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屆諾貝爾獎中,2019諾貝爾化學獎背後的科學對生活影響最廣泛

2020-12-02 科技領航人

雖然,諾貝爾獎最初是為了表彰對人類最有益的貢獻而設立的,但並非每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發現,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前些天,大多數人閱讀關於諾貝爾化學獎的新聞,都是使用一種直接受益於這項研究的設備。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似乎是一個姍姍來遲的認可,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項頒發給了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開發鋰離子電池方面所做的工作;這些電池為我們的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提供能源。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約翰·古迪納夫(John B.Goodenough),賓漢頓大學的斯坦利·惠廷厄姆(M.Stanley Whittingham),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和日本東京的朝日Kasei公司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每人分享三分之一的獎金,但是什麼讓這些電池如此特別,它們是如何工作的?

圖:鋰是周期表中的第三個元素,也是最輕的金屬。通過在最外層軌道失去電子,鋰原子就變成了帶正電荷的鋰離子。正是這些離子的運動,使鋰離子電池能提供源源不斷的電流。在節假日,我們在家中一起跟孩子們玩的玩具的動力都來自於鹼性電池或鋰電池。那麼,鹼性電池與鋰電池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從根本上說,這些所謂的鹼性電池,由於其氫氧化鉀含量,具有與這些諾貝爾獎得主鋰離子電池相似的特點;它們都有兩個電極(一個鋅陽極作為負極,一個錳氧化物陰極作為正極),由電解液隔開。

然而,在普通鹼性電池中發生的反應是無法逆轉的,因此它們無法再充電,這與鋰離子電池不同。它們的電壓也有很大的差別,也就是電極之間的電荷差別,鹼性電池的電壓比鋰離子的電壓高1.5伏。電壓越高,電荷區域之間的電動勢越大,因此當電路閉合時,電子的流動越快,或電流越大,這在對能量要求較高的應用中非常有利。

在20世紀70年代,今天的諾貝爾獎科學家們利用他們的發現和掌握的技術,使鋰電池得到了更好的發展。當時惠廷厄姆用層狀材料二硫化鈦製造了一種新型陰極,這種材料的層堆積起來有點像將託盤返回咖啡館清理區。在這些層中,可以保留鋰離子,就像將丟棄咖啡杯回收清洗並再次使用一樣。

惠廷厄姆製造的相應陽極含有一些鋰金屬,正如你從高中化學實驗中所記得的那樣,該鋰金屬非常活潑。儘管該電池的電勢差為2 V,比鹼性電池高出三分之一,但鋰的爆炸性使其無法在許多應用中使用。金屬鋰還傾向於生長針狀晶須或齒狀晶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會橋接兩個電極之間的間隙,從而導致電池短路。

作為一個將某人的潛在失敗用作成功墊腳石的完美例子,古迪納夫的電化學計算讓他思考,使用金屬氧化物代替二硫化鈦陰極是否會導致兩個電極之間的電位差更大。在惠廷厄姆開創性的工作十年後,古迪納夫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他通過使用鈷氧化物作為層狀材料安全地容納鋰離子,他將電池的電位差翻了一番,達到了驚人的4V。

吉野彰跨越科學與工程之間的橋梁,解決了在陽極中使用高活性鋰的潛在問題。他用石油焦炭代替了這種材料,這是他一直在研究的材料,並且發現其結構中具有天然存在的層,並且具有足夠高的穩定性,可以在這種電池所需的條件下工作。這些層也可以容納鋰離子,就像電池另一側相應的鈷氧化物陰極一樣。為此,1985年他製造了第一個安全的鋰離子電池。1991年,這些電池開始商業銷售,開創了需要大量能源但又具有一定程度的便攜性的技術應用的新紀元。以前的電池大而重,容易被損壞,且存在爆炸風險,可攜式鋰電池不僅攜帶方便,且安全性能高,不易損壞,且大大降低了爆炸風險。

圖:正如我們今天所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惠廷厄姆最初的概念是由古迪納夫改進陰極而進一步發展起來的。普通電池依靠可逆的化學反應,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容量會迅速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循環僅取決於這些鋰離子從一個電極到另一個電極再返回的運動。系統幾乎沒有退化,因此在每個充電和放電周期中,性能損失很小。層狀電極通過在每個電池中填充高濃度的鋰離子來實現高能量密度。這些電池也是用輕質材料製成的。

此外,體積小且重量輕的大容量鋰電池意味可以更長時間為一個耗電的物體供電,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隨身攜帶功能異常強大的電腦,口袋裡攜帶智能觸摸式彩色屏的手機,隨時可以觀看視頻,隨時可以用手機進行高清晰自拍,甚至如果我們願意,可以與朋友或客戶進行視頻電話。

用這些電池供電的不僅僅是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配備了最新的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在較低的材料密度的電池中可以保持較長的充電時間,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在兩次充電之間行駛更長的時間,從而使電動汽車成為汙染嚴重的汽油發動機汽車的真正可行替代品。它是清潔、可再生、可持續的能源及其易於充電和放電的供電接口,這使得鋰電池在我們清潔能源的未來有了穩固的地位。

