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王義軍
提要:今年,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生招生規模將壓縮至1100人。該校現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等4個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從20110年起,該校將實行輔修專業制度,首批法律和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互相輔修。2011年入學的新生將享受這一政策。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王義軍在接受訪談。
問:您好,首先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的基本情況。
王義軍:很高興有機會向考生和家長介紹一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對不少考生、家長來說,我們學校還顯得有些神秘。那麼,就讓我為大家揭開神秘的面紗,簡要介紹一下這所特色鮮明的院校。中青院是在中央團校基礎上於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所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中青院成立後,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幹部培訓的雙重職能。
建院以來,中青院秉承中央團校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想,艱苦奮鬥,開拓創新,教育質量、辦學水平穩步提高。1986年招收首屆本科生,1990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並開始招收第二學士學位生,1997年通過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目前,學校已建立起包括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繼續教育和團幹部培訓等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的教育格局。在校本科生由最初的200人增加到現在的4500多人,招生專業從當年的思想政治教育1個專業發展到現在的13個學士學位專業,涵蓋法學、管理學、經濟學、文學4個學科門類。
作為提前批次招生的院校,中青院除了對成績要求比較高,還有一個硬性要求,必須是共青團員。同時,所有專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高中階段擔任過班長、團支部書記以上職務的學生幹部或省、市級三好學生、省級優秀學生,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
從招收本科生以來,學校生源一直非常好。這麼多年來,錄取平均分數線始終高出各省市一本線幾十分左右。每年錄取的大一新生中,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的比例都在10%左右,而且還有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學聯主席等傑出學生。如此優秀的生源,為提高辦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到學校工作已經20多年,見證了學校抓規範建設,促質量提高,謀轉型發展的艱辛歷程,也欣慰地看到學校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蒸蒸日上。可以說,學校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快的發展,一是離不開團中央歷屆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二是得益於歷任學校領導班子對辦學定位有清楚的認識,始終重視內涵發展和特色建設,不追求招生規模,不動搖辦學追求。近幾年,學校本科生招生規模穩定在1200人,今年將壓縮到1100人,將來還有可能進一步壓縮到1000人左右。同時,從去年開始,研究生招生規模適度擴大。這樣的招生規模,可以讓每一個學生享受更多的辦學資源。重視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成才,這是學校的特色和傳統。
問:學校有哪些特色和優勢呢?
王義軍:首先,學校辦學定位清晰。歷任學校領導班子對為什麼辦中青院、辦什麼樣的中青院有著清醒的認識,形成了符合學校實際的辦學思路,並通過幾代中青院人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其次,學校始終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形成了良好傳統和氛圍。所有教授、學科帶頭人都堅守本科教學一線,堅持為學生講基礎課、專業課。第三,學校堅定不移地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一支與學科專業建設需要相匹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活力、發展趨勢好的師資隊伍。目前,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50%,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專任教師總數的46%。第四,生源比較優秀,學生綜合素質較高,學風濃厚,校風優良。此外,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和校友資源,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實習就業等提供了便利條件。
問: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專業和近年來新開設的一些專業。
王義軍:學校現有教育部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工作、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中青院歷史最悠久的本科專業,也是學校的標誌性專業。現在國內有200多家高校開設該專業,但我們的堅持「青年」和「實務」方向,也就是是青少年特色,具有獨特優勢。
社會工作專業這幾年開設的高校較多,中青院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早設立該專業的高校,2006年還成立全國首家社會工作學院。目前,該專業形成了教師專業背景強、教學效果良好、實踐經驗豐富、辦學條件先進等比較優勢。所有教師均有海外受訓經歷,在教學中注重實務,突出參與式教學方式。該專業建立了一批實習實踐、社會服務基地,同北京市各區縣社工委、社工辦等廣泛開展合作,社會影響較大。
法學專業自1993年開設以來,堅持「強化理論基礎、培養司法能力、具備開放視野」的辦學理念,在學科建設、科研團隊建設、實踐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以法學理論為基礎,以司法能力培養和外語運用為特色的教學體系,特色集中在刑法和青少年維權等方面。
政治學與行政學是一個交叉學科,畢業生能在黨政機關、新聞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和教學科研工作。
近幾年新開設的專業有英語、漢語言文學、財務管理等。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良好,去向多元化,包括媒體、企業、公務員等。調查發現,很多單位需要具備寫作能力的人才,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反映了社會的人才需求變化。英語專業以應用、口語、翻譯為主,專業英語四級、八級考試通過率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近兩年畢業生100%就業。
問:今年學校招生政策和錄取原則有哪些變化?考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王義軍:除招生人數減少100人之外,今年我校的招生政策沒有明顯變化。從歷年實際錄取情況看,錄取的二志願考生很少。
錄取考生安排專業時,實行分數優先原則,按裸分排名。部分專業,如漢語言文學、社會工作等,對相應的科目有單科成績要求。關於體檢標準,我們嚴格執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有關招生的詳情,可以查閱我校的招生簡章。
為了確保高考招生公平公正,學校嚴格按「陽光工程」要求進行招生。紀檢、監察部門全程介入招生錄取工作。我校對分省分專業計劃的落實情況也全部公開。請考生放心,我們會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考生。
問:在學生培養方面,學校還有哪些新舉措呢?
王義軍:學校準備實行輔修專業制度。首批法律和英語專業的學生將可以互相輔修,今後有望增加更多專業。2011年入學的新生肯定能享受這一政策。
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培養。培養方案的制定、實習實踐的安排、課程體系的設置等,都與社會需要相適應,不斷完善。除核心課程外,學校還加大通識教育的力度,開設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類的選修課,供大家選修。
實習實踐環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課程實踐。近年來,學校加大了文科專業實驗室建設力度,13個本科專業都有自己的實驗室。如社會工作專業實驗室、經濟模擬實戰實驗室、新聞非線編輯實驗室、模擬法庭等。另一部分是大三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學校在北京中關村建立了校外人才培養基地。不少學生通過實習,最終解決了就業。
問:學校近年來就業情況如何?
王義軍:學校近三年的總體就業率均超過91%。我們不僅關注就業率,更關注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在黨政機關、共青團系統、企事業單位等就業,還有部分畢業生考研、到西部基層就業等。學校畢業生的特點是政治素質高、綜合素質強、理論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問:最後,請您對有意報考貴校的考生提供一些建議。
王義軍:歡迎全國的考生報考我校。報考前,建議考生衡量一下自身條件是否符合要求:一方面,看高考文化課成績,可以參考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另一個,看與所學專業基本素質要求的匹配度,如有志於從事社會管理等工作,心理素質應比較過硬,善於和人打交道。
另外,學校在提前批錄取,如果考生未被錄取,不影響以後批次的志願錄取,相當於增加了一次錄取機會。當然,如果考生被錄取,即使分數再高,也不能被後面批次的志願學校錄取。因此,建議考生理性選擇是否填報。(具體招生專業、人數,請以招生考試部門正式公布的為準。)
本文版權歸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翻譯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