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是一片黃色的海洋,一眼看不到邊,在沙漠中迷路,是一件讓人非常恐懼的事情,但是沙漠中也蘊藏著無盡的寶藏,吸引著人們前進的腳步。
各類探險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特別是古墓探險類的,自然是少不了沙漠探險尋找古墓寶藏的橋段,而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就是沙漠駱駝,它們被稱為沙漠之舟,在沙漠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現在,我們喜歡去沙漠旅遊,自然也少不了騎駱駝的項目,騎著駱駝,看著美麗的風景,別有一番風味。如果能夠吃一頓烤駱駝,那自然是美味不可言。
我們旅行一般不會碰到死駱駝,但是考古、探險的人是很有可能碰到死駱駝的,萬一在沙漠中迷路,找不到水源,遇到死駱駝,能碰嗎?可以解決暫時的缺水,維持生命等待救援嗎?
駱駝可以分為單峰駝和雙峰駝,單峰駝駝毛短,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亞、印度等熱帶地區,而雙峰駝駝毛長,比較耐寒,主要分布在中亞和我國西北、蒙古地區。
駱駝之所以能成為沙漠之舟,主要是他們特殊的器官。
一是特殊的胃。駱駝的胃有三室,其中第一胃室中間長有二三十個水脬,其作用就是用來貯水,有水時,它們的紅血球能夠大幅膨脹吸水,很多天不吃不喝也不會覺得乾渴飢餓,撐到有水草的時候,它們就會喝很多水來貯存,需要的時候可以使用;
二是鼻子構造特殊。駱駝的鼻腔內,分布著滿滿的微小氣道,彎彎曲曲,如果駱駝長時間沒有飲水,而且氣候乾燥,需要消耗身體的大量水分時,它們鼻腔的分泌物會變得非常乾燥,從而形成一層非常硬的膜,這層膜對它們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駱駝呼氣,從肺部呼出來的水分能夠被硬膜吸收,而它吸氣的時候,硬膜中儲藏的水分,又能揮發出來,送到肺部,確保肺部有足夠的水分,如此循環,就算外界氣候非常乾燥,它們也能正常活動。
有的人認為駱駝的駝峰就是用來貯存水分的,其實不然,駱駝的駝峰是肉峰,裡面儲藏的是大量的脂肪,而並不是水,當駱駝長時間在沙漠裡行走,找不到食物的時候,這些脂肪就會產生作用,能夠分解成為駱駝所需要的營養成分,維持它們正常的活動,因此,它們可以四五天不進食,這也是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駱駝的駝峰變小,就是這樣原因。
雖然在我國,公元前800多年,駱駝就被人類馴化了,現在的駱駝大部分都是家畜,為牧民運送貨物、出行使用,但還是有野駱駝的存在。在我國塔裡木盆地到柴達木盆地之間,東邊到蒙古,都有野駱駝生存,而且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遷徙。
一隻成年駱駝的駝峰可以達到40公斤重,而且是滿滿的脂肪,如果駱駝在沙漠中意外死亡,或者因為缺少水分而死亡,它們的駝峰中還是會留存有大量的脂肪,在沒有氧氣供應的情況下,大量的脂肪在高溫的作用下,能夠迅速的腐化,分解出有機酸、甲烷、二氧化碳等,而蛋白質則通過微生物的作用,會分解產生氨氣、氫硫化物等氣體。
沙漠乾旱,溫度很高,駱駝的屍體在合適的溫度下,會加快腐化的速度,而它們的皮毛較厚,分解的氣體在體內儲存著,一旦有外力作用,死駱駝就會像被戳破的氣球一樣,瞬間爆炸。
因此,在沙漠中遇到死駱駝,一定要繞道走,駱駝屍體只有專業人員做好足夠的防護措施才能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