古迪納夫,惠廷厄姆和吉野彰成為第25個分享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人組,這是科學家發現他人工作潛在的缺陷,並加以改進,以創造真正具有突破性東西的完美例子。他們也成為第176、177和178位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雖然這些獎項最初是為了表彰獲獎前一年在研究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而設立的,但總體而言,這一趨勢已經轉變為現在承認歷史研究,這些研究對我們今天所知的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當今,大多數前沿研究都是由大型國際合作機構開展,這些合作機構由不同的研究人員組成。

鑑於諾貝爾獎最多只能授予三個人,因此有趣的是,這一規則是否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以反映現代科學突破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協作性。也許我們甚至會看到有史以來第六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將是一位女性科學家。我毫不懷疑,這些優秀科學家的研究將激勵許多未來的發現,甚至可能是一些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強大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和工具,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修改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當初鋰電池賣不出去很痛苦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日本學者吉野彰及另兩位英美學者因為對研發鋰離子電池貢獻卓著,共同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回憶說,開發出鋰電池後起初3年都賣不出去,身心很沉重、備受折磨。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德伊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吉野彰,以表彰其在鋰電池發展上所做的貢獻。報導稱,77歲的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97歲的約翰古德伊納夫以及71歲的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因為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突出貢獻,被授予2019年諾貝化學獎。
  •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
  • 諾貝爾化學獎女科學家
    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風雨百年看跨界高手與「最強家族」諾貝爾獎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在化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10月9日,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新聞發布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攝本報北京10月9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斯坦利·惠廷厄姆和日本科學家吉野彰,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領域作出的貢獻。其中,古迪納夫是美國固體物理學家、二次電池產業的重要學者。
  • 2019諾貝爾獎宣布時間 近十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約翰·B·古迪納夫;英裔美國科學家M·斯坦利·威廷漢與日本科學家吉野彰共同獲得此獎,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作出的貢獻;三人均分900萬克朗獎金,約翰·B·古迪納夫還以97歲的年齡成為年齡最長的諾貝爾獎得主。
  • 2019「諾貝爾化學獎」公布!
    事實上,是2019年搞笑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了—— 今天早上,第29個「本屆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得主,日本好侍食品公司的研究小組,就揭示了其中的原理。 以前,人們一直以為洋蔥中的催淚因子只是由蒜氨酸酶單獨作用產生。直到2002年,日本研究者發現洋蔥中還存在另一種關鍵酶,這種酶也影響洋蔥催淚因子的產生。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他們是鋰電池發明者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的貢獻。
  • 一文讀懂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獲獎者是居裡夫人的女婿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於瑞典時間10月6日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時45分)公布。化學獎是眾多諾貝爾獎中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諾貝爾獎的發起人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自己就是一名化學家。他的各項發明和推動工業進程的多項成就,都是以化學知識為基礎發展起來的。
  • 歷史上的諾貝爾化學獎(1901-2019)
    97歲截止目前,最年長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約翰·古迪納夫(John B.Goodenough),他在2019年獲得化學獎時已經97歲。古迪納夫也是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時年齡最大的科學家。在此之前,這個紀錄由96歲高齡獲得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阿瑟·阿什金保持。35歲諾貝爾化學獎最年輕的得主是弗雷德裡克·約裡奧-居裡。1935年,他與妻子伊雷娜·約裡奧-居裡一同獲獎,當時他年僅35歲。
  • 2015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中新網10月7日電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桑卡(Aziz Sancar)獲獎。獲獎理由是「DNA修復的細胞機制研究」。
  • 2019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海外網10月9日電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 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她和她,是什麼來頭?
    據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日本化學家吉野彰獲獎
    2019(圖片來源:日本《朝日新聞》網站) 人民網東京10月9日電 (孫璐 李沐航)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日本化學家吉野彰(71歲)、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系教授約翰·B·古迪納夫(97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化學教授M·斯坦利·威廷漢(77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獲獎原因為對鋰離子電池所進行的開發
  • 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的發明有多重要!
    本文轉載自「客觀日本」 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97歲)、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77歲)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71歲),以表彰他們為鋰離子電池發展做出的貢獻。
  • 2016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J•弗雷澤•斯託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是諾貝爾獎的一個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1901年開始負責頒發。
  • 諾貝爾獎第一彈:諾貝爾獎之「最」
    諾獎作為對科學領域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們最高獎項,但是世界的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那麼多,「他們」為什麼獲得了諾貝爾獎,諾獎又是怎麼選出來的呢!他們又是怎樣努力成為頂尖的科學家的,諾獎的背後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故事。 本期小編就考考讀者,對於諾獎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有幾個小問題,看你知道幾個呢! 1. 一個人只能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嗎?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獲獎者均為女科學家
    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如果研究人員想要了解生命的內部運作,他們需要修改細胞中的基因。這曾經是一項耗時、困難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據介紹,她們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她們的研究幫助開發癌症療法
    諾獎官網稱,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風雨百年看跨界高手與「最強家族」諾貝爾獎的創始人阿爾弗雷德 諾貝爾,在化學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