死10個人。

  那麼,為什麼它們自己不會毒死自己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紐約州立大學的相關研究人員以小白鼠為實驗對象展開了研究。相關研究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

  研究人員發現,箭毒蛙毒素可以打開神經細胞上的鈉離子通道,並且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以永久性地阻斷神經信號向肌肉細胞傳遞,從而導致肌肉持續緊張不能放鬆,而心臟更容易受之影響,最終導致中毒者心臟衰竭而死亡。

  被人熟知的河豚毒素其實也是通過影響鈉離子通道的正常工作而致毒。對於河豚自身而言,它們的鈉離子通道由於單一的胺基酸突變而發生變化,導致河豚毒素無法正常識別鈉離子通道,這樣河豚毒素對河豚自身就沒有任何傷害。

  那麼,箭毒蛙又是如何避免自己中毒的呢?

  研究人員找到了箭毒蛙倖免於毒的突變胺基酸。他們在箭毒蛙肌肉中找到了5種天然胺基酸替代品,並在小白鼠的肌肉中進行了測試。當小白鼠的這5種胺基酸被替換成箭毒蛙的突變胺基酸之後,小白鼠的肌肉也完全能夠抵抗箭毒蛙毒素。

  為了弄清楚到底是哪一種胺基酸突變起作用,研究人員對這5種胺基酸進行了逐一替代和排除。結果表明,箭毒蛙對自身毒素的抗性主要來自於單一的基因突變。而在這之前,由哈佛大學研究團隊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箭毒蛙對自身毒素的抵抗性源於多種因素。

  儘管這距離揭開箭毒蛙毒素之謎更進一步,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找到解藥,就像對於河豚毒素一樣,目前也還沒有已知的解藥。但找到這種基因突變,有助於讓那些因自身毒素而瀕臨滅絕的青蛙存活下來。

