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小文
我們都知道,一開始人類並不是地球的統治者,我們所知最早的地球統治者是恐龍。那個年代,有非常多類型的恐龍,有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天上飛的,而且他們的體積都相對較大型。其實恐龍世界中有一種「身形小巧」的恐龍,經過中國、美國、加拿大學者的研究,將其取名為五彩冠龍。
這種冠龍化石產自於中國新疆準噶爾盆地五彩灣,地質的時代大約是1.6億年前。這次冠龍化石的出現將暴龍類的化石記錄提前了將近3000萬年,最重要的是冠龍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的侏羅紀虛骨龍類之一。這次研究的負責人,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博士將其命名為五彩冠龍,由名字可知,該龍的特徵頭部是有冠的,因為發現化石的地方是五彩灣,有著色彩斑斕的巖石,古取其名。
隨著科學家的研究,鳥類起源於虛骨龍類的假說逐漸被認可了,因此要想探究鳥類起源這一進化生物命題,其關鍵在於虛骨龍。這麼多年來,人們發現中國遼寧西部的白堊紀早起的長羽毛恐龍化石是鳥類最重要的特徵:羽毛與飛行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繫,或者說為其起源提供了直接的證據。世界上,發現已知最早的鳥類是德國的始祖鳥生存於侏羅紀晚期,所以很有可能恐龍轉化成鳥類的歷史是發生在侏羅紀晚期以前,而這一轉化的最直接證據應該是在侏羅紀的底層。
研究人員開始對侏羅紀底層以及埋藏化石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如在我國新疆準噶爾盆地的戈壁沙漠地區進行的一次科學考察,發現世界上最早已知的暴龍類——冠龍。該化石有兩具骨架,研究發現這兩具骨架是年齡大約7歲的幼年個體和12歲的成年個體,它們之所以在一個地方出現,人們猜測或許是因為幼年個體因為給死去的動物吸引到了泥坑中,最後死亡了,而成年的個體可能被這隻幼年個體給拽進來了。
冠龍與其他進步的暴龍類一樣有著長長的前肢,發育半月形的腕骨,有著相對原始的獸腳類恐龍,最重要的是它的頭頂有著非常精巧而脆弱的嵴,要知道一般這樣的嵴是出現在植物性恐龍上居多,而冠龍是兇猛的暴龍類,所以這讓人很難理解。於是科研人員猜測或許是冠龍用來吸引異性或者炫耀自己的,就像公雞頭上有鮮豔的雞冠一樣。當然啦,冠龍的冠可能還有其他的功能,如發聲、散熱等等,當然啦,這些都只是我們的猜測。
除了在中國有所發現這種霸龍類外,世界其他地方也曾發現過它們的身影,如北美洲的史脫克斯龍(Stokesosaurus)和歐洲的祖母暴龍(Aviatyrannis),這也就告訴了我們,在侏羅紀晚期的時候,霸龍類已經廣泛分布於北半球,並開始了它們的繁榮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