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直接阻抗法測量晶振負載諧振頻率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對晶振的負載諧振頻率進行測量有很多種方法,直接阻抗法就是其中一種,它使用網絡分析儀,比物理負載電容法等其它方法更加準確、方便並且成本更低。本文介紹如何使用直接阻抗法進行測量並通過實測數據說明它好於其它測量方法的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3231.htm

  在 晶振參數測量中,由於Fs和Fr阻抗相對較低,按IEC 444和EIA 512進行Fs/Fr測量沒有什麼困難,問題主要在於負載諧振頻率(FL)的測量,特別是負載電容(CL)很低的時候。晶振在負載諧振頻率處阻抗相對較高,用50Ω網絡分析儀測量較高阻抗要求測量設備具備很高穩定性和高精度,一般來說這樣的要求不切實際,成本太高,因此技術人員又開發了幾種負載諧振頻率測量方法,如計算法、物理負載電容法等,這些方法設計用於測量低阻抗晶振,這樣就可使用低精度設備。我們下面先對各種方法作一比較。

  負載諧振頻率測量法

  1. 計算法

  根據IEC 444規定,被測器件(DUT)在約±45°對其動態參數進行測量,負載諧振頻率根據±45°數據「計算」得到。

  該方法的優點在於被測器件在相對較低阻抗即接近25Ω處進行測量,因此測試對寄生分量的軟體補償要求相對簡單。它的缺點在於被測器件不是在最終使用條件下進行測試,即不在相移等於規定的CL/FL處進行測試,如果晶振性能嚴格遵循四器件模型,那麼這個方法也是可以接受的,但當晶振是非線性時(即不符合四器件模型),FL的測量就不夠精確。

  如果已經知道被測器件是一個線性晶振,則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來測量;但在大多數場合下,需要先有一個測試方法來告訴你它是否是線性的,所以計算法不實用,除非你在測試前已經知道晶振是線性的。

  那麼晶振的線性度究竟有什麼影響呢?從電路應用觀點來看,只要晶振有一穩定(可重複)明確的阻抗-頻率曲線,並且在振蕩器中功能正常,它就是一個好晶振,是不是線性沒有關係,非線性晶振並不意味著是一個壞晶振。

  而晶振設計人員則認為,市場趨勢是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如AT帶狀晶振和SMD晶振,與大的圓形晶振不同,小型晶振採用矩形坯料,此時再應用四器件模型比較困難。不過測量有問題並不表示它是一個壞晶振,只不過還需要一些能夠在不涉及非線性條件更精確測量晶振的測試方法或系統,以提供更多信息,如寄生模式在不同溫度下對晶振性能的影響情況等。

  從晶振測量角度來看,計算法不適用於測試非線性晶振,因為測量精確度取決於晶振特性,而它的差異很大,如果存在其它適用的測試手段就應該放棄使用這種方法

  2. 物理負載電容法

  如IEC 444標準所述,該方法的基本概念是用一個實際電容與晶振串聯,然後在指定負載電容下測量晶振,並對兩者同時進行測量。這與計算法相比是一個很大的改進,因為沒有過多估計,而且網絡分析儀是在相對較低的阻抗上測量負載諧振頻率。

  該方法已被廣泛採用,它有下面一些優點:

  ·相比於計算法,負載諧振頻率具有良好的可重複性。

  ·不同機器之間可通過調整物理負載電容很容易實現一致,無需改變任何軟體參數,只要有一張按不同用戶、供應商、設備、頻率、測試前端配置等做出的負載電容對照表即可。

  ·測量速度較快

  但它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即串聯諧振頻率(Fr)、諧振電阻(Rr)和靜態電容(Co)值不能通過一次測試精確得到,被測器件必須測兩次,即裝上和不裝負載電容進行測試,這樣所有參數才能達到一定的精度,但這些測量在做完驅動電平相關性(DLD)和寄生模式測量後非常困難(根據IEC 444-6,DLD和寄生測量兩者都是基於串行測量而不是負載測量的)。

  物理負載電容法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更深入地看一下它的「優點」就會問,如果它足以進行精確測量,那為什麼還要查負載電容表呢?答案顯而易見:這個方法還不夠好,但因為看起來沒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所以我們只能接受它。

  該方法之所以難於達到所需的精確度是因為:

  ·寄生分量(CX和CY)對精度的影響很大,並且很難補償。

  ·IEC 標準定義了一個具有最小寄生分量(CX和CY)的「理想」測試夾具,但「理想」測試夾具不適用於大批量自動測量,所以「最小寄生」很難得到。由於寄生分量過大,「理想」測試夾具中可變負載電容會危及夾具的「理想」狀態。·許多工程師作了很多努力試圖補償CX和CY以達到一個可接受的水平,但一切努力都無果而終。

