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GD生意經|原創 首發
每每談及做生意這個話題,大家都會對猶太人的經商思維表示讚嘆,雖然從小到大都沒有見過猶太人,也不知道是《羊皮卷》還是哪本勵志書籍把猶太人經商的故事傳播到中國的。雖然沒親眼見證他們的偉大之處,卻道聽途說了不少,可能真的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其實咱們中國有也很多地區的人們有著書中猶太人的思維,《溫州一家人》裡面溫州人周萬順一家人,《雞毛飛上天》裡面的義烏陳家村的雞毛換糖的手藝人。不知道他們那個特定年代是否讀過猶太人的書籍或是祖輩某一個發達、見過世面的前輩見過真正的猶太人並且把這種經商的精髓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留給了自己的後代。這個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不過「雞毛換糖」的經商精神確實是存在的,咱們今天談談進四出六,談談為什麼義烏人可以在改革開放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可以做到世界聞名,成為中國猶太人的代名詞。
《雞毛飛上天》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義烏人從雞毛換糖到商品批發,發展自有品牌走向世界的故事。陳老爺子有一句話是最為經典的,那就是今天的主題:「進四出六」。到底什麼是「進四出六」呢?
「進四出六」字面的意思比較好理解,那就是生意賺錢了,自己只留下四成的利潤,這叫「進四」,給幫助促成生意的朋友或是生意的合作夥伴讓出六成的利潤,這叫做「出六」。簡單來理解就是自己拿的少,給別人拿得多。這背後的道理其實不難理解,就是捨得精髓。
那這個」進四出六」到底有沒有用呢?答案不言而喻的。自私、貪婪雖然是貶義詞,但是自己辛苦勞作獲得的回報要分給不是那麼重要的人六成的利潤,也許自己心裡也不太痛快的,沒錯,我有時候也會這樣想。但是這句「進四出六」可不是什麼新詞兒,是義烏人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我認為是一句真理。不然也就不會有義烏人的今天。
可是又有多少人細心領會「進四出六」這背後的深意呢?
換位思考一下吧,假如你幫朋友引薦了一個關鍵人物,而朋友卻談成了這筆買賣,那麼你起到的只是一個引薦的作用,而所有繁瑣重要的工作都是朋友獨自完成的。那麼事後朋友竟然會把利潤的六成分給你,試問,你會怎麼想呢?是不是下次朋友在找你幫忙,你肯定會義無反顧地去幫忙促成生意,甚至是時不時地主動給朋友介紹一些資源,平時也會留心朋友的一舉一動,看看是否還有這樣大發「橫財」的機會。簡單的行為「出六」就讓你死心塌地幫朋友,朋友也因此多了一個賺錢的路子,而且這路子會越來越寬,越來越廣,越來越多。
可是這個時候你會說,我之所以拿到六成是因為沒有我的關係,朋友也不可能談成這筆買賣呀!您真的是太瞧得起您自己的了,這世界上除了太陽的地位沒有辦法被其他物質替代之外,是沒有什麼事情不可被替代的,更別說您了!沒有你,也許還有其他更有優勢的人幫忙引薦或是直接介紹更直接更接洽的關鍵人。
為什麼要先講「出六」呢?因為這一種格局,一種義烏人與生俱來的精神財富。記得那句經典臺詞,「一分錢撐死人,一毛錢也能餓死人」,當時沒有往心裡去,當第二次觀看這部劇的時候,可能是任督二脈打通了,一下就意識到了這才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出,就是讓,讓就意味著得到的少,但是讓了就意味著一定獲得的少了嗎?
讓一次,得到了一個朋友,得到的不僅僅是一次的合作機會,而是長久以往的生意,甚至是不需要自己動太多心思就可以得到的生意或是機會。
讓兩次,得到了兩個朋友,得到的機會可能就不只是兩次了吧。
這分明就是管道思維啊,這也是最高超的御人術,是最頂級的厚黑學,讓他人死心塌地為你幫忙。「出六」看上去自己賺的少,但是你要記住,你給朋友讓出一個「六」,而你未來得到的卻是多個朋友給你帶來的「四」。
講一個故事,一個朋友做飲品代理商。我問他:「你招聘一個業務員給多少薪資啊?一個業務員能給你賺多少錢呢?」朋友很爽快的回答:「一個業務員平均每個月可以為公司創作1.5萬的毛利,公司給到業務員底薪加提成以及獎勵金平均要1萬塊錢左右。」我接下來開玩笑的講了一句,「你這個當老闆的,賺的錢竟然都沒有一個業務員賺得多啊!」朋友呵呵一笑,抿一口清茶,銜上一根煙,輕輕說道:「我有15個業務員,你說我賺的多,還是業務賺得多?」我無法言語,只能默默地也銜起一根煙。這不就是「進四出六」最為直接的表現嘛。 能做到的都成事兒了。
老子《道德經》第36篇,那句經典的名言你還記得嗎?「將欲取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將欲滅之,必先學之。」現在我們的領會就是「將欲取之,必先予之。」這不就是「進四出六」嘛。
老祖宗早就給我們上過課了,可是我們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呢?
我們現代人是多麼喜歡多多益善啊!我們希望自己的賺的錢多多的,希望自己的房子大大的,希望自己賺錢路子多多的。但是就是沒有想過得到後背究竟是什麼,先出讓,後得到。義烏人雞毛換糖的「進四出六」的這個精髓已經完全詮釋了這個道理,希望我們也能學習領會,做到這點,我們讓出的更多,得到的就一定會更多。與君共勉,加油!
本文為GD生意經百家號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關注我,時刻分享更多。