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研究人員Josia Zayner上傳的一段往自己身上注射CRISPR蛋白的視頻,近日已經被觀看近10萬次。雖然Zayner對其左臂肌肉發生變化的可能性「持懷疑態度」,國內生物界學者也紛紛認為這是個「噱頭」,但無疑,以Zayner為代表的「生物黑客」卻因此被更多人知曉。
用自己的身體來解鎖設備
「『生物黑客』大概是21世紀初興起的。」被認為是「生物黑客」的合成生物技術公司Bluepha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張浩千博士分析,「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網際網路熱潮帶來網際網路文化的流行,有一撥人開始考慮做人體和電子的連接。」
例如,有些人對人體無法感知地球周圍無形的磁場這件事很不滿,於是就在觸覺靈敏的手內植入磁體。此外據說還有一個名叫Bottlenose的項目,專門捕捉聲吶、紫外線、WiFi和熱量數據等肉眼無法看到的各種信息,傳送給植入體內的磁體。
去年,前來參加2017中國網際網路安全大會(ISC)DC010黑客活動的荷蘭生物黑客Patrick Paumen曾引起極大關注。他在體內植入了14枚晶片,通過這些晶片Paumen可與門禁系統、門鎖、智慧型手機等各種電子設備交互。
植入晶片不過癮 改變基因更刺激
在追求長生不老和讓自己更強大這條路上,人類從來都不缺乏想像力。在基因編輯技術出現後,生物黑客們又找到了另一種武裝自己的利器。
此前,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Facebook上直播了用注射方式對自己進行基因編輯治療的過程。他認為他使用的產品可以讓自己的身體產生抗體,摧毀被愛滋病病毒感染的細胞。而這款基因材料來自一個「促進分散式藥物試驗」的默默無聞的初創小公司。
另一家公司The Odin也出售許多DIY的生物產品,如一桶桶裝著用CRISPR技術切掉基因末端的酵母。2016年,這家公司賣出了超過20萬美元的產品。而前面提到的Zayner正是The Odin的創始人。
據報導,Zayner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並不是心血來潮。他患有嚴重胃病,病痛的折磨使他有了自我實驗的想法。2016年2月Zayner對自己的全身進行了微生物移植,將身體上的菌落去除並重建,Zayner成功將健康的糞便細菌移植到了自己身上。
Zayner的行為遭受到很多質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此前發表了一份用詞相當嚴厲的發言,警告正在考慮自助基因療法產品的消費者:「這些產品的銷售是非法的。FDA非常擔憂它們的安全性。」
至於給自己身體注射基因,這是一個監管盲區。
讓科研大眾化才是精髓
張浩千認為,除了頗具爭議的基因改造,以及人體和網際網路的連接,「生物黑客」更多時候是指那些熱衷於自己動手的生物學家。「『生物黑客』相當於『生物創客』,他們致力於讓高大上的生物研究平民化。」
「和我一起參加過國際遺傳工程的機器設計競賽(iGEM)的幾個荷蘭研究人員後來去創業,他們的主要業務是DIY各種實驗設備,以降低科研和教育門檻。」張浩千說,這家公司將一臺最低價格需2萬元的離心機做到了幾百元。
在中國,張浩千和他的同道也在做類似事情。「像國外那種改造自己身體的事情在中國好像還沒有,畢竟我們的文化相對保守,而且創客或黑客的文化還沒那麼發達。」
對於自己的「生物創客」身份,張浩千笑稱,「算是吧」。他創立的公司目前在從事嚴肅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例如他們先前從新疆的艾丁湖裡找到一株生產可降解塑料的細菌,隨後用合成生物技術給這株細菌重新編寫了基因程序,實現了工業化生產。
「我們的業餘工作是做面向初高中生的生物知識和技術培訓,這部分工作類似『生物黑客』。」他說,在他們的指導下,學生們可以製造出不同味道或各種顏色、各種形狀的微生物。
至於安全性,張浩千說:「我們改造的對象是微生物,很安全,因為微生物很容易控制,隨著技術的發展,國家應該也會出臺相關規範。」
事實上,科技部此前出臺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辦法》,就旨在規範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行為,促進和保障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健康有序發展。(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