  ·更深入地看一下問題的實質會發現,寄生分量並不限於CX和CY,它可能包括具有LX和LY等的整個電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使用的表也將頻率列為一個變量。

  該方法主要技術難點在於,有關校正物理負載電容以及在晶振與電容結合處補償寄生電容和電感的技術問題仍然有很大部分沒有解決。

直接阻抗法

  從電路應用的觀點看,如果要求加上指定負載電容後達到負載諧振頻率,意味著晶振必須在規定的負載諧振頻率處表現為一個電感,即被測器件阻抗=-負載電容阻抗。

  這是一個基本要求,只要有可能晶振應在完全符合這一要求的條件下進行測試,而不應有任何估計,直接阻抗方法就是基於這一基本原則。直接阻抗法的測試設置非常簡單,

  ·將被測器件放入π型網絡測試前端。

  ·使用與IEC444測量Co、Fr和Rr相同的硬體配置。

  ·將頻率綜合儀的頻率反覆搜索直到被測器件阻抗=-負載電容阻抗。

  ·根據FL、Fr和Co計算其它動態參數L1和C1。

  這種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在最終使用的負載電容條件下測量晶振,沒有太多估計,因此就算晶振是非線性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另外即使不知道負載電容也不必校正CX和CY(或者LX、LY等),它能夠保證精度和再現性,不僅僅只是可重複性。同時Fr、Fs、FL、Rr和Rs全部一次測量完,使DLD和寄生響應測量更容易更精確。

  使用這種方法時,還有其它一些考慮因素,包括:

  1.軟體校正和寄生分量補償

  IEC 444標準不要求用軟體技術進行明確的寄生分量補償和校正,而是更依賴於完好的測試前端。因為沒有適當軟體補償,IEC 444標準只能用理想測試前端在低阻抗處進行測量,但這樣一個具有最小寄生分量的測試前端在大批量生產中是不切實際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實際測量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都使用了軟體技術補償寄生電抗分量。

  直接阻抗測量法需要更全面的π型前端模型和大量數學計算,幸好如今的計算機/網絡分析儀的速度和成本能使這一要求得以實現。必須正確使用這種方法,否則系統將無法在測量高阻抗時得到良好的重複性、再現性和精度。

  2.驅動電平

  在測量負載諧振頻率時,直接阻抗法所需電壓幅值要比用同樣硬體設置的其它方法大得多。好在測量Fr/Fs時也可以獲得同樣的驅動電平,因此驅動電平相關性和寄生比率測試能夠非常精確,為質量差的晶振提供了安全防護。此外加上一個商用功率放大器後(成本在幾百美元到上千美元之間),該方法的實用驅動電平在CL =20pF、20MHz條件下可高達400mW以上。

  無源測量驅動電平的精度(IEC444和EIA512標準)一直有著一個問題,即在通常一秒鐘測試時間中,大多數迭代搜索並沒有將目標驅動功率加在被測器件上,而是直到測最後幾個讀數時才可能施加目標驅動功率,但這些讀數只有幾毫秒或幾分之一毫秒的時間。上述所有測試方法都有這樣的問題。

  測試數據比較

  我們採用直接阻抗測量法,但使用不同的網絡分析儀、測試前端、頻率和負載電容進行測量,用得到的測試數據來驗證測試方法的效果。

  對於重複性和再現性測試,我們使用的裝置包括:

  ·兩種網絡分析儀,分別是HP E5100A和Kolinker KH1200,兩者都裝有內部頻率參考,並進行過熱機和校正。

  ·四種測試夾具,編為1號到4號,包括一個符合IEC標準的夾具和三個適用於批量生產的夾具。

  ·一個11.150MHz HC49US晶振,對於Fs和FL在CL=10、20和30pF時用上述網絡分析儀和測試夾具分別組合,每個組合測1,400次。

  對於精度測試,除了使用上面的測試數據外,還有些其它條件:

  ·使用物理負載電容法,用一個8.725pF固定負載電容,對主要參數不使用軟體補償。

  ·使用物理負載電容法,用一個可變負載電容,調至10pF,對主要參數不使用軟體補償。

  對於重複性和再現性,顯示出直接阻抗法重複性和再現性都很好,對Ts大至30到40ppm/pF的晶振,在|0.2pF|範圍內結果良好。對於精度,表3顯示這種方法相對於理想測試夾具(小寄生分量)能得到更好的精度(在|0.2pF|內良好),但對於使用非理想測試夾具的物理負載電容法(可變負載電容,大寄生分量)兩者無法比較。

  這些數據顯示直接阻抗法由於在不同硬體配置下的重複性、再現性和精度而值得更多關注,但是還應該進行多一些試驗以驗證不同頻率標準所造成的誤差及不同晶振樣品(有諧波、故意選擇的非線性晶振等)所造成的誤差。

