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我們來了!近日,伴隨著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我國正式開啟了對火星,這個一度被認為有可能存在生命跡象的神秘星球的探測任務,據報導,此次探測器將完成對火星的環繞,著陸以及巡視等三個重任。
現如今,人類對宇宙星體的探索,研究最多和最熟悉的,莫過於月球了,由於其距離地球最近,平均不到40萬千米,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前蘇聯太空人第一次登陸月球,到二十一世紀初,人類通過數十次的月球著陸,已基本摸清這個地球衛星的全貌,但也似乎並沒有發現什麼有價值的資源。所以呢,徵服和探索更遠的星球,必然成為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方向。
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當中,地球的位置可以說是最恰當和最完美的,夾在金星(不是明星)和火星的中間,離太陽不遠不近,溫度適宜所以孕育出了生命,但是金星和火星上面怎麼樣呢,人類一直保持著這個好奇心,如果發射太空飛行器的話,是選擇金星還是火星呢?
答案是,大家最後都選擇了火星,目前登錄成功的火星探測器已有三十個之多,根據前期研究,人們逐漸相信,在火星上存在過生命,甚至有些人推測,地球的生命是從火星而來,而火星離地球的平均距離超過了2億公裡,是地球到月亮距離的幾百倍,2005年發射的火星偵察軌道飛行器,用了210天才到達指定位置,所以登陸火星的難度遠遠大於月球。
但從距離來看,金星離地球更近,這就意味著發射太空飛行器的話更容易達到,同時,金星的體積和地球相近,有著近似的重力加速度,儘管如此,我們聽得最多的還是火星探測器,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綜合來說,金星確實更難登陸,因為金星是個暴脾氣,首先,金星表面被一層厚厚的含有濃硫酸的大氣層保護著,氣壓是地球的90多倍,平均氣溫達到462攝氏度,又經常發生雷暴天氣,使得飛行器難以靠近,人類嘗試過登陸金星,但大多以失敗告終,最終才選擇了火星。
所以,對於宇宙的探索,是伴隨著人類高科技的發展一步一步前進的,航天也是一門綜合性極高的學科,涵蓋了包括物理,材料,計算機技術、醫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其技術的成就也高度依賴這些學科共同的突破與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
畢竟現在對火星的探測已經進入了全新階段,其清晰可見的大氣層,以及土壤環境,都給人一種似乎存在過生命形式的假象,而等待我們的,就是親自飛過去調查和研究,說不定哪天,地球資源耗盡之時,我們真可以搭載宇宙飛船,移居火星,將它作為我們的第二故鄉呢。當然,我們也不會忘記金星這個地球的孿生兄弟,等人類科技更加先進,航天飛行器發射經驗更加充足之時,就是我們解開金星神秘面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