相關焦點

  •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原標題: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有過鄉間和城郊生活經歷的小夥伴,大多對蟾蜍有所了解。蟾蜍通常出沒在夏秋之夜的路邊草叢,雖說蟾蜍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還是不少害蟲的天敵,可看它滿身的疙瘩,就讓人不敢輕易招惹。   但近日據臺灣媒體報道,在臺灣花蓮縣豐濱鄉,有人不但招惹了它,還鬥膽吃了它的肉,結果釀成了1死5中毒的慘劇。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毒素致死率僅次於毒蛇咬傷「盤古蟾蜍是臺灣島內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全球僅分布於臺灣全島,成體身長在5到20釐米之間,大多數約6到11釐米,體色依環境而異。」 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文輝告訴記者,廣義而言,蟾蜍屬無尾兩棲類,民間通常將皮膚粗糙、全身分布疣狀突起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蟾蜍,而將皮膚光滑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蛙。除南極洲、馬達加斯加等外,蟾蜍在全球均有分布。
  • 臺灣6人誤食盤古蟾蜍5死1中毒 這種"老毒物"殺傷力不遜毒蛇
    毒素致死率僅次於毒蛇咬傷「盤古蟾蜍是臺灣島內體型最大的無尾目動物,全球僅分布於臺灣全島,成體身長在5到20釐米之間,大多數約6到11釐米,體色依環境而異。」昆明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文輝告訴記者,廣義而言,蟾蜍屬無尾兩棲類,民間通常將皮膚粗糙、全身分布疣狀突起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蟾蜍,而將皮膚光滑的兩棲類物種稱為蛙。
  • 毒物史話|世界上有毒的動物不含蝙蝠?
    毒蛇分為三類:一是管牙類毒蛇,頭呈明顯三角形,毒牙長且大,呈中空的管狀,位於上顎前方兩側,平時藏於肉質鞘中,攻擊時也會向前伸出,除平常使用的一對毒牙外,其後方常有1~2對備用牙,毒腺非常發達;二是前溝牙類毒蛇,頭呈橢圓形,毒牙較小且短,牙內側凹入呈溝狀,直立而固定,不能像管牙那樣收起,也沒有備用牙;第三種是後溝牙類毒蛇,其毒牙僅較一般牙齒稍大,位於上顎後方,毒性稍弱。
  • 以為蝮蛇咬傷,竟是這個老毒物作案,女子差點丟掉性命!
    前幾日,家住株洲縣的朱女士,夜間在草地中行走時被一條毒蛇咬傷左腳,咬傷後立即出現局部腫痛明顯,下肢皮膚呈青紫色,腫脹逐漸向上蔓延至膝關節處
  • 為知道被哪些毒物咬最痛苦,他親身試毒被毒蛇、蜘蛛、水母咬到癱瘓!
    但是我們今天不是說這位科學家也不是這個排行榜,而是一位毒液研究員,為了知道澳大利亞哪10種毒物咬人最疼,他親自去體驗了一番。從黃貂魚(又稱赤魟,尾刺有毒腺,是危險的海洋生物)到毒蛇,他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了實驗品,把自己送到毒物的嘴裡……這位研究員叫布萊恩·弗賴瑞(Bryan Fry),是一個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有毒生物的博士。
  • 在農村很少聽說牛被毒蛇咬死的情況,是因為牛對蛇毒免疫嗎?
    有網友提問:在農村很少聽說牛被毒蛇咬死的情況,是因為牛對毒蛇免疫嗎?在這種情況下,蛇一旦發現了牛,那麼就會主動的離開,更不會去攻擊牛。這種「疔」越多,野豬的胃就會更加的值錢。而牛又不吃毒蛇,他只是吃各種的草,有部分草可能會含有一些對蛇毒有效的成分。但這些草並不會一直停留在牛的胃裡,會被牛胃徹底的消化和吸收。 就好比我們吃感冒藥一樣,當我們得了感冒後,吃了感冒藥就會很快好起來。可後面我們還是會得感冒,並不是說我們以前吃了感冒藥就不會再得感冒。
  • 世界上最美的毒蛇,這個顏值實在是高
    關於毒蛇我們科普過的著實不少,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毒蛇。但是如果討論哪種毒蛇的顏值最高,我二某人倒認為有一種知名度不太高的毒蛇當屬第一,這種毒蛇的名字就是珊瑚蛇。 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珊瑚蛇同樣屬於眼鏡蛇科(這個家族實在是太繁盛了,在不算亞種的情況下就有多達44屬186種)。
  • 「萬年野山參」旁邊為什麼總有毒蛇?專家給出的解釋,讓人細思極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在一些天材地寶的傍邊,一定會有一些猛獸或者是毒物來守護,而在以前「萬年野山參」雖然也非常的寶貴,可是在十萬大山裡面總是會遇見一兩株的,而古人發現,一般在這種寶物的傍邊都有毒蛇,為什麼這些毒蛇會在這種寶物的附近守護呢?難道萬年野山參可以對這些毒蛇有什麼幫助嗎?