  本文結論

  根據上面的原理和試驗數據,我們建議對直接阻抗測量法進行更多研究工作,以求進一步提高IEC444 和 EIA512測量標準。

  上面的討論關注負載諧振頻率的測量精度是因為這是晶振業界很頭疼的事情。我們應該記住直接測量法還能提供精確的Fs、Fr、Co和ESR,這意味著在一次通過測試中我們可測試所有晶振參數,包括DLD、寄生模式、Q值等,無需再插入或改變任何負載電容。應用該方法的設備市面上已經出現,這類設備能夠提供所有晶振參數的精確測量值,非常便於用戶使用,並且成本也很低。

相關焦點

  • 晶振怎麼測量好壞_如何使用萬用表判斷晶振的好壞
    打開APP 晶振怎麼測量好壞_如何使用萬用表判斷晶振的好壞 發表於 2018-01-13 10:54:48 在使用時,陶瓷諧振槽路和相應的負載電容必須根據特定的邏輯系列進行優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對放大器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在過驅動時很容易產生頻率漂移(甚至可能損壞)。影響振蕩器工作的環境因素有:電磁幹擾(EMI)、機械震動與衝擊、溼度和溫度。這些因素會增大輸出頻率的變化,增加不穩定性,並且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振蕩器停振。上述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使用振蕩器模塊避免。
  • 石英晶體諧振頻率測量系統
    本文介紹了一種結合單片機、直接數字頻率合成器(DDS)和增益鑑相器的簡單石英晶振共振頻率檢測系統,利用晶振阻抗隨激勵信號頻率而變化的特性,在100ms內測得其共振頻率,控制成本的同時保證了一定的測量精度。
  • 無源晶振的輸出頻率如何用示波器測量?
    晶振,是電路中重要的電子元件,控制著系統運行的節拍。晶振有多種類型,無源晶振是其中價格便宜而又應用廣泛的一種。在使用示波器測量無源晶振輸出頻率時,常常會發現晶振有輸出無信號、晶振不起振等異常情況,那麼如何用示波器測量無源晶振的輸出頻率?
  • 晶振負載電容的計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圖中CI,C2這兩個電容就叫晶振的負載電容,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一般在幾十皮法它會影響到晶振的諧振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般訂購晶振時候供貨方會問你負載電容是多少在晶振輸出引腳 XO 和晶振輸入引腳 XI 之間用一個電阻連接, 對於 CMOS 晶片通常是數 M 到數十M 歐之間. 很多晶片的引腳內部已經包含了這個電阻, 引腳外部就不用接了。這個電阻是為了使反相器在振蕩初始時處於線性狀態, 反相器就如同一個有很大增益的放大器, 以便於起振。 石英晶體也連接在晶振引腳的輸入和輸出之間, 等效為一個並聯諧振迴路, 振蕩頻率應該是石英晶體的並聯諧振頻率。
  • 晶振工作原理 + 晶振ppm,不知道你就落後了
    電子元件是電路設計中一個很關鍵的所在,電路的精準直接關乎使用這顆晶振的產品的質量問題,但是最重要的體現在於一個小參數那就是晶振的ppm值,即精度電容值。精度值越低表明這顆電子元件越精度越精確,使用起來越耐用和反應出來的效果就越好。那麼,你知道晶振電路中的ppm嗎?ppm這個小參數,是如何產生大作用的。
  • 單片機晶振電路的作用
    單片機晶振電路   晶振是晶體振蕩器的簡稱,在電氣上它可以等效成一個電容和一個電阻並聯再串聯一個電容的二端網絡。電工學上這個網絡有兩個諧振點,以頻率的高低分,其中較低的頻率是串聯諧振;較高的頻率是並聯諧振。
  • 晶振簡介及如何使用示波器測試晶振
    難道200M的示波器還不能測10M的晶振嗎?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4379.htm常見晶振首先我們來對晶振進行簡要的介紹,晶振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無源晶振和有源晶振。
  • 晶振知識帖子(二)
    石英晶體振蕩器(crystal oscillator,簡寫OSC或XO)是指內含石英晶體與振蕩電路的模組,需要電源,可直接產生振蕩信號輸出。因內含有源(有源)電子元件,整個模組也屬有源元件,又稱它有源晶振。石英晶體諧振器通常是四支接腳的電子元件,其中兩支為電源,一支為振蕩信號輸出,另一支為空腳或控制腳。
  • 晶振決定數字電路的生與死
    這種震動和電場一般都很小,但是在某個特定頻率下,振幅會明顯加大,這就是壓電諧振,和我們常見到的LC迴路諧振有些類似。: 當頻率繼續提高,高於fs時,LCR支路呈感性,這樣和C0產生並聯諧振,並聯諧振頻率fp,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由於晶振的特性,C遠小於C0,所以fp和fs的值非常接近。
