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農村最常見的野果子成熟了!全吃過的人肯定是農村長大的
【頭條號】大農圈2018-08-08 11:13:27
閱讀(6646)
上個月,我們發了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農村最常見的在7月份成熟的野果子。許多網友在文章的評論中留言表示,很多的野果子都沒吃過,建議小編我專門介紹一些這些野果子都長在哪些省份,省的他們...
上個月,我們發了一篇文章,專門介紹了農村最常見的在7月份成熟的野果子。
許多網友在文章的評論中留言表示,很多的野果子都沒吃過,建議小編我專門介紹一些這些野果子都長在哪些省份,省的他們白跑一趟去山上。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在8月份,農村最常見的野果子。
1、八月瓜八月瓜又名野香蕉、木通子、八月札、八月炸、預知子、臘瓜。中藥名稱「預知子」。不同地方的叫法有所不同,如福建等地把八月瓜稱為"拉"。
在山西、湖南、河南、陝西、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達州、四川廣元、四川雅安、四川石棉、四川巴中、重慶、雲南、貴州、西藏等地,大多數的山林裡會有野生的八月瓜,在八月份成熟的時候會炸開一個口子,果肉白色,味香甜糯,特別好吃。
由於環境氣候的不同,八月瓜成熟的時間也不相同。所以在在7月末開始就可上山找這種果子吃了,採摘後,放到米糠裡捂上兩天就可以吃了。
2、野酸棗野酸棗,也被叫做棘、棘子、野棗、山棗、葛針等,原產中國華北,中南各省亦有分布。
如今,在遼寧、新疆、山西、河北、河南、陝西等地,大多數地區的山裡都會有野生的酸棗樹,根據產地的南北不同,酸棗也有南酸棗和北酸棗的區分,但成熟的時間都差不多,在每年的立秋(2018年8月7日)前後,越靠北方成熟得越早,而北酸棗越靠南成熟越晚,最晚的可延長到9~10月份。
野酸棗的營養價值十分豐富,它不僅像其他水果一樣,含有鉀、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更重要的是,新鮮的野酸棗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野酸棗的維C含量每百克可達1200毫克,比葡萄汗高95倍,是沙棘的36倍,比獼猴桃還要高2倍。
3、野葡萄野葡萄也被叫做山葡萄,不過嚴格來講兩者並不是同一品種。
野葡萄分布於遼寧、河北、河南、山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恩施地區、福建、廣東、廣西、貴州等地。野葡萄雖然看起來並沒有市面上的葡萄大個,味道也沒有那般甜,但它卻有著一股淡淡的獨特的味道,酸酸甜甜的,有一種農村的淳樸味道在裡面。
在過去,野葡萄只是農村人的零食,如今卻不一樣了,野葡萄也稱為了農民賺錢的一個法寶。每年立秋之後,許多的農民朋友就會上山去採摘野葡萄,5年前才2元錢一公斤,今年漲到10至12元錢一公斤還供不應求。
4、臭李子臭李子,學名叫做琉璃枝,也被當地的農民朋友叫做稠李子、老烏眼、烏眼。
臭李子主要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山西、湖北、四川等省份。在過去,很多農村人小時候一旦拉肚子了,家裡的老人就會去拿上一把黑漆漆的果子給孩子吃,味道雖然一般般,不過這個果子對治拉肚子有特效,一吃就好了。
雖然它被叫做臭李子,其實這野果子並不臭,只是吃起來會有一種怪怪的味道,但是又無法形容,所以才被叫做臭李子。另外,臭李子的樹生命力特別頑強,隨便栽在哪個地方都會瘋長。
5、沙果沙果,也被稱為文林果、花紅果、林擒、五色來、聯珠果等,是中國的特有植物,酸甜可口。普遍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黃河、長江流域和遼寧一帶,主要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雲南、西藏、內蒙等地區。生食味似蘋果,變種頗多。
沙果,是一種近似海棠的野果,味道上有所差異,果實的形態也不一樣,成熟後的沙果紅紅的,煞是好看。野生的沙果樹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不過在一些人跡比較少的山林裡,還是有許多野生沙果樹的。
6、救軍糧救軍糧,其實只是一個別稱,學名叫做火棘,也被一些地區的農民叫做火把果、紅子刺、吉祥果。
這種野果子分布於中國黃河以南及廣大西南地區,在陝西、江蘇、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山林裡都有這種野果的蹤跡。
為什麼會叫做救軍糧呢?那是因為據說在三國時期,當時曹操大軍討伐張角,將士們饑渴難耐,曹操用計「望梅止渴」後,將士們無糧可充,正好遇一片火棘林帶,有飢餓士兵摘食後感覺不錯,全軍以其充腹,救了整個軍隊,所以稱其為「救軍糧」。
至於味道如何?從它的名字就能猜出來——救軍糧,既然是糧食,那味道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那些野果子是農村常見的呢?歡迎各位網友留言補充!
大農圈原創,非授權轉載必究!
如你需要發布供求信息,請關注nydsc889,或者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