  • 我心中鬥羅動畫殺傷力最強的武魂,當屬老毒物的碧磷蛇皇
    我認為,真正的最強殺傷力武魂反而是老毒物獨孤博的碧磷蛇皇。可能很多小夥伴看到這裡就要十分驚訝了,儘管獨孤博是主角唐三遇到的第一個頂級強者(封號鬥羅),但和之後武魂殿的一眾強者比起來,他似乎也沒那麼光芒四射了。所以,我這裡為什麼要說碧磷蛇皇是殺傷力最強的武魂呢?
  • 巴西人最害怕的毒蛇——南美蝮蛇,傷人案例數不勝數
    整個巴西境內,被毒蛇咬傷的案例,十之八九都是這種毒蛇幹的,它們的名字就是——南美蝮蛇。 其實以體型而論南美蝮蛇真的算不上大,其成年後的體長也就一米左右。但是眾所周知蝮蛇的毒性都是非常強的,而南美蝮蛇又是毒性最猛烈的蝮蛇之一。一旦被這種毒蛇咬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很快便會死亡。
  • 世界上最毒的海魚,毒性排名世界第四,比很多毒蛇還要致命!
    比如最近我在整理一系列關於各種毒物的科普文(過去三天介紹了黑虎蛇、巴西漫遊蜘蛛以及黃金箭毒蛙),我寫這三種毒物所說的毒性排名並不是它們在所有毒物中的排名,而是指它們在同類物種中的毒性排名。這個比較是縱向的同類物種比較,而不是橫向的不同物種比較。這個概念大家需要搞清楚。
  • 毒蛇出沒之處,七步之內必有解藥,這是真的嗎?看醫學專家怎麼說
    在金庸武俠小說中,楊過身中情花之毒,天竺神僧說「天下毒物相生相剋,就像毒蛇出沒的地方,七步之內必定有克制化解蛇毒之物」。很多人也這麼認為,那麼毒蛇出沒的地方,真的能在七步之內找到解藥嗎?毒蛇出沒之處,七步之內必有解藥嗎?
  • 它是平頭哥的天敵,吃毒蛇就像吃辣條,跟鬧著玩兒一樣
    它是平頭哥的天敵,吃毒蛇就像吃辣條,跟鬧著玩兒一樣。這個動物就是白面粗尾猿,聽到它的名字就該知道它長什麼樣了,仔細看它的話還會覺得有點怪異,但就是這種相貌不怎麼樣的動物發起狂來無人招架得住,不僅如此,它還被稱為「抗毒之王」。
  • 廠房內有毒蛇出沒,這種蛇很不一般
    頭 皮 發 麻近日海寧一廠房出現驚魂一幕一條毒蛇爬進了廠房 …驚魂!有毒蛇!近日下午 14 時 30 分許海寧市消防救援大隊接到群眾報警求助稱:尖山新區(黃灣鎮)星馳汽車廠房內有毒蛇出沒急需幫助!!大隊立即調派轄區尖山專職消防隊趕赴現場處置到達現場後消防隊員立即了解情況並開始搜尋蛇的蹤跡蛇呢?去哪兒了??
  • 地表最強毒蛇——細鱗太攀蛇,論毒性世界第一等,卻是只害羞的蛇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世界毒性最強的毒蛇——細鱗太攀蛇。                                                                    世界上毒性最強的蛇細鱗太攀蛇,又叫內陸太攀蛇,內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稱呼,這些稱呼都令人感覺到很兇猛,可見這種蛇類不一般。
  • 毒蛇的天敵是什麼動物,毒蛇的天敵都有哪些,很多你可能都不知道
    在眾多爬行動物中,毒蛇可以說是人們最害怕的動物,它們經常躲藏在陰暗潮溼的角落,稍不注意就會成為它的攻擊對象,不過在動物界中有許多動物卻是專門以毒蛇為食,它們沒有超大的體型,也沒有過多的技巧,仿佛天生就是為了克製毒蛇而生,在它的眼中,毒蛇對它毫無威脅感,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吧。
  • 蔡後駕到:民進黨「老毒物」蘇貞昌接班人找到了?看著智商不太高
    如若不是,怎麼老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此人自從選上了「立委」,每每上臺「質詢」,都能有奇葩言論。就是因為這種鬼邏輯,才會說出臺灣「健保」給14億人用的「鬼話」。有人可能會說,弱智「立委」是弱智選民選出來的。其實不能只怪選民,制度本身就是大問題。所謂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是所有擁有權力的大黨還有資本家,勾結在一起通過的。所以從2008年以來,臺灣的「立委」席次減半,選區也被劃得很小。現在的「立委」,被省議員化、市議員化、甚至裡民代表化。
  • 被稱為野雞脖子的毒蛇,到了中國就成了中藥
    遊蛇科的蛇一般都是無毒蛇,比如前些日子咱們先後介紹過的黑眉錦蛇、滑鼠蛇、菜花蛇等(當然了像菜花蛇這種即便是沒毒也是相當兇猛的)。
  • 當黑曼巴登上世界頂級毒物的舞臺
    因為這種毒素對人類或其他靈長類動物殺傷力巨大,可以一擊斃命,但是對於昆蟲等獵物來說,毒性就沒有那麼強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它的毒性表現不理想的原因。據說在野外,這種蠍子的致死率遠高於毒蛇,如果有一人被毒蛇咬死,那麼就有十個人是被蠍子蟄死的。有時候,這種蠍子還會躲在別人的鞋子裡,一旦不小心就會被他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