  • 非接觸式智能IC卡諧振頻率測量及使用的誤區
    由於智慧卡被完全密封,對其整體電氣參數L、C、R的測量造成了困難,而諧振頻率作為能夠反映智慧卡天線埠部分電氣參數的重要指標,被各企業及研發單位廣泛用於設計或生產參考,長期以來被大量使用。但到目前為止,對於諧振頻率的測量方法,業界尚無統一標準。同時各環節在提及諧振頻率值的時候,往往忽略其測量方法以及明確的誤差範圍,因此在智慧卡測量領域,諧振頻率這一參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長期被忽視。
  • 晶振與晶體的參數詳細介紹
    這個等效電路中有兩個最有用的零相位頻率,其中一個是諧振頻率(Fr),另一個是反諧振頻率(Fa)。當晶體元件實際應用于振蕩電路中時,它一般還會與一負載電容相聯接,共同作用使晶體工作於Fr和Fa之間的某個頻率,這個頻率由振蕩電路的相位和有效電抗確定,通過改變電路的電抗條件,就可以在有限的範圍內調節晶體頻率。  4.
  • 晶振為什麼要加電容_需要配多大電容
    在使用時,陶瓷諧振槽路和相應的負載電容必須根據特定的邏輯系列進行優化。具有高Q值的晶振對放大器的選擇並不敏感,但在過驅動時很容易產生頻率漂移(甚至可能損壞)。   影響振蕩器工作的環境因素有:電磁幹擾(EMI)、機械震動與衝擊、溼度和溫度。這些因素會增大輸出頻率的變化,增加不穩定性,並且在有些情況下,還會造成振蕩器停振。上述大部分問題都可以通過使用振蕩器模塊避免。
  • 如果不了解晶振電容?請別說自己是晶振高手
    對於晶振,小編曾從多方面進行過介紹,如有源晶振、陶瓷晶振、金屬晶振、晶振工作原理等。而在本文中,小編將為大家介紹晶振負載電容,並介紹其於電路中的具體作用以及工作原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一、什麼是晶振電容?
  • 晶振旁邊接的兩個電容是起什麼作用?
    有人說是負載電容,是用來糾正晶體的振蕩頻率用的;有人說是啟振電容;有人說起諧振作用的。當晶振接到震蕩電路上 在震蕩電路所引入的電容不符合晶振的負載電容的容量要求時 震蕩電路所出的頻率就會和晶振所標的頻率不同  再舉例說明:  一個4.0000MHz +-20PPM 負載電容是16PF 的晶振;  當負載電容是10PF時 震蕩電路所出的頻率就可能會是4.0003MHz;  當負載電容是20PF時 震蕩電路所出的頻率就可能會是
  • 晶振型號大全及選型
    晶振在應用具體起到什麼作用微控制器的時鐘源可以分為兩類:基於機械諧振器件的時鐘源,如晶振、陶瓷諧振槽路;RC(電阻、電容)振蕩器。一種是皮爾斯振蕩器配置,適用於晶振和陶瓷諧振槽路。另一種為簡單的分立RC振蕩器。基於晶振與陶瓷諧振槽路的振蕩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較低的溫度係數。
  • 晶振的四個重要參數,你知道幾個?
    認識晶振的重要性晶振,全稱晶體振蕩器,它能夠產生中央處理器(CPU)執行指令所必須要的時鐘頻率信號,CPU一切指令的執行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時鐘信號頻率越高,通常CPU的運行速度也就越快。4,另外,負載電容CL(Load capacitance),它是電路中跨接晶體兩端的總的有效電容(不是晶振外接的匹配電容),主要影響負載諧振頻率和等效負載諧振電阻,與晶體一起決定振蕩器電路的工作頻率,通過調整負載電容,就可以將振蕩器的工作頻率微調到標稱值。
  • 諧振頻率與相頻特性的仿真
    一、諧振頻率的仿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60455.htm1、用數字萬用表或示波器尋找諧振頻率
  • 如何用示波器測晶振_示波器測量晶振正確方法
    打開APP 如何用示波器測晶振_示波器測量晶振正確方法 發表於 2018-01-15 08:40:29 示波器是利用電子示波管的特性,將人眼無法直接觀測的交變電信號轉換成圖像,顯示在螢光屏上以便測量的電子測量儀器。
  • 壓電陶瓷諧振頻率的常見問題
    壓電陶瓷的諧振頻率是如何定義的?
  •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
    單片機晶振的兩個電容的作用這兩個電容叫晶振的負載電容,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一般在幾十皮發。它會影響到晶振的諧振頻率和輸出幅度,一般訂購晶振時候供貨方會問你負載電容是多少。 晶振的負載電容=[(Cd*Cg)/(Cd+Cg)]+Cic+△C式中Cd,Cg為分別接在晶振的兩個腳上和對地的電容,Cic(集成電路內部電容)+△C(PCB上電容)經驗值為3至5p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