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南方,為了看點地梅,坐半天車到天目山腳下。所見也不負期望,道路旁的土坡上,點地梅撒滿。似乍暖還寒的早春,落在草坪的霜。
而現在在北京,公園的草坪上時不時就會出現一小片。雖然點地梅的地位從「稀有雜草」變成了「普通雜草」,但仍舊是讓我珍視的小野花。畢竟它這麼可愛。
點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為報春花科點地梅屬植物,花開五瓣。這不,人盡皆知的梅花也是五瓣兒。
我們來仔細看看點地梅的小花。它的花瓣基部聯合,而非梅花那樣分開。花中央有一個小孔,花蕊內藏。小孔外側,有一圈黃色的環狀紋。
如果我們順著花朵往下看,可以發現數朵點地梅小花的花梗聚攏,共享一個總花梗。如同雨傘傘柄與傘骨的關係。於是乎,植物學上稱其為「傘形花序。」
幾支傘形花序的底端,長著的就是點地梅同樣可愛的葉叢了。春日新生的點地梅葉片很小,顏色土黃,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小小葉片邊緣,有著粗粗的鋸齒,使葉片看起來就像個齒輪。
值得一提的是,在點地梅單花開了幾天後,顏色會從潔白轉為櫻花粉。
這種變化可能是對傳粉者的提示:我這裡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光顧的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直接凋謝呢?試想:一朵花和一片花,我會先看到那邊?當然是花多的那邊。花朵的數量多,總歸是能更吸引人(蟲)的。
變為粉色的點地梅
點地梅屬植物普遍都有這樣的變色策略。
雖然點地梅可能是大部分東部城市居民唯一能見到的點地梅屬植物,但實際上這個屬下有100多種植物,它們大都分布在西南高原上。
一片高原點地梅
一種高原點地梅
高原點地梅們的花朵也會變色。不過有意思的是,高原點地梅們一般都是花朵中央的環狀花紋變色。從對蜂、蠅更具有吸引力的黃色,轉變到蜂、蠅難以看見的紅色。
這樣,蜂、蠅類傳粉昆蟲就能準確找到需要傳粉的花朵(黃色),而避開衰老的花朵(紅色,在蜂、蠅視覺中可能是灰色的)。
兩種高原點地梅,可見都是中央的環狀花紋變色
而城市裡,點地梅花朵中央的環狀花紋始終是黃色,花瓣卻從白色變成粉紅。這種變化究竟對昆蟲有沒有引導作用,還不能確定。
如果我能獲得或模擬昆蟲視覺,就能夠解答了。
花後,點地梅的果實也很可愛。
最後如果大家對高原點地梅感興趣,推薦閱讀:
點地梅||星星點點綴地如梅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採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載請務